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鏡
什麼是高雅,什麼是低俗?
某次和某網友爭論相持不下,我只好編了一個笑話氣她。
笑話的名字叫《高雅的莎士比亞》:
我有個山東的表姐,總愛夸自己高雅,每次和別人發生爭論,她就對爭論對手說:俺可是一個高雅之人。
可惜她普通話講得不夠標準,高雅之人,被我的淫耳聽成了搞鴨之人。
“哇,那你快給我講點搞鴨的事吧。" 我迫不及待地要求。
“你可知道啥是逼呀?” 表姐問。
“知道呀,你我不都各有一個嗎?” 我答。
“哎呀,你連啥是逼呀都不知道,俺咋給你講搞鴨的事呢?”
我承認, 這是一個非常粗魯的笑話,當時是為了好玩和解氣才脫口而出,之後也覺得有些後悔。但在最近,當高雅和低俗在文藝被座談了之後成了兩個熱門詞兒的時候,我又想起了這個笑話。
到底什麼是高雅, 什麼是低俗? 咱們假如“莎士比亞”和“啥是逼呀”是兩種不同的文藝題材,“啥是逼呀” 指小人物吃喝拉撒睡的俗事,“莎士比亞”指國家政黨領袖們豐功偉績的雅事。那麼,是不是所有以“莎士比亞”為題材的就高雅,以“啥是逼呀”為題材的就低俗?
記 得小時候廣播裡不斷重複的一首歌叫《文化大革命好》,咱們先別理睬現在的人覺得文化大革命到底好還是不好的這個題外話, 既然又文化, 又革命的, 怎麼說在題材上也算是個“莎士比亞”級別的高雅型吧?但你再看看這歌詞: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就是好, 就是好呀就是好就是好。。。這麼來來回回地重複一個詞兒,像結巴說話卡殼了, 更像是幼兒園小朋友在鬥氣犟嘴, 從題材上看,雅是雅了,但從形式上看,無論用哪個年代, 哪個國度的標準,都不能說這就是高的,如果非要說這種東西“雅”, 也只能說是“低雅”, 而不是高雅。
再看看范增先生寫的那首讚美真龍天子的詩,用詞華麗,韻腳整齊, 從水平上講,“高”確實是高,但“雅”了嗎?趨炎附勢,溜須拍馬的動作讓普通百姓去做都不夠帥氣,讓一個載入史冊的藝術大師去做, 哪裡還有什麼“雅”范兒?如果非要說這個是高,可能也只能算是個高俗吧。
當然, 說這個東西低雅或那個東西高俗,都是我自己的小民之見, 給文藝指引方向的領導人可不這麼看,你瞧瞧咱那兩個東北老鄉趙本山和花千方就會明白。同是兩個沒讀過書也不想讀書的農民藝人,一個因低俗被座談會拒之門外, 另一個卻因高雅被握了幸福之手, 原因何在?
我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反反覆覆地把兩個農民比較了一番, 終於弄清楚兩個人到底有嘛不同:一個用不讀書人的語言說“啥是逼呀”,另一個用不讀書人的語言說“莎士比亞”!原來, 領導人才不在乎你是否讀書,他只在乎你說莎士比亞時的發音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