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有了,慧呢? |
送交者: 章星红 2006年07月09日16:02:30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
就下一代人的教育而言,在重视他们对科技知识的掌握的同时,为何不见对人文素质的强调?选修文科的孩子,为何会在理工科的同龄人面前抬不起头?再想深一层,在这样一个“重科技、轻人文”的社会中,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的一代人,将是决定我们社会今后方向、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一代人,然而,我们是否能够说服自己,一个缺乏人文底蕴、不重视培育人文精神的国家,有没有把握成为科技强国并永守全球资讯科技的前沿? 的确,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集中在科技领域,尤其是信息科技领域。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迫切地要求每一个国家提高自己的科技硬件建设,培养和提高全民的科技素质和运用能力。然而,这种宏愿,是否仅靠科技知识的掌握便能达到?
我们的老祖宗由于缺乏对外部世界的理性认识,没能掌握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工具,的确吃了大亏。然而,今天向西方先进文化看齐的我们,急于培养“可用”之材、急于创造一流经济效益,眼睛看到知识和工具,却可能忽略了使用这些知识和工具的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在底蕴的培养,是否又有点儿矫枉过正了呢? 《周易》有一古训:“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意为“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这样的哲理,过时了吗?恐怕还没吧。有了科技之“智”,我们学会做好一件事情的方法;有了人文之“慧”,我们更了解所做事情对人类、对社会的“价值”。因此,培养下一代人这种“能对价值进行判断”的能力、“为知识之运用提供导向”的能力,正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比如,面对一处旧时房子,有“智”的建筑师当然有能力告诉我们这幢房子的建成年代、建筑风格、所用材料和保养程度。然而,这位建筑师是否有足够的历史审美意识来告诉我们,这幢房子与新加坡的历史变迁和移民文化有多大关系?他是否有足够的价值判断能力,来明确断定这个旧时房子应该做为古迹保留,还是应该拆除?这里,这位建筑师的“历史审美意识”、“价值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就是他的“慧”。 具有人文之“慧”的人,能表现出对社会、对历史的尊重,对生命、对自然的关怀,并且善用手中的科技知识,创造出一个让人与自然交融共处的美好社会。 反之,一个只有“智”而缺少“慧”人,是无法正确判断自己所做事情的社会价值的,他手中的科技知识甚至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工具:为获一己之利,掠夺自然,不计后果;为达个人目的,弄虚作假,欺人欺己。即使本地没有,在国外,这种反面例子难道还少吗? 因此,对我们下一代的人文之慧的培养,可谓迫在眉睫。经过了四十年的开拓生聚,我们的社会喜见科技之智璀璨耀眼,实不应坐视人文之慧黯淡隐晦。将来我们成为集“科技之智”和“人文之慧”于一身的国家,那才真正是“智慧国”了! (作者专业是英语及英美文学,曾在中国的大学执教,后移居香港,进入新闻界并入英国籍,1994年后移居新加坡,现在从事海外新闻编译工作,并任兼职讲师。)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