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教育子女也是提高自身 |
送交者: 欢乐颂 2011年06月28日09:01:54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
最近廖女士的一篇《人间母女情,归心值几何》点击量之大,引发的讨论之热烈,为我在万维所仅见。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大概是由于戳中了我们许多家长的痛处-孩子没拿父母当回事儿,至少表现出来的是那样。除了言语不敬之外,还有就是没有感恩之心,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应得的。我的一个中国同事就抱怨儿子:每天的早点必须做得不一样,如果连续两天的早点都是同样的东西就不吃了,有时候吃了也没好气儿,嫌做得味道不好。还有一种现象不多见却也不是不存在的:孩子看不上自己的heritage,比如嫌父母的英文差,穿着不体面,不懂得社交(social),不会玩儿,生活没有情趣,极端的甚至不愿见父母在学校露面。
这些现象从表面来看是因为孩子缺乏孝心所致,所以想稍微讨论一下“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认为是每个华人必须拥有的品质。为什么应该要提倡“孝”,“孝”背后是什么。其实人需要“孝”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以德报德:父母之爱是世上所知的最大爱,对最大爱当然必须也以最大爱来回报,因此“孝”的背后是“仁”。对为自己付出最多的父母给予恭敬和回馈,其本质不是什么“父为子纲”的绝对服从,而是实践“仁”,培养孝心即培养仁心。可以想像,如果对自己父母、兄弟姐妹都没有爱心,则不必指望是位仁人。
让孩子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大概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么相对应的东西应该就是西方的宗教,总之培养仁心、爱心这些东西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源(我把宗教看成是西方的传统文化)。现代社会不太讲究这些,总是推崇那些“有用”的、能带来实效的东西。
到底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或者说更广的,仁心爱心呢?我也没什么好招儿,只能想到哪儿说到哪儿。首先是言教、不停地言教,用我一个朋友的话就是“对牛弹琴也要弹”,坚持弹,永远也别嫌烦,指望立即见效是不现实的,但是有机会就要说(通过各种事例),为的是加强印象,我还是那句话:家长当做是部播种机,收获可能是遥远的以后。
其次是身教,即自己也必须行得正,做到知行合一。对此我有个深刻的教训值得分享,有一次在绘画课上我女儿问她的老师:你为什么这么胖,是不是吃了好多垃圾食品(why are you so fatty? did you eat a lot of junk food?)。后来当另一位老师告诉我这件事时,我很想在地上挖个洞钻进去。然而我却不能怪女儿,首先因为她太小,口无遮拦,不懂得什么话不可以讲。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在饭桌上总笑话美国胖子,并且经常用junk food来形容美国食品之劣,孩子都听到耳朵里去了。这次事件使我们不再用junk这样的词,改用“unhealthy”之类的euphemism,也不敢再提胖子的事。
所以,得到的教训是:在家里讲什么话一定要当心,孩子的吸收能力是很强的,也不要以为说中文孩子就听不懂。要避免张家长李家短的、比这个比那个的,任何对孩子成长具有负面效应的话题都要极为谨慎。
进一步反省后,更发现其实对于胖子的偏见也是有问题的,或者笼统地说贬损任何“劣等”事物都是种不健康的态度,每当这样做的时候人就偏离了仁心。因此对人对事持有一种普遍尊重的态度是应该让孩子树立的一种观念。有些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就持不尊重态度,自己就瞧不起自己的母国,如果言谈话语之间在孩子的心中留下这种印象,如何能够给孩子对自已的身份定位(identity)带来好影响呢?
如果说对孩子持之以恒的进行言传身教是一种战略,那战术上应该注意的就是要时时照顾到孩子的接受能力。我本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差,因为小女是那种“屡教不改”的孩子,所以常常一着急就冲她嚷,孩子当然就更容易着急了,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效果不佳,即使她按你的话做了也是别别扭扭的,十分勉强,下回又要从零开始。所以我发觉每当处于这种家长急,孩子也急,双方对吼的状况时,就必定是一个双输的败局了。因此,每当这种情况快要发生之前,应该是家长首先冷静下来,等过一阵子孩子也平静下来再讨论问题。之所以家长要先退一步是因为与孩子相比家长理应是更富于理性的一方,如果家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则更不能指望孩子自控。家长吼了半天,结果仅仅是让自己的气出去了,那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发脾气是任何人都能做的一件事。但对孩子来说,由于心理上是处于抗拒状态,根本不可能接受任何意见,因此教育也就没有实质效果。
现在越来越觉得,教育孩子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提升自身的一个过程,在身心上都必须付出很多。
最后就是要允许孩子犯错误,不要因为孩子犯了个大错误就情绪崩溃(比如那个B-word,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在俚语中的用法,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坏)。以本人为例,从小到大犯过的错误太多了,比这个还严重的都有不少,现在不也是个正常的公民吗。每个孩子都会有幼稚的时候,只要底子打好(家长是播种机),后劲儿慢慢就会发出来。
以上这些想必其他网友也说过多次了,没什么新鲜的,如果读者有好主意也希望能教我。
最后一个建议是我的一个台湾同事给的,他五岁来美,所有课程都是在美国念的。根据他上大学的经验,他告诉我:不要给孩子解决所有的经济负担-要让孩子自己贷款上学。他的理由:他上学的时候家里把所有的费用都包了,结果他每天就是party time,据他说在当时凡是自己有贷款负担的学生学习都很用功,知道钱是要还的,要靠自己的performance;而那些富家子弟就是party,反正毕业经济无忧。由于他这个亲身的教训,他决定今后不给两个儿子上大学提供任何费用,完全让他们自己贷款,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认真起来。
从原则上讲,这确实是一条强迫孩子感恩的好主意,在实践上可以变通一下,比如考虑帮孩子还一部分贷款,如果孩子的成绩达到了期望值。
相关文章: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0: | 宝宝最爱:大热天里的清凉游戏 | |
2009: | 天宇: 小宝贝日记(III-3) | |
2009: | 幸福人生讲座(七十五):如何判断一个 | |
2008: | 回答三妹的问题 | |
2006: | 老婆和父母不和,最终导致要离婚,郁闷 | |
2006: | 老婆和父母不和,最终导致要离婚,郁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