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片《中國故事》張亞勤 | |||||||||||||||||||||||||||||||||||||||||||||||||||||||||||||||||||||
送交者: 挑挑揀揀 2015年02月19日17:18:0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
《中國故事》是一部系列人物紀錄片,該片以十位不同階層、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人物為主人公,展現他們在改革開放三十年背景下,為追尋夢想、實現價值而奮鬥拼搏的故事。全片共10集,每集50分鐘。 十個人的故事,也許構不成一個時代,但可以折射歷史的風情。
2008年央視《中國故事》張亞勤篇解說詞 ——曾是中國最年輕大學生“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1900年,27歲的梁啓超在流亡國外的痛苦中寫下了《少年中國說》,將國家振興的希望寄託於奮發有為的中國少年。 我們今天要講述的故事,就是關於一個少年的成長。12歲時,他是中國最年輕的大學生;31歲時,他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百年來最年輕的院士。他的人生帶來了我們的思考,那就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少年,又該如何培育我們的未來。 2008年9月26日,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全體員工大會。九年的時間裡,將一個不到10人的研究院拓展成為擁有3000名員工的研發集團,這個團隊的帶頭人就是張亞勤,四年前他已經開始擔任微軟公司的全球副總裁。42歲的張亞勤不僅是企業的領導者,他同時還是通信領域的一位世界級科學家。張亞勤的經歷被人們津津樂道,這是因為這個傳奇的起點,是一個勇敢少年自己創造的。 1977年時,11歲的張亞勤是太原市西山礦務局第二中學的一名初三學生,年底的一天,這個連連跳級的聰明孩子在偶然間看到了另一個聰明孩子的故事。他是寧鉑。這位13歲的天才少年剛剛被中國科技大學錄取。此時,緊緊封閉了十年的高考考場已經重新向青年們敞開,社會為張亞勤這樣的少年提供了寶貴的機會。在經歷了十年凋敝、對知識和人才分外渴望的1978年春天,神童寧鉑的名字很快家喻戶曉。 讀完報道的張亞勤一夜未眠。第二天,他做出了人生的一個重要決定,他也要上中國科技大學。 一個月之後,張亞勤以驚人的學習速度考進了高二尖子班。7個月之後,他和其他610萬考生一起走進了高考考場。 張亞勤如願以償。 1978年11月9日,山西人民廣播電台播出了長篇通訊《勤奮的碩果》,報道中說:張亞勤5歲失去父親,在母親和外祖母的教育下,開始學會獨立地學習和生活。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一個健康成長的少年背後,一定有一個智慧的母親。成年後的張亞勤寫了一篇蓄滿深情的文章《放飛的愛》回憶母親對他的培養教育:“她樂意幫我培養一切美好的興趣……,她把自學能力比作老師教唱歌。如果教會了曲譜,就會唱很多首歌。” 就在張亞勤緊張備考的時候,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科學春天的到來令國人為之一振。就在同一個月,中國科技大學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大學少年班。 這年秋天,12歲的張亞勤帶着母親的愛和國家的希望,走進了大學校園。 從太原到合肥,坐火車需要二十多個小時,中途要倒兩次車。但是,12歲的張亞勤第一次出遠門上大學的時候,母親不僅沒有送他去學校,甚至連託運行李都是他自己去辦的。 30年前的中國科技大學,遠遠沒有今天這麼氣派。張亞勤和少年班的同學7個人一間宿舍,吃5分錢或者一毛錢的菜。物質生活雖然很艱苦,但是科大少年班群英薈萃,張亞勤發現在這裡,別人同學的成績大部分都比他好,感覺到山外有山,眼前的世界一下子大了很多。 因為年紀最小,張亞勤的學習基礎比其他學生要差一些,生活上也遇到了和其他孩子一樣的困難。但是張亞勤以謙虛的學習態度,把周圍同學的長處一點一點地學過來了,自己克服了許許多多的挫折。 今天的張亞勤活躍在商界、學界,他的身份、頭銜每一個說出來都響亮無比。這是他的時代、他的舞台。就如他在美國的博士導師所言,張亞勤已經成了“全世界的財富”。回憶往昔,張亞勤認為一種平和快樂、有建設性的心態對取得成功至關重要。 也許,當年正是憑藉着這樣一種健康的心態,張亞勤在少年班裡,漸漸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隨着年齡的增長,他的天才同學們紛紛有了自己的心事。 當時流行的看法是,最聰明的孩子學理論物理,在眾人的期盼下,少年班最出名的孩子寧鉑也選擇了這個專業。實際上,他的興趣和天賦並不在此。但是,被太多目光包圍的寧鉑,已很難自己來決定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 和少年班的尖子生相比,張亞勤並不太受關注,母親經常告誡他:你是個普通的孩子,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他悄悄地躲在了那些“神童”身後,靜靜地走自己該走的路。 8年時光,少年張亞勤長成了一個青年。此時的中國,一個日益寬鬆而多元的社會也在成長。張亞勤可以更加自由地選擇他的未來。 1986年,電子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的張亞勤又一次起飛。這個20歲的小伙子來到了美國留學。至今張亞勤感念母親對他的“放飛的愛”,母親並不把他束縛在她的身邊,她總是在一旁微笑着看他經歷真實的人生。 一面是鼓勵,一面是放手,這似乎正是張亞勤最喜歡的成長方式。而對於自己認定的目標,張亞勤毫不吝惜地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努力。 3年之後,23歲的張亞勤獲得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31歲時,他榮膺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成為百年來獲得這項榮譽的最年輕的科學家。1999年,33歲的張亞勤獲得 “傑出青年電子工程師獎”。 張亞勤和微軟的機緣始於1992年,在亞特蘭大的一次電腦技術大會上,張亞勤正在那展示視頻壓縮技術時,忽然聽到後面有一個聲音,問這個壓縮速率有多少,他一回頭正好就是比爾·蓋茨,蓋茨對技術的深刻理解給亞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8年底,微軟第二次向張亞勤發出邀請。李開復博士給張亞勤打電話,當時微軟要在中國建立一個基礎研究院,希望他能一起回來創業。身在國外的張亞勤一直對中國有一種情結、一種嚮往。幾乎沒有做過多的考慮,張亞勤就作出了決定。在他的說服下,他和妻子把美國的房子、車子全部賣掉,舉家遷回中國。 微軟中國研究院裡豎着的著名的大白板,張亞勤是第一個使用的人。他希望給大家更多的空間做腦力激盪,隨時記錄自己的靈感。 張亞勤說,在企業的血液裡面,必須有創新,這是生存的根本。而創新,來自每個人開放式的思考。想象力就是生命力。 一年時間裡,微軟中國研究院多媒體小組發表了80多篇論文,做出了60項新發明,深受震動的比爾·蓋茨對公司其他管理者說道:“我敢打賭,你們都不知道,在微軟中國研究院,我們擁有許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體研究方面的專家。” 2008年5月6日,微軟中國研發集團總部在中關村奠基,僅僅園區建設投資就超過20億人民幣。這也是微軟第一次在中國置地蓋樓。張亞勤實現了10年前回國創業時的理想,他創造了一段歷史。 張亞勤仍舊喜歡嘗試未知的領域。簡單直接,強烈的好奇心,享受冒險的樂趣,不服輸的勁頭,這些屬於少年人的寶貴天性,在張亞勤身上好像一直沒有消失過。 時間永遠在向前走着。張亞勤和第一代少年大學生一直激勵着中國的孩子們。 2008年,12歲的馬英喬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父母師長都對這個聰明孩子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張亞勤是馬英喬的父親給他確立的榜樣,也是馬英喬心中的偶像。他希望自己也能像張亞勤一樣當一名企業家。 因為馬英喬年紀太小,母親托人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準備陪讀一段時間。與12歲就自己坐火車上大學的張亞勤相比,馬英喬還缺少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是他已經能夠獨立地思考和表達,他是個真實的孩子。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馬英喬這一代少年人已經開始享受社會進步的成果,也許,我們不必把他們的手握得太緊。 2008年9月20日,是中國科技大學成立50周年的日子。參加校慶的少年班校友中,七八級學生是最多的。 張亞勤沒能趕上這次盛會。此時他正遠在美國西雅圖,和比爾·蓋茨共同出席中美經濟對話。張亞勤在《放飛的愛》中說:“幾十年後,當年的大學同學再聚首時,我們的教育觀驚人的一致:不要試圖包辦孩子的未來,重在順其自然地引導。” 今天,當我們漸漸抵達富強的夢想時,我們始終沒有忘記,一百多年前梁啓超先生對少年所寄予的厚望:“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所有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中國少年,這將成為你們的光榮。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4: | 自信孩需要正能量環境。 | |
2014: | 上海科技大學校長江綿恆:《實現中國夢 | |
2013: | 何岸泉:拋棄“全盤西化”的錯誤的提法 | |
2013: | 多倫多中國僑民關注國籍與回國探親權 | |
2012: | 關於“虎媽”的爭論,來自於競爭焦慮 | |
2011: | xilihudu0:討論一個簡單的電磁學問題 | |
2011: | 小品:方剩人過情人節(不好笑別笑) | |
2010: | 對達耳文理論支持者提個簡單的問題 | |
2010: | 不知道大家對地外生命這個話題有沒有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