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玲妹妹(上) |
送交者: 圆圆妈 2005年11月05日11:29:55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
十多年前,我在北京体院的综合馆于不经意间看到小钟铃也是这般笑盈盈地登上场,自此,我便知道她迟早有一天终会出名的,只是没想到会是这样地出名,尽管那时知道她的人并不多。。。 在上地成为开发区前,城里开往北京体院的公共汽车只有一趟--365路,车到圆明圆再往北一站,便到了终点站体院。这里曾经是个世外桃园,且不说体院校内各种设施齐全的运动场所,单说说校园环境:东边是铁路,火车直通西直门,北边有靶场和马场,一条小清河便把校园分为北边的教学区和南边的家属区。校大门外未建拳击馆(也叫综合馆)前是一片小树林,再加上与圆明园连成一片的大片稻田,很有几分乡村的泥土气息。 每到晚上,尤其365的末班车一过,这里就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校外的路灯昏暗幽幽,路上行人稀少,只有路边稻田里的青蛙呱呱的此起彼伏大叫着。走进校园,便是另一个天地。这里聚集着一群精力最为充沛,性情最为活跃奔放的年轻人。教室图书馆显然不足以发泄他们朝气蓬勃的能量,于是就有了宿舍楼了大声的喧叫,校园里三三两两的打闹。这边训练馆里热火朝天,那边洗澡堂门前热气腾腾。夏天放露天电影的时候,武术馆后便挤满了人,来得早的在幕前占个好位置,来得晚的在幕后也看得津津有味,碰上好的电影而没有好的位置的时候,边上站着也能看一场,反正这里长(chang)人有的是。如果再把时间往前推些,那时电影不是很多,电视尚未普及的时候,据说常常从体院开出七八辆“斯哥达”大车,载着满车的人,浩浩荡荡开到首都体育馆看比赛呢。那叫一个气派。 体院有两个门,西边正门和东门。正门对着马路,直通圆明园,是学校的门脸。东门正对南边的家属区,是内部用门,每天来来往往走在东门路上的多半是校内的师生。西边正门固然漂亮,但我以为东门的风景这边独好。 从东门进来,会看到路边拐角的一栋楼,这就是体院的运动学校。运动学校与体院的关系既是隶属,又有独立。这很让人想起北大和北大附,清华和清华附中的关系,即既有联系,但有不能等同。不过这运动学校可不是什么附中,不是什么体院子弟就可以进来的,能进来的人都是身手不凡,要有运动成绩的,因此在体院看到个把脸熟的人不是什么稀罕事。不过当我第一次在东门看到跳高名将金铃的时候,心里还是微微激动了一阵。 我喜欢在东门细细地观察那些运动员,看他们挺拔矫健的身材,看他们粗壮有力的肌肉,欣赏他们灵活协调的动作,聆听他们率真无忌的语言,这真是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在这悦目的风景中最为亮丽的一道,就要数艺术体操的小MM和举重队的大GG在一起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举重队的大汉们喜欢逗起艺术体操队的小妹妹们玩,而那些花蝴蝶般的小姑娘们也总喜欢在这些大哥哥们身边黏来黏去。那真是一种粗犷和娇柔的强烈反差对比啊,观者无不忍俊不住。那时的小MM们几乎都是一样的打扮:下身是紧身的健美裤,上身运动服,一样标致俊俏的模样,一式的马尾巴往后一绑,露出一水儿光洁漂亮的背儿头。可能唯一不同的是MM头上别的发卡数目,有的一两个,有的则三四个。这些小队员选进来的时侯多半很小,还在上小学。而运动学校的文化课只设有中学课程,小队员上学只能往南走到家属区去上那里的清河五小。这样区分小MM和大MM的方法之一就是看她往南还是往北。 艺术体操国家队的集训地就在体院,因此,与其他项目的运动队不一样,体院的艺术体操队员实际上代表了国家水准,她们都是千万里挑一挑出来的。这样的MM,别说那些大汉们,连我看得也心动。 我从没想到过有一天我也会有一个这样的小MM,直到天上掉下个玲妹妹。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