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帖子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及其启示(ZT)
送交者: 东方即白 2006年09月09日17:08:31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摘要: 1991年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白皮书》提出了五大“共同价值观念”。十多年来,新加坡政府终始终不渝倡导并大力践行这一共同价值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文着重阐述“共同价值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新加坡政府推行“共同价值观”的措施及其对我国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启示

1991年新加坡政府在经过国民反复讨论并经国会批准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白皮书》推出了力图为新加坡国内各民族、各阶层、不同宗教信仰的民众所共同接受和认可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念”,即“国家至上,社会优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十多年来,新加坡政府始终不渝倡导并大力践行这一共同价值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推动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保持政局的稳定,维护社会秩序,净化社会风气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对于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共同价值观的提出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和政府基于新加坡特殊的国情和变化了的形势而采取的一项积极的应对措施。具体来说,共同价值观的提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从历史来看,新加坡自1842年起成为英国殖民地,二战期间曾一度被日本强占,战后再次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于1959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而自治,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1965年获得独立。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不仅使新加坡国民饱受欺辱,备受奴役、压迫之苦,更重要的是长期的殖民统治,给生活在这个小岛上的人们的心理和精神造成巨大的影响,殖民统治者在进行资源和财富掠夺的同时,还进行制度的输入、文化的渗透和价值移植,不同的宗主国给新加坡国民带来的是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价值观念。这种不幸的历史造成新加坡国民缺乏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价值观念混乱,国家意识淡漠。因此,新加坡建国以后一直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而又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消除殖民统治带来的影响,重新构建新加坡国民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价值观念。

其次,从社会结构来看,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社会。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是三大主要种族,此外还有欧洲人、犹太人、阿拉伯人、泰国人、日本人、菲律宾人等少数种族。不同的种族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传统、宗教习俗和价值观念。在新加坡除了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以及英语这四种主要语言外,还有多元方言,使新加坡成为语言结构最复杂的国家之一。在宗教方面,除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道教外,还有兴都教、耆那教、锡克教、犹太教、火教、天理教以及华族创造的“儒、佛、道”三教合一和“儒、道、释、耶、回”五教合一的宗教。[1]这种多元的种族结构和宗教信仰,极易产生种族歧见和宗教对抗,因此各民族间的融合始终是新加坡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将不同的种族调和为统一的整体,形成种族一体化,使新加坡各种族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始终成为人民行动党和政府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三,从国民的构成特点来看,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在新加坡真正的土著居民很少,其国民大部分为移民及其后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些移民为开发、建设和发展新加坡的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也应该看到,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移民相比,新加坡的移民社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是在上述地方,移民的主体是欧洲人,他们在移民的同时发生了政治制度的移植和民族国家的创建,而在新加坡,移民的主体是东方人,移民是为了谋生,基本没有政治动因,[2]这些移民没有定居和扎根的打算,他们对新加坡怀有浓厚的“异乡观念”,挣钱回家和叶落归根是移民的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因此他们对新加坡的认同感极低。这种移民社会特征并没有随着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家出现后发生根本改变,而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新加坡国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就难以形成。因此,必须通过构建共同价值观来促使移民及其后裔淡化对移出国的原始情结,放弃临时观念,强化对新加坡的认同,树立“我是新加坡人”的意识。

第四,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来看,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马亚半岛南端,位于马六甲海峡出口,扼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六七十年代以来,新加坡经济获得飞速发展,国内政局持续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是新加坡领导人却清醒地意识到,“不论新加坡现在是多么的繁荣,多么的强盛,我们还是必须认清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我们的局限性和脆弱性并没有改变。”这种局限性和脆弱性“使我们的生存永远是一种挑战。”[3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小国,其国土面积只有600多平方公里,人口300余万,而且其资源十分短缺,连淡水都要依靠进口,除了少数加工业外几乎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经济发展以转口贸易为主,具有较强的外向型特征,对外依赖程度比较高。这样的一个自然条件,要想实现国家的长久发展,就必须要使国民丢掉优越感,不能为暂时的繁荣而忘乎所以,麻痹懈怠,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必须依靠国民的团结统一,齐心协力,自强不息。这是新加坡政府提出共同价值观的重要原因。

第五,从现实情况来看,70年代以后,随着新加坡对外交流和开放的深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社会危机开始出现:分层教育、双语政策、英才教育等分化机制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不满情绪的滋长;中产阶级的涌现,要求分享权力的呼声渐高;人才的高移民倾向开始出现;宗教教育的放纵导致宗教热情增长,宗教干预政治的苗头开始出现;过分强调儒家伦理导致别的种族的不满;英语至上的潮流导致母语衰落,传统文化流失、断裂。特别是西方个人主义和功利思想在新加坡泛滥,导致道德水准下降,社会风气大变,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开始盛行,传统的亚洲价值观受到严重挑战等等。凡此种种情况,使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和政府认识到,必须通过构建共同价值观,来加强全民共识,缓解社会危机,增强国民凝聚力。

基于上述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1988年10月,当时的第一副总理吴作栋在一次演讲中,第一次公开建议新加坡发展自己的国民意识,制订一套各种族和各种信仰的新加坡人均能接受的共同价值观,作为未来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基础,并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关于共同价值观问题的讨论。1991年在经过广泛讨论后,政府正式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

二、 大力践行共同价值观

(一)新加坡政府和领导人重视倡导共同价值观

新加坡政府十分注重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为此,政府专门成立了“国家意识委员会”,从88年开始,政府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国民意识周”活动,在国民中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政府领导人经常公开发表讲话号召国民要牢固确立国家意识,1996年吴作栋在发表国庆献词时就指出:“在进入21世纪,我们面对一个比经济更重大的问题,那就是要使全民达到共识,决定我们要一个怎样的新加坡,然后共同努力达到目标”。他强调“我们现在必须完成比发展经济和创造美好生活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培养新加坡人的认同感和建立国家的特质”。[4]面对现代化过程中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新加坡政府准确定位,明确其文化的东方属性,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大力倡导儒家思想,坚持东方价值观。吴作栋强调,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什么都可以改变,什么都会变,但关系到新加坡生存和发展的东方价值观决不会改变。李光耀强调:我们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学习者,我们向日本人学习,向欧洲人学习,向美国人学习,但是我们不想要西方的一切,新加坡人必须继续保持亚洲人的本质,因为新加坡永远是亚洲的一部分。绝不能让新加坡成为东方社会孤立的“洋化小国”,成为被西方同化的“伪西方社会”,即只有西方文明之表而无西方文明之实,虽是东方人,但已丧失东方社会特征和价值观念,成为不东不西的社会,这会导致亡国亡族。[5]在李光耀的倡导下,新加坡将儒家的“八德”作为“治国之纲”和社会道德标准。

(二)学校德育是新加坡培育共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德育在培育新加坡民族精神中的作用。独立后的第二年,教育部就开始起草全面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训诫计划并颁布了公民训练综合大纲,强调对学生进行爱国、效忠和公民意识的培养。70年代以来,学校德育课的设置和课程名称虽历经多次改革和变更,但一直是新加坡中小学的必修课。90年代以后,随着《白皮书》的颁布,新加坡中小学德育课设置再次进行新的调整,着重围绕《白皮书》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合作意识和宽容意识,以及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等。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和思想特点,将教育的内容按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分开,比较好地解决了德育层次性问题,即使是同一主题,根据教育对象的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内容与形式也相互衔接、相互区别,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符合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如新加坡小学的德育教育课程为《好公民》,课程内容重点是随年级而发展的,即一年级以“个人”为中心,二年级以“家庭”、三年级以“学校”、四年级以“邻居”、五年级以“国家”、六年级以“世界”为中心。[6]中学一二年级的道德教育课程为《生活和成长》,偏重个人价值观和品德修养,三四年级的课程为《新公民学》重点放在灌输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在教育教学方法和途径上不断改进和创新,不仅注重理论上的说教,还非常重视社会实践环节,学校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如参观监狱、禁毒展、参与社会服务等,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此外还注重发挥各科教学活动的“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做到寓教于各科教学之中,新加坡对学校的各门课程都规定了明确的德育目标。

(三)全社会共同营造形成共同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首先,新加坡政府十分注重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对公务员实行严格的选拔、考核、监督和管理,要求公务员带头践行共同价值观。新加坡政府以廉政高效著称于世,其政府和公务员的良好形象对于倡导共同价值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新加坡非常重视发挥家庭在推行共同价值观中的作用,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促进家庭的巩固、美满和幸福,维护和弘扬东方传统价值观。如为鼓励三代同堂和照顾父母老人,建屋发展局就积极推行了一项政策:凡有意和父母或子女三代同堂的家庭在申请组屋时可获优先分配,有意和父母或子女们就近居住的,政府也拨出专款资助他们购买组屋等等。再次,政府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宣传、培育和营造共同价值观氛围中的作用。如充当政府和人民沟通桥梁的新加坡人民协会及其所属的居民委员会、民众俱乐部管委会、青年团及妇女团等基层民众组织的工作宗旨和任务就是:倡导共同价值观,促进种族和谐,加强社会凝聚力。[7]这些社会团体围绕宣传倡导共同价值观做了大了有效的工作。第四,重视开展大型群众性活动,新加坡每年开展的全国性教育活动约20多个,来宣传共同价值观和公共道德,如“文明礼貌月”, “华语运动月”,“植树运动”,“生产力运动”,“爱神运动”,“国民意识周”,“睦邻周”,“礼貌周”,“敬老周”“忠诚周”等;第五,新加坡的媒体在宣传弘扬“共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论工具通过各种形式,坚持广泛宣传共同价值观。为了保证媒体的作用发挥,政府对媒体采取了的严格管理措施,因此有人称,新加坡媒体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媒体之一”。

(四)严明的法治保证共同价值观的推行

新加坡是一个法治严明的国家,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新加坡现行法律有400多种,法律调整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政府权力、商业往来、交通规则直至公民生活各个方面几乎无所不包,而且切实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如对随地吐痰、乱丢烟头杂物、乱涂乱抹、公共场所吸烟、嚼口香糖、在地铁吃东西、18岁以下人员喝酒、上厕所不冲水、乱穿马路、涂抹钞票、放鞭炮、从楼上扔垃圾等都要课以罚款或判鞭刑,拘留甚至坐牢。严明的法律和执法的严明,对于根除恶习,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和推行共同价值观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几点启示

新加坡和我国相比尽管在国土、人口和社会制度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两国都处于亚洲,都是东方国家,近代以来都曾饱受西方列强的欺辱;我们两国都拥有相近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新加坡人口主要以华人为主,与我国具有天然的血缘上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现今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新加坡20世纪70年代腾飞之时有许多共同之处等等。因此,新加坡倡导的共同价值观及其许多成功的做法,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借鉴作用:

(一)价值观的核心是培育“国家意识”

共同价值观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提出“国家至上,社会优先”,强调国家至高无上,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强调国民不分种族、阶层、信仰,都必须牢固树立“国家意识”,树立“我是新加坡人”的国民意识。这一点对于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也是一个多元民族和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而且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幅员辽阔的大国,培育国家意识,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始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像新加坡那样,大力加强“国家意识”教育,要让“国家至上”观念,国家观念,祖国观念深入人心,变成我们的共同价值观。

(二)共同价值观的灵魂是儒家文化

共同价值观的五句话,四十个字,其精髓和灵魂,都是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思想,只不过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儒家思想作了改造。新加坡政府面对西方社会的文化渗透,坚持东方价值观不变,并且力图用传统的儒家文化来消解西方文化的消极影响,成功走出了一条“非西方化”的发展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有益的启示,这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并非是矛盾的,不相容的,相反如果对传统文化改造得得当,利用得得当,将会使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避免出现西方社会的种种敝端。我们与新加坡相比,在传统文化上更具优势,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要大力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加以改造,做到推陈出新,为我所用。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又要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三)共同价值观的理想是建立和谐社会

共同价值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强调社会的和谐发展,如“国家至上,社会优先”,讲的是正确处理和对待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强调的是社会的秩序;“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强调的是家庭的和谐和稳定;“关怀扶持,同舟共济”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容洽和睦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强调在遇到困难时的齐心协力,风雨同舟;“求同存异,协商共识”强调求同、和解、协商、统一;“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强调的各种族的和谐相处,各宗教信仰的相互尊重和宽容。可以看出,共同价值观通篇体现的一个思想就是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今天正在建立和谐社会,新加坡的很多做法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四)共同价值观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共同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共同价值观”没有过高的理想和不切实际的要求,而只是将一些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且人人都必须遵守,人人都能做到的要求加以提炼推广。第二,“共同价值观”具有极大的广泛性、普遍性。“共同价值观”强调的是“共同”,就是不分种族、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信仰都必须共同遵守,而没有对国民进行先进和落后的区分。第三、“共同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政府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用《白皮书》的形式公开颁布,这就使这些要求实际上变成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且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变为人们的共识,人们遵守了这个共同价值观,就会得到社会的褒扬,反之就会受到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第四、“共同价值观”在表述上,主题鲜明突出,文字精练贴切,形象具体,通俗易懂,让人过目不忘,容易深入人心。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网上无名:读书,稻粮谋和计算机
2005: 印度人和中国人
2004: 家长们,孩子不是你们的私有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