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安瀾:讀《魯迅全集》十一記:(八) |
送交者: 東方安瀾 2021年06月17日00:01:35 於 [七葷八素] 發送悄悄話 |
魯迅的好運氣
軍人的最好歸宿是沙場。前陣子看電視劇《功德林監獄》,我替陳長捷感慨,如果是戰死在49年,多好,有名有節,可是偏偏死在文革,受盡屈辱,落得個殺妻自殘的結果。可見一個人,死的其時、死得其所,也是一個人的福分。魯迅先生就有這樣的福分。死在了1936年的10月。要是晚死9個月,等到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以他和日本的關係,即使不出任偽職,也難於全身而退。早死保全了名節。死在了1936年的上海,在日本人的地盤上撐起民族魂的大纛,有宋慶齡蔡元培等當世名流為他治喪,哀榮備至。還有更令他意外的是40年老人家追諡的那3個偉大9個最,老人家的慷慨把魯迅送上了神壇。至少在這一朝,妥妥的碾壓孔老二一頭,成為聖壇上那顆耀眼的星星,還有15年,這顆星星的光芒就整整有100年了。這讓我不得不想起另一個人,老舍先生。如果老舍先生當年不是貪戀於趙請閣而留在國外,就沒有後來太平湖什麼事了。如果八零年以後回來,比金庸的紅地毯要更長,那是肯定的。陰差陽錯,各種機緣使魯迅這顆文曲星孤獨地在新朝的上空綻放了85年。照耀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人不能選擇生,也無法預知死;但一個人死在了恰好的時間和恰好的地點,死後哀譽經久不衰,我認為這就是好運氣,這就是福分。
2012年有一天,我隨同老闆去見一個老太。這個老太頭髮花白,但身板硬朗,很有主見,吩咐老闆去做什麼,吩咐我去做什麼,怎麼做。換了以前,對這類隨便指手劃腳的人,我是一概沒有好感的。但這個老太不一樣。不一樣在哪兒?細細想來,一是他指揮若定的神態,有條有理,思維清晰;更主要的,是沒有那種惹人討厭的居高臨下的動作和神態,說平易近人,也差不多。我沒見過許廣平,只得把這個老太想像成為心目中許廣平的樣子。
許廣平在魯迅死後兩年,38年,會同胡愈之鄭振鐸等人為魯迅出了第一版全集,為世界了解魯迅,為魯迅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礎。主要是、重要的是為魯迅走向延安,走向老人家心中,創造了先決條件。以老人家的精細、精明和遠見,他是不會輕易給人封諡的。被封諡,必有可資利用的地方。這套第一版的《魯迅全集》是使魯迅走入老人家心中的最好方法。也是最便捷的途徑。
老人家不會把3個偉大9個最送給流落在香港的蔡元培,老人家深諳蓋棺才可以定論的道理。老人家豎起魯迅這面大旗,就是為了忽悠左傾那幫子人。當然,魯迅死時,就已經名滿江湖,是有樹碑立傳的本錢的。但這個本錢里,也有許廣平摻的股份。曹孟德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是否也可以這樣說,娶妻當如許廣平。如果魯迅死後,沒有轟轟烈烈的抗日反蔣的時代背景,魯迅也就沒有被利用來做文章的價值,如果不出版《魯迅全集》,魯迅可能上不了延安的桌面,魯迅之所以成為魯迅,有時代的因緣際會,這跟魯迅的死的其時、死得其所是分不開的。所以羅稷南才會問魯迅如果活過49後會怎麼樣的問題。
聽聞前幾天舒乙死了。對於死人來說,當然是身後名不及一杯酒。但是,身後的哀隆能蔭庇子孫的話,竊以為,也是死的其值的。
2021年4月26日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