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楊虹:用科學的眼光看待父母之愛
送交者: 楊虹萬維博客 2015年02月18日08:18:0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這本書去年夏天在台灣出版以後,我以為從此不關我什麼事了。不想到這麼快就再版了。而且我發現,圍繞着寫這本書、出版這本書發生的那些故事,和那些故事中的人,總是那些清晰地閃現在我的腦海中。於是我決定為再版寫一篇序言。

這是一本探索父母之愛的書。當初寫這個主題的時候,我就聽到一些好奇的,以及反對的聲音。我記得去北京採訪結束之後,我弟弟送我到機場。在路上他說:“你可要想好了你是否真的要寫這個題目。”我告訴他,我知道我將要面臨的壓力。然而,我還是決意要探索一下,以科學的眼光看待父母之愛與我們成人後的狀況,有着怎樣的關係。

http://www.rainbow-fans.com


我寫這本書,並非想得到所有讀者的擁護,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只要有讀者看完書之後,喚起對父母之愛的意識與探索,能以科學的態度看待父母之愛,也就足夠了。


關於父母之愛這個主題,在中國文化中,幾千年來一直是一個不容疑質的主題。不過,隨着社會的發展與科學的進步,中國人也開始思考以往從來沒有思考過的問題,比如,父母如何愛他們的孩子。年輕一代的父母,比中國歷史上任何時候,更積極主動尋求如何養育出一個健康而又幸福的孩子。誠實地面對父母之愛的意義,比如:


健康家庭的基礎是什麼?對兒女成長意味着什麼?

科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什麼?

我們對養兒育女的文化觀念與科學的發現有那些偏差?

這些偏差對孩子的情感心理成長,以及親子關係意味着什麼?

中國式父母之愛與西方的父母之愛最根本的差別在哪兒?

如何糾正與不合符科學發現的愛的誤區?

我們思考諸如此類的問題、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是為了建立一個健康的家庭。健康的家庭,並不是法官眼中的家庭成員無犯罪記錄;不是學校老師看重的按時上學,不打架不鬧事;也不是鄰居們羨慕的夫妻沒有離婚、分居,兒女孝順、事業成功。健康的家庭,指的是家庭關係,是否讓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是否預備了孩子進入社會。而健康家庭的基礎是父母無條件的愛---一個我們看似非常簡單,但其實並不了解,甚至完全誤解的概念。


然而,這個思考有的時候是痛苦的。這個痛苦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導,也來自兒時有過心理創傷之後,多少年來建立在大腦里已經變形的記憶。這兩個原因,可以使得我們活在幻象當中,也活在傷痛和麻木當中,繼續傳承着老一輩不健康的父母之愛。


我們思考父母之愛與我們成長的關係,並不是要批判我們的父母。他們和我們一樣,都需要的到心理和心靈上的醫治。這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激發讀者的勇氣,誠實地面對我們的文化,以及父母之愛的內容與結果;給讀者注入賦予生命的----愛的力量,讓我們都得到醫治。


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看到一個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但卻往往被忽視的現象,以及這個現象的重大意義。


我希望這本書幫助讀者認識到,這不是僅僅探討親子關係的書,而是生活方式的選擇-----選擇愛的生活方式,並且把愛的能力傳承給他們的下一代。

“愛”這個字,其實一點也不簡單。二十年前我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在學校的圖書館打工,遇到了館長歐翰納博士(Dr. Ohannes)。那時我很不明白,學校里有名氣的高年級學生,總是跑到圖書館問功課。所以我也問他,我應該學什麼?我至今還記得他微笑着回答我一個字:“愛”。那時我對這個字不以為然。但是他當時眯着眼睛的微笑,激發我的好奇心:為什麼一個擁有多個博士學位,在人們眼中一個滿有智慧的人,對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字眼如此看重?這個疑問在我腦子裡盤旋了好幾年,最後決心想要解開這個謎。直到今天,我覺得想要掌握這個自然法則是多麼不容易。而這個不易,就跟我們從小的成長環境密不可分。


誠實地面對我們的成長環境,面對我們的父母之愛帶給我們性格、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影響,甚至傷害,是一個醫治的過程,一個成長的過程,一個走向健康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有許多的障礙,阻止我們思考這個問題。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一個封閉的社會環境中延續了幾千年,而這個封閉如同一個冷凍箱,冷凍了中國人的思維,也不允許外面的思想進來。


一個最基本的特色,就是中國文化不允許我們對父母之愛有負面的想法。所以,我們不僅習慣了對父母“報喜不報憂”,而且也習慣了對父母之愛“看喜不看憂”的生活態度。所以,許多中國人提到父母會以愛為名,損害孩子的情感心理健康時,會予以否認,甚至會憤怒。他們更不願意回憶和面對自己所經歷的父母之愛,或者自己給予子女的父母之愛。他們寧願相信中國式父母之愛是完美的,自己得到的、或者自己給予子女的愛是完美的;而任何對父母之愛的疑質都是狂言亂語,都是大逆不道。


儘管現代科學的研究和發展,已經顯示父母會以愛的名義,損害孩子的情感心理健康,儘管這個主題在西方早已成為常識,但是對於有些中國人,不願意認可這個發現。而越是沒有得到健康父母之愛的人,或者在成長過程中,遭遇過情感心理創傷的人;那些把來自父母殘缺的愛,傳給了自己孩子的人,越是不能接受父母有可能懷着良好的動機,但卻在無意識中,製造了自己婚姻的不幸與遺憾,並且也會在愛的名義下損害孩子的情感心理健康。


我希望讀者看到,以科學的眼光探索父母之愛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與尋求獲得愛的能力醫治創傷,這兩者之間的關聯。中國這些年來恢復傳統文化運動, 也阻礙人們勇敢地、誠實地面對父母之愛:究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的什麼?是不是有空間成長?我們重新思考中國文化給父母之愛帶來的負面影響,並非批評和否認父母的愛,我們是要尋找獲得愛的能力,醫治我們心理的創傷,糾正我們性格和思維等方面的不足,更完全地發展我們的潛力,使得我們在事業上可以更上一層樓,使我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滿。


一味地否認和抵制對父母之愛的探討,並不有利於我們獲得愛的能力,醫治心理的創傷,糾正性格和思維等方面的不足,以及更完全地按照我們的天賦、興趣等,發展我們的潛力,做到事業成功,生活幸福。在這本書裡,我記錄了在過去這些年裡接手過的案例,也收集了近年來中國大陸媒體正面宣傳的個案,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喻戶曉的故事、道德教導等,以及公開報道過的案例等等。我把這些資料與現代心理學的發現、西方文化以及希伯來文化做了一個比較,讓讀者自己從中給予一個總結,發現自己需要的答案,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希望反對者的意見,能夠激發對父母之愛更多、更深入的研究,能夠鼓勵人們追求健康的父母之愛,而不是引發爭論與分裂,甚至進行人格攻擊。但是,如果反對者連書的內容都沒有看,不願意面對父母之愛對養育孩子的負面影響,一味都表現出對傳統文化的忠誠,對新觀點的否認、牴觸、冷漠與防衛,那麼,這種態度與行為對養育孩子是有害的,也不利於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當然,也不利於個人的健康。


否認中國式父母之愛對養育孩子造成的損害,對久存的心理情感傷害視而不見,甚至試圖把這些不愉快的記憶從大腦里排掉,或者假裝它們不存在,想象自己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有一對偉大的父母,有一個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是一件很容易做的事情。相反,誠實地面對我們的成長過程,面對父母的養育,面對傳統文化,則需要勇氣,需要謙卑。這個態度,不僅讀者需要,作為本書的作者,我也面臨着同樣的困難,記錄我對這個主題的觀察,記錄那些令人痛苦的現實,記錄那些非常不愉快的經歷。


我知道,審視中國式父母之愛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一個令人心痛的主題。有讀者說,我闖了一個禁區。於是它成了一本要麼讓人特別喜歡,或者特別憤怒的書。不論是好是壞,寫作和出版的過程中,都是我個人的成長;都留下許許多多讓我無法忘記的故事,讓我永遠紀念的人。借《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的簡體字版,和繁體字第二版在北美發行之際,我要感謝蘇黎先生為初版與再版的傾心付出。他讓這本書能夠在北美與讀者見面,更為中國大陸的讀者開通了獲得本書的渠道。更願這本書拋磚引玉,使得中國式父母之愛真正從殘酷走向慈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做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的區別
2014: 七十年代憶舊:母親親歷中藥偏方的奇效
2013: das:中醫與阿Q情結
2012: 論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的粗陋
2012: 我對加州人權法案的翻譯
2011: 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家族——鄧小平家族
2011: 申時行:(詩)透明的球 (副院長副教授
2010: pzzdm:進化論的常見的證明
2010: 宗教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