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a picture posted there and I don't know how to post it here.
红墙论坛 http://www.enlight-tech.com/bbs/red/
送交者: 红墙 于 2005-09-01 23:11:11
温馨的家庭,成长的少年
红墙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了五位年轻的客人,年龄从14岁到18岁,
他们是高中10年级到12年级的学生。他们中有的出生在美国,在
美国长大;有的出生在中国后来跟爸爸妈妈到美国的;他们中间
最晚到美国的已经17岁,也有在美国长到13岁又跟爸爸妈妈海归
回中国的。。。今天他们志愿坐在大家,150多位听众的前面,
跟所有的爸爸妈妈和同龄的青少年们共同探讨一些有关家庭教育
的问题。”
上周末,八月二十七日,新州父母子女教育俱乐部与多维时报联
合举办了《华人子女教育研讨会》。会议中有一个鱼缸式论坛,
孩子们是主角。这是我对孩子们的介绍。会议之后,许多家长纷
纷给我打听:你从哪里找到这些孩子的,他们怎么这么优秀?这
么成熟?一句话,孩子很棒!
这些孩子可都是teenage!
青少年是人生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如果说,婴儿是嫩嫩地软
软地花朵,微笑着散发着温暖的味道;那么青少年应该是“野
草”,在家庭的花园里突然“肆意”成长起来--他们不太在乎父
母的爱护了,不那么听话了,有自己的主意了(时常有点自以为
是),情绪剧烈地变化,高兴起来手舞足蹈,为一点小事儿悲痛
万分,动辄跟父母顶嘴。。。父母突然被“闹”得莫名其妙:这
孩子从前也不这样啊,到底怎么回事儿?!
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青少年的坦诚交待:
第一:温馨家庭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丁丁小时候成长在一个单亲的家庭,她笑呵呵地说:与母亲进行
了长期的激烈的抗争,现在越来越体谅理解母亲,特别乐意与母
亲聊天谈心,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跟母亲说。母亲也越来越“思想
解放”,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丁丁16岁自己飘洋过海去了澳
洲,一年半之后,来到美国。这个思想成熟,开朗自信,走南闯
北,见多识广的女孩子在台前侃侃而谈,信息量很大,几乎囊括
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温馨和睦是最理想的状态,现实中的家庭却千姿百态。每个孩子
都应该有自己的天堂,那就是父母对他们的爱。如果父母,无论
是单亲还是双亲,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她的关怀是最重要
的。孩子小的时候,也许并不太明白父母的关怀关爱对他们人生
的影响,但父母的关怀关爱常常是孩子的人生底色。
(然而,到底怎样的爱才是孩子最最需要的?多少的爱是正好,
才是不多不少?多了,是溺爱,很可能让孩子自私自利,不知进
取;少了,是无情,很可能让孩子自暴自弃,性情暴躁。)
孩子与父母争争吵吵并不可怕, 有时候争吵能帮助孩子长大。
王敏民教授在“温馨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中提到:温馨的家
庭并不是不吵架的家庭,吵架的家庭不一定不温馨。世界上很少
有不吵架的家庭。吵架,没有仇恨和刻意的伤害的吵架,应该是
日常生活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 丁丁就是一个例子。当年,母
亲为了让她参加奥林比克数学竞赛,每天做无数令人头大的数学
题,以至于丁丁忍无可忍当着母亲和客人的面把数学练习册撕了
粉碎,抛撒满屋来抗议。如今6年过去了,丁丁却感激那一段经
历。她说:每个人都需要冲刺一下子。。。那就是我的冲刺。我
很感激那段“惨无人道”的日子,后来让我在20000人中杀进前
100名。不过人不能总是冲刺,这是丁丁与父母分享的她的心得
体会。如果老是没完没了让孩子努力啊努力啊,天天努力,分分
秒秒的努力,孩子的效率一定不会好。孩子冲刺一下,放松一
下,关键的时候冲刺一下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放松了,养成了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坏习惯,不能全力
以赴地“冲刺”怎么办?是不是还是平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更重
要?)
第二:孩子的适应力是很强的
3 年前的夏天,张星云随母亲回国探亲。张星云的父亲在中国创
业,事业繁忙。母亲随即决定留在中国,助先生一臂之力。父母
对张星云说:你在中国上学吧。张星云脑袋嗡了一下子:什么!
你们没开玩笑吧?
事隔三年,张星云在台上,还笑说:没有想到,自己稀里糊涂就
“海龟”了。16 岁的张星云今年夏天回美将在蒙特里尔高中上
11年级。出生在美国,在美国长大的他,带着在美国华夏中文学
校的学的那点中文,来到北京的一所普通中学,插班读书。在回
国的第一年,他的语文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
他说:痛苦啊!无论我怎么努力。那时候,真有点打退堂鼓了。
但父母说:不能就这么放弃。已经回来了,就要尽最大的努力。
你跟人家学了七八年语文的学生比,当然会困难,再努力一年
吧。
张星云很感激父母对他的支持,鼓励,和坚持。一年以后,张星
云不仅语文及格,而且能名列班级前茅。二年之后,他以自己的
实力参加了北京市通考,考上了清华附中,并活跃在清华附中的
各项课外活动中。本来在中国已经如鱼得水了,得!父母又决定
让他回美国上11年级,申请美国大学。
有了这么一番经历,张星云显得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他觉得回
国的这三年让他受益匪浅,是很难忘的人生经历。面对他一无所
知的美国高中,他决定再从头做起。
对比中国美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他觉得中国的独生子女太多,
父母对孩子太溺爱,不太好。他认为他的父母结合了中美双方的
优点,既有严格的管教,又有发出内心的关怀,没什么可挑剔
的。唯一的遗憾是从前不太理解父母,自己不太懂事,没有做得
更好。。。
会议上无数的父母拿羡慕的眼光看着张星云的母亲。能得到一位
青少年的全盘承认,这样的父母世上少有。张星云的母亲对于孩
子的教育谈到她的想法:我觉得孩子不能太顺了,尤其对咱们这
样的家庭。孩子经历一段时间的挫折和困难,可能帮助他们的成
熟和成长。张星云在中国学校的第一年确实很困难,我们很理
解,没有给他什么压力,而是鼓励他坚持下去,结果他走了出
来。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走出来。我们也听说很多的“小海
龟”无法跟上中国普通学校的课文,而只能到国际学校去上学。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走一样的道路,除了家长的教育,孩子的
承受能力和感受能力也不一样。。。)
第三:沟通与信任
黄晓迪刚刚过了18岁的生日,是爱迪生斯蒂文中学一名优秀的学
生。12年级的他即将报考大学,现在的他正在积极准备,考过了
SAT,考过了SAT II, 考过了三门AP 课,正在琢磨大学作文呢。
他本来的题目是讲“父母对子女最理想的教育方式”,他觉得最
重要只要有两点:第一,要信任;第二,要沟通。
有家长站起来说:孩子15岁就谈什么女朋友了,还出去吃饭。人
家根本不跟我谈,我怎么信任啊?
专家说:信任需要沟通。沟通需要从小打好基础。如果在12、13
岁之前,父母已经跟孩子很难沟通了,那就放弃吧。只要默默地
给孩子需要关怀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去前
进。如果小的时候沟通挺不错的,突然觉得孩子难缠起来,那是
因为孩子进入了青少年反叛期。这时候,父母要特别的耐心。有
一位家长说:跟孩子聊天,我要带着口香糖。为什么?一旦跟孩
子谈不拢,我赶紧吃口香糖,让自己住嘴,别说话了!这样的母
亲,也许不是完美的母亲,但一定是孩子最欢迎和敬重的母亲!
家长们就青少年的交往问题提了很多的问题。黄晓迪就亲身经历
解释说:我谈女朋友,觉得受益匪浅,因为女朋友让我学习更努
力。家长们要了解孩子们交得都是什么样的朋友,而孩子也应该
帮助父母了解自己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
(其实,人们常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青少年是什么样的
人,便会找什么样的朋友玩。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朋友们基本上
是类什么人,但千万不要太挑剔孩子的朋友。。。人无完人,孩
子也是一样,别指望孩子去找一个品格高尚成绩优秀十全十美的
朋友玩,那样的孩子不存在。)
第四:父母到底要管孩子管到多细的地步?
14岁的Katherine Tsoi是十年级的学生,生在美国,长在美国,
父母是台湾移民。中国父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孩子不是管得
太少,还是管得太多太细。美国的父母大概很少查问高中生每天
的作业,而中国的父母则会在饭桌上问:放学之后,你都干什么
了?数学作业完成了没有?英文呢?
Katherine Tsoi说,父母是应该了解高中生的课程,选修了什么
课。如果愿意,也可以了解课程大纲。但再细的事情就不要管
了。千万不要每天晚上都追问:作业是什么?做完没有?很让青
少年烦心,也不能真正帮助孩子多少。
这个时期的孩子应该懂得一些事情是要自己做好的,而不是做给
父母看的。父母至少应该逐步地减少这样的询问,高中四年是让
孩子准备自立独立的四年。不至于孩子上了大学,父母还会追
问:你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做没有做臧伞?
关于青少年的朋友,青少年的考大学等问题,中国父母也应该多
以商量的口气与孩子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姿态:不行,你怎
么能交这样的朋友呢?你怎么能上哪个学校?!
说到底,还是一个沟通和信任的问题。
第五:请把我们当作大人对待
到了这个年龄,就要走向大人的世界。父母,请你们第一个把我
们当作“大人”看。而这,常常对最难的。
同样来自爱迪生斯蒂文中学的赵京娜最有感触。上了高中,赵京
娜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少。父母有时讨论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赵京
娜也很想参与,哪怕是旁听。
这是很现实的一个镜头。父母常常会对孩子挥手:去去,你们掺
合什么,一边做作业去!
父母最需要明白的是:孩子不从你的这个了解,就必须从别人那
里了解“大人世界”。与其如此,不如从自己开始,一边给孩子
讲讲“大人世界”的事情,一边点评一些事情,教育孩子一些道
理,这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个成长过程!
第六:专家们认为: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要先改变
自己。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但是,我们也知道另
外的一个说法,那就是本性难移。这是我给当时听众的一个问
题:身为父母,你们怎么看待教育自 己的过程,又是怎么去做
的?
我用网友老陈皮的回答做一个总结:
子女教育涵盖很多方面,但基本面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一般来
讲就是你自己理解的 并为社会所接受的人。教育孩子,当然不
是只说不练,而是言传身教。这里的挑战 是,你想要孩子做到
的,你自己是不是做得到。做为成年人,你有很多固定成形的
东西,好的,不好的,往往是没孩子以前意识不到,有了孩子才
意识得到。弄顺了, 你还觉得你的孩子挺好教育的。好多人说
教育孩子是对自己的再教育,这话挺对的, 至少也是一种复
习。孩子就象一面镜子,你在教育他们的时候你看到了你自己,
你 在告诉他们该什么不该什么的时候,你也是在告诉你自己,
其实很多人在成为父母之后都会或多或少有所变化,做父母也有
个认识过程。对于那些有责任心有一定知 识层面的父母来说,
做些改变并不难。而在教育和改变自己的过程中,你又获得了
很多快乐。当然那些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人,就有困难。比如我们
小时候常能见到的 那种护犊子家长,她就是不能吃亏,她的孩
子就是这样接受了不能吃亏教育,自己 不宽容的人很难想到去
教育自己的孩子宽容,这就是本性难移,不在教育范围内。
总而言之,一句话:一个温馨的家庭,形式上可能多种多样,但
一定会有跟孩子一起成长的父和母,可能少不了冲突和争吵,但
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沟通和信任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