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帖子
望子成人 (7)
送交者: lifter 2003年12月17日07:58:14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战略伙伴关系”(连载—望子成人)



昊儿正在设计软件程序

陈宝铠

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经常自认为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直到发生一件事,我们才重新反省自己:我们做的果真跟自己认为的一样吗?
那是昊儿5岁的时候,有一次在朋友家聚会,临走时,朋友家的孩子想尽办法让昊儿在他们家里过夜。美国人管这叫“sleepover”。我们当时几乎不能想象孩子会乐意在别人家过夜。毕竟在此之前,他从没有离开过我们。
我们很放心地对朋友说,让昊儿自己决定吧。
万万没想到,他居然高高兴兴地要留下来过夜。我们一时哑口无言,只好同意。
我跟太太回到家后,竟然不知如何度过这一夜了。太太先是唠叨孩子这么小,没法自己睡好,然后又流眼泪,说想孩子。我心里竟然有点莫名的怨气:孩子怎么这么不懂感情,说离开父母就能离开父母。
第二天孩子回来后,我们俩都觉得自己昨晚的表现非常可笑,偷偷地笑话对方。可是,我们自己原谅自己说,都是因为我们太爱孩子了。
后来的日子,我不时琢磨:为什么我们会那么可笑?
几年后的一天,我到一所美国中学去参加一个节日晚会。坐在教室里,无意中看到贴在墙上的一张纸片,像是学生写的作业。上面写着这样几句话:
不要走在我的前面我不想成为追随者
不要走在我的后面我不想成为领头人
作我的朋友我想与你并肩同行
我忽然醒悟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好多矛盾,其实也都是在“爱”的名义下产生的。父母代替儿女做婚姻选择已不再时髦,可是在生活的其它方面,例如孩子将来学什么专业,交什么朋友,父母因为爱孩子而替儿女作选择,这还是很被人们,包括我自己接受的。假如一个看上去怎么也成不了运动健将的孩子说,他希望成为棒球明星,一位中国家长大概会生气,认为孩子胡思乱想,然后家长会仔细研究,替孩子“设计”出一个既有可行性,又被其他大多数人看好的前途。如果这孩子的家长是美国人,他大概会高兴,因为孩子喜欢那样。美国毕竟有浓厚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讲求自己对自己负责。我见到有美国教授的孩子成为清洁工,教授竟然“毫无感觉”地把他的孩子介绍给我们。
12岁那年,华大少年班老师组织学生参加一个美国全国数学竞赛。昊儿跟另外一位同学,一位曾在斯坦福大学学过高等数学,被公认为数学和物理天才的学生,一起得到了参赛的资格。作为家长,我们当然希望孩子去参加。可是,昊儿说他研究了有关信息,觉得参加竞赛需要花大量时间作专门的训练。就他目前的学业目标来说,这似乎偏离了方向。我跟太太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请他尽量说明自己选择的原因。我们发现他很真挚,便理解他的理由。以平常心来看,他说得很有道理。他说,如果父母非常希望他参加,为了让我们高兴,他也会考虑参加。犹豫了一阵,我们还是接受了他的选择,没有去参加选拔赛。有趣的是,他的那位同学好像也没有去参加比赛。我不知道,这孩子的父母,一对来自于瑞典、非常开朗,在物理和生物领域很有造诣的教授夫妇,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尊重了儿子的选择?不过,我太太有时提起这件事,还是觉得有点惋惜。
昊儿11岁时在一所公立学校上初中一年级(相当于中国小学六年级)。有一天放学回来,他神情黯淡。我问他是否出了什么事,他说一切都很好。第二天,他回来后还是这种表情,我感到肯定有严重的事情发生了。
晚饭后,我到他房间里开导他说:“我也许帮不了你,可我也是从你这个年龄长大的,也许能跟你一起分析一下。”
他看我很诚恳,就说明了事情的原委:新学期开学后,学生们开始像大学生一样,每节课走到不同教室上课,同学来自不同的班级。上体育课的时候,大家都要先到一个存衣间去换衣服,每人一个小橱柜。课间只有10分钟,学生要从一个很远的教室,跑到这个换衣室,换好衣服后,再到体育馆集合。体育老师是个临时任教的现役陆军教官,特别严厉。恰恰在这种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昊儿橱柜的邻居,一个“很奇怪的孩子”,却非常地不合作。他要么把橱门压在昊儿的橱门之上,要么乱叫乱骂,非常粗鲁。
我一听就火了,对儿子说:“明早我到学校找你的校长,我就不信学校允许这臭小子随便欺负别人。”
儿子说:“爸,我不同意你去。”
“为什么?”
“这是孩子跟孩子之间的事,大人为什么要插手?”
我愣住了。
昊儿又说:“况且,校长每天都焦头烂额的,哪顾得上这些小事。”
“那去找老师?”
“学校里有规定,同学之间的冲突首先需要自己解决。只有当同学之间无法协调时,才去找老师。”没等我回答,他又补充说:“不过,即便是找老师,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我们上的都是大课,教课老师根本不认识学生,而且这类问题属于学生心理咨询老师的工作范围。可是全校只有几个学生心理咨询老师,他们整天连那些有自杀、暴力伤害倾向的学生都应付不完,我这点儿事根本排不上。况且,就算老师协调了一下,那个学生也不会变化,他是出了名的麻烦鬼。”
我忽然想出了一个“灌木丛中的定律”。我问儿子,那孩子有多高?身材怎样?昊儿说他矮半头,瘦瘦弱弱的。我悄悄地对儿子说:“爸爸教你几招击打技巧,是爷爷在爸爸小时候秘密教授的,让爸爸在危急关头用来救自己。容易学,很有效。你学好后,找个机会,整他一次,这种无赖绝不敢再欺负你。反正大家都知道他是挑事者,你不会有责任的。”
儿子瞪着眼看着我,好像有点不认识我地说:“爸爸,我总认为你很聪明,没想到你也能出笨主意。我们如果介入了身体冲突,对我来说,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坏。学校发过学生解决冲突的小手册,上面说,以暴力解决冲突的结果,只能导致冲突各方都输的结果。”
我赶紧说:“我跟你开玩笑呢,你以为爸爸会放心让你去打架?”
儿子说:“不过,给你这一谈,我感觉好多了,谢谢你,爸爸。我会自己找出解决方法的。否则,我以后再遇到别的麻烦,难道都要靠你来解决吗?”
我豁然感到儿子说得很对,就说:“keepmeinformed(让我知道你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
以后的几天,昊儿的表情越来越放松,从他的嘴里,我知道那个叫麦克的学生并不是因为昊儿是亚洲人,或其他什么原因(例如学习好,或不属于校园里某一个群体等)而制造麻烦。他就是在本性上有较强的攻击性(好找事儿),并且生长在一个没有母亲、酗酒父亲的家庭。昊儿说他现在尽量回避与他接触,由于这个学生性情急躁,每次体育课前最先冲到更衣室。昊儿说自己稍微慢点,等他离开后再去换衣服。这样时间紧了些,可也够用;尤其是,昊儿说,知道了麦克的家庭情况之后还挺同情他。
几个月以后的一天,昊儿说他要告诉我们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没有任何人从中协调,那个麦克主动向昊儿赔礼道歉,并且一定要让着昊儿先在更衣室换衣服。他那恭敬的样子使昊儿很不习惯。我们问昊儿,为什么发生了这么戏剧性的变化?他说,麦克尽管学习不好,却对计算机和计算机游戏有一种近乎疯狂的喜爱,由此延伸出对懂计算机的人的喜欢和崇拜。当他从学校计算机小组(被认为是该校计算机界的精英)成员那里知道,计算机小组的问题也要向昊儿请教时,麦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每天欺负的人竟是他最希望交结的朋友。尤其让他不能理解的是昊儿好像一点也不记恨,还很认真地向他传授玩计算机游戏升级的诀窍。
这件事过去不久,有一次我问昊儿从跟麦克的冲突以及解决过程中都学到了什么,因为我猜想他会说对待矛盾冲突要有耐心,要找到冲突双方的共同点,等等。
可是,他问我:“知道什么是这种冲突的根源吗?”看到我一脸的疑惑,他接着说,“我查过一些资料,在美国的中学里,这种类型的冲突很多,甚至导致枪杀事件。有些人把原因归咎于卷入这种冲突的学生及其家庭,我看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中学目前的设置方式。”
我顿时呆住了,他在说什么?他把个人问题分析到制度上了?
“你想想看:你把几千个学生放到一起,然后又不提供条件让他们互相熟悉、了解,建立感情联系,而他们又必须每天擦肩摩踵地在一起上课、来往,怎么能够指望这些心理情绪不稳定的青少年之间会没有矛盾冲突呢?”他反问我。
“你好像花了不少时间研究这个问题?”我问儿子。
“还不是让麦克给逼的?我开始以为是麦克不喜欢我才为难我。可是,后来发现,他是没有机会了解我。如果我们天天固定在一个教室上课,用不了几天,我们就会熟悉了解。就算他不喜欢计算机,我们也会找到喜欢的话题。”
我由此领悟到:没有压力就没有思考。让孩子自己应对危机,做出生活中的选择,父母最大的收获大概是有一天,他会自己作出比你更明智的选择。毕竟,他们的生活是他们自己的。
我曾看到一幅中国古代工笔仕女画,仕女衣服飘动的线条、皱褶,都被画家描写得清清楚楚。我觉得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很有工笔画家的心态,总希望把孩子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都想到、安排到。可孩子的反应每每超乎我们的预料。好在我们还不算固执,在孩子的影响下,渐渐地“大气”起来。我琢磨着,父母也许应当从中国写意画家那里得到启发:求神似而不求事事逼真,孩子成长的方向看上去正确就行了。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跟孩子不妨来个“战略伙伴关系”。
(连载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年09月21日第三版)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