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帖子
中美教育的利弊
送交者: 也是妈妈 2004年04月27日16:00:58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中美教育的利弊,我会说:中国的教育也许扼杀了少数几个儿童的天才,但保证了大多数普通孩子的基本教育水平,也为优秀的孩子早早打好了基础(勤奋的习惯和厚实的基础知识);美国的学校也许是出比尔盖茨的地方,但对于众多的非天才儿童,在他们不懂得善用自由时给他们自由,其实是变相的不负责任。

维维才五岁,今年夏天将进入学前班。至今为止,我对美国学校的了解多从书本和孩子的家长。印象中,亚裔的孩子在科学类课程中肯定拔头筹,在人文类和社交方面缺乏灵活,体育上又比不过非洲后裔。所以在亚裔孩子中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琴,而且很多是小时候学了钢琴,后又学小提琴。这是因为申请大学时“才艺”和社会活动要算分,亚裔孩子体育上极少领先,在中学阶段的社会活动又多半“动手”胜“动口”,所以校乐队成了首选。而乐队里小提琴手的需求大大超过钢琴手。这种做法其实很有些功利,但又有些迫不得已,很难说对“情商”“智商”会有多少帮助。

我认为,孩子上一个好的大学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在特定的阶段所接受的人文和技能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但是,“上好大学”应该是一种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结果。比上名校更重要的是:上了以后又怎么样?!记得我们上大学时,很长一段时间报纸热衷于报道“神童”。宁铂,谢彦波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现在都还很清晰的名字。相信当时关于他们的报道也被许多父母用来作为育儿样板,但实际上并没有再产生第二个“宁铂”。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独特性。能够看到这一独特性并加以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视野。我个人的体会,初中阶段的孩子,是人生观,性,生活情趣的启蒙时期。如果说,童年为孩子的“情商”打下基础,初中时应是使之成型和系统化了。

我比较喜欢看一些名人的传记,他们的成长过程和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总是会给我一些启示。我总觉得,傅雷,老舍在文革中的愤而辞世与杨绛,钱钟书的幸存,除去其他一切外在因素,似乎与他们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教育也有关联。前者全身心地卷入了那场灾难,而后者能使灵魂超然在外,从高处俯视包括自己在内的芸芸众生。从文风上看,我记得有评论文章说老舍是幽默的,但我认为老舍的幽默和丰子恺,杨绛的幽默又有所不同。这大概就是“情商”吧。在这里,我不比较他们谁的贡献大,而是在讨论谁生活得更快乐。我是个自私的母亲,如果让我在“社会贡献”和“生活快乐”作出选择,我更愿意我的孩子“生活快乐”。从心理上我很排斥让孩子从小就排名次,在这一点上我喜欢美国的方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所有的特长都可以排名次。用学习成绩排名次,只能评价孩子的一小部份素质,不能太当回事。我有时甚至怀疑,上名校,排第一,是为了刺激孩子发奋图强,还是更多地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