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du.sina.com.cn/a/2003-10-20/55070.html哈佛女孩儿王可-我的根在中国(ZT) 青藤王可,1985年出生于四川雅安。5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在西雅图接受美式教育,度过自己的小学、中学时光,曾经获得学校和州政府的多项奖励和表彰,于今年以优异的表现和成绩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她曾经参与父亲王伯庆的20集电视连续剧《我家有个小鬼子》的英文写作,与父亲合作撰写的《成长1+1》一书,创造性地提出了“做儿女只有一次!做父母只有一次!你准备好了吗?”的颇具震撼性的家教命题,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今年8月份,王可利用假期时间与父亲一起回国,在北京、成都、重庆、广州、深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长春等10个城市,进行巡回演讲和签名售书活动,受到孩子与家长们的欢迎。 追求身心健康 从机场推着满满一车行李走出的王可,由于坐了很长时间飞机的缘故,显得很疲惫。眼前这么一个瘦弱的小丫头,能够利用一个短短的假期完成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做巡回演讲的重任吗?人们不禁有些心悬。 累了、倦了、烦了,王可也会哭泣、抱怨。可是只要演讲一开始,她就会充分调动好自己的情绪,很快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当中去。做自我介绍,应家长和孩子们的要求做自我展示,认真仔细地回答每一个家长和孩子的问题。王可以其出色的表现,坚韧不拔的意志为这次巡回演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随行的人们被感动了:“王可很注重配合别人,是一个非常自律的女孩儿。” 王可对此的解释是:这主要得益于老爸对她的教育。“有条理,有自律力,有动力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人生会大不一样。”王伯庆教育王可要自立自强,学会自己处理难题,要学会接受失败,承受失败。王可很喜欢自己的老爸:“他很狡猾,从不让真理朴素登场,每次都是他诱导着我做出他所想要的决定。我至今还记得爸爸为了锻炼我的性格,学会谦卑、忍耐、坚定,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他鼓励我参加选美比赛,并且让我自己去为此募捐的事情。 我在接受还是拒绝之间摇摆不定。我真的想低下头去拉赞助,在大人面前卑躬屈膝吗?我可以忍受被人拒绝吗?我应该向谁拉赞助?然后,我想到了得奖。当然了,这也是申请大学的一个亮点,然后,天平倾斜了。Oh,好吧,失去小小一点自尊,可以带来一次性格训练。 我搜集了所有可能的赞助人名单,开始了我的‘乞讨’生涯。奥林匹亚市是一个好地方,那里有许多愿意支持学生的小公司,尤其是商业区。所以,在一个洒满阳光的温暖下午,放学以后,我小心翼翼地把自己打扮成天真烂漫的样子,穿上颜色柔和悦目的裙子,衬衫和收敛的鞋(如果想显得天真的话,高跟鞋就太恐怖了)。化了淡妆,在脸颊上敷了一层粉红,练习了我的演说(那是从小册子上背下来的)。确定指甲上紫色的脏脏的指甲油(那是我涂着玩的)已经洗干净了,冲着镜子里做出一个娴静的笑容,然后,出发了。 第一站是爸爸的保险经纪人,一位友善、富于同情心的女士。她给了我50块,这是我期待赞助人的平均金额。初战告捷,我很受鼓舞,蹦蹦跳跳地到了商业区,拜访曾经吃过的亚洲餐馆。我去的两个餐馆都给了我50美元,两位老板娘人都很好。一个餐馆里的年轻女士还说,我让她想起她妹妹,一个始终积极进取的优秀学生。” “我的父母没有成天要把孩子送到麻省理工或斯坦福,他们不强迫我走华人天才少年的路,他们只想让我在学校好好学习。他们只希望孩子尽力,并不给她额外的压力。”这让我感到很开心,毕竟对于一个人来说,身心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铭记根在中国 王可在西雅图的奥林匹亚高中学习期间,曾经获得了很多的荣誉:高中毕业全校排名第一(毕业年级共400人)、美国Rensselaer数学及科学奖(此奖每年授予全球1000名高中生)、美国国家奖学金优胜者、美国“总统学者”最后候选人(全美280万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500人选为候选人)、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杰出女性科学奖(2003年度)、华盛顿州校长学者(2003年度)、AP优秀学者(2003年度,AP是美国高中所修的大学课程,王可在2002年考了四门AP课程,全是5分,包括微积分,英语及作文,美国历史,微生物)、华盛顿州少女选美中获前五名(2002年度)、华盛顿州模拟政府中当选为州教育部长(2002年度)…… 无疑,王可是一名出色的学生。而与王可接触多了,你会发现:她是一个自信自强、诚实善良、率真可爱的女孩子。她不仅学业优异,而且关心他人疾苦,充满爱心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她处事冷静、从容,同时还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她虽然在美国长大,却了解与挚爱中国的文化。 王可5岁来到美国时,她让自己相信:一个华裔移民在美国的幸福就是汇入主流社会。她说:“我是非常成功的,除了我的黄脸蛋——我取了英文名字kate,吃比萨饼,看卡通片。当然我还是华人。身为华人,无非意味着我没有艾德娜婶母做好吃的点心,没有像嬉皮士一样发酷的父母。 其实,我根本不认识中国的七姑八姨,而且我的父母太古板。在我追求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我拒绝认同父母那些悲剧性的经历,作茧自缚地陷入良心平安的无知之中。我压下任何把自己和中国联系在一起的潜意识,因为我想成为一个完全的美国人。然而,这种渴望没有消失,时常在我的心中掀起涟漪。 当我进入少女时代,这种悬念变得挥之不去。如许多美国人一样,我因为无法给自己定位而挣扎,我这个美国苹果派困惑了。我不知道怎样平息这个挣扎,直到我读到了亚历克斯.哈里的《根》的挣扎。我终于理解,‘发自骨髓的呼喊’和‘无法摆脱的孤独’产生于我对民族文化的无知之中。 我是哪一种人类?如同一个被收养的孩子渴望发现她的生母,我想发现自己的民族,它藏在过去、藏在我的家庭生命和许许多多的华人之中。我不断地询问父母,阅读中国的历史和文学。我现在理解了为什么爸爸在‘文革’中被迫失学;为什么他的父亲在‘文革’会被迫自杀;为什么我的妈妈会被送到农村接受再教育;为什么她的母亲会被送到乡下去劳动改造。理解这些悲剧使我知道自己的独特性,我的文化继承的重要性。它们不再是环绕我心中的幽灵,而是力量,这力量造就了我的今天。我的传统不是羞耻而是光彩。 我的文化意识让中华在我心中活起来了。当我再次去中国时,我不再是一个花钱的美国旅游者,而是中国人群中的一员。我访问了乡下,活在现实之中,续上了我的中华文化,我的归依。我现在为自己文化传统感到极其骄傲,它给了我双倍的未来。 我珍惜学习,比起中国学生来,我有自由的课堂讨论、美丽的设备和免费的高中教育;我珍惜物质,因为我有了中国农民世世代代都没法得到的东西;我珍惜生命,因为我的家庭里有的人和许多中国人曾经因为艰难而早逝。我要实现作为一个华裔美国人的潜力,去建设中美之间了解的桥梁。我不再是一个怀有偏见失去方向的孩子,我是一个了解自己、决心坚定的年轻女性。 我爱自己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人民和历史——他们是我的文化,我的人民,我的历史。美国是我的收养母亲,把我养大,中国是我的生身母亲,她总是在笑看我。通过增加我的美国经历,深入了解我的中华文化,我希望多彩的将来和伟大的方向让自己的人生更丰富。” 口述实录 “做父母是一份荣幸,我享受了Kate天真的童年,还有美丽的大学之战。这是一杯需要终生悠悠回味的咖啡。从Kate出生之日起,我们就在准备她走出家庭的这一天。这天以后,我们会用终生的目光,欣赏她的飞翔。她可以飞出家庭,飞到天涯海角,但孩子永远飞不出父母无穷的深爱。” ——父亲王伯庆 “我的女儿,世上没有一个名词能像‘女儿’那样让我心洋溢真爱,充满骄傲,只有女儿让我的梦想成真,世上没有任何女儿能比你更奇妙——我的女儿。” ——母亲刘国蓉 “父母应该友好、理解、温柔,是导师加朋友,也要哺育;希望孩子最好,但要了解孩子极限,鼓励孩子挑战自己。孩童时代只有一次,我们期待和父母共同经历这一美好时光。做个父母不困难,难的是抓住机会成为伟大的父母。你准备好了努力去做吗?”——女儿王可http://www.ssreader.com/News.asp?newsID=59现代版《傅雷家书》:《成长1+1》 http://members.aol.com/boqingw/bo.html 王 伯 庆 随 笔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