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帖子
天才少年辍学中科院
送交者: 佚名 2004年07月16日18:10:42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生活中的“弱智”难融入社会 母亲教育实验终告失败

天才少年辍学中科院

7月,湖南湘北某县。

一则消息令整个县城感到震惊。

“那个天才连研究生都没毕业就回家了,生活上的智商还不如十来岁的孩子!”

引起话题的少年叫严永明,8岁上中学,13岁便以高分考进大学,17岁又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20岁肄业回家,现在21岁。

学习上的天才和生活中的“弱智”集于严永明一身,其仅有高中文化的母亲李腊梅从中起了关键作用。

跳级跳过了童年

7月6日晚,严永明在家中与记者对面而坐。他已在家里悄无声息地蹲了一年。

他说话十分有限,加起来不会超过100个词——“谢谢哥哥、谢谢叔叔”,“是的吧”,“我不知道”……眼神极少与人正面接触。

严永明家中的墙壁上残留着一行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1983年出生的严永明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儿子的过人才智,极大地膨胀了母亲的理想。母爱从此像掘井机一般没日没夜地挖掘着他的潜力。

1991年10月,8岁的严永明跳到了县属重点中学,也跳过了他的童年。“学生就得读教材,就得围绕教学计划、高考提纲这根指挥棒来转。”李腊梅总是这样说。

“让他母亲陪读是个错误”

为了让小永明在高考中一鸣惊人,李腊梅把他生活上的事全部包办了,甚至连吃饭也喂。儿子稍微不服,就“武力”制服,丈夫干预也无济于事。

1996年9月,13岁的严永明跻身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新生之列。学校考虑到严永明年纪小,把李腊梅接去陪读。

在人高马大的同学中,小永明仿佛是“稀有动物”。他极不合群,与人交往的方式仅仅是一句话——你好,一个动作——握手。礼仪常识他也知之甚少,甚至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另外,严永明生活自理能力极其欠缺。

“当初就不应该把他妈妈接到学校来。”时至今日,湘大的教授们仍在为这个决策后悔不已。

母亲与学校教育发生冲突

“为学须得先为人”,湘潭大学的班主任黎培德教授开始对严永明进行矫治训练。

黎教授给严永明看一些科学家传记等书籍。“但他妈妈很不高兴,认为是些闲书、杂书,不准他看。”李腊梅还自己掌握了一份课程表,以便随时对儿子的课程进行检查。

学校教育与李腊梅的教育像两股力量,总是在相互拉扯。

大四毕业前往北京参加中科院面试时,这两股教育力量的较量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李腊梅坚持要陪儿子上北京,以当时物理系主任颜晓红教授为代表的学校老师坚决不同意,颜晓红甚至向李腊梅发出最后通牒:“你要是送他去北京,我们马上通知中科院取消他的资格。”

2000年4月,从未离开过妈妈半步的严永明,独自一人去了北京。几天后,严永明回来了。“很开心的样子,和我交流了好久。”颜晓红教授回忆说。

赢了学校输掉了孩子

尽管学校作出种种努力,最终还是被李腊梅“打败”了。颜晓红教授说,“学校始终没能解开他身上的‘天才烙印’,没有让他融入社会。”自始至终,母亲只给了严永明一个目标——学习课本、参加考试,没有告诉他读这么多书是为什么。

但一个更为可悲的事实——在常年管束下,严永明已习惯于依赖母亲和书本,这最终让他失去了在中科院继续深造的机会。

严永明从北京回来一年,这对母子间的间隙越来越大,一天难得说上一句话。现在,严永明开始逃避自己的母亲。“现在儿子看到我就像仇人一样,我为他付出的难道还不够吗?”在记者面前,李腊梅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据《潇湘晨报》报道)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