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是個有名的暢銷書作家,他是北京協和的婦科醫學博士,到美國讀了MBA, 在世界最老牌的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干到了合伙人, 最後是國企的CEO, 他是個70後的業餘作家。從醫到商再到文,他象個"孫悟空"。 西方熱門高薪的企業,如金融和諮詢業就喜歡這樣的"孫悟空"。他們看重的是個人素質,專業背景無所謂,名牌大學的高分,可證明他的學術能力,面試可以考查他思維的靈活性,想像力、邏輯性和解決問題能力。朋友的孩子美國常春籐歷史系畢業,進投行做金融,我兒子學軟件工程做諮詢。一般商業公司要的是"通才",朋友女兒留學英國學電子工程,進"四大"當會計師,你考執照就是了。專業行業需要"專才",醫生、律師、工程師,沒有學過不能幹! 大學生,喜歡學的專業就可以進入對口行業公司,如果你的個人素質夠好,也可以去要"通才"的公司試試。 但是,信息化、人工智能會逐步消化掉部分的專業的人力技術工作。也就是說,"通才"的需求會逐步增大,包括跨行能力和知識結構。人工智能會逐步替代"專才"的工作。 去年,美國有個大的刑事案,用一個特別的電腦軟件就代替了三分之二的初級律師的工作。電影上,律師形象是藝術誇張,真正的出庭大律師的法庭表現,是在咬文嚼字地論述,而幾十個小律師天天在翻書和案例,一個字一個字地嚼字。電腦替代的就是這些嚼的部分,只要輸入的關鍵詞正確,電腦不會犯人可能出現的錯誤。工程師的工作就更容易逐步地減少,幾年前,google的無人駕駛汽車,幾公里停了下來,大家鬆了口氣,沒有人到底不行!現在你看,無人車走得好好的。這個世界變化得太快。
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在變化。關鍵在"通"這一點上,也就是"文理兼通"。全世界的藝術院校都不需要考生的數理化成績。藝術思維是感性的,而邏輯思維是一環連一環,一環過不去就卡在那裡。錢學森說,他想不下去時,就聽音樂來放鬆,邏輯思維是會有慣性的,用點感性思維,也就是換個角度來思考....... 說不定就過去了。孩子學點藝術的目的在這裡,鋼琴8級、一張畫是不重要的,而"學習過程"中的體會,才是主要的關鍵! 我希望新時代的父母,能同孩子們一起學習,來適應這個信息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