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去一初中,學生家庭貧困人口占大半。所以教學上的數字不令人滿意。(至少校方知道在教學成績上與其它一些學校學生有很大差距)。
上午十點多,突然廣播中通知八年級學生全體到體育館集合有特殊活動。俺跟去。(因在八年期服務) 校長及各科老師在體育場中央一字排開。校長對大家宣布以下這些學生在上一個學期間取得了可喜成績。她會一個個報名,個體上台站前排。希望大家向他們學習,更上一層樓。先報了一些除學業之外在各項外活動中取得好成績或地區各項比賽中取得好名次的個體或團體。(如國際跳棋隊拿到地區初中年齡組第三名。學校啦啦隊拿到地區賽第二名,有個體繪畫拿到州級第二名等。大家一直鼓掌。
之後宣布上個學期GPA在B以上學生名單。哈,七,八十個。(共五,六百學生)個個興奮站到獲獎隊伍中。而沒有報到名字的 另一半學生個個豉掌為這些獲榮譽同學喝釆。
之後校長及老師給每個站上體育館中心孩子發榮譽獎狀。以資鼓勵及拍合照。
再之後全體八年級同學一起玩一些球類及閒聊。哈,一個慶祝大會。為B上學生。
哈,這就昰美式教育。總是給學生,孩子好榜樣,告之上線。讓個體充滿希望,有目標。不打擊個體自信。好你自己想好,不好你自己放棄機會。且不同個體不同目標,不同程度。不是一刀切。達到一個目標再定下一個目標。
就這點不少華人家長做不到。有三點做得不夠好: 一,不樹孩子自信。多少周圍的華孩在俺看到的方面優點比比皆是,可家長仍不滿意。這不對,那不好,都在和誰比? 二,一刀切定個總高目標,也不管孩子具體在哪個水準。( 有不少情況下孩子根本就沒有能力達到他孩或一些考試的要求。可家長們無視現實,逼迫着孩子去學,去考。(見過不少華孩連州立標準考試的優秀線(600里500分都上不了線)家長還忙着讓孩子補習這個數學競賽,那個數學考試。不能接受孩子先學好,學精好課內內容的現實)這種狀況往往另學校老師有些費解。有時會問俺(知道俺有囯內教育背景)這些家長為什麼要這樣做? 哈,俺總答: 這些家長對自己及孩子不了解。三,對孩子沒有耐心。不以豉勵方式而以對比方式刺激孩子。常以: 你能不能像誰誰誰一樣,你可不不可不這樣,你能不能自覺等等這類反面言語教訓孩子。
我們有些家長的教育方式雖然表面上可以教出不錯的孩子(考高分,上名校,一些長項達到頂級)但孩子們在外沒有自信,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追求什麼? 想得到什麼? 因為家長的壓力一直引導着他們向前走。真正達到了那個高度後,還是不知自己下一歩該怎麼走? 自己有多好? 反過來羨慕那些對自己有要求,有目標的個體。至少那些個體對自己的追求享樂過程。正是我們一些家長們的育孩方式如: 因為我們在長長期代替他們思考問題。他們將來想幹什麼? 有什麼計劃? 怎麼實現? 需不需要幫助? 怎麼完成? 等等。沒有這些實際問題肓然地去上大學。對前途有幫助嗎? 有競爭力嗎?
如果家長重視了這些問題,就會有不少積極方式育孩。多讓孩子獨立思考他們的將來,這樣會培養出不錯能力的孩子。哈,智商高低不決定這些自我方向的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