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帖子
读凡人俗语的《弱化强制》有感
送交者: 匣子 2005年10月24日13:28:48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完全同意凡人俗语对「身教」尤其是「自教」的看法,“不自教必失教”是很
浅显同时也很沉重的道理。

「无言之教」非常重要或者说在今天也许是至为重要的,但这仍然不是儿女教
育的全部,所以中国人讲「言传身教」这句话,自有他深刻的道理。首先在东
方文化中「知」与「行」是一对体用、表里的概念,以知导行,以行求知,两
者是统一的,而不是分离的对立的。「知行合一」正是中国人文思想中源远流
长的实证精神,而「言传身教」本质上也正是知行观念在教育领域中的表达。
很显然,言行不一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但不能因此而把「言教」否定掉,而事
实上身教之身从何来?没有「知」何以「行」?既使孩子受到很好的身教能够
达到“与之俱化”的程度,也还是不能止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正如
《弟子规》中所言:“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
文、任己见、昧理真”。「知」、「行」的两面压铸出「教化」这枚完整的金
币而古人也正是把这种求知和践行的一贯思想非常准确而清淅地注入到儿童教
育之中,对立的统一,辨证的实证,这样的道理再讲三千年它还是正确的。

从实践上讲,「言传身教」又象是一架微妙的天秤。在「身教」这一端,受教
孩子的天生的固有条件,对教育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因为是无言之教,对孩子
的个性,观察和感受的敏锐性,内省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比如本来是很好
的身教,孩子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却不能随行而化的情形也是常有的。而在「言
传」这一端,则又对传教父母有更高的要求。因为言教本身是一种艺术,循循
善诱是言,而喋喋不休也是言,而只有善巧方便、因才施教才算真正意义上的
言教。以践行作基础,以艺术作手段,以真知为内容,所以言教难于身教。明
白这一点,我们就会选择提升自己言教的水平而不是把言教踢出家门。更何况
我们都知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句话,于细微处「言传身教」常常是非
常自然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地存在于我们对儿女的教导中,我们又为什么一
定要按照西人的思维来拆解教化呢?

另外比较来讲,身教立于言教之中,而言教的微言大义却又超于身教之影的覆
盖。否定言教的必要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否定了教育的必要性──身教只能告
诉孩子有限的直接经验,而言传则把整个世界展示在孩子面前。最后在结束这
个话题之前,我们还应该更现实一点,那就是用同一把尺子来度量身教和言教。
人间没有完美无缺的言教,可那一位父母敢说自己的身教是完美的?我们每个
人一生都会缘遇无数的人,读无数的书,可真正影响我们一生的往往只是一两
个人、一两本书而已。回顾人生来路,父母留在我们心中弥足珍贵的的话语也
许只有一两句,而也就是为了这一两句,我们是否应该对“洪水滔滔”心存感
激?在我们思考什么是最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之前,也许我们还有必要再换
一个视角,也许还有比这个问题更基本更重要的问题──在我们把快乐给与孩
子的同时,还应该把厚道和感恩的种子播种到孩子们心中。

一路写来已经成了夜半歌声,先打住了。祝大家周末愉快!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