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读了篇关于美国好大学选择录取学生标准与原则的文章,才知道学业成绩优秀并
非唯一的条件,同时得有出类拔萃的某项特长,才能在莘莘学子中出人头地。这也
印证了为什么如此多的父母牺牲了自己的职场发展,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与精力,
花费了成千上万的金钱,送孩子马不停蹄地去学琴、学舞、学球、学画、学游泳、
滑冰等等。
幸好在美国学校普遍功课不多,每天放学也多在两三点钟。因此鼓励孩子去发展各类
业余爱好成了主流。我们这座城市也可算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天堂”了。每个季度
针对不同年龄段各种内容丰富、收费合理的近百种学习班几乎个个叫人心动。眼花
缭乱下,做父母的不免要反思一下到底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什么,又要达到什么程度?
我发现,大致有三类家长的选择:
第一类家长选择让孩子增长见识,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哪怕蜻蜓点水般东一样西
一样地尝试一下。其目的是丰富孩子生活,日后由孩子在比较中选择自己的真正爱
好。我见过有的家长从孩子三岁起,就带着先后学了游泳、跳舞、滑冰、画画、弹
钢琴、心算、打网球、下棋、攀岩等等。参加这些活动都只是三个月或半年的时间,
甚至弹钢琴不到半年因孩子不喜欢练习也停止了。
第二类家长选择由自己引导孩子发展特长。不图孩子样样都见识过,只认准一两样技
能,重点长期训练,力求达到精深。这种策略对孩子申请大学时特别有利,又可培
养孩子持之以恒,不怕吃苦的精神。儿子的同学家长中不少都是如此这般培养孩子
的。有的同学从三岁起学游泳,五岁开始送入游泳队训练,十二三岁已参加多次游
泳比赛;还有的同学学钢琴已近十年,家长每年带着参加相关的大型比赛,终于在
去年拿到一次第一名;更有女同学早早地被父母朝着cheerleader(女子啦啦队)方向
培养等。
第三类家长选择配合年龄、年级发展的不同技能培训班,以促进孩子该年龄段的身心
需求发展,或强化丰富孩子在学校课堂里的学习内容。比如有的家长在孩子小学时,
积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年级的课后活动,如读书会,Odyssey of the mind,
艺术鉴赏等,上中学后,则将孩子送入专门的写作技巧班、乐队、数学小组、科技
小组等。
以上三类家长的选择,相信都会有利於孩子的健康发展。不同的家长、孩子个性不
同,能力也不同,专长的培养方式自然会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最后能成才,
发掘、发展出他们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