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看《图图的故事》动画片,总是不断地乐得笑出声来。爸爸妈妈听了,也不由地替她高兴。
女儿八岁了,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每次满足了她的要求,她就很开心。而要求被拒绝了,她就不快乐。次数多了,快乐与否与物质满足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慢慢地让爸爸妈妈开始有点头疼。
诸葛孔明在给孩子的家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现在的小孩子生活条件好,物质欲强,很难理解“俭”的意思,所以在德行的培养上,父母总感束手无策。与实际行动脱了节,就算熟读“一针一线,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唯俭”,还是显得无力。
这样想,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却有“错误在于孩子,需要父母纠正”的潜意思。而这潜意思,正好给了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后人理解是父母对子女应该严厉的意思。这其实是曲解,因为这句的下句是:“教不严,师之惰”。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严厉应该是老师的做法,而不是父母的做法。父母的做法在前面的句子里面有清楚的交待:“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貴以专。” 说得更加直接一点就是“身教胜于言教”,孩子的言行之所以令父母不满意,其实是父母自己没做好,让孩子“习”去了。归咎于孩子,父母失德更甚,孩子何其冤枉也。可惜的是如今的父母自己物欲强烈,却希望孩子品德出众,实在有如镜中摘花,水底捞月,可叹。
“外求不得,反求诸己。”孩子教育上,也是如此。古人早把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原则告诉我们了,可惜我们太骄傲了。
写此文以自勉,并与童坛诸友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