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哲学:从“思维悖论(Thinking Paradox)”看意识与思考的关系
是“思维悖论(Thinking Paradox)”,敲开范例哲学的门。
思维悖论对我们意味什么?它意味着世界的“绝对背景和思考机器”的关系。我们可以将“绝对”(背景)看成是“无一物”的状态(没有更好的词来表达)。任何在绝对背景出现的“形”,或粗略地说,“形式”(柏拉图),都可以看成这“世界的开始”,也就是,“被意识物”出现了。
被意识物,一般说来,是“无知觉”的,如一块石头一样。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我们宇宙从“大爆炸”开始以来,到人在地球上出现前(如果没有其他生物出现在宇宙中),这一百四十亿年的发生的事情(因为在地球上,人的出现不过二十几万年,加上其他生物出现的早些,也基本可以不计在内)。人的出现是极其重要的。人的出现重要就重要在,他使“绝对背景”有了“自我意识”。因为,在以前已经反复说过,思维的本质是“绝对”性质的,是绝对背景的一部分,既禁锢在一个肉体中的一部分。但思维的本质却代表了我们这一切的“绝对(部分)背景”。
因为在人类未出现以前,意识是“盲目”的,因为它是纯粹地“对外”,既与“形(某物)”的关系。观察我们周围的动物植物,它们很多都有“意识”,只要它们已经不再仅仅是纯粹的有机物,既从具有简单地化学成分上升进化到了生物界的范围。但是,它们虽然有意识,但这种意识是“单向”的“对外意识”。既,它们不可能“知道”,“自己在意识到自己的意识”。比如,你在夜里走过一片荒野时遇到了一只狼拦在路上。当你与这只狼“四目相对”时,你的心里在想“我今天也许要成为它的点心了!”,并且,你可以马上意识到自己这个想法,既意识到了自己的这句话代表自己当下所在的处境。因此,你一定感到非常恐慌。
在狼这边看,它只是“本能地”要将你当成它的点心,而狠狠地盯着你,好像在想,”“你看你往哪跑?”。事过境迁,在今天你一定会同意我说(如果你幸运还活着),当时这只狼虽然意识到了“你可以是它的好点心”,但它不会“知道“自己这个意识的存在。这就是低级动物的本能和人作为高级动物会思维的不同。人类的意识”和思考,是“交相运作”,互相呼应的,也就是“思维悖论”在起作用 - 在思考和意识之间不断地转换:思考则非意识,意识则非思考。
思维悖论的这种转换是至关重要的。它一方面保证了思考的专注性,使人可以进行“任何长度”思考,既,只要你愿意,你可以用符号记下自己每次思考的结果,下次在前次的基础上继续。和任何抽象高度的抽象程度。也就是说,你可以无数次对自己的“经验认知”进行一级又一级,不断向上的,普遍地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越来越精简的重要原则,而且可以反复地利用这一方法。人之所以能够这样思维,全是因为人除了意识之外,既如那只狼一样意识到自身之外的事物发生,而且还能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想法”或“思考到自己刚才的意识状态”,既“自我意识”。正是因为人具有自我意识,人能够在思考和意识之间转换,所以人比其他动物能够有“自我”的概念,而动物则没有,任何动物不可能有“我”的概念,因为它们不会思维,就不能有思维和意识的交替功能。动物意识到外界的变化是本能,而人能除了动物的本能以外,还能意识到“自己的本能”,所以人比低等动物多了一层本领,既“意识到自己的思考”和“思考到自己的意识”。
思维悖论,将思维与意识严格地区分开来,使人能够无数次地重复从任意一个方面,思考或意识,来独立地进行,例如,自己的意识状态,“意识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意识....”,或思考“思考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思考...."等等。甚至思维悖论本身,都是意识对思考和思考对意识双向工作的结果。都是主观和客观彼此充当对方,和转换角色的结果。
我想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思维悖论的存在,思维悖论对思维研究的意义会更广泛和深刻地被揭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