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聆听和尊重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
送交者: 桥 2018年11月08日22:44:28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
最近有个中国风动画《包宝宝》在网上流传,很多人说它呈现了大部分中国家庭的相处状态。 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孩子在房间与朋友聊天聊得火热,却在门上贴上禁止进入的警示牌,拒绝和父母沟通。 很多家长都面临一个难题: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越来越难了解孩子的想法。 究其原因,一是孩子逐渐长大,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当孩子想跟父母分享时遇到障碍,或者得不到积极反馈。 二是很多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不注意方式方法,还是停留在 “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啊?”“功课写完了没?”“琴练了没?”“今天考几分?” 与孩子交流是一门学问。父母可以从倾听、反馈和沟通的态度上,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壹-专注听孩子表达 北京卫视的一档节目中,孩子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爸爸是一个爱玩手机的人,他是一个手机控。” 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父母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玩手机,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忽略感,变得焦躁不安,有的孩子甚至认为在父母眼中,自己没有手机重要。 和孩子交流时,不要制造沟通的"墙壁",比如边听边看手机、两手抱着胳膊,这些举动会为交流制造障碍。
当父母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时,孩子会很乐于跟你交流。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表达漫不经心,或者总是沉着脸,慢慢地孩子就不愿意说了,而且会养成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毛病。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感受到自己语言的魅力,就容易对自己的语言表达不自信。 那些在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幼年时可能就缺少好的听众。 贰-给孩子积极的反馈 讲话中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我早就知道了。"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发生的一个状况,就是大人常常喜欢否定孩子的感受。 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听到了。 可以通过吃惊的表情,或者“哇!太好了。”的鼓励式语言,传达给孩子“你讲的事很特别,成功引起我的注意。” 也许你会发现,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你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
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孩子们的想法、看法、做法肯定有不成熟、不准确、不恰当的地方。 很多家长过多干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自以为是在替孩子考虑、跟孩子说“我都是为你好”;实质上是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在沟通的态度上,家长不要俯视,而要平视,要以沟通与协商的方式求同存异。 就如孩子所说:“当我发现他们能尊重我时,我也是会讲理的”。 |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