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帖子
区别对待孩子的三种哭闹
送交者: 善良的小灰狼 2013年03月20日22:09:11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哭闹是每个孩子的常见节目,只不过是频率、强度、重点不同而已。有的孩子常以“哭”为主,显得委屈无助;犇犇则常以“哭”为辅、以“闹”为主,且频率极高、强度极大、原因极其怪异。从出生开始,犇犇就总以“咔咔咔”的赖唧声表示各种不耐烦。直到现在,不说每天一场吧,一周平均七场肯定是没问题的。

  大家对犇犇的哭闹用过各种办法:转移、忍耐、漠视、恐吓、怒吼、咆哮,甚至爸爸妈妈经常拽过来啪啪打屁股。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少还是有所好转,但犇犇的哭闹依然是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不过,妈妈还是愿意去理解犇犇的,愿意观察和分析每件事的前因后果。渐渐感觉到:犇犇的每次哭闹是不一样的。如果根据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则容易处理得多。大体来说,犇犇的哭闹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莫名其妙

  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主要表现就是“找茬”。比如放学一进屋就看什么都不顺眼:脱鞋!爷爷给脱!不让奶奶脱,手臭!让妈妈给脱,呜呜,不是这么脱的!谁动了我的东西,这个盒子不是放这儿的,谁给我动了,给我放回去!喝水,妈妈给拿,不用爷爷拿!这水不好,倒了,我要倒了,都倒了!吃香肠,把香肠拿来,都拿来!呜呜,香肠怎么少了,谁吃了我的香肠!妈妈你不生气,你不生气!我要打你,你不生气!奶奶你别动,你就坐这儿,谁都别动……

  起初,妈妈最闹心的就是这种情况,莫名其妙嘛,本来在外面好好的,进屋忽然就这样,无论怎么做都不对,怎么哄都不好。后来,渐渐想明白了,这是心情不好。和大人一样,孩子肯定也有很多心情不好的时候,包括身体不舒服、累了、困了。大人心情不好时,也会看什么都不顺眼,听谁说话都想顶几句。不过,大人可以通过进食、吸烟、饮酒、运动、购物、倾诉等各种方式发泄,出于理智也未必转嫁到别人身上。但孩子不会。至少,连倾诉也不一定会。再进一步说,孩子可能连为什么心情不好都说不清楚,只是觉得难过。这时应该做的就是尽量心平气和地配合他,平静,微笑,甚至帮他找到其他更合适的途径发泄出来。此时,教训、呵斥不能解决问题,更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其实,每次当犇犇尽情地耍完一通,往往就像过了劲儿似的风平浪静。妈妈有时会问犇犇是不是心情不好,犇犇说是。但其实他也说不出为什么心情不好。当然,孩子所谓的坏心情,也未必是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理解的。所以,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也就不必深究了。

  二、事出有因

  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一件突如其来的事而引起。比如爷爷收拾了犇犇还没有玩儿完的玩具,奶奶用犇犇喜欢的画报放果皮和瓜子皮,爸爸在犇犇认真看节目时没完没了地说话,妈妈把零食分给了犇犇不喜欢的小朋友……总之,这些事触动了孩子的切身“利益”,于是,哭之闹之。

  这时大人一般会很不解,一点儿小事至于这么大哭大闹吗?但如果将心比心地想一想,这些事对孩子来说其实很重要。他们会因此感到非常失落、委屈、不情愿,但又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怎样解决,所以只有哭闹。

  这个时候应该联系一下前因后果,看看是不是自己的错误,及时以诚恳的态度向孩子道歉,并想办法弥补。一般情况,就事论事地把话说明白,孩子会渐渐平息下来。而等他已经不再纠结于这件事的时候,可以和他讨论这类事情该怎么解决和沟通,同时也指出他的不当方式。当然,不排除孩子常常也会小题大做,但对孩子的 “小题”也应该给予必要的尊重——在我们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很可能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三、无理取闹

  对于孩子来说,原则性的事情是绝对不可以的,比如危险的事、对他人无礼或有所伤害的事、违反公共秩序的事等等。如果犇犇非要拿菜刀摸电源,如果犇犇当场阻止妈妈和别人说话,如果犇犇在车上乱动,如果犇犇去破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绝对被禁止的,无论犇犇怎样哭闹。

  孩子的无理取闹其实也是个正常的过程,是因为他们对一些事情不了解或不接受。被阻止时,尤其是在众人面前,本能地有一种不服的反抗。这时候首先要坚决说 “不”,没有任何商量余地,而对于其哭闹进行转移注意力或冷处理。待到平静下来再讲道理,更易于接受。当然,对于明知故犯的错误,不能指望他们一次性地完全改正,但必须摆明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当孩子知道自己的无理取闹和谁行不通时,也就会不再试探挣扎。犇犇和妈妈在一起就比较遵守规则,比如到超市自己主动就说只选一样东西,而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就肆无忌惮。

  经受了犇犇好几年的哭闹,其实这些也是最近才想明白的事。联想到犇犇以前的种种表现,以及有时没有效果的处理和误打误撞的解决,似乎能够对号入座。当然,孩子的每次哭闹未必都可以这么清楚地归类,有时理由还很复杂。但总之,要仔细想想原因,客观分析、平和疏导。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问题(如果实在不能理解他,不妨想想自己小时候),也要定下规则并认真遵守。当然,在这样的斗争中,孩子也在不断成熟,比如现在的犇犇在发泄过后主动讨好妈妈,比如发生矛盾时站在大人角度说出道理,比如看到妈妈态度坚决时自己找台阶转移注意力。

  不管怎么说,孩子的哭闹是一种正常现象,发泄出来毕竟比憋在心里要好,而且也让大人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自己不当的做法。当然,兵来将挡合理解决是一方面,而最重要的还是得教会孩子控制情绪和学会沟通。以后慢慢研究吧。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帮父母树立威信的十个字
2011: 中国式婆婆的十大误区
2010: 犹太人的幼儿教育
2010: 老二:天才二娃
2009: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
2009: 别让孩子“越学越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