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新老朋友: 要带儿子回国了 |
送交者: 也是妈妈 2005年01月17日14:38:41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
辞去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降低薪水加盟到另一家公司,目的是为了被派到中国,以图在业务上更上一层楼。老公说我是“犯病”,放着好好的安静日子不过,要一家三口两地分居折腾。没完没了的争吵,总算达成了共识:我和儿子先去适应半年,再作进一步的决定。 争吵中老公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到底是为什么?” “我对现在的生活状况不满意。” “我们可以改变。你要觉得住得不舒服,可以考虑换房子。上次和XXX通电话,他们又买了两辆新车,现在又在找大房子。人家的孩子也不错,女儿成为校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儿子进了校篮球队。去年才去了澳大利亚,今年又去欧洲旅游。这里的环境多好!你为什么不珍惜?” “我珍惜这里的生活条件。但是,我的工作太没有挑战性。做了这些年,我觉得近几年业务上简直没有长进。离退休还有二十多年,一直这么做下去,我想想都怕。” “你要是觉得无聊,可以找些业余爱好。比如去学弹琴,学插花,学以前你老是抱怨没时间学的东西,或者去读书。” “业余爱好对我来说仅仅是点缀,是装饰,不可能成为寄托。读书倒是个好主意。不过我是个实用主义,读了书,就想着找个地方用一用,所以怕读完书了,又想着折腾回国了。而那时候对孩子就太晚了。” “说到孩子,人人都争着把孩子往美国送。你可倒好,维维在这里生,这里长,上的也是本州排名不错的小学,你硬要带他回国,就不怕把他耽误了?” “恰恰相反,我觉得让孩子回去一段时间对他的成长有好处。中文就不用说了,如果维维在中国上完小学,中文的读写到了一定水平,也有了兴趣,再到美国来上中学,只要能保持中文的阅读量,就可以真正“双语”。按现在中国的发展势头,儿子将来只会感谢我们给他的这个学中文的好机会。再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并不比美国差,回去能养成刻苦用功的好习惯,也是终身受益的事。真正会耽误的可能是英文,这我也作了些准备。我已经买齐了维维小学里用的教科书,给他带到国内去,作为在国内上双语学校的辅助教材。” “别人都说国内的孩子可怜,上学辛苦,功课重,你何苦要让孩子去受这份罪?而且,都说国内的教学死板,将来孩子只会读死书。” “其实,对孩子的将来的考虑也是我决定回国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这里,也就是一个打工的,我们的圈子和我们的生活肯定会给孩子设定这个局限。而回到国内,我们可以给孩子另外的一个生活层面,让他有更多的见识。我相信“遗传”,不过认为这“遗传”包括基因和从小到大共同生活的潜移默化两个方面。从这个角度,我认为给孩子机会接触不同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是有利的。” “你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简直是做梦!” “不错,我是一厢情愿,是在做美梦。不过,既然有机会,为什么不去试试,也许能美梦成真。" 儿子在这件事上一如既往地和妈妈一致。我告诉他,将要随妈妈回中国去住一阵子,他要到寄读学校去上学,只有周末才跟妈妈在一起,平时就和同学一起上课和玩耍,由学校的老师照顾他。维维说:说不定比在家跟爸爸妈妈好玩,不过又问:不会中文怎么办?我告诉他:学校会帮助他调整,中文跟不上可以降级,英文领先可以跳级。维维的中文听和说都不错。去年我们回国时曾送他到小学里听了两天课,他适应得很好。 老公终于被说服,同意放我们娘儿俩先行,并且已为我们订好了机票。 我其实不是非要回国,只是正好在那里找到一个寄托。 一直为自己的不安分感到内疚,觉得这是个性格缺陷。有时候又觉得不是我的错,是儿时所受的教育。人生观是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形成的,念念不忘生命应该在“回首往事时,不会为自己虚度年华而悔恨”;爱情教科书是“怎么办”,学会的教条是“帮助对方的同时,也提高自己。”不知道这里的家长是否有和我同样麻烦的。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