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流派杂谈 ( 读书笔记)
1. 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公元前1200-公元5世纪)
2. 中世纪音乐 (500~ 1450)
最具代表性的则莫过于Gregorian Chant——格里高里圣咏,又称格里高里颂歌。
这种音乐是纯粹的单旋律的歌唱, 既无和声也无伴奏,或以极简单、极低沉的管风琴为背景, 以齐唱形式为主,通过教堂天井的回音庄严的和声感。在情绪上力求静穆、超脱,排斥人世激情。压抑的男声如潮水般连绵起伏,时而徘徊于幽沉的低音部,时而又突然攀升至难以想像的高音区,音域跨度之大和对人声要求之高,是其他Early Music所不能比拟的。
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一直贯穿了近15个世纪!巴赫, 莫扎特, 伯辽兹等人的作品屡见格里高里圣咏的旋律。直到今天,格里高利圣咏仍是天主教的唱诗班的演唱曲目。
3.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1450~ 1600)
复调音乐盛行, 器乐曲兴起。
4. 巴洛克(Baroque)音乐 (1600~ 1750)
即从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5-1743)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1750年,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
由於歌剧是一项划时代的产品,所以「巴洛克」也就是歌剧诞生的这一年,来做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分界点。
巴罗克音乐的特点是结构严谨, 庄重富丽,和声丰富。
这一时期的音乐以德、意、法等几个国家最具代表性。
A. 巴洛克时代的德意志音乐
以许茨(Heinrich Schutz, 1585 ~ 1672) ,巴赫和亨德尔为代表。如果把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比做金字塔,他们的音乐就好比是塔顶,因为他们不但吸收了文艺复兴以来意大利的新音乐,而且开拓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亨德尔和巴赫的音乐作品,无论在传统音乐的集大成方面,还是在追随新思潮方面,都在音乐史上放射着异彩。
亨德尔 (George Friedrich Handel, 1685-1759) :
亨德尔的作品多为歌剧和清唱剧音乐。代表作:清唱剧《弥赛亚》,《水上音乐》组曲,《焰火音乐》组曲。
《弥赛亚》的崇高的思想、圣洁的气质以及优美的旋律造就了《弥赛亚》的不朽。其中的 “哈利路亚” 大合唱流传最为广泛,260多年来经唱不衰,是许多人都能「倒背如流」的曲子,已成为合唱文献中百听不厌的珍品。1743年伦敦首演时乔治二世在听 "哈利路亚"合唱时不禁感动起立。以表示敬意。这一举动竟形成了传统,直到今天,人们在现场欣赏合唱《哈里路亚》时,都必须全体起立以示敬意。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
巴赫的创作浩如烟海, 涉及除歌剧外的一切音乐体裁,其中主要是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因此后人往往把巴赫看作音乐的创始者,有人甚至称他为近代音乐之父。
巴赫的作品洋溢着一种父亲般的慈爱,而且是天父的慈爱,温暖、感人,宗教的虔诚与浓厚的人情味交织成一首首圣咏前奏曲,宁静、和谐的旋律如一涓细流潺潺流出,仿佛蕴含着许许多多说不完的话,虽然神圣,但又不是不能触摸,每个音符仿佛都是从内心发出的真挚的诚恳的祈祷。
巴赫最耳熟能详的普及作品应该是《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洛克风格合奏协奏曲中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其中并没有过多凝重的宗教色彩,也没有笨重、刻板的乐段,从中我们可以听到许多悠扬、舒心的旋律。
他的许多作品如十二平均律钢琴曲已成为全世界接受西方音乐地区的音乐教材。
大凡学钢琴的人演奏巴赫作品时,多半要先弹「致安娜.玛格丽娜古钢琴小品集」。此曲是巴赫衷心献给妻子的杰出作品。
巴赫晚年最後的作品是「赋格的艺术」。这部作品是为了音乐本身而作,并未指明要用什麽乐器演奏。因而今日演奏的方式有弦乐合奏,有风琴、钢琴、大提琴独奏。这部作品无疑是巴赫最高境界的杰作了。
巴赫是属于全世界的音乐家, 其音乐既富於他那个时期的特点, 又适合於所有的时代, 为全人类所喜爱。
B. 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音乐
a. . 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
蒙特威尔第 (Monteverdi Claudio 1567-1643) :
现代歌剧的奠基人,歌剧的基本模式正是在他的创作中形成的。
b. 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弦乐
在意大利的巴洛克音乐中,可与歌剧相媲美的还有弦乐,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盛产小提琴家,如托莱利(Giuseppe Torelli,1650-1708)、科莱里(Arcagello Corelli,1653-1713)、维塔利(T.Antonio Vitali,1665-1735)、维瓦尔第 (Antonio Vivaldi, 1678-1741)、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1770)等,他们都早于巴赫。这些音乐家不但都是小提琴名手,而且全是小提琴音乐的作曲家。
维瓦尔弟:
被称为协奏曲之父, 大协奏曲大师,也被评价为与巴赫、亨德尔同样重要的巴洛克早期作曲家。其代表作是4 部小提琴协奏曲 《四季》。被公认为古典音乐领域最容易入门的巴洛克作品。它被录制过上百次,从而成为世界上录音次数最多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
c. 意大利的小提琴制作
巴洛克时期,在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地区的克雷莫纳(Cremona),小提琴制作家可谓层出不穷,如阿玛蒂、瓜内利和斯特拉第瓦利等,他们精心制作的小提琴,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展现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歌剧的序曲分为三部分:快速开始,中间部缓慢,快速终结,这种形式后来成为协奏曲和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弦乐器,至今仍是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也是极为重要的室内乐及独奏乐器。可见,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音乐影响极为深远。
C. 巴洛克时代的法国音乐
a. 法国歌剧
法国歌剧,自十七世纪从意大利传入后,立即带上了法国化特征:重视宣叙调,在其中突出了法语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感;在歌剧中加进大量舞蹈场面;舞台装饰极为华丽,表现帝王生活的气派;已经接近于舞剧的形式。歌剧序曲采用与意大利相反的速度安排:慢 - 快 - 慢。
此时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是吕利(Jean Baptiste Lully,1632-1687)。
b. 古钢琴音乐
与歌剧同时盛行的是古钢琴音乐。当时的古钢琴大师有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年)和拉摩(J.P.Jean Philippe Rameau,1683-1764年)。
5. 古典主义音乐(1750 ~ 1827)
大约1750年开始至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
但是古典风格的形式,不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以1600年为分界点那么清楚,一般来说,从1740年~1770年左右是古典风格形成的一个过渡时期。
有人认为因为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显示出浪漫式的倾向,所以古典乐派就以1820年做为终点(贝多芬逝世於1827年)。
古典乐派的音乐通常都给聆听者一种单纯、明朗、优美、均衡的印象,这和巴洛克时期音乐华丽而且乐风复杂,以及浪漫时期音乐强调作曲家个人情感的宣泄,是很不一样的。古典乐派的音乐大都有著统一而且规律的性格。
古典派音乐的特色在於器乐,特别是奏鸣曲和交响曲。奏鸣曲形式的音乐是古典派音乐中极有代表性的形式,奏鸣曲经由巴赫的儿子P. E.巴赫以及施塔密茨等作曲家的努力,逐渐确立成一种乐曲形式,然后再由海顿、莫札特和贝多芬等人将之发扬光大。
A. 洛可可(Rococo)时期 (1720~ 1770)
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之间,还有一些短暂的过渡阶段。其中之一是洛可可。
其音乐风格新颖、绚丽、优美、富有想象。著名的格可可风格的作曲家当数法国的库普兰,在德国采用这种风格的是巴赫的同时代人泰勒曼和马特松,意大利作曲家有D•斯卡拉蒂。
B. 初期古典乐派
有三个主要乐派:以音乐大师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为中心的柏林乐派;以约翰•施塔密茨为中心的德奥的曼海姆乐派;以瓦根扎尔和蒙恩为中心的早期维也纳乐派。
C. 盛期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一般所说的古典乐派主要是指盛期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他们三人都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维也纳活动,他们都是运用奏鸣曲形式的大师,写出了奏鸣曲、交响曲、四重奏这类体裁的不朽佳作,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奥地利 ):
被称为交响乐与室内乐之父.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是他确立了"弦乐四重奏"和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形式,以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进行配器,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代表作:升c小调第45交响曲《告别》
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奥地利):
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仅在音乐史上,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人物。是个音乐神童, 天才。 4岁就开始演奏, 作曲, 6岁成为公开的演奏者。他的创作数量巨大,品种繁多,质地卓越。他有生之日震惊着音乐界, 直至他35岁早逝为止。他的作品结构精致匀称,旋律富有歌唱性,风格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利,明朗,乐观,充满了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但又可以隐约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具有纯朴,稚趣,天真, 毫无造作的自然之美,几乎每一部都是超凡脱俗的经典之作。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近于“天籁”了。代表作:g小调第40交响曲、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德国 ):
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最富于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是交响音乐,其中又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等。
他的音乐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A. 自作品第一号至《英雄》交响曲之前为初期 。早期作品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风格轻快流畅。
B. 约自《英雄》交响曲至第七交呼曲前后为中期。中期作品则体现了他自己的特有的音乐风格,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C. 其后的晚年作品为后期。晚期作品是完全失聪以后所作,晚期作品技巧成熟、思想深刻复杂,同时出现了浪漫主义的因素。有代表性的两部巨作是《庄严弥撒》和第九交响曲,最能表现这一时期特征的是最后的三首钢琴奏鸣曲和晚年的弦乐四重奏曲。这些作品变为充满瞑想和诗意的音诗。贝多芬的初期作品首先注重形式, 属于典型的古典派,但中期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个性,转向浪漫派的方向,到了晚期他已完全进入了浪漫派的世界。
早在贝多芬在世时,他就已被公认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音乐家。 从乐派归属来说,贝多芬基本上是古典的,集古典音乐的大成。 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因此他既是伟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驱而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