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如今育孩流行不輸在起跑線上教育方式。那在美國的新移民華人家長用這種方式育孩會有什麼效果?
周圍百家(只是俺熟識的) 華孩,從兩三歲開始送入在學業方面要求頗高的私立幼兒園的家庭占絕大比例。家長心情可以理解讓孩子適應語言,超前學些知識,特別是閱讀及數學方面。一些私立教學要求比公立高一到兩級。這本是好事。
大部分華人家長做高科技職業及金融管理方面,兩口子學歷頗高(碩士之上) 又雙職工,所以多為省吃儉用把房子買到學校環境稍好的公校(學校周邊低收入家庭比例相對低)。因這些校生源較好,學生比較自覺。但仍有一大半家長決定K級不在公校上,認為教育要求太低。
這些華孩一年級轉入公校後,在閱讀,數學上遙遙領先於一般孩子 (私校和家長同級甚至高一級教過了) 這本應是好事,可以有更多時間尋找業餘興趣。但孩子們沒有這種思維方式。他們潛意識認為數學,閱讀就是學校所學且比其它孩快多了。開始只是不聽課,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為什麼要聽,學過了) 不久發展到影響他人,打擾老師。一些孩子無意識地給其它孩子信息自己很聰明。
而家長也同樣把孩子的不遵守紀律,不認真做作業等誤解為孩子太聰明,公校教育質量低,孩子需要更有學習氣氛的環境。
這裡來解釋公校老師怎樣教一年級學生。
教室中會有各方面的書(有實物圖為多)有科學,歷史,地理,人文,小說等。上午,學生一進教室自己掛好書包後,大家一起收看學校高年級學生代表現場直播學校新聞及有關事項。之後宣誓唱國歌。再之後老師會讓學生(二十多)圍坐在地毯上互相分享每個人的新聞及趣事(鍛煉個體在公眾面前演講能力)
大約半小時。這之後老師公選一本書(一般兩周一個主題 這裡選一本垃圾回收為主題為例) 先讓學生們各抒幾見,知道多少有關知識。之後讀書給學生聽。然後問學生之中的問題,為什麼這,為什麼那? 總結。之後在smart board 上看有關錄像。這之後學生拿出日記畫本。先畫自己對書中主題了解的內容。畫好後加注釋,寫句子。之後大家圍圈分享所畫所寫內容。
在數學教學上一年級會讓學生自己找各種運算規律。如數數字1到100,不光是教從1直接數到100而是教學生找幾種規律數可以是1直接到100,可以按2,3,5,10等有規律的數法。
不管文理在三年級之前教師教學要求培養學生多知識面,找學習規律,學習獨立思考問題。多以活學活用為教學手段。而在社會行為上也以學生合群,鍛煉與他人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及自我約束能力為主。
我們中不少家長只把學校教育些知識做為橫量。不了解公校在初中之前以培養孩子自學,獨立思考,自我約束,及與他人合作為教育目的。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學習成績上。這就是為什麼我觀察到那麼大數量的小學華孩(男孩子數量大)在行為上不能適應公校教育。(不能自控及對自己行為不負責任,因上的公校絕大部分家長對孩子行為問題huaq不少精力及時間培養,而不是在一些行為問題為主學校)其原因在於家長對公校教育信息的缺失。
這些孩子上課思想不集中,干擾他人,不聽老師命令等一旦養成習慣很難轉變。學習態度不端正當然會影響成績。等初中後再懂事,那豈不是有很長時間讓家長煩惱。這個煩惱一半責任在家長自己。
在小學階段首先應讓孩子明白,尊重老師第一條是不管學會與否都得有耐心聽課。你有學的好的課,但其它孩子有其它課學得好。(花多時間,精力)不可與他孩橫向比較。因為每個家庭有不同育孩方式。在起跑線上沒有輸贏。倒是在家長育孩方式上的不同造成孩子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