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亦犹国焉 —— 家庭管理的方方面面
点睛
在《颜氏家训、治家》一章中,颜子讨论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家庭管理中教化与刑罚的问题;二是宁俭勿奢与俭而无吝问题;三是妇女问题与婚姻问题;四是爱书惜物问题;五是迷信问题。在这些问题上,他都有独到地见解,思想之先进,并不亚于现代人。
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叫做社会的细胞;因此,“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庭虽小,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内政“外交”各个方面,五脏俱全。
颜子认为,家庭教育重在感化,但也不放弃“刑戮之所摄”。感化是一种上行下效的过程。因此,作为父母家长,应该身正、事正、言行正;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只有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即父慈则子孝,兄友则弟恭,夫义则妇顺。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反常现象:父母慈爱而子女忤逆,兄长友爱而弟弟骄横,丈夫仗义而妻子横暴,那些就是具有先天凶恶本性的人,只有使用刑罚杀戮来威慑,不是训导教化所能改变的了。因此,在治家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笞罚,如果“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因此“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当然,治家之法也是贵在适度,不可失之偏颇。过于严苛,则容易使家人失和。梁代孝元年间,有个中书舍人,治家没有法则,而过于严峻刻薄,他妻子和小妾合谋收买刺客,乘他喝醉时把他杀了。现代家庭,更需要多一点对话,少一些独断。颜子当时的名士,只推崇宽厚仁慈,以至款待客人食品或馈赠亲友的物品,被僮仆克扣减损;承诺接济亲友的钱物,由妻子控制,甚至发生狎弄侮辱宾客,侵犯乡里的事:成为当时大家庭一大弊害。这种一味宽厚忍让,使仁慈变成软弱,也无异于养虎遗患,更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当然,现在这种“下人”扰乱家政的事当然没有了,但家庭教育过于宽泛,必然会造成孩子目无尊长,无法无天的性格。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崇尚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俭朴之人却往往会失之吝啬;乐善好施,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好施之人去往往会失之于奢侈。我们应努力培养一种“施而不奢,俭而不吝”的完善品格。这种品德培养,也是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勤俭持家,这是中国传统家庭应该奉行的生活模式。既注重开源,又注重节流,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之需。当然,农业社会的生活准则己不完全适应于当代社会,但须清醒,勤俭持家,仍不失为一种生活原则。目前社会上有崇尚奢侈的现象,这是社会浮肿病,不会长久的。奢侈是一时的,勤俭是永远的。且前人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古训,很值得我们思考。勤俭教育,应该成为我们家庭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
现代社会虽说妇女在人格上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但毕竟男女有别;在许多事情上,还是有分工的。“绮罗盈府寺”,毕竟不是光彩的事。当然,在一个家庭中,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丈夫应该听从妻子的意见,但有些事还必须“让”男人去出面。
过去奉行男尊女卑,认为儿子可以完成传宗接代的重任,延续家族香火,于是歧视女孩,残害女婴,其残暴行径禽兽不如。颜子遣责道,“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是啊,老天都不会保佑他们的。进入21世纪了,个别地方仍有将所怀的女婴作了人流的恶劣事件发生。
过去,婆婆当家时,是“率宠子婿而虐儿妇。”现在,媳妇当家了,就出现儿媳虐待婆婆,甚至只顾娘家而不顾夫家。其实这两者同出一辙。这种恶习在妇女当家的现代中国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这是家庭失却亲情教育,失去孝文化后的一种绝症。
对于婚姻问题,颜子也认为应该“素对”,并认为这是祖训,一直遵守。“素对”,就是嫁女娶媳都选择清寒人家,而不要什么门当户对,更不要高攀豪门,而且他也强烈反对买卖婚姻。这在当时很有道德价值和现实意义;现在据说一切都从爱情出发,不考虑地位家产了。
对于书籍,颜子认为应该要有一种虔诚的态度,因此爱书,不单是惜物的问题,而是对待文化的态度问题。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没有书籍的存在,这世界必然是愚昧与黑暗。对书籍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甚至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最后,关于迷信问题。颜子训戒说:我家对向鬼神祈求福佑,从不提起;从不使用道士符书来祈祷求福,这些都是你们所耳闻目睹的,不要为那些无稽之谈去浪费。
家庭,就有这么复杂,方方面面,都得一一照应;治理一个家庭,也像治理一个国家一样。所以古人有“欲治国者先齐其家”的观点。而颜子的治家思想,除妇女当权问题外,大多几乎接近现代人的思想,对我们现代仍有启发。
——《颜氏家训》读后感系列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