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安澜:读《鲁迅全集》十一记:(八) |
送交者: 东方安澜 2021年06月17日00:01:35 于 [七荤八素] 发送悄悄话 |
鲁迅的好运气
军人的最好归宿是沙场。前阵子看电视剧《功德林监狱》,我替陈长捷感慨,如果是战死在49年,多好,有名有节,可是偏偏死在文革,受尽屈辱,落得个杀妻自残的结果。可见一个人,死的其时、死得其所,也是一个人的福分。鲁迅先生就有这样的福分。死在了1936年的10月。要是晚死9个月,等到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以他和日本的关系,即使不出任伪职,也难于全身而退。早死保全了名节。死在了1936年的上海,在日本人的地盘上撑起民族魂的大纛,有宋庆龄蔡元培等当世名流为他治丧,哀荣备至。还有更令他意外的是40年老人家追谥的那3个伟大9个最,老人家的慷慨把鲁迅送上了神坛。至少在这一朝,妥妥的碾压孔老二一头,成为圣坛上那颗耀眼的星星,还有15年,这颗星星的光芒就整整有100年了。这让我不得不想起另一个人,老舍先生。如果老舍先生当年不是贪恋于赵请阁而留在国外,就没有后来太平湖什么事了。如果八零年以后回来,比金庸的红地毯要更长,那是肯定的。阴差阳错,各种机缘使鲁迅这颗文曲星孤独地在新朝的上空绽放了85年。照耀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人不能选择生,也无法预知死;但一个人死在了恰好的时间和恰好的地点,死后哀誉经久不衰,我认为这就是好运气,这就是福分。
2012年有一天,我随同老板去见一个老太。这个老太头发花白,但身板硬朗,很有主见,吩咐老板去做什么,吩咐我去做什么,怎么做。换了以前,对这类随便指手划脚的人,我是一概没有好感的。但这个老太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儿?细细想来,一是他指挥若定的神态,有条有理,思维清晰;更主要的,是没有那种惹人讨厌的居高临下的动作和神态,说平易近人,也差不多。我没见过许广平,只得把这个老太想像成为心目中许广平的样子。
许广平在鲁迅死后两年,38年,会同胡愈之郑振铎等人为鲁迅出了第一版全集,为世界了解鲁迅,为鲁迅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础。主要是、重要的是为鲁迅走向延安,走向老人家心中,创造了先决条件。以老人家的精细、精明和远见,他是不会轻易给人封谥的。被封谥,必有可资利用的地方。这套第一版的《鲁迅全集》是使鲁迅走入老人家心中的最好方法。也是最便捷的途径。
老人家不会把3个伟大9个最送给流落在香港的蔡元培,老人家深谙盖棺才可以定论的道理。老人家竖起鲁迅这面大旗,就是为了忽悠左倾那帮子人。当然,鲁迅死时,就已经名满江湖,是有树碑立传的本钱的。但这个本钱里,也有许广平掺的股份。曹孟德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否也可以这样说,娶妻当如许广平。如果鲁迅死后,没有轰轰烈烈的抗日反蒋的时代背景,鲁迅也就没有被利用来做文章的价值,如果不出版《鲁迅全集》,鲁迅可能上不了延安的桌面,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有时代的因缘际会,这跟鲁迅的死的其时、死得其所是分不开的。所以罗稷南才会问鲁迅如果活过49后会怎么样的问题。
听闻前几天舒乙死了。对于死人来说,当然是身后名不及一杯酒。但是,身后的哀隆能荫庇子孙的话,窃以为,也是死的其值的。
2021年4月26日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