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 = 重組 |
送交者: 中國現代哲學家學會 2015年03月05日05:09:3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創新 = 重組
網友中軍總結了大家對“中國缺失創新”的討論,我這裡只想補充一點:即,悟性 和理性在創新中的關係,用中軍的話說,“創新機制”的問題。 從根本上說,科學的創新是沒有機制的,如愛因思坦所言。但我們看到,其實人人 都經常甚至每天都在創新。當然大的自然科學的重大發現,一般屬於專門思考這類 問題(如果原來不是科學家本身,如愛氏)的人的專利。 一般來說,這個創新的本質,按照範例的看法,是思維的絕對本性決定的。因為只 有思維才能時時突破有限事物和環境的制約,發現新的東西。那麼具體的創新又有 什麼“機制”呢?我這裡強調的是,理性和悟性,或“純粹悟性”,兩者都不可缺 失。缺少任何一環,創新一般都不可能完成。 我們的世界是在“相對”中,我們的環境是在“相對”中。也就是決定我們周圍的 環境或事物的因素是“有限”的。當然,這不等於我們目前所發現的“基本因素” 包括了自然界所有的因素。但在多數情況下- 強調“多數”- 其實“創新都是重組”。 想一想,我們自從發現了基本的微觀例子,基本的化學元素,這些年來,每天都有 層出不窮的變化,新的發明創造出現,各種專利申請目不暇接,有多少是完全新的 事物呢,猶如發現一個新的化學元素,或新粒子一樣?極少。而更多的的創新,是 “現有的組合的打破,然後重新組合”。從飛機,到汽車,從電視到英特網,等等, 都是這樣。這就是筆者所謂“真正的創新,一定是繼承前人的成果,然後再向前邁 出一步”的話了。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重組思想的“苗頭”,也就是靈感,即,“純粹的悟性”認識 能力,只能來源與對已經有的環境(組合)的熟悉。沒有這種理性的認識經驗,所產 生的想法多半是“胡思亂想”,不會有成就。所以理性的頭腦,邏輯的認識,對已 經存在的境的邏輯分析是創新的前題。 當然,在前一條件下,由於“純粹的悟性”作用,產生新的靈感,要想讓這個新的 思想系統化,即成為真正有效的發明創造,則又必須依賴理性。即,依賴邏輯,依 賴分析,依賴經驗的認識。所以悟性和理性的這種互相依賴和互相促進,是一切創 新的基礎。只有在這種基礎上,才可能對已經有的環境進行有效的重組。 中國人之所以缺失創新,往往在理性的應用的前後兩個方面都缺乏。即使有了靈感, 也是極其微弱,不足以被緊緊抓住,形成成熟的系統,全面,完善的結構。所以重 組很難真正實現,多數處於一種“混”的狀態。不用說中國過去的人了,現在中國 人搞計算機的和比爾蓋茨,史蒂夫的工作態度的區別不是很能說明問題嗎? “人只有做自己睡不着覺的事,才是上帝賜予你的天賦。”,而只有真正應用你的 天賦的時候,你才“可能”創新。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4: | 唐詩和廣韻之一:唐詩中大約有多少是合 | |
2014: | 崔永元考察轉基因哪裡出了問題?zt | |
2013: | 奇珍異品排泄物皆取而用之 | |
2013: | 一個民族頭人一定要旦夕全族命脈的無差 | |
2012: | 重慶與廣東都是中國改革的試驗區 | |
2012: | 劉菊花是誰? | |
2011: | 十位院士談轉基因:大力推進生物技術研 | |
2011: | 海歸,海不歸,這是一個個人的事情 | |
2010: | 如果基督教能救人,那希特勒算什麼? | |
2010: | Too Big For ur Boots: 和中國人談基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