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宁淡的“你是谁” |
送交者: 经心 2004年12月22日15:24:33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
前两天读到胡司令的转贴,联想到类似的主题,於是把宁淡的文章调出来又读了一遍。 “你是谁”全文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夹叙夹议,丝丝入扣,文字如行云流水,点染得当。款款读来,仿佛品味一杯上好的清茶。而这样一个沉重的主题,举重若轻地羽化成一篇散文,则更是我叹为观止的了。 按我个人的感觉,文章的精彩之处是汉娜的一席话。她的母语观相当精辟和透彻,很有启发性。“三点论”展开了便是文化观、传统观。宁淡从母语讲到寻根和认同,只可惜没能再深入下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但对于个人而言,“语言”和“文化”却可能是两个东西。因此孩子学中文不仅是学一种母语,而是接受一种伟大文化阳光雨露的滋润和浸养,这才是孩子对“本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归属感的源泉,孩子对文化、对传统、对语言的热爱是从熏习中油然而生的。 宁淡“红缨子”的困惑是一个时代的困惑。当一位印度母亲向他的女儿们讲述印度那神话般迷人的宗教、哲学和艺术的时候,我们的中国妈妈们通过母语能够向自己的孩子讲述些什么?悠久的历史还是的不朽诗篇?母语如果不能承载和传递一种伟大的传统,她便失去了作为母语的真正意义。孩子不爱讲中文,没有认同感和自豪感,是因为没有受到和语言相应的文化熏陶。正是在这一点上,宁文的止行处正是胡文的发端点,所以我以为这两篇是双璧之文。 我一直以为,现在父母应同孩子一起成长,借用mot曾说过的,学习中国文化,父母要同孩子一起学。 回过头来再看大家的帖子,想说的mimima、mot等都说了。很高兴这么多爸爸妈妈们通古今、识六艺,我们的孩子有希望了。罗嗦一通没有条理,请大家原谅。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