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轉貼:民國教育這5個經驗 最值得傳承
送交者: 求真知 2014年07月21日21:34:5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民國教育這5個經驗 最值得傳承

 

民國的教育是優秀的,儘管有不少人後來留學海外,但他們的基礎教育是在國內完成的,而且去國外深造本身就是民國教育的一部分,報效祖國也是那個時代學子的理想。它的教育究竟有多少寶貴經驗值得傳承呢?

 

一、理想主義精神和真正的品格教育

 

民國教育在學識方面對人的培育所結下的累累碩果已不必多言,但有一個方面的栽培往往被人忽略,這就是經過民國教育的學子裡,理想、真誠、淡泊權力,是許多人的精神特徵。民國有很多達官顯宦的子女並沒有依賴父輩的權力,或以父輩的資本作蔭庇去做官經商,而是走上了與父輩截然不同的道路。

 

二、社會賢達對教育的尊崇讓學校的起點很高,一開始就以世界現代教育為標準。

 

當時,無論有文化還是沒文化的人,即使軍權在握,被人稱為軍閥的那些人物,對教育也很尊崇,張作霖、馮玉祥、韓復榘、閻錫山等人無不如此,連張宗昌這樣的人都對教育加以呵護。

 

這種尊崇教育的風氣與外來的近現代教育思想相融合,讓民國教育得到了良好的社會環境。而外來的學校、學科、教育方式和各種新知識又對當時的中國人產生了強烈吸引力,人們認定學會這些知識才能立身立命,才有望振興中國。

 

當時的學校既有私立也有公立,既有教會學校也有職業學校。它們的起點很高,一開始就以世界現代教育為標準,培養了無數國家棟梁之才和各行各業的精英人物。如此短的時間內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這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不多見的。

 

三、優質教育資源遍布各地。

 

民國教育最值得研究和學習的,是優質教育資源並沒有集中在首都和少數幾座發達的大城市裡,而是遍布各地,似乎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都可以辦出高水平,都可以吸引眾多傑出學人,都可以培育出各類人才。

 

江蘇無錫的國學專修學校人才薈萃;長沙縣立師範專科學校培育的學生影響中國;諸如開封福音醫院、海口福音醫院、福建長汀福音醫院等教會醫院附設的學校或培訓班,都曾培養出大量高水平的醫護人才,新中國和解放軍醫療事業的奠基人傅連暲,就是長汀福音醫院培育出來的名醫;而河南的私立焦作工學院則是中國礦業學院的前身;河北的唐山交通大學更是聞名海內外;張孝騫、湯飛凡、謝少文、李振翩等都是20世紀我國醫學的一代宗師,培養他們的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不在北京、南京,也不在上海,而是在湖南長沙。“南湘雅,北協和”是民國兩所著名的醫科大學,可見,長沙在那個年代也能享有與北京、南京同樣的醫學教育資源。

 

 

四、教會學校促成了民國教育與國際迅速接軌。

 

在民國教育中,教會的分量舉足輕重,輔仁大學、燕京大學、齊魯大學、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華西協和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嶺南大學等,加上全國各地一批教會創辦的中學和專科學校,促成了民國教育與國際迅速接軌。

 

教會學校和外國人在中國創辦大學,對中國現代大學教育的建立與發展貢獻獨特,因為它們引進的教材、設備、理念與師資都與國際優秀的大學同步。學校以英語教學,也讓那個時代的很多知識分子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甚或法語。

 

 

五、打造了一批具有“校魂”的百年老校品牌

 

一個學校,當教育傳統和文化品牌已經形成後,無論出於什麼理由,都千萬不能輕易丟棄、肢解,一旦毀棄便無法重建;凡是重續、再續的,事實上都難以找回“校魂”。

 

如今,人們說到的最好學校,其實還是那些從民國走過來的老校,儘管這些學校已經今非昔比;雖說無數的醫學院已經建立,一批又一批畢業生相繼走進了各地醫院,包括那些留洋回國的博士碩士,但人們還是特別認同協和、華西這些當年的品牌;現在,依然還有無數人在懷念自己的母校燕京、聖約翰、輔仁、金陵,因為那些才是他們一生的文化印記和生命傳承,任誰都改變不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中國人無知與西方人無知的區別
2013: 狗吠的口號文化、核安全 、廣東核燃料
2012: 熟知與真知
2012: 南蠻對火山灰藥用的道德商確
2011: 《焦點訪談》談高鐵:“中國速度”的創
2011: 中科院一天吃掉40萬?
2010: 邏輯: 從博士學位和博士稱呼談起
2010: 方舟子 和 唐駿
2009: 空軍大院: 對思維的調查之五
2009: 空軍大院: 對思維的調查之七 - 兼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