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帖子
对海外中文教育的一点看法(ZT)
送交者: 网童 2008年12月11日02:22:02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和那些因为自己短视没教孩子中文,现在后悔得肠子都青了的人争论没什么意思.他们错过了,就想多拉几个垫背的,大家别上当,看点实用的. 对海外中文教育的一点看法(ZT) 常常听到海外中国父母无奈地叹息孩子对中文学习的厌倦及至放弃。在海外中国人的家庭聚会中,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和父母用英语说话,而父母用中文或半中文回答。如果拿一本“贝贝”中文书请“中国孩子”(权且这么称呼)读一读,十有八九是读不出来的。最近去一所小学的图书馆帮忙,在往书架上放书的过程中,旁听了图书馆里的一堂读书课。老师在给三年级的学生读一本关于中国家庭的书,其中有一些非常简单的中文字,如“爷爷”,“男孩”等,当老师问在坐的中国孩子们是什么意思时,只有一个孩子吱吱呜呜了几声,其他中国孩子都和英语家庭的孩子一样愣在那里。当老师根据书上内容谈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时,用询问的口吻征求中国孩子们的意见,可是没有一个中国孩子参与任何讨论。我在书架后面暗暗地心痛不已。痛定思痛,不免借此一角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 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资源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或者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音乐家的孩子大多数学了音乐,或者有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画家的孩子大都学了作画,或者对艺术有相当的理解力。我们这些中国孩子的父母大都是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就拿我们所居住社区的中国人家庭来说,放眼一望,最低学位是硕士,和住在中科院大院的感觉差不多。这些家长的中文水平应该在80%的中国人之上,即使不能达到舞文弄墨的水平,至少可以达到高中生甚至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如果在中国乡村,一定可以作小学甚至中学教师,在海外,一定能作外国人的中文老师。退一步说,我们即使达不到教中文的水平,我们的孩子所拥有的口语环境也是无予伦比的,大部分孩子在五岁以前都具有90%的中文听说能力,口语词汇量相当于非中文母语的人三年到五年的口语学习水平---这就是我们拥有的宝贵资源。这样的宝贵资源是无数英语家庭望尘莫及的,是他们花数千美元请教师,花无数时间苦读练习也换不来的。 而当中国家长给孩子在课外增加才艺课如钢琴、体育、绘画时,有许多中国家长把中文学习放在与其它才艺同等重视程度,甚至靠后的位置。我认为这一点是造成孩子最终失去中文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以为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为孩子选择课外才艺学习时,应该优先考虑中文。为什么呢?这要从家长让孩子学习才艺的目的和目标说起。关于这个问题我问了一些家长,大部分说学习才艺的目的并不是想让孩子成为钢琴家、画家, 只是想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锻炼孩子的意志;甚至有的说是为了不让孩子瞎玩儿,浪费时间;有的只是看见别人的孩子学,怕自己的孩子耽误了对不住他们,所以就趋之若鹜。那么学习中文的动力和目的又是什么呢?有人说是万一将来中国强大了,中文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学习中文可以”预防万一“,这是个说得过去但很勉强的理由,因为是“万一”,所以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的不可能,实际上对家长和孩子根本形不成学习的动力;有人说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要说中国话,这个理由也勉强,因为世界越来越小,中国人未必必须说中国话,因此也是可有可无;有人说是为了扩大将来寻找职业的可能性,虽然功利实用但还是可有可无,因为谁都不知道将来孩子会找什么样的职业。在这些动力下学中文,必然结果就是”流产“。 我认为学中文与学其它才艺对孩子的智力能力的培养是异曲同工的, 而中文学习有更多的价值。原因如下:1. 在培养孩子的智力方面: 孩子在学校里大部分时间接受“左脑训练”. 中文是象形文字,像钢琴和绘画一样,可以锻炼右脑, 极大地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左右脑发展平衡。(参考http://www.funderstanding.com/right_left_brain.cfm )。由于中文涉及到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背景,如人文、地理、历史以及与西方全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等,对孩子的大脑开发比其它才艺更加全面; 2. 在扩大孩子的心胸和眼界方面: 学习每一种才艺都会打开一个崭新的、更加丰富的心灵世界。对多元文化和历史的学习,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以致成人后看问题的角度更高更宽,对待人生的态度更坦然自若,生活和生命经历更丰满有厚度;至少可以降低患青春期忧郁症的几率;3. 正如前面提到的,中国家庭有着其它家庭望尘莫及的中文学习宝贵资源, 家长是随叫随到的中文老师。在目的和目标与学其它才艺都一致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把孩子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中文学习上,实在是上策。 二。海外学中文要“抢时间” 从我的观察,大部分中国家庭的孩子都去周末的中文学校,周间做家庭作业。看起来运转正常,却是一个极其稀松拖拉的战线, 实际上是打一场必败的仗。我们都学过外语,知道语言不是数理化,学会了公式就能自如运用。语言是需要靠直觉、情景和重复的,是要产生感情共鸣的。国内的孩子天天泡在中文的环境里,并且没有其它语言的“干扰”,仍然需要花整个小学六年才达到基本的中文水平。我们这些可怜的海外孩子们,生活在英语的海洋里,学中文的时间只有周末两小时,回家让他们做半个小时作业,而且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画(写)字。当他们已经阅读英文小说的时候同时却在读中文儿歌和狼来了的故事,他们失去了几乎所有语言学习的必需条件(直觉、情景和重复),我们怎么能抱怨他们没有学好呢?所以,我认为在海外学习中文一定要“抢时间”。就是在孩子具备中文优势的时候把识字量提高到与其英文阅读同等的程度,使孩子的中文阅读内容满足他(她)感情和兴趣的需要,使中文学习坚持下来。 那么可以抢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这段时间很短,就是四岁到小学三年级前。为什么呢?1。我们前面说过,大部分中国家庭的孩子在五岁前都具备了90%的中文听说能力,他们的思维是用中文的,甚至可以是英文和中文自由交替的。我们应该利用这一优势,而不是让它白白失去。但太早开始系统的中文学习对孩子的身心压力较大,而且四岁以前,孩子的认知范围比较窄,达不到学习语言需要的知识面。但家长可以注意日常的发音和语法要正规准确,使孩子建立良好的听力和语感。四岁以后或者五岁左右,孩子的知识面大增,可以用语言表达很多情景和感情,而且,这时候是孩子形象思维大大超过逻辑思维的时期,中文是形象文字,孩子把一个个中文字当成图片,很容易就认住了。那为什么把识字的过程拖到三年级以后就有些晚了呢?因为那时他们已经在小学的英文环境里浸泡了两年,原来在家里打好的中文听说功底几乎消失贻尽。他们在朋友中和生活里已经完全用英文思维和表达。学校里又极力强调英文阅读,他们已经能独立阅读中长篇小说并从那里获得感情和兴趣的满足。如果用传统的海外中文教学方法去学习“贝贝”语言,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反感和抵触。所以,我的建议是紧紧抓住四岁或五岁到三年级这一段时间,特别是学前班(大部分只上半天学)的时间,这时候他的认知很丰富又没有学业的压力,是难得的机会。甚至不惜放弃或推后钢琴或其他才艺的学习。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中文学好了,将来英语会受影响。我认为大可不必。语言不是逻辑性记忆,不会互相排斥,相反会互相促进。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会很容易学习多种语言,而且越学越容易。 那么,怎样才算达到”一定程度“呢?首先是提高识字量。据统计,成人读物常用字在2500左右,达到这个识字量就达到了成人的阅读水平,再加上写作运用, 中文就过关了。现在我所知道的有极快速识字,比如二个月识字到2000字,三个月识字到4000字。我个人认为学中文不能单纯增加识字量,而要配合儿童的心理和知识面发展,只认识字而没有生活的经历和理解力,最后也要忘掉或错误理解。但识字战线拖的太长,又会跟不上孩子的成长。我赞同在三年级前识字量达到2000-2500字,相当于中国小学毕业水平。这其中包括同步阅读和重复记忆的时间,三年级以后一直到高中进入大量阅读和应用写作阶段,用来巩固和理解所学的汉字,并增加文化的厚度。目标是高中以后能达到并保持听说读写的中文水平。 用什么教材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呢?其实任何现存的中文教材都可以,只是把节奏调整一下。中文学校用的马立平教材、济南大学教材都是很系统的教材,有很好的配套阅读和练习,印刷质量也很精美。我目前用来教我五岁的儿子的教材是《中华字经》,因为这是我目前所知道的基本符合我的设想的教学材料。(参考:http://www.welearnchinese.com/)。我喜欢这套教材的原因是:1.使用韵律课文;这一点对儿童非常重要,四字一行非常适合刚学会说话的孩子停顿和喘气的节奏,且能帮助孩子正音,而且容易记忆,韵律文是所有文体中记忆时间最长的;2.不用 “贝贝”语言,使孩子不至于产生年龄和阅读的不平衡;3. 目标明确,容易统计。课本将各级字用不同颜色写出,使家长自定目标。比如我在三年级以前的目标就是一、二、三级字,因字经没有重复字,很容易边教边统计目前的识字量, 以便决定下一步的教学进程和方法(是复习还是学新字)。我所不喜欢的方面有:有些字过于偏,几乎无法对儿童讲解。有些课文三级以下的字占的很少,但为了认其中几个字又不得不通读那些难解难认的字,觉得很浪费孩子的时间。有些内容过于时代性,如中国近年的事件和评论,对孩子讲不清楚也没有永久记忆的价值。但文化不是会计学,一些看起来暂时不懂或没有用的字和内容仍然可以达到增加文化厚度的作用。只是我们现代人喜欢凡事精打细算,其实往往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用《圣经》的话来说就是:“凡事都互相效力。” 没有无用的学习。每一种教材都不是完美的,又都是有其长处的, 自己还可以根据孩子和个人的兴趣编写或改写课本。  三 趣味教学之必须 这几个月带儿子参加了一个初级音乐班,是一位老音乐教师在家里教学。我惊奇地发现原来钢琴课还可以这么有趣。想起我女儿小时候在中国学钢琴,小小四五岁的孩子就被老师骂得狗血喷头,好象音乐的殿堂神圣得高不可攀,非得用鲜血和生命才能换来似的,搞得我们父母在家里也跟孩子急吃白咧的。而这位美国老师在故事和想象中把孩子们带到了乐理知识中,比如她把音乐描述成一个大蛋糕,最重要的原料是曲调、节奏和感情,孩子们七嘴八舌又加鸡蛋、又加糖。她把音符讲成一个个小人物,各自找到自己的家。她用小松鼠从树上跳上跳下来告诉孩子键盘的排列顺序。家长和孩子一起跳舞、玩音乐游戏,一个小时的课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计划。我钦佩这样的老师并决心向人家学习。我们教不好小孩子是因为我们没有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而不是他们没有我们的意志力。本来学知识就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且必须是有动力的,动力是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保证。我们中国人(很不想这么说)往往把学知识做为一件苦差使, 以功利为目的和动力,所以都是被动地学习,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也不会有创造性。 恐怕有的家长看到需要 “抢时间”就立刻开始行动,并且让孩子“头悬梁,椎刺股”,最后导致孩子身心受到摧残而以失败告终。所以我极力强调要“兴趣教学”。兴趣教学听起来容易,其实远比“严肃教学”难的多。为了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家长需要有高度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家长的很容易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学习的料,不如别的某某孩子专心等等,其实在我的经历中,90%是因为教学方法没有吸引力,另10%是因为孩子累了或饿了,或要上厕所。家长的爱可以产生出极大的创造力,连我自己都为自己的各种招儿数吃惊了。我除了使用字卡,拼词,造句外(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8872e01009k3y.html),还做了桌上游戏(board game),扑克游戏,计算机游戏等,反正是绞尽脑汁让小家伙上钩。另外,一定不要闭门造车,要和有关的家长和老师保持联系和交流,要学会给予才能更多的得到。在教我儿子学《中华字经》时,前四课只要用《中华字经》提供的基本教学方法和游戏就够了,可后来几课孩子就开始产生厌烦情绪,“触礁了!”, 我立即向其他家长求援 (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8872e01009ysp.html),经过几位家长和老师点拨鼓励,我就又“阳光灿烂”了(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8872e0100a514.html)。总之,要和孩子“傻玩儿”,把认字当成是亲子时间的副产品。有时候给孩子一点物质刺激也是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参考“Dare to disipline" by James C. Dobson), 比如念一个字吃一颗葡萄,记住一行吃一块糖,或者复习一百个字买一盒POKEMON卡,学完一册开庆祝会发奖等。连我们成人都需要从老板或配偶得到肯定,为什么我们要苛求孩子“无欲而刚”呢? 四. 坚持就是胜利 学中文需要制造语言情景和大量的重复练习。家长要每天安排出半个小时以上让孩子复习记忆所学的单词,剩余的时间学习新单词。复习的方法很多,我在前面的博文中提到一些。为了增加孩子的听力,我们家定了麒麟电视的儿童乐园,里面有大量的现代中国动画片和连续剧,说话非常标准规范,内容趣味丰富极了,当我做别的事时,就把孩子”扔“给中文电视, 以此练习中文语感和听力。以前很限制他看电视,现在这种时候我就偷着乐。周末早上和爸爸妈妈一起赖床的时候,就和他读朋友给的中国小学一年级课本。他认识的字他读,他不认识的字我读,即使有的字他学过但忘了,也不责备他,因为目的是让他泛读。每天晚上睡觉前他要求讲故事,我们就“练嘴”, 他最喜欢恐龙和鲨鱼的中文书,我们就玩”你喜欢它吗?“的游戏,当看到一个鲨鱼或恐龙时,孩子念出名字,然后说: “我(不)喜欢它。” 妈妈问:“为什么呢?”孩子说:“因为他的皮肤很漂亮”, “因为他很凶猛”…… 孩子说的语法或发音不对,家长要纠正。不管用什么方法,每天至少要在中文中浸泡一次,而且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时候很忙,也要放下其它的事,保证这半个小时,哪怕就是在买东西的路上,其实这样可以“强迫”我们和孩子有亲子交流,我们往往忙于其它事情而忽视了和孩子的交流,或者找不出什么可以共同交流的,认字游戏使家长和孩子都得到满足,孩子因为和家长一起游戏会产生安全感。但千万注意不要制造中文的海洋,所有时间都 “投机钻营”,让孩子反感。 五. 能不能丢卒保车? 《中华字经》与现有的中文学校教材有一个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七岁前不学写字, 这也是我赞同的方面之一。每当我看见中国孩子爬在桌上一笔一画地“描”字就感觉不对劲,这样把本来就少的中文复习时间占了一大半,大大减少了阅读的时间和识字速度。对海外孩子而言,写字起到的负作用远大于正作用。从教我儿子发现,孩子记字根本就不是靠笔画记的,而是记住了字的整体形状,让孩子把一个完整的记忆破坏后再组合起来是非常不明智的。其实写字在实用中文中变得越来越不必要。我自己现在就很少写字。中文输入法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文字信息的交流量,写中文字几乎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对听、说、读都达不到基本要求的海外中国孩子来说,写字是一种奢侈的要求。因此,我极力推崇把学“写“中国字换成学“打”中国字。在达到一定识字量以后,开始学习拼音并同时学输入法,这样孩子们很快就可以进入写作阶段,对巩固识字量和运用中文有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也可算是“丢卒保车”之策吧。但在大环境没有统一的情况下,我不敢貌然让我儿子走这一步,那样会在中文统一考试中吃亏。所以我大声疾呼,希望外界能及早采纳这种设想, 不要再耽误孩子们了。 “救救孩子!”
0%(0)
0%(0)
  很有同感,我儿子就常被老师当成中国通 - 风轻云淡 12/11/08 (149)
    呵呵,教子有方,令人羡慕。 - ucando 12/11/08 (133)
      那家长确实让人不服不行,考了粤语的证书 - 风轻云淡 12/11/08 (140)
        呵呵,精神可佳,看来是与中国文化有缘。 - ucando 12/11/08 (122)
  好说!顶一下! - ucando 12/11/08 (113)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7: 行行出状元
2007: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2006: 需要补习中文的不仅仅是孩子们
2006: 最喜欢「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005: 说点家里的奇事--吸尘器风波
2004: 中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网沟”
2003: 小弟兄:人活一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