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為什麼要上大學,為什麼上大學要上名牌
送交者: glory 2004年08月09日15:00:49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很多現象,其實大家都是這麼做的,有機會上大學的沒人會放棄,沒有人有機會上北大清華的不要,偏要上平頂山煤炭學院。但這些行為背後的道理並不是每個人都很清楚。     

  當你問為什麼要上大學,有些人會這麼說,別人都要上大學所以我就要上阿。也有人說,名牌大學不過一個虛名,說出去好聽,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可上大學是要成本的,十年寒窗苦,上名牌大學更要付出比一樣同學更多的努力。用跟風虛榮這樣的理由顯然是不能解釋這些現象。     

  當然,關於上大學上名牌說的最多最廣泛的說法是,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增強自己的就業競爭力,上名牌是因為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這些都毫無疑問是對的。但問題是,也有不少同學反映,感覺自己上大學四年其實也沒學到什麼東西,名牌大學也沒比普通大學多教多少內容。更有不少大學畢業生反映,到社會上工作,除非搞科研,基本上運用不到什麼專業知識,往往從事一些中專或高中畢業生都能勝任的崗位,更沒有特意為名牌大學生設置的工作。所以增進知識之說,至少不是上大學的全部理由。     

  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給看似顯然卻不甚了了的人類行為提供一個完整和合理的解釋,透過本質看現象。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給了Michael Spence,他的主要得獎工作成果就是用有益信息(productive signalling)理由來重新詮釋教育的功能。他在自己的哈佛大學博士論文中就提出,大學或者根本上說教育,最大的作用實際上不在於教會了你什麼東東,大學最大的作用就是為就業市場提供了一個篩選機制,distingiush yourself。     

  商品經濟,就業市場上,有那麼多的求職者,雇主們怎麼可能自己一個一個去考察誰有能力,productive,誰沒有能力,unproductive。這些能力是一時半伙能考察出來的麼?怎麼辦?那就逼着大家都必須接受教育吧。所以學歷教育就出來了,教育普及化就推廣了。通過對大學入學或者說高學歷的競爭,把有能力的人和較沒有能力的篩選出來。推而演之,名牌大學就是通過更激烈的競爭,把最有能力的和相對能力弱的篩選出來。     

  這樣雇主們就很輕鬆了,在家裡等着,看看簡歷上的學歷和學校牌子就基本能夠決定要不要這個人了。同等情況下就會提出看看成績單,得獎紀錄,各類技能證書,這些東西也都是有效信號。你看一般看成績單只是看名次,至於成績單的課程內容倒不是那麼重要了,就是這個道理。     

  聰明的雇主都會這麼做。你看麥肯錫高盛這樣的大公司,在全世界範圍內往往就在當地幾個最名牌的學校招聘,在中國只在北大清華復旦上交大開。對他們來說,培養一個員工很貴,當然風險越小越好,需要最大化地利用市場上已經有的信號和信息,從而最大化的節約自己的僱傭成本。有些公司說,我們不唯文憑論,什麼人都可以來應聘我們的工作,那這樣的老闆,一是沒有經濟頭腦,二是可以斷定對員工不會下本錢。     

  當然有人會說了,大學入學的能力難道和勝任工作的能力是一一對應的?的確有不少大學生幹活還不如高中生,名牌大學生不如普通大學生,被指責了很多的所謂高分低能現象。但核心是,概率。是低學歷成功的多,還是高學歷成功的多。是高分高能的多,還是高分低能的多。是名牌有更高成就的多還是非名牌的多。     

  整個事情的核心在於,勝任工作的能力是不可觀察,unobservable,如果雇主相信自己的眼光那麼准,一眼直接看出這個人能幹不能幹,那一切免談。但憑眼光看人走眼的時候還是太多,風險太大。只有藉助市場上已經有的信號。經驗表明,在枯燥的學習中,能不能自控自己的情緒,在學習有阻力的時候,會不會調整方法,在壓力很大的高考中能不能正常發揮水平,都很能反映一個人的素質和潛在能力。     

  學歷,學校牌子,就像商品分級和牌子,不是憑空而來的,是經過無數市場考驗的。即使不是理論上最優的能力顯示機制,也至少是市場上公開信息中最次優的。如果雇主需要更多的信息,就需要自己的投入了,比如面試和考察期,等等。直到信息獲取投入和收益的均衡。     

  對於經歷高考挫敗的人來說,當然也是還有很多機會。因為大家也是知道,大學入學的能力和勝任工作的能力確實不是一一對應的,只是很粗躁的近似相關。但這需要自己下更多投入,通過努力,distingiush yourself,顯現出你的卓然不凡能力的有效信號,credible signal。     

  以上都在講第一次找工作的信號機制,也所謂敲門磚作用。長期來看,在大公司就職的經歷,突出業績,這些也都是有效信號,因為通過市場考驗得來,被雇主們更加看重。但學歷和學校牌子的信號作用在長期也還是存在的,同樣業績,高學歷和名牌畢業還是多些機會,因為普遍會認為你的潛能還沒有發掘。就像北大去賣肉了,也會驚起當地政府首先反思自己是不是不會用人,呵呵。     

  關於大學和名牌的其他作用,比如大學裡的相互影響和促進,畢業後的關係網絡互助,也有很多好的討論,這裡就不多說了。任何一個理論都只能有一個側重點。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