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歐陽峰:思維快慢道(中)
送交者: 歐陽峰 2015年02月05日16:43:2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了解了“快道”的存在及其常見偏差,不僅能改善我們個人的運作能力,而且有助於我們了解社會。卡納曼在這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在他之前,經濟學研究的對象都是“理性的人”,他們會面對種種約束和機會優化自己的行為,以期得到效用函數(utility function)的最大值。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就是在這個框架里建立的。但是,卡納曼與另一位以色列心理學家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合作,將非理性的心理學現象引入經濟學,引發了判斷與決策理論的革命。 “行為經濟學"由此誕生。卡納曼因此在2002年獲得了一半諾貝爾經濟獎(特沃斯基當時已去世)。現在,經濟中的非理性現象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領域。另一位猶太學者艾瑞里(Dan Ariely)寫過一本《可預測的非理性》(Predictably Irrational)介紹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這本書是如此暢銷,艾瑞里立馬成為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而且趁熱打鐵寫了續集。

“快道”在經濟有關領域最重要的行為特徵是“風險趨避”。在面對風險與利益的權衡時,理性的選擇是追求利益數學期望值的最大化。例如,有這樣一個選擇:a)打一個賭,有10%的機會贏100元,有90%的機會贏1元。b)肯定拿10元。理性上分析,a)的贏錢期望值是10.9元,比b)大。但大多數人會選擇b),寧願小贏也要躲避風險。西方諺語說“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風險趨避”的現象早已為人所知。它也可以用傳統經濟學中的理性決策來解釋。關鍵是:我們要最大化的是效用函數,而不是得益。得益增加了,效用函數會增加,但不是線性的。大概來說,效用函數可以被認為是得益的對數函數。也就是說,得益從1增加到10,以及從10增加到100,這兩種情況下效用函數的增加是一樣的。例如,假定贏1元的效用函數是0,贏10元的是1,那麼根據對數關係,贏100元的效用函數就是2。回到上面的例子,選項a)贏錢的期望值是10.9元,效用函數的期望值是0.2。而選項b)贏錢的期望值是10元,效用函數的期望值是1。可見,雖然a)贏錢的期望值更高,但b)效用函數的期望值更高。所以b)是理性的選擇。

這個理論首先是兩百多年前由物理,數學大牛伯努利提出來的。不過伯努利的效用函數的自變量不是輸贏數目,而是總財產數。他用此來解釋風險趨避,而且解釋擁有不同財富量的人對風險的不同態度:對於同樣的風險,財富越多的人越不害怕。這一點,熟悉對數函數性質的人很容易理解。

但是卡納曼和特沃斯基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們認為,人對於財富的感受不應該取決於總財富的狀態,而是財富的變化。試想,如果一個擁有五百萬財富的人一夜之間縮水到三百萬,另一個人原來擁有一百萬,發了個橫財漲到二百萬。那肯定是第二個人更覺得幸福快樂,即使他的財富絕對值還是較少,效用函數肯定較低。所以即使擁有大量財富的人,對於一個特定的賭博仍然是風險趨避。為此,他們提出了“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在這個理論中,他們用“心理價值”(psychological value)或“價值”(value)來表示人對於變化的心理反應。價值是變化的函數,而不是像效用函數那樣是狀態的函數。事實和研究都表明,“前景理論”比伯努利的理論更符合現實。

卡納曼和特沃斯基注意到,“風險趨避”偏見是“反射對稱的”。除了寧可小贏不願冒險外,人們對輸或輸的可能性更為憎恨。例如,如果有個擲硬幣的遊戲,正面的話你贏150元,反面的話你輸100元。你玩不玩?這個遊戲中,你的得益的期望值是25元。所以理性地說,這個遊戲當然是值得玩的。的確,職業交易員,數學家等肯定會去玩。但絕大多數人的反應是不玩,因為他們把輸100元看得比贏150元更重。實驗表明,要把贏面增加到200元,一般人才願意去玩。更有甚者,雖然在肯定小贏和有可能大贏之間,人們會選擇前者(避開風險),但在肯定小輸和有可能大輸之間,人們卻會選擇後者(趨向風險)。要解釋這些,就必須擴展心理價值的性質。卡納曼和特沃斯基認為,那個心理價值很可能大致形狀如下圖所示。它在得益或損失接近零的時候變化很快(斜率大),而在得益或損失很大時變得不敏感。而且心理價值在得益為負(即損失)時更為敏感。這樣就解釋了以上所有的觀察結果。




心理價值與輸贏之關係(複製自維基網站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spect_theory#mediaviewer/File:Valuefun.jpg


但是問題又來了。這個決定輸還是贏的“參考點”(圖上的“reference point”)是怎麼決定的?在打賭贏錢的問題上似乎答案很自然。但很多情況並非如此簡單。卡納曼和特沃斯基指出,參考點的設定是非理性的。例如:考慮以下這兩個問題。

1)你先拿到1000元,然後有如下選擇:a)50%的機會再贏1000元;b)肯定拿到500元。

2)你先拿到2000元,然後有如下選擇:a)50%的機會損失1000元;b)肯定輸500元。

顯然這兩個問題中的a)選項是等價的,b)選項也是等價的。但是實驗結果是:在問題1)中大多數人選擇確定的結果b),而在問題2)中大多數人卻選擇賭博a)。這個結果顯示,雖然兩種選項實際上是一樣的,但由於問題的表達方式不同,人們的參考點也不同。在問題1)中,參考點是拿到1000元。兩個選項看起來都是贏,人就會選穩贏。而在問題2)中,參考點是拿到2000元,兩個選項看起來都是輸,人就會賭一把。顯然,這兩種情況帶來的行為差別是非理性的。現實中也是如此。在賭博中輸錢的人,會把輸以前的狀態作為“參考點”。所以對他來說,再賭一把就是有可能扳回本(不輸),有可能繼續輸(大輸)。而不賭就是肯定輸。所以按照上面說的心理偏向,他會選擇再賭一把的冒險。這也是“越輸越賭”的心理原因。

“參考點”問題在實際生活中也很重要。例如,心理學中有個著名的“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也就是人對於自己擁有的東西的估價會高得多。這東西可以是沒有個性化的,如隨機抽到的球賽票【注3】,也可以是擁有時間非常短的,如在心理實驗中臨時拿到的咖啡杯子。顯然,這時的參考點是目前情況。失去已有的東西比得到新的東西帶來更大的心理影響。這種心理偏向甚至可以用儀器探測:在稟賦效應發生時,人腦會出現類似“厭惡”的情緒反應。

不光在買賣交換中是把現狀作為參考點,在其它生活問題中人們也往往安於現狀不願改變。通常情況下,改變總是意味着得到一些,失去另一些。例如,換工作可能得到更高的工資但失去現有的熟悉環境。因為稟賦效應,人們把失去的看得更重要,所以對改變會感到猶豫。同時改變也往往意味着承認過去的錯誤(一種心理損失),或者覺得損失了過去的投入(其實那已經是消失了的東西了)。不僅對於過去,人們的避損偏向還會延及未來:人們在採取不尋常的策略時會猶豫,因為害怕將來可能的後悔。

在社會的價值判斷中也是這樣。例如,造成損失的罪行(如偷盜)與減少潛在收入的罪行(如商業欺詐)相比,前者更引起民憤,所以法律懲罰也更重。這種社會的心理偏向對改革者很不利:改革中的受害者會堅決反對,而得益者卻不那麼在乎。參考點對於了解人和社會是很重要的一個視角。

雖然“參考點”通常是現狀,但也有例外。例如,研究發現,窮人的“稟賦效應”較弱,因為他們心目中,現狀已經在“損失”那一邊了。通過操控參考點,可以有效地影響人的感受。里根的競選口號“你比四年前過得更好嗎?”就是偷偷把參考點從現狀轉移到了四年前,讓人們產生損失的憤怒感。雇主們往往不採用浮動工資,而是把工資分成固定工資和浮動獎金兩部分。這樣以固定工資為參考點,獎金不論如何浮動都是“得”而非“失”了。西方人有個“psych up”(心理準備)的說法,就是做一件事前先反覆想象實施的過程。這樣就把參考點從現狀移到了新行動時刻,讓自己覺得更有信心和動力。【注4】

特沃斯基在哈佛醫學院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要求受試的醫生們決定是否採用某種癌症治療方法。第一組醫生被告知,這種方法的五年成活率是90%。而他們告訴第二組醫生,這種方法的五年死亡率是10%。你不需要是醫生就知道,這兩句話說的是一回事。但是第一組醫生有84%贊同這種治療,而第二組只有50%贊同。可見即使是專家,還是避免不了面對“得”和“失”的不同反應。這個例子體現了一個操控心理的技巧:情緒框架(emotional framing),也就是用不同的角度去描述一件事,來得到不同的情緒反應。一個更現實的例子是:美國法律規定,商家不准對使用信用卡的顧客收附加費,但可以對用現金的顧客提供折扣。這其實是一樣的事,但這個規定對信用卡公司有利:對顧客來說,附加費(失)比折扣(得)看起來更重要。

除了對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角度看,還可以對事情作出不同的組合。例如,同一種彩票,可以看成是花了5元的代價,得到1%贏100元的機會,也可以看成是有1%的機會贏95元和99%的機會失去5元。在前一種說法中,我們把得和失分成了兩件事,從而增加了彩票的吸引力。你對日常生活中的小損失(交通罰款,物品損壞等)很在意嗎?有個解決的辦法。年初決定捐給慈善機構一筆錢。一年中有了損失就在這筆錢中扣。年底把剩下的捐出去。這樣,你會覺得是慈善機構在幫你支付那些小損失。建立不同的“情緒賬戶”,對事情的感受就不一樣了。


【注3】詳情可見http://people.duke.edu/~dandan/Papers/PI/bb.pdf 但那裡提出不同的解釋。文中提到Ariely書中第七章也談到這個問題。

【注4】這一段的幾個例子是我根據自己理解加的。



思維快慢道(上)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205765

有關博文

×××關於經濟活動中的非理性行為×××

詭異的數字暗示:參照效應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58808

“誘餌效應”和“心理相對論”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53469

“免費”的代價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40826

千里送鵝毛的心理學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46956

從“破釜沉舟”談起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49981

心態是衡量快樂的一桿秤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69419

×××心理學其它題目×××

如何避免決策誤區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66459

人腦比電腦到底強在哪裡?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69878

完整大腦與後信息時代 A Whole New Mind》讀後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56604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生命起源何處?進化否?
2014: 某科學家記事
2013: 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
2013: 稿件被退,很不服氣
2012: 申時行:(相)愛我的話 。。。
2012: 請教:for the benefit of referee
2011: 《北京晚報》:這一案 新聞之外有新聞
2011: 這個罈子本來好好的。被幾個不相干的個
2010: 科學要都是可以證明的才成為科學的話,
2010: 什麼讓pzzdm如此憤怒,嘿嘿,息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