也談“愛”與“孝” |
送交者: 經心 2004年11月08日16:37:59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孝”字,在上個星期的討論中,仿佛已被打死,至少是“病入膏肓”,除非神仙聖手,大概是愛莫能助的了。 不過在這個“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世界,一個“愛”字若要站得住腳,好像也很不容易。最寬泛地講,首先要把這個“愛”字高推聖境,抽象到純之又純的意義,它才能靈光四射,無可爭辯。否則這個“愛”字焉能超凡脫俗,纖塵無染?單是“道德的愛”與“不道德的愛”的辯正,就很令人頭疼,至少要把“價值”、“歷史”、“文化”等諸君請出,才勉強可能把是非講清,而且還只是在概念上而已。 我們還是言歸正傳,看看親子教育中的“愛”,是否能夠金光閃耀,逃此劫難。因為畢竟在我們為人父母的心中,這個大愛還是五彩繽紛的。比如“單純的愛”,“自然的愛”,“無私的愛”,“無條件的愛”。。。真是撒向人間都是愛了。 本着與人方便的本懷,這裡我們還是選擇“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來參究, “謝謝你提到我的孩子。。。我的就是你的,你的是你自己的。 ” “我的孩子”不同於“你的孩子”,從語義上講,“無條件的愛”還是“有條件的”。然而又只有在“有條件的愛”中來談“無條件的愛”,道理才有可能講圓。但經過“無條件”到“有條件”,再從“有條件”轉入“無條件”,這個“愛”字便已經相當地複雜,在這樣左顧右盼、山重水複的周轉中,本人十分下愚的頭腦已經不堪負荷,對於能否了悟“愛的真諦”,實在是沒有信心。 大家千萬不要錯怪我在此處偏離正題玩概念遊戲。“愛”之大矣,包容萬象,上至聖情,下至凡心,豈容世人巧言令色,信口開河!實在是諸君的心地與筆端的文字,不能相互參證,經心才不得已而為之。再寬泛一點講,光是這翅膀下面的溺愛,偏愛,縱愛,就足以使這“純然之愛”塵沙泛起,靈光頓失。若要從此說開去,講到世間矯情虛偽的假愛或是見異思遷的真愛,凡此種種。。。本人實在是不願一一點出,我們還是捉曹放曹,得過且過。這愛的主題和變奏,有緣的話我們來日再唱和吧。
對於那些頭腦比較清楚的反“孝”朋友們,談到子女之對待父母,“愛”是一個蘋果,“孝”只是半個蘋果。因為“孝”中是沒有“愛”的,所以才能得出“孝”小於“愛”,“愛”高於“孝”的結論。可是若要把“孝”作為標準來參照“愛”,那半個蘋果到底該分給誰呢?然而這還遠不是“蘋果遊戲”的全部。在“不求回報”的“聖情”之下,子女對父母的愛若即若離,語焉不詳,不是一個應該被討論的問題。而“不求回報”實際上是“不必回報”,因為子女“應有回報”的話,便又跑到“孝”的“圈套”里來了。這樣一來,“愛”的命運和“孝”一樣,親子關係也被單向化,只是順行、逆行的方向不同罷了。不過這對於“愛”的父母們,這在邏輯上好像並不是什麼問題。因為在這明顯的兩難之間,還存留着一點或然性的尾巴。那真是應了再俗不過的一句老話,“祝君好運”,望之於子,莫如禱之於天了。 我們的朋友對於“我的邏輯”都有十分精到的研究 -- “你的一個蘋果是半個,我的半個是一個,我有一個,你有半個”。偉大的亞里士多德,面對如此高明的“現代邏輯”,你真該羞愧得無地自容了!
(另外,那篇“比較中西文化”的轉帖,的確是一篇拍案驚奇的好文字。其中妙不可言之處,我會在另文中點出與大家分享,謝謝大家!)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