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来是一个写给年华的跟帖,写著写著就变成了下面的样子,哥哥、弟弟、姐
姐、妹妹们大家将就著看吧。我老了,近来读到好帖大都会心一笑,却常常没有气
力挥动我颤抖的老手写回帖了,唉!)
我觉得是这样的,她们也许不太适应你的语言,我也是读到第二遍才明白你说的意
思。其实严父慈母或者反之都是爱,爱孩子同时有理性,我想这大概是你的想法。
对于一位母亲来讲,这样的体认希有难得,因为做母亲的通常感性的成分多一些,
多少都有点溺爱孩子。
另外我想你的感受和体验,并不是来自自己的孩子那么简单,大概你在有自己的孩
子之前,见过不少各式各样的小祖宗以及他(她)们的各种花样和名堂,所以你对
孩子的态度,是一种长久观察和理性思考的结果。
其实现在的小祖宗们的花招,打从他她们会走路开始就层出不穷,一般来讲大人们
都不是他(她)们的对手。比如我妹妹的大女儿小时候为了引人注意,会在有人的
时候假装从地毯上捡起一点什么放到嘴里,有的时候其实什么都没有,她的目的只
在于引起大人的大惊小怪。而小女儿做错事挨批就大哭抗议,见不奏效就用小手掏
舌头,设法让自己呕吐,就象日本电影里的杜丘一样。。。凡此种种花招技俩,罄
竹难书,我亦冷眼旁观久矣。至于别人家的孩子,所见所闻我就不去说它了。
孩子吃饭这件事,的确以小见大,滴水藏海。所谓民以食为天,吃饭这件事,也正
是一家人最重要的常规社会活动之一,因为通常只有吃饭时才一家齐聚,而吃饭里
面也的确存在长幼尊卑、以及一家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它的客
观存在。就算孩子吃糊糊,这里面也有一家人的忙碌和互动,孩子天天耳濡目染,
无形之中影响著他或她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所以从一个家庭的餐桌上,就可以看出
家教的有无;而从一个孩子怎么吃饭,也能看出一个孩子的未来。
我们说真正的家教是从餐桌上开始的,这里面有很多层的意义,但事情则是非常简
单的“吃”这每天重复的一件事。古人家教,重视于细微处见微知著,而这些传统
的家法、家规都被五四反封建恶意地丑化了,这反倒搞得我们现代人手足失措、无
所根据,等到自己养育孩子了就去抱牢心理学,以为那是救命稻草。
其实规矩这个东西,不能用偏见把它简单看成是一种束缚,人类天生就有好善好德
之心,关键是要把其中的道理搞明白,至于教育孩子,那更是“少成若天性,习惯
成自然。”从前曾国藩一家,是上上下下几百人的大家庭,但既便在曾国藩功名显
赫之时,曾家也一直保持一条家规,那就是上至老人下至会走路的孩子,都不许使
唤佣人倒茶倒水,想喝水都要自己亲力亲为,虽然实际上曾家里里外外的家佣不下
几十人。
从想喝水自己倒这样一件平凡小事上,一个人做人的态度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培养
起来了,并不需要去讲什么大道理。孩子吃饭的规矩也是如此,这也是行无言之教,
这里面也有微言大义。
有些朋友看到蔡礼旭讲不学礼无以立、看到他讲鞠躬礼貌的好处也许会想,这会不
会从小教会孩子虚伪呢?比如孩子他并不想鞠躬,但他知道鞠躬有利于自己他就去
做了,但这并不是出自他的真心。而与其让孩子从小学会虚伪,还不如“道法自然”
来得真实,这样的道理对不对呢?好了,等到大家都认同这种观点,社会风气和人
与人的关系慢慢变得越来越无理、越来越冷漠而又粗野之后,人们才唉声叹气又无
可奈何。当然这在西人那里叫做“自由的代价”,可是西人不也照样留恋那些“GOOG
OLD DAYS”吗?更不要说中国人了。这就象经过百年苍桑之变,《弟子规》又回到
人们心中一样。所以说人心不可欺,民心不可欺,凡事皆不可攻乎异端,以偏盖全。
礼这个东西会不会使人虚伪,并不在于礼的存废和有无,而在于人的存心。如果所
存是好善好德之心,礼有怎么可能使人虚伪呢?
至于道法自然和行无为之教,现代人也多有望文生义的误解,比如在美国你无为一
下试试看?你要无为,那些罪犯就无所不为。所以道法自然是有语境、有条件的,
只有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在含哺而熙,鼓腹而
游的心灵状态下,才可以谈无为之治和道法自然,才有桃花园里可耕田的现实。假
如孟母“道法自然”一把,小孟子早就变成一个卖肉的屠户或吹鼓手了。所以当此
乱世,我是非常反对假装超然清虚的伪道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