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七葷八素 > 帖子
東方安瀾:夏食隨記
送交者: 東方安瀾 2021年07月22日01:51:21 於 [七葷八素] 發送悄悄話

夏食隨記

 

 

醬瓜

 

醬瓜,當仁不讓是夏日裡最好的。但是,外婆老了以後,我沒吃到醬瓜好多年。

 

那年,我剛分家單過,外婆棉花袋裡拿來五個青椒和一碗醬瓜。外婆說,外甥剛分家,怕他過不好,送點麼事他過過。我當時訕笑,五個青椒最多值五毛。外婆也大驚小怪了。惟有醬瓜可口,我們一家子吃了一夏天,回味無窮。

 

外婆死了,現在再也不會給我送青椒和醬瓜。有些東西,一定要等沒有了以後,才念念不忘。不僅僅親情,是更深的什麼。譬如我母親,也種蔬菜,說來你不信,我吃不上蔬菜。我是鄉下的城裡人,從不去田地里。我如果不問母親要,母親就把好的賣給小販,把小販剔出來的,丟在牆角。我就從牆角跟撿點。

 

有時,是隔了幾天半爛半壞的菜。

 

自家的蔬菜畢竟不值幾個錢。但是,母親從不主動問要不要摘點什麼。

 

有了對比,我才懂得,外婆的青椒,是一種比心更貼近的距離。青椒在我口裡,我在外婆心裡。歷數我生命中的女人,第一當然是外婆。

 

還有外婆的醬瓜。

 

在我生命里,外婆的醬瓜,曾經來過。

 

惟有一年,東張一位粉絲送我一瓶醬瓜,讓我欣喜了許久。

 

 

西瓜皮

 

很早以前,就喜歡吃西瓜皮,但自己沒心相弄。等到自己也學着弄了,還是怕煩,心裡急躁。開始弄不好,幾次失敗。才沉澱下心來。這個東西,侍弄西瓜皮,也要等到有了年歲,心氣磨平以後,才有心相。我是四十以後,躁火平息,才高興弄西瓜皮做食材。

 

做西瓜皮,要慢一慢二,心急不得。有一樣,不足為外人道,我用自己吃下的西瓜。吃剩的西瓜爿是有弧度的,拿匕首型長刀去掉紅瓤,削掉外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囉嗦。而且,盡淨的西瓜皮是有紋路的,順着紋路切,切成狹長的一簿片。每片厚薄均勻,也有點考驗刀功的意思。如果講究一點,有心相,不急的話,西瓜皮的紋路是螺旋型的,專挑紋路成型的切,這樣邊角料會多一點。我以為,切准紋路的西瓜皮,嫩和爽,口感好,特別是賣相好。

 

切好的西瓜皮放在鹽里醃漬一兩個小時,爾後絞乾。放在乾淨的抹布里能絞多干就絞多干。我是放在蔥油里熗的,不知親們怎麼弄。把絞乾的西瓜皮倒進冒煙的蔥油里,而且,蔥在熱油里要熗癟,但不能枯,拌上佐料,味道不要太靈噢。順便說一句,現在人多不吃味精,但我是不怕的,惟不多放而已。

 

裝盤後,我每每頗為自得。可惜,女兒是從不吃我熗的西瓜皮,嫌我的嚵吐水和牙齒。

 

 

熗黃瓜

                                                        

熗黃瓜是母親傳下來的當家菜。好多年的夏日,熗黃瓜,佐生米粥,就這麼平凡中別有滋味的度過。特別要說,我當家後,熗黃瓜一定是生米粥,飯泡粥的味道,就大不一樣,這是我的食經,不信你試。

 

熗黃瓜有一點好。不用刨皮。一剖兩開,刮掉瓤,切黃瓜片。就有點考驗刀功了。開始學切,老卵,看似刀頭塊,卻未必切多少,刀頭上厚厚薄薄。這個誠是一份刀功一份年成。刀頭上有心氣,切不長進。真的要等到年過四十,磨礪成熟,切起來看似刀柄起落遲鈍,卻未必慢。刀頭厚薄均勻、片片是樣。而且,刀刃落在砧墩上的聲音連貫、平順、有勁。聽聲音就知道是不是老操手。

 

做菜,一要靈氣,二,也要心氣養。

 

我重口味。我認為單一素食吃的還是佐料,所以我下手重。做法和西瓜皮一樣的,別樣之處在時日不同,那時母親要做很多,人口多。現在料少,而我還勻一小份出來,做糖醋黃瓜。絞乾裝盤後的黃瓜放點糖醋,就是十足的下酒菜。那年去舟山,有店家把水胖的黃瓜也不去瓤,敲碎了,加上糖醋,讓我們下酒。這是粗吃法。

 

可惜現在我戒酒了。

 

 

冷結面

 

 

老屌絲看殷芳把面撩起來,拌點熟油,三下兩下,把面挑開灑在小匾里,專等客人點。一連串動作,連貫、熟絡,把冷結面做成了藝術。看起來容易,回家做起來,卻滿不是那麼回事。自己弄的面,就是粘連在一起。而且一團團象面老鼠,看着自己的失敗,沮喪之極。不知殷芳下的冷結面怎麼如此聽話,一絲是一絲,賣相好,吃功也贊。

 

不得不說,做吃食也要點天賦。老屌絲雖然知道,外事不決問谷歌,內事不決問百度,但從沒想過做吃食也問問百度,“問計冷結面,不識度娘顏”,真是笨的可以。後來有老人提醒,這個要在冷水裡過一下的;再後來才知道,不是冷水,最好是涼開水。我記憶定格中的,殷芳撩的,應該是從涼開水中過了一遍的面。

 

如夢初醒後,我現在做出來的冷結面,不輸殷芳小店裡的。撩着自己做的絲絲不入扣的冷結面,滿懷喜大普奔的成就感。喜歡吃,就經常做,但每次做心裡老是膩膩歪歪的,回憶起最初的面老鼠,總有為什麼產生麵團團的疑問。每次洗着僅僅下過一次面就沾滿膩漿的鍋,我才懂了,為什麼有些老人甚至不怕天寒地凍,也要趕個早,去吃碗頭湯麵。201586

 

 

韭花炒豆腐乾

 

 

我喜歡吃臭的,開胃。譬如韭花蒜苗,這類炒肉絲最好,但我是吃素朋友,所以炒素菜配料用豆腐乾居多。最近懂醫的朋友提醒我,豆腐類屬於鹼性食物,晚上少吃為宜。

 

韭花豆腐乾,主菜配菜,配比適當,應在2:1之間。韭花頭上的花苞我是摘掉的,不知親們摘是不摘。我在飯店上有吃到不摘的。過個一十二十天,等花苞老了以後苞蕾里結的就是韭菜籽。

 

豆腐乾要挑板結乾爽的買,千萬別買滑膩粘連的。切成長條型的豆腐乾我要放蔥油里煎一下,這樣既去除了豆腥味又增加了蔥香,一舉兩得。這幾天的韭花很嫩,不摘花苞當然也好,和油旺旺的豆腐乾兩相爆炒一下,即可裝盤。

 

有人不喜歡油膩,但我嗜油。今年的菜籽油是前陣子剛打下來的,清澈,噴香。韭花豆腐乾在油霧中,色澤鮮明,看着爽心悅目。

 

一次,某到訪,我急於外出一小會,囑她幫我盛一下,她看我不放心,牛逼興興說自己做菜老手。然而回來一看,盤沿碟沿一塌糊塗,而且少許湯汁還滴在外面,我才知道,不做菜的人,掌把鏟刀也掌不好。

 

 

龍蝦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食材。不知幾時開始,龍蝦成了市面上的頭牌菜。奇哉怪哉。最早,夏天漲水,堤岸上見龍蝦,捉了用花邊線結住,給小孩子玩意兒。

 

我吃着,市面上的辣龍蝦、氽龍蝦、十三香……不管多少香,我吃着就是不香,還是自己的冰糖龍蝦,最地道。我素喜甜食,燒菜自然也有甜膩的偏好。

 

最笨的龍蝦,是清煮,甚至連蔥姜鹽酒也不放,就煮熟了剝殼蘸醋吃。因陋就簡。我吃過。夏天木匠活歇了,喝二兩,解乏。師叔喜歡吃龍蝦頭裡的蟹黃,認為這樣原汁原味。既有蟹味道,又有蝦味道,天賜美味。然而現在也怪,飯店上吃,連屁股後面的黑筋也不抽掉, 不知什麼道理。

 

操持家常小菜,龍蝦個兒不要太大,掐頭抽尾,如果是大龍蝦,蟹黃足,丟了,暴殄天物。我只用蝦仁那部分。而且,卷尾裡面拿舊牙刷刷淨,頗有點煩。我冰糖、爛紅糖、紅砂糖都試過,冰糖首先,甜而不膩;爛紅糖其次,香味足;紅砂糖缺有,前兩種沒有,就湊和吧。

 

美味只講求對,不講求貴。貴在獨出機杼。我的經驗,對口的美味是試出來的,是失敗出來的。

 

嘗人間多少美味,

渡浮世千重苦厄。

 

 

螺螄

 

常熟人刁鑽,嘗有把螺螄叫螄螺的,也把月亮叫亮月,至少我們東鄉是這樣。

 

延續龍蝦的做法,我最喜歡吃的還是醬爆螺螄,可惜能燒好醬爆螺螄的店,少之又少。

 

那時東張,還沒拆遷一說,老街上有爿小飯店,老式的工農兵飯店。老闆娘微微有點福態,燒出來的醬爆螺螄,堪稱一絕,至今回味無窮。也許,東張靠近長江,內外河道水產豐富,老闆娘端上來的螺螄,粒粒是樣,大小均等。

 

菜,講究菜品、菜色、菜氣,大小均等的螺螄看上去就使人心喜。饒舌一句,不知有什麼講究,有的小飯店,儘管是蒸出來的熱湯炒出來的熱菜,但菜相就是氣色差,死白憐恬。

 

自己做醬爆螺螄不難,要點是甜麵醬稀釋的要薄一點。當然,螺螄要趁着旺火裝盤,好嗍。我的味單上,醬爆螺螄後排第二的是清蒸螺螄。友情提醒,蒸之前,別忘了放一湯勺菜油。

螺螄的好,好在怎麼燒都好吃。做菜是對生活的一種啟發。沈復說芸娘燒的螺螄有別味,如果能穿越,一定去叨擾。

 

憶當時,木匠收工後,東張那爿小飯店,醬爆螺螄,三兩白酒,爾後金都銀都,金都洗頭,銀都唱歌,爾後……你懂得!哎!遙想那荒唐歲月,一晃二十年,此生不再有。

 

 

白切大腸

 

 

吃大腸而不作其他想,是謂高人一等;發現大腸磣牙而不作其他想,是謂神乎其神。

 

大腸,我喜歡白切的。也就是醃大腸。放點蒸魚豉油、蒜泥,熱醃涼醃,皆可口。大腸,我喜歡小腸那段,可惜大多數店家不可能單賣小腸給你,惟有東橋小店,每獲我心,總把小腸端給我,所以素喜小店,似乎人情味更濃。

 

我不好意思,觀察發現,老闆把肥腸紅炒洋蔥後,端給老食客下酒。下酒的老食客是酒鬼,就是《金陵塔塔金陵》的黃永生說的爪子上沾點鹽也能喝二兩的主。當下稍稍心安。

 

有段時間,白切大腸,其實是白切小腸,是我和店家的默契。食要對口,客要對店。東橋老闆從不招呼客人,但食客盈門,大概貴在默契吧。

 

七歲那年,我和小昌前抄弄堂後兜竹園,跑進跑出,順便把他爺爺的一碗大腸卷了個精光。後來,全小隊的人都當笑話講,說:窮人家的孩子是饞,富人家的孩子稱吃慣。

 

一個饞字,兩樣說法。

 

 

鹹鴨蛋

 

寫到這裡,不敢寫了。我吃的蛋太多了,會不會蛋討命。

 

我一直害怕有一天會被蛋噎了。印證所謂的“完蛋”!

 

夏天的醬瓜、鹹鴨蛋,是食單上的哼哈二將。

 

累了、晚了、懶了、一個人了,鹹鴨蛋就食,不會虧了胃。

 

外婆把鹹鴨蛋燉在茶齋里,有時放一把毛豆;而我把大頭敲碎了,挖殼吃,你呢?

 

還有,父親喜歡臭蛋,家人皆掩鼻而過。

 

去年蘇北回程,帶回的鹹鴨蛋糖肓漾漾,吃功一絕,但價格不菲。平常,我多是小店裡一元一個的黃泥蛋。新鮮的黃泥蛋鹹淡適口,特別是端午前後,踏着時令的節奏,鹹鴨蛋堪當一時首選。唐伯虎說,飢來吃飯困來眠,世上閒人地上仙。心性是食材的嚮導。順便說,薄衣儉食,有與星月風露的親近感。

 

至於蛋屬於葷還是素,這不知應該歸結為科學問題還是宗教問題。也許正是不葷不素之間,隱藏着食材的源頭。

 

 

乳黃瓜

 

乳黃瓜用白糖醃一醃,放冰箱裡,第二天拿出來,佐粥下飯都靈光。

 

我最初不懂,超市裡挑鎮江恆大的瓶裝乳黃瓜,賣七元。吃過後也平常,沒留下印象,後來就沒買過。再次關注,是有人提起,說散裝的乳黃瓜放白糖醃一下,贊足!我試了一下,果真如此。

 

感謝有人!但這個有人是誰,倒記不得了。也許,人過中年,一事無成之後,開始對燒菜靈醒了。所以,天邊刮的風聲碎屑,也能聲聲入耳。

 

後來,吃了門檻出來:乳黃瓜專挑蔥指粗的、也就是女人手指粗的買,撿直條型的,葫蘆型的不好;挑萎蔫的買,水胖的不好。回來切成段,灑上白糖。而且,三塊錢就能抵得上七塊錢的量,吃功還好。省四元!

 

對胃的,才是最好的!用舍有度,持家有方,不啻是一門大學問。

 

當年,為精打細算,譏笑過母親的小氣,諷刺的是,乳黃瓜把我培養成又一個巧婦!鄉諺云:男會女工,越會越窮。

 

然也!

 

 

白篤豬爪

 

不識白篤豬腳爪,不如回家練瑜伽。老屌絲的豬爪,吃時饞,吃過喊,喊着要瘦身。

 

現在,前豬爪稱豬手,也不知前豬爪好還是後豬爪好?前爪後爪哪家強,蹄髈肉多第一家!買肉,一直仁師那,他知道我喜好,和父親是朋友。

 

第一遍煮過漂洗後,我放清水裡養一下。外婆教的,說浸掉點肉夾氣。我覺得是毫無道理,但外婆教的,總是對的。外婆還說,燉豬爪,不能先放鹽,不然燉不爛,要燉到半作里放鹽。但我想,鹹豬爪是怎麼燉爛的!我就悄悄的不聽她的。

 

老法做,放砂鍋里加黃豆文火燜。有老廚師說,用調和的麵粉粘在砂鍋邊沿密封,味道更足,我沒試過。古法吃功夫,新法吃火氣。現在燒,我放點茴香在高壓鍋里“噗、噗”個二十分鐘,就骨酥肉爛。惟一的就是讓高壓氣自然漏透再打開。在鐵匠家看見用電的高壓鍋,按鈕很多,我沒試過。我的是煤氣的。但煤氣的不會用也有爆炸過,危險!所以家裡人都不敢用。插播一句,我用高壓鍋燒出來的飯,比電飯煲香。

 

愛吃,經常買。但也時而疙瘩。仁師稱好斤兩算好錢後,每每把蹄筋抽掉,再剁段。我知道他另外賣錢。但也由他。當年父親工傷,九死一生,他特意跑來探望,情分在。

 

 

蝦腰

 

蝦仁偶然回眸,發現腰片是可以永結同心的佳餚;食客一回眸,世上就多了一道叫做蝦仁腰片的小美。

 

蝦仁腰片,不,蝦仁腰花——清炒取菁華,勾芡接浮滑。我牙口不好,蝦仁腰花是我信賴的素光!

 

說來慚愧,經過許多年,我一直學不會撇腰子。撇腰子要求斜刀加偏刀。看着肉砧墩上三下五除二,撕胞衣、去雜穢,一氣呵成。你不服氣,拿回家自己撇,可撇出來的最多是腰片,就是撇不出腰花,幾次以後,只能心服口服,買了腰子以後,乖乖的麻煩肉砧墩上撇一下。

 

曩昔,我住縣南街,山塘涇岸口廁所邊耿仙的面常熟城裡第一。我最喜耿仙的蝦腰。悄悄告訴你,耿仙的蝦腰我喜歡拌麵,而且,不是清炒蝦腰,還喜間雜雜料,譬如黑木耳、茭白什麼的。

 

奇怪,我是清炒的嘴,怎麼到耿仙這兒就變了。

 

 

肉骨頭燒冬瓜

 

夏天的瓜,為什麼叫冬瓜,搞不懂,我以為應該叫夏瓜。

 

吳語中,冬瓜和銅鼓近音,俗語中有“肉骨頭敲鼓——昏(葷)咚咚”一歇。兒時讀書不用功,母親就一直用此歇來埋汰我,久之,積陰影成傷痕,後來讀書沒讀好,我對此歇怨之入骨。順帶,對肉骨頭燒冬瓜,儘管是夏天的當家菜,但實在沒好感。

 

說起來,肉骨頭燒冬瓜,還是比較簡單的。肉砧墩上挑好點的小骨頭,沸水裡過一下去掉腥味,放高壓鍋里燜一會,步驟不複雜。惟一的要點就是冬瓜放下去,當心煮酥了。冬瓜入口嚼一兩下才好,火候要掌握。有人怕煮酥,先放沸水裡焯一下,其實不可取。冬瓜吃油膩,只有放骨頭湯里,讓冬瓜毛孔里吸進油膩,冬瓜湯才有素香。

 

吃着冬瓜湯的我偶爾想想,假使當初母親不埋汰我,造成我心理的疲憊,也許某一天我就開竅了,估計現在也早該有出息了,說不定可以當上美食協會的委員長了。

 

來,大家一起來,喊:

 

一、二、三

 

東……委……員……長……^&^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別出心裁的涼菜。美食
2020: 酒囊飯袋小雞燉蘑菇。美食
2017: 中山本地美食 悠哉悠哉
2017: 上海的吃
2016: 沒吃串串等於沒來過成都 爽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