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古代的“易子而教”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7月01日14:16:40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易子而教的故事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上》。

  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問孟子:“君子不親自教育自已的兒子,這是為什麼?”
孟子答道:“因為從情勢上就行不通啊!父親教育孩子一般用正理正道進行教
育,用正理正道行不通,父親就要發怒。一發怒,就要傷害父子感情。有的孩子對
父親說:‘您常常用正理正道教育我,可我看您自已並沒有按照正理正道來做
啊!’這樣,父子間的感情就破裂了。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古人想出了這樣
的辦法:互相交換兒子進行教育。”

  孟子這段話是告誡做父母的,要教育孩子學好,家長必須言行一致,以身作
則。否則,孩子不會心服口服。弄不好還會受到孩子的責備,傷害家長與子女之間
的感情,喪失教育的主動權,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

  孟子的這種教育思想,不僅來源於他的教育實踐,恐怕和他從小受其母親孟母
的良好教育有直接關係。當初,孟母就很注意言行一致,言而有信。這不能不在孟
子的思想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孟子還曾經說過:“身不行道,不行於妻子。使人不
以道,不能行於妻子。”意思是說,自已沒有好的德行給別人做出榜樣,即或是在
妻子兒女之間,也不會有人聽從其言。

  古代“易子而教”的做法,是因為父親親自教育自已的兒子,言行不一致,未
能以身作責,不行已而為之。從這個角度看,“易子而教”是消極的。但從另一個
角度看,“易子而教”可以避免父親的感情用事,而造成教育效果的不理想,這種
做法又是積極的。現在在國外,有的家庭就主動採用“易子而教”的做法,在父母
休假期間,把自已的孩子送到別人的家庭,請別的父母帶著自已的孩子外出旅遊,
自已則帶著別人家的孩子外出旅遊。這樣做的上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適應環境變
化的能力,以便將來進入社會生活,能有很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效
地避免父母的感情用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