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 |
送交者: 江岩声 2004年06月03日17:42:57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
孩子的教育是为人父母的头等大事。古人说,“子不教,父之过。”笔者小的时候,听过一件事,可作为“子不教,母之过”的例子。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临刑前,要求见见他母亲。母亲来了,他跪下来要母亲最后一次喂他奶。母亲答应了。结果,他一口咬掉了母亲的奶头。他怨恨母亲没有教他做好人。那位母亲如何没教他做好人,我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再者说了,什么叫好,什么叫坏,几十年间不知道颠了多少个儿,谁能记得住?这个故事,以前在我住过的那个江南小城,妇孺皆知。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孩子要比那个时候不知道金贵了多少倍,“子不教”的问题已经很少了,更多的倒是“子教,父母之过”。华夏论坛最近热烈讨论戈祥的文章,就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从她母亲的介绍以及她自己的文章里可以看出,13岁的戈祥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功课好,会四门语言,会弹钢琴,举办过个人音乐会,会用中文写文章,马上还将出书。可是,许多参加讨论的网友对她父母能教育出这样的孩子并不怎么欣赏。当然,也有或多或少欣赏的。统计一下,可以看出,不欣赏的占多数。 “现在的孩子,比大臣们还忙。”这是比利时报纸说的。的确,现在的孩子,上学要带一个巨大的书包,分量之重,已经不能背了(据说有害于骨骼发育),得装上轮子,在地上拉着走,仿佛天天要上飞机出远门似的。放学后,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倒还不算多),还得应付家长规定的任务:或吹拉弹唱,或补习奥林匹克,或游泳打球,或节食减肥。海外中国人的孩子还得加上一累,学中文。戈祥能取得今天这样骄人的成绩,肯定一直比德国首相还忙。真不知道她父母要操多少心。 子不教,咬奶头;子过教,孩子辛苦,还不讨别人喜欢:叫为人父母之辈如何是好?而且,最要命的,是孩子将来可能根本就不买父母的帐。曾读过一本法国心理学杂志。里面刊登了一些人对其父母的意见。且让我们来看看。 埃米莉,22岁,秘书:“父母把我搅合进他们之间的麻烦。母亲对我很好,从没有拉着我对抗父亲。但是,离婚使她太悲伤了,当我到了选择的年龄时,我便选择和她生活在一起,不再见我父亲。” 阿列克西,27岁,网页编程员:“我父母太好。他们宽容了我的一些劣迹,默许了我一些坏的决定,而他们本来可以严格一些。如果他们能够告诉我某些事情的容许界限,就不用着我自己去撞南墙了。” 阿勒克桑德拉,20岁,法律系学生:“如果说我对父亲有什么意见的话,那就是他不太像个父亲。他总像个朋友,一个很好的朋友。这就是问题。他是那样的富于同情心,滑稽,酷,以至于我没法挑他的刺儿。” 吉澳福雷,17岁,商校学生:“父母总是替我思量,保护我,计划我的未来。我倒宁愿能给我更多的自由,让我自己去闯,去犯错误。人不就得这样才能进步吗?” 奥雷莉,24岁,心理学系学生:“他们什么都要管。在家里我是老小,就像雏鸭。一切都照顾得好好的,非常舒服。可是,以后呢?要自己拍翅膀飞的时候,就难啦!?当自己要面对生活里的困难时,就感到力不从心。” 劳朗,36岁,演员:“我不满意父母的,就是我花了那么多时间,让他们承认从艺也是一种职业选择;让他们认识到演戏的间断期并不就等于失业;让他们明白儿子有一份真正的工作。” 劳伦丝,39岁,演员:“我姥姥被殴打过,我母亲也被殴打过,到了我,又被母亲殴打过。我恨她恨了很长时间。直到有一天,她向我道歉,诉说了她的过去。那以后,我们才学会相互理解,学会爱。” 考斯莫,79岁,退休者:“妈妈,她总是很好。只是总要掺合我和老婆之间的事情。有一天,老婆回家时穿了一件很好看的毛衣。母亲知道了价钱以后,和我老婆大吵了一通。除此而外,她无可挑剔,我的妈妈。” 兹内博,50岁,画家:“我父母从没接受过我的任何选择,无论在私生活里,还是在工作中。但是,我真能批评他们吗?他们是摩洛哥人,信奉传统的那一套。今天,我不再恨他们了,因为我已经赢得了自由……尽管代价高昂,但是,我赢得了。” 雷米,39岁,商务经理:“父母离婚的时候,我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我非常恨他们。后来,我长大了,也离了婚。我明白了。无论如何努力,有那么些时候,做父母的总要或多或少地强迫孩子在他们之间做出选择。” 斯特发妮,24岁,管理系学生:“不满意父母的地方?绝对没有。真的。他们不可能做得更好了。反过来,他们倒是可能对我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不知道,比如,我是否符合他们的期望……。这得问他们。” 亚库普,36岁,传达室值班员:“他们要我当医生,却不知道那要花多少努力,要花多少金钱。他们没有意识到,在他们所期望的,与实际可能的,两者之间有多大的鸿沟。一下子,他们非常失望,因为我的职业。” 读了这些人的话,我就在想,父母对孩子,教也好,不教也好;宽也好,严也好;爱也好,不爱也好:到头来,都不能让孩子满意,都会留下怨气。为人父母,说到底,都是瞎忙。 □ 寄自比利时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