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例哲學:“思維悖論”的發現
悖論,稱為“paradox”或“antinomy”,從來是哲學認識發展史上的歷程碑。在人類認識史上,每次重大悖論的發現,都將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走上了新的台階。
悖論是很好理解的,一般人都可以鑑別其真偽。但發現悖論的存在,如同科學的重大發現一樣,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作到的。理解悖論的思想,普通人只自要己運用一下自己的思維,既,自己想一下就可以證明了。證明悖論的存在遠非像理解其背後的哲學那樣深奧,因為悖論的存在顯而易見。
哲學史上悖論的發現很多,比較著名的,比如在古希臘時代,有“芝諾悖論”。近代有康德關於時空的悖論。到了現代上個世紀初,有羅素的“剃頭匠悖論”。前者是說,“運動不可能存在”。因為任何運動,都意味着運動者必須完成向前行目標距離的一半。而要每走完一個一半的距離,運動者都必須首先完成在這個一半前的另外一個一半的距離。如此類推,運動者必然會只停留在原地不動,所以“運動是不可能”的。
芝諾悖論的錯誤是明顯的,因為根據常識,誰都知道運動存在。但從理論上證明芝諾錯了,卻耗費了人類二千多年的歷史。從古希臘公元前五世紀到近代18世紀,也就是數學上關於“無限集合證明”的完成,才真正從理論上解決了芝諾悖論的本質。康德的悖論複雜些,讓我跳過,來看現代。羅素悖論也是一樣,它的發現將數學的集論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羅素悖論的本質是“剃頭匠悖論”。其意思是說,有一個城裡剃頭師傅稱,他只給城中不給自己剃鬚的人理髮。那麼他是否應該給自己剃鬚呢?
“思維悖論”的發現,導致了“範例哲學”的產生。如果說範例哲學的思想深奧難懂,那麼思維悖論的發現,卻是具有一般思維能力的普通人都可以證明的。思維悖論是說,“人不可以在思考某事和意識到自己的思考同時存在”。比如,我如果正在讀這段文字,那麼我就沒有意識到這時自己的閱讀情形。因為我不可能“一心二用”。當我思考時,我的意識必然在別處;同理,在我意識到某事時,此刻,我一定沒有在思考它。這就是“思維悖論”:“如果我在思考,那麼我就沒有思考;如果我沒有思考,我就在思考”(哲學本體與哲學認知的矛盾)。
凡是悖論,都是思考的產物,思維悖論尤其如此。發現悖論前的辛勞,不是其他人能夠體會得到。作者在這個“發現”的過程中,距離變成瘋子,只差一小步-儘管其發現,也許意味着哲學認識前進的一大步:陷入這個思維的泥坑中的掙扎,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沒有人願意承擔。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劉永)。我是個普通人,也一樣貪生怕死,沒有那麼偉大。被悖論纏身實屬不得己而為之。如果有下次,我發誓:打死也不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