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磨练耐烦心——有意培养孩子对单调乏味的耐受力,让孩子养成不单凭兴趣做事的 好习惯。
经验告诉我们:再伟大的事业也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包括很多必要而又单调乏味的细 节。但好奇心让人类天生缺乏对单调乏味的耐烦心,需要有意磨练,才能养成不单凭兴趣做 事的习惯,弥补眼高手低、缺乏恒心的弱点。我们的做法是,让孩子从小养成分担家务的习 惯,通过长期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对单调乏味的耐烦心(分担家务是整体素质培 养的重要方法,耐烦心只是收获之一)。
婷儿从3岁起开始洗自己的碗勺,后来又逐步增加了收饭桌、倒垃圾、拖地、给盆栽花 木浇水等家务活。我们则经常夸奖她态度认真,欣赏和赞美她的劳动成果,让她体验劳动的 价值和乐趣。在磨练耐烦心的过程中,我们反复强调这一行为准则:“想做又不该做的事, 要忍着不做;该做又不想做的事,要坚持把它做好。”并用科学家们不厌其烦地探索发明发 现的故事,为婷儿树立“按需要做事”的好榜样。比如说,德国细菌学家埃利希(诺贝尔奖 得主)为了发明杀菌剂,实验了606次才获得成功,“606”也因此而得名;爱迪生发明电灯 的时候,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才找到合适的灯丝……
前人的经验使婷儿懂得了“兴趣只是一个开始,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这种认识对适应 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在申请留美的作文《继父的礼物》中,婷儿把从小养成的 行为习惯精炼地概括为:“该干就干,干就干好。”这种理性的态度和自我调控的习惯,促 使婷儿努力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
爱玩的天性,可因势利导
怎样顺应爱玩的天性?我们的做法是:认清爱玩心的利与弊,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0 —12岁的孩子“玩得认真,学得快乐”,以勤奋努力、热爱学习的状态进入青春期。
爱玩心的利弊分析:
利——爱玩心也是源于人类天生的探索冲动。嬉戏、模仿、尝试、游历、聊天……各类 游戏都与人的能力发展密不可分。喜欢嬉戏的天性有利于培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运 动能力、人际能力、协作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喜欢模仿、尝试的习性有利于学习掌握各种 操作方法和技能,发明技术和技巧,把体育运动和各类艺术发展到日臻完美的境地。喜欢游 历有利于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喜欢聊天有利于锻炼口才、磨砺思想,发展表达能力和理解能 力。聊天是一种探索和展示精神世界的游戏,是很多人的最爱,不论是有趣的、亲切的或是 深刻的谈话,都让人心情愉快,乐此不疲。对喜欢的人来说,写作或阅读也是一种迷人的精 神游戏……
弊——人类的爱玩心随意性太强,缺乏目的性、持久性和计划性。如果放任自流,就会 停留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原始状态,难以形成长远规划、克 服困难、达成目标的动力。“嬉戏度日”的习性如不加节制和改变,很容易发展成不思进取 、好逸恶劳的惰性。耽于空谈、光说不练,也是人类常见的毛病。
爱玩心的引导方法:
A:认真玩耍法——鼓励孩子专注地玩,认真地做,增强行为方式的计划性、目的性和 持久性。
小狮小豹都要在扑咬游戏中学习捕猎谋生的技能,人类儿童期的游戏也具有学做一个社 会人的性质。孩子在游戏中养成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将构成整体素质的一部分。
在人的行为方式中,“认真”是质量和效率的保障,需要从小培养。只要孩子能专注地 玩,认真地做,哪怕是玩沙、玩水、玩蹦跳,都有利于养成认真的好习惯。
在小婷儿专心玩玩具、画画、看书的时候,大人都尽量不去打扰她,还要夸奖她认真。 大人经常用“是否认真”做评价标准,孩子就会有意识地追求认真。我们给小婷儿当玩伴的 时候,总是精神饱满,认真投入,给婷儿提供好的模仿对象。婷儿4—5岁的时候很喜欢玩“ 托举”游戏,当她指挥我们抓起她的两只手一只脚,好让她悬在空中扭来扭去地“造型”时 ,我们总是憋住笑(怕她误会成嘲笑)认真执行她的指令,任她陶醉在自己的想象中,完了 还要问她:“你看我们够不够认真哪?”
态度认真或不认真,是可以模仿和传染的。婷儿也模仿过敷衍了事的行为。那是小学三 年级时,婷儿在“烂班”学会了懒洋洋地做课间操,还特意表演给我们看,那敷衍了事的懒 模样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玩笑之后,我们便精神抖擞地做操给她看,并告诉她:“做操要动 作到位,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别人都懒洋洋地做,你却朝气蓬勃地做,就能成为班上 的好榜样。”婷儿采纳了我们的意见,认真做操,很快就被老师请到队伍前面领操去了。
在认真投入的玩耍中,孩子很容易进入寻求方法的状态。孩子经常在游戏中体验到思考 的乐趣和方法的奇妙,就会成为爱动脑筋想办法的人。幼儿园阶段,我们曾建议婷儿用“主 动安排”的办法协调“小朋友争当妈妈”的矛盾,让婷儿尝到了“主动安排”的甜头。从8 岁开始,婷儿就开始使用“列清单、定计划”的办法,统筹安排学习、生活与玩耍的时间,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婷儿迷过一阵绣花,迷的就是各种针法的不同 效果,她还绣了一块手绢送给姥姥。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婷儿每周要去郊外的公园玩一次激 光步枪打靶。头一次摸枪,10发只打中3发。教给她“三点一线”的瞄准要领后,婷儿兴趣 倍增,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耐心和细心。她夹紧双臂,屏住呼吸,把“准星—缺口—目标”瞄 了又瞄,居然打了个10发10中。管理人员同意她放弃奖品(几个泡泡糖)再打10发,又10中 。以后再去,婷儿总是沉着耐心地检查完所有的瞄准要领才扣扳机,几乎每次都能打个满堂 红。
婷儿知道,绣花和打靶之类的活动既是玩耍,又是磨练细心、耐心和沉着的机会。让孩 子懂得这些,有利于孩子建立“不断完善自我”的意识。为了磨练忍耐力,5年级暑假婷儿 玩过“打赌捏冰一刻钟”的游戏。为了锻炼身体和磨练毅力,婷儿小学4—6年级中午放学回 家后,放下书包就在长沙发上连做50个仰卧起坐,高中时自己增加到每天100个。中学阶段 的锻炼都是她自己安排的:寒假里坚持晨跑,暑假里坚持晨泳,高中阶段每次都要游够2000 米(分成10段游)……这些活动对增强行为方式的计划性、目的性或持久性,起了很好的作 用。孩子学会了安排计划和坚持不懈,就能控制和调节“嬉戏度日”的原始冲动,该干什么 的时候就认真投入地干什么。
(关于“捏冰一刻钟”,说“过分”的人也有,说“我能捏更久的人”也有,需要专门 解释几句。“捏冰”虽说是一次忍耐力极限训练,对婷儿来说,却只是一次好玩的游戏,这 一点,她当年的日记是最好的证明。另外,我们年轻时都学过一点医,对健康的重视远远超 过一般家庭,所有的训练都会在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捏冰也是大人先尝试过,知道不会造 成伤害,才会让婷儿尝试。其实,冬泳和芭蕾训练比捏冰“残酷”得多,绣花或背圆周率比 捏冰“温柔”得多,这些都是磨练意志的好方法,只不过捏冰的时间成本更低,游戏色彩更 浓而已。
我们清楚地知道,婷儿顽强拼搏的意志力主要来自日积月累的“再坚持一下”,捏冰只 是一个有趣的小插曲而已。光能忍捏冰的一时难受,并不代表具备了坚持不懈的毅力,更有 意义的磨练是:长期坚持“想做又不该做的事,要忍着不做;该做又不想做的事,要坚持把 它做好”。有人监督的时候是这样,没人监督的时候也是这样;干正事的时候是这样,玩儿 的时候也是这样。能如此,何愁性格不坚韧。)
B:快乐学习法——用游戏的形式开发智力,促成“学习=快乐”的心理。
对于“玩与学”的关系,早教专家冯德全教授的《0岁方案》有一个精辟的观点:“有 益的玩就是学,有趣的学就是玩。”婷儿的童年就是如此。小时候,婷儿最爱在户外散步或 到野外郊游。在大人的启发下认识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总是让婷儿兴趣盎然,大 人则趁机培养她观察与思考的好习惯。婷儿3—12岁时,我们常陪她下跳棋或五子棋,在游 戏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婷儿8—9岁时,爸爸在学习技能训练中又当教练又当啦啦队,把枯 燥的单项训练变成了有趣的自我竞赛。另外,奥林匹克数学题本身就是一种智力游戏,只要 循序渐进,孩子也会乐此不疲……
除了“在玩中学”或“把训练游戏化”,大人赏识激励的态度也是让“学习=快乐”的 重要原因。我们坚持对婷儿多鼓励少批评,从来不用学习活动(如写字、做题等)惩罚孩子 ,也不用超出孩子能力的任务刁难孩子,尽量让学习与“鼓励—努力—成功—快乐”相联结 ,使婷儿顺利地形成并巩固了“学习=快乐”的心理。
在正常情况下,0—12岁的孩子一般都具有依恋和崇拜父母的心理特点,只要父母用赏 识激励的态度陪着做小朋友的事,孩子就觉得是某种有趣的游戏,缺少玩伴的独生子女更是 如此。这就给父母提供了用游戏化色彩提高孩子学习意愿和效率的机会。只要学习的难度恰 当(在孩子昨天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时间长度恰当(小学生学20分钟休息5分钟),并坚 持鼓励为主,让孩子在学习中反复体验被爱的满足与成功的快乐,孩子就会越学越起劲,成 为发自内心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需要注意的是,初一前后孩子进入了青春逆反期,渴望“心理断乳”,游戏化的学习方 式就不灵了。能让中学生感到快乐的学习方式,是不断验证“我能自己搞定!”为了适应青 春期的心理变化,我们及时调整了和婷儿的沟通方式,不再扮演“导师和玩伴儿”的角色, 改用“模拟同事交往”的方式跟婷儿打交道。督促学习的方式也改为:请婷儿自己制定复习 计划和时间安排表,并通过试运行调整到切实可行。我们只定期询问实施情况,对婷儿的汇 报与解释,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升上高中,婷儿便进入了高度自觉状态,“督促学习” 从此成为历史。
“学习=快乐”的心理在顺境中容易保持,在逆境中却容易丧失。有些原来成绩拔尖的 学生升上初、高中之后,由于竞争的级别和对手变了,虽然努力依旧,成绩却再难拔尖,原 本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学习,也变成了一想就烦的事。这种焦虑的心情既妨碍理解和记忆, 也妨碍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为了防止婷儿陷入这种心态,我们很早就让婷儿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婷儿 从不认为有人比她强是怪事或坏事,反而为有人为自己“领跑”而高兴。小学四年级下学期 转学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婷儿从转学前的第一名变成了这个班里的第17名,验证了“天外 有天”的话,她坦然接受这个事实,期末又冲到了前三名。考成都外国语学校的时候,婷儿 小学毕业成绩是年级前几名,初中入校成绩却是120人中的第89名,我们和婷儿都为拥有这 么大的上升空间而感到高兴。初中阶段婷儿的成绩常在1—10名之间波动,高中阶段常在1— 5名之间波动,她总是乐观地说:“波浪式前进才符合规律。”拥有这种心态,学习竞赛就 是你追我赶的快乐游戏。
还有些中学生厌学,是不愿面对“我居然跟不上”的落后现实。我们从这些读者来信中 了解到,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非常渴望把学习搞好,但小学或初中留下的漏洞较多,妨碍理 解新知识,较难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分数和名次常常让他们眼里无泪,心中泣血!
要想让“跟不上”的孩子快乐地学习,必须改变“学习=体验失败”的恶性循环。简单 而有效的做法是,退回到漏洞较少的阶段开始补漏。例如,小学6年级数学语文都不及格的 学生,数学补漏可退回到4、5年级的课本一道道地“过”例题。语文补漏可退回到复习听写 小学的全部生字和复习全部生词的解释,并口头组词、造句。补完语文基础知识的漏洞,孩 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仅少写错别字一项,就能多得不少分,一些原来 看不懂的题目也能看懂了,又能多挣一些分。在循序渐进消灭漏洞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 其实我能行!”并重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当然,在补漏和追赶进度的过程中,自信心和毅 力都不足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和老师的持续关注和鼓励。
好胜的天性,要扬长避短
怎样顺应好胜的天性?我们的做法是:认清好胜心的利与弊,通过“正面诱导法”和“ 自我挑战法”,引导孩子自信而不自负;顽强而不顽固;好胜而不嫉妒。
好胜心的利弊分析:
利——好胜心也是来自远古的生存本能,是推动人类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原始动力。好 胜心让人天生喜欢成功和赞扬,有利于培养自信心、独立性、荣誉感、责任感、顽强意志和 上进心,可以顺势发展适应能力、竞争意识、主动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好胜心常和好奇、 爱玩的天性融为一体,推动人们试探脑力和体力的极限,刷新种种纪录。奥运会冠军和黑社 会老大好胜心都超常的强,但价值却有天壤之别,除了社会原因之外,好胜心的发展方向不 同也是重要原因。
弊——好胜心天生伴随着盲目性和排它性,让人常犯自以为是的错误,有理没理都爱占 上风。如果放任自流,难以克服主观武断、虚荣嫉妒、沮丧自卑等人性弱点,既妨碍客观地 认识问题,也妨碍成功地解决问题。当遭遇挫折时,好胜心既可能在虚拟幻想中找出路,也 可能在歪门邪道中找出路,甚至在毁灭中找出路,其破坏性值得警惕。
好胜心的引导方法:
A:正面诱导法——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鼓励孩子积极进取,在遵守规则方面鼓 励孩子自律服从,在强化竞争意识的同时强化平常心。
多鼓励、少批评、巧激将,是诱导好胜心的好办法,能有效培养孩子对正面事物的兴趣 和自信心。我们从鼓励婷儿在幼儿园努力挣红星开始,不断引导她认同社会规范,追求正面 价值。我们相信“愿积跬步,终至千里”。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婷儿每个阶段都有 一些不难达到的小目标,只要努努力就能够得着,然后再提出新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最初 主要由父母提,初中起便过渡到主要由婷儿自己定计划、设目标,我们则扮演啦啦队和智囊 团的角色,为婷儿加油打气或指点迷津。
在诱导好胜心的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促成正确的价值观。具体做法是:
赞赏前进方向,而不是前进速度;
夸奖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努力的结果。
这种有选择的鼓励方式,能让孩子把自信心建立在“方向正确,坚持不懈”之上。不论 前进到哪一步,不论领先还是落后,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不懈”,孩子就有理由感到自豪 。这种只给动力不给压力的方法,使婷儿对正面事物的兴趣越来越大,自信心和实际能力也 越来越强。随着孩子竞争力的增强,我们尽量创造条件——如转学、择校、支持参加各种竞 赛等,鼓励婷儿不断扩大眼界,拓展胸怀,到更大的范围、更高的水平上去追赶先进。
在鼓励婷儿积极进取的同时,我们有意在遵守规则方面鼓励婷儿自律服从。因为人类社 会是有禁区的,法律就是禁区的边界。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自觉自愿地遵纪守法,是健康 成长的前提之一。我们从小让婷儿参与制定生活与学习的行为规则和奖惩制度,逐步学会全 方位自我管理——这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培养方法,制定规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执 行规则更是需要战胜自我的毅力。孩子心中有数,知道怎样有奖怎样有罚,就能养成自觉遵 守规则的好习惯,坚持追求正面价值(详见本章《婷儿怎样实现“自主发展”》一节)。
在消除“井蛙心态”强化竞争意识的过程中,我们还非常重视让婷儿学会保持一颗平常 心。所谓平常心,简而言之就是“胜不骄,败不馁”。这种重要的心理素质,既需要父母的 言传身教,也需要孩子的亲身体验。比如说,婷儿上学后,我们反复强调:“平时要努力, 考试允许得0分”;“凡事只要尽力而为了,就可问心无愧”……我们的体会是,家里始终 保持着这种舆论导向,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而豁达的心态,远离“骄傲、嫉妒、虚荣、攀比 、报复、灰心、自卑、绝望……”等与好胜心密切相连的人性弱点,积蓄向正面目标前进的 后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孩子的志向会逐渐明确,追逐理想的激情会统率着人 类天生的探索冲动,持久地推动孩子发奋努力。
B:自我挑战法——鼓励孩子向人性弱点挑战,通过完善自我增强竞争实力。
好胜心让人喜欢占上风,常常有人为了保面子、争输赢而听不进正确意见,甚至文过饰 非、强词夺理,即使有理,也喜欢得理不让人。这些情绪化的行为既妨碍团结,又妨碍进步 ,是成功的大敌。
为了让婷儿摆脱好胜心的负面影响,我们既给婷儿讲道理,又给婷儿做榜样,还设计了 一些有效的“刹车”措施。我们明确规定,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只辨正误,不争输赢。在发 生争执的时候,只要错在父母,我们总是痛快认错,绝不文过饰非,并要求婷儿效仿。在产 生误会的时候,我们事先约定要把对方往好处想,并主动进行自我批评,宁说“可能是我表 达有误”,不说“也许你没听清楚”,更不说“你干吗故意……”。这种熏陶和训练,使婷 儿很早就懂得了:狡辩不足取,虚荣不足惜,坦率认错最明智,自我批评消怨恨。
无庸讳言,天性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发生争论的时候,即使是我们,也有被好胜冲动牵 着鼻子走的时候,婷儿也一样,尤其是错不在己或对方得理不让人的时候。但由于平时就有 挑战人性弱点的意识,我们和婷儿总是能及时想起:应该坦率认错,应该自我批评……这类 理智战胜情绪的成功体验,使婷儿对挑战人性弱点、努力完善自我,始终保持着浓厚兴趣和 信心。
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一样,个性弱点也不一样,有的自卑感强,有的嫉妒心重,有的鲁 莽急躁,有的不思进取……但不管是什么弱点,总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屈服于惯性”。向 自我挑战,首先就是要挣脱惯性,一步步地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最终做到积小胜为大胜。 比如说,活泼的孩子容易粗心。婷儿8岁时,我们对她提出“把粗心变细心”的要求,婷儿 把粗心当作妨碍自己进步的大敌,积极参与提高细心程度的一系列专项训练。经过一段时间 的努力,婷儿克服了作业粗心的弱点,明显地提高了竞争实力。
不少中学生读者来信说,他们很清楚自己存在哪些毛病,但总是改不了,希望我们能设 法帮他们改变现状。我们的办法很简单,也很有效,那就是:挣脱惯性——坚决地向自己的 旧习惯挑战,并设法赢得这一挑战!具体做法是:仔细回顾平时“犯毛病”的过程,找出每 次“犯毛病”的第一个念头或动作是什么,然后设计一些相当于踩刹车的措施,来防止“启 动毛病程序”。
比如说,有位读者原定看完某个电视节目就去学习,但电视一开就关不了,学习的计划 总是泡汤。究其原因,是关机之前习惯于把每个台都浏览一遍,遇到感兴趣的节目忍不住又 看起来了。要想防止这种情况,不妨设计三个措施,或者节目一完马上起立,头也不回地去 学习;或者每次都直接关机,防止换台又看;或者学习任务完成之前根本不开电视机。如此 坚持下去,就能形成新习惯。
惟一的问题是,你能不能管得住自己?管得住,你就能战胜惯性。希望每个想摆脱自身 弱点的孩子,都能不断赢得自我挑战,成为自己的主人,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