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地,看到他熟悉的身影。那个小小的身躯,在下班潮的人流里,显得如此单薄,如此孤独。
我慌忙挥手致意,呼喊他的名字。
看到他拱起的单肩,正背着一只硕大的书包快步行走。心疼的感觉立即刺痛了我。
在这里呢! 我连连挥手叫他。
他朝我瞟了一眼,仍旧默默地低头走路。
只有两三分钟的转车时间。公交车的马达不耐烦地轰鸣着,催促乘客快快上车。
我迎上去,想给他一个拥抱。
他轻巧地躲过,挺直背脊------仿佛说,妈妈,我已是男子汉了!
书包重不重? 要不要帮你拿一下儿?
哎! 我拿得动!
回家后别忘记先吃点儿东西,酸奶在冰箱里,苹果在桌上……
知道了!
好好写作业! 记得先写完再玩儿。
妈妈,你每天都说一样的话! 好了,车子要开了!
他很酷地坐在座位上,闭紧嘴巴,拒绝再说一个字。
还有,你要……
回答我的,只有车门关闭的吱呀声。
目送汽车缓缓驶出站台,一阵尾气轻烟之后,只留我一个人站在那里发呆。
总是如此短暂的见面与告别: 他完成一天的学校课程,回家。我开始一天的工作时间,外出。
总想在短短的几分钟里表达关心和想念。一个母亲的唠叨,却被扮酷的少年干脆地拒绝。
十三岁,就象一道分水岭,从此告别童年,从此倾出青春叛逆的河流。
从此,我只可以在私密的居家环境里,与他拥抱打闹。
从此,我再不能用絮叨影响他的行为,左右他的思想。
正如教育家们预言的那样: 十三岁之前,孩子属于母亲; 十三岁之后,孩子属于社会。当少年投身向他敞开怀抱的社会,同学、朋友或老师的话语将远远超过母亲的重要性。
我知道,那个少年开始了他独立思考的人生,也筑起了我无法窥探的思想空间。就象目送远去的汽车,我目送着儿子的背影,走在渐行渐远的独立之路上。
但愿,过去十二年的悉心教育,能为他打下善辨是非的信念基石。
但愿,上天能赐给他足够的勇气、信心和智慧,去迎接风雨,挑战未来。
龙应台在《目送》一文里写道: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就象曾经年少的自己,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亲爱的孩子,我只能站在这里,给你深深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