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故事:
话说美国某个大公司总裁退休后到佛罗里达海滨度假。一连几天他都到海边垂钓。发现有个年龄和自己相仿的貌似墨西哥移民的人也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垂钓。不同的是对方的衣着和鱼具都相当简陋。于是他和那个墨西哥人攀谈起来。得知对方虽然很小就来了美国,但是高中都没毕业就辍学打零工。而且终身没有什么固定职业。如今年纪大了做不了工了,就靠政府救济生活。没事儿也常钓鱼打发时间。这位总裁于是感慨道:你看,我和你大致同样年龄到美国。不过我努力读书,进了名牌大学。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最后一直做到公司总裁。现在退休了来这里度假垂钓。多轻松自在?你要是当初好好念书,完全能和我过一样的生活。那墨西哥人扬了扬手里的鱼竿笑笑说:我现在不就是和您过一样的生活吗?那位总裁一时竟哑然无语。
看了到这儿,有些人大概要说了:按照你的逻辑,我们大家就该一切顺其自然好了。何必为儿女教育问题烦恼。你还有必要在这儿发表什么关于名校申请的高论吗?我的回答是:您误解了。
首先,我并不否认让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将来找到好职业的的重要性。更没有否认进入名牌大学对孩子一生的积极影响。即便是多数美国人甚至墨西哥人想必也不会否认。其次,我也不完全赞成很多美国父母对子女那种小时顺其自然,长大无论干什么只要开心就好的说法和态度。因为这种态度也许对一部分人是对的,甚至是最理想的。例如那些某些方面有天份或者特殊爱好的孩子。这种顺其自然的方式使得他们的天份和特长发挥到极致。最后在某个领域取得超常的成功—尽管其中某些人甚至连大学都没进过, 比如那些球星, 影星。当然还有人们津津乐道的大学辍学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等等。可是您想想这些人占多大比例呀?恐怕不到千万分之一吧?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孩子这种放任自流的方式无疑是有害的。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钱钟书《围城》里那段著名的“吃葡萄”寓言:人生就如吃一串葡萄,有人喜欢条其中最大的吃,有人却喜欢挑最小的吃。但是结果却是相同的。我们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就属于钱先生寓言中的第一种人:永远挑最小的葡萄吃,把最大的留到最后。而很多美国人则正好向反。多年前网上有个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一个美国老太太三十年前买了房子,退休才还清贷款。于是她享受了一辈子;一位中国老太太攒了三十年钱退休后终于买了栋房子。于是她辛苦了一辈子。这个故事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这种不同态度反映在子女教育上:我们从小到达鼓励督促孩子努力上进,就如同迫使他们永远从最小的葡萄开始吃。这样虽然眼下似乎不快乐——因为总吃最小的,但是知道最大的还在后面 ,希望永远存在。许多美国父母(主要是中下层)则对孩子从小放任自流,孩子童年倒是快乐无比。可是成年后一无所长才开始体会生活的艰难(所以才有美国是“儿童的天堂,成年人的战场”一说)。他们就只有回忆而没有希望。正所谓“少小不努力,老大图伤悲”。这个“吃葡萄”寓言和上面的“钓鱼”故事正好相反相成:人生的最终结果就如同吃完一串葡萄。也就是说,无论人生贫富贵贱,都是那么几十年,结果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在于整个人生的过程。应该如何选择取舍因人而异,见仁见智。也许并无对错之分。但是我个人觉得,在教育培养下一代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家长只有一种选择。这不仅是自孔老夫子以来几千年的传统。即使我们移居美国,我们的孩子,如前所述,还是更像中国人。他们还会带着我们的传统和习惯去生活。其中就包括出人头地,相互攀比的心态。如果我们像美国人那样放任自流,有些孩子恐怕连普通大学都进不了。将来势必落入社会底层(我见过这样的例子)。那时他们会非常痛苦懊悔。说真的,我个人尽管非常羡慕墨西哥等族裔那种贫贱不惊,安于现状,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遗憾的是流在血管里的中国人血让我们无法效仿这种生活态度。就如同我非常羡慕那些虔诚的基督徒(或者别的教徒)一样。因为人家到了人生终点就还可以等待进天堂,而我这个无可救药的无神论者却自知连地狱也不对我开放。只有灰飞烟灭了。所以对我和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们的孩子必须努力学习,必须上大学。从而保证他们将自食其力,衣食无忧,维持中产阶级的生活。这是我们最低限度的希望和要求。既然如此,那么能让孩子进入一流名校当然更是我们所有家长的理想。
我之所以绕这么大个弯儿只想说明,人生道路可以多种多样。不必让孩子都往一流名校这根独木桥上挤。更不该把孩子未来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名校身上,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因为毕竟只有少数人能挤上这根独木桥。而且即便是那些侥幸过了独木桥的人,将来也未必一定比没上独木桥的人更成功。这一点,美国有关机构和学者早就作过研究。除了个别领域外(比如政界),长青藤名校毕业生在各行各业的精英阶层中并不比普通大学毕业生占优势。但是另一方面,对我们这些一代移民来说,当年插队落户到农村感觉不见天日。恢复高考后其中的幸运儿哪怕能够考上一所中专,全家人都会欢天喜地,甚至喜极而泣。那么我们的子女如今如果能有几回进入哈佛这样世界一流的名校,难道不值得骄傲自豪?不仅我们骄傲,相信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同样会为自己的父母骄傲。这个自豪是永远的和无价的!不是吗?总之如果您的孩子喜欢学习且成绩优异,而且对某项课外活动非常投入。那么尽量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注意,这四个字至关重要)的条件,让他们发挥自己所有潜力,将来能够进入名校何乐而不为?即使未能如愿也已经尽力而无憾了。如果您的孩子不爱读书,更不想弹钢琴,却对电脑和网络颇有兴致。何不鼓励他向这个方向发展。将来进工学院当个工程师有什么不好。或者您的孩子虽然各科成绩平平却喜欢写点东西,那进个普通大学将来做个自由撰稿人也是很好的归宿。至于在体育,音乐和绘画上有特殊天份和热情的孩子就更不必说了。进入名校,乃至上大学都不该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总之一句话,上名校固然是孩子成才的一条理想途径,但绝非唯一途径。
西谚曰:“All roads lead to Rome”。国人说:“天涯何处无芳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