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49.錯打哪裡來? |
送交者: luis 2023年02月01日16:08:0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49.錯打哪裡來?
標題里的這個疑問,不是從規範性的應然視角提的,如同現實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那樣子:張三看到李四把事情弄砸了,於是怒火中燒地質問他:“你小子怎麼搞的,這樣子簡單的活兒,怎麼也出錯哇?”
如同本系列的其他疑問一個樣,這個疑問,是從描述性的實然視角提的,打算解釋下面的現象:要是好好衝突的情況下,人們總是遵循“取主舍次”的人性邏輯,展開自決選擇的話,他們理應只去從事正當的行為啊,怎麼還會做出不正當的取捨,甚至啟動了罰錯的機制呢?一言以蔽之喲,既然“行對拒錯”構成了毫無懸念的二號元理,以致沒人願意從事不正當的行為,那錯從何來呀?
話說到這份上,另一個話頭也就跟着插足進來了:既然“趨好避壞”構成了木有例外的頭號元理,以致沒人願意從事失敗的行為,敗從何來呀?尤其考慮到這個話頭,比剛才的那個話頭,簡單了一丟丟,按照“柿子撿軟的捏”這條人性邏輯的N號元理,這裡就先來對付它哈。
其實吧,排除了“有意裝敗(詐敗)”的人際現象不談,一心想要成功的情況下,主體居然會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錯誤評估了自己能力得到“允許”的程度,自以為掌握了充分的工具好,足以輕鬆地拿下目的好,卻沒想到兩者的差距那樣子大,於是乎實際上的“能力不允許”,壓垮了自以為的“能力允許”,最終由於“自不量力”的緣故,受到了失敗的懲罰。
這方面的例子,歷史上相當有名的,就是紙上談兵的那位趙括了,自以為啥都懂,天下無敵,馬到成功,結果馬到了,小命也丟了,不是?
至於“雖敗猶榮”的特定現象,乍一看好像屬於“主體自願走向失敗”,深究下去卻會發現,人們與其說是在有意圖地趨於,目的好和工具好全部缺失的雙壞結局,不如說是為了防止另外某種更嚴重的不可接受之壞,才在正當底線的強制效應下,自覺而不情願地走向了失敗,結果遭到了可以接受之壞的懲罰。
再來捏硬柿子。主體按照取主舍次的人性元理,從事正當的行為,事後卻發現陷入了不正當的根本原因,就是錯誤權衡了衝突中的好壞主次地位,把主要好當成了次要好,把次要好當成了主要好,弄顛倒了,於是乎原以為是在正當地取主舍次,到頭來卻發現是在不正當地取次舍主,結果遭到了不可接受之壞的懲罰。
剛才舉的是宏大敘事的例子,現在來說個微觀閒聊的瑣事吧。我早通過各種渠道聽說了,吸煙有害健康,卻不以為然,覺得沒啥大不了的:那麼多人抽了一輩子,不都活得好好的麼?就算有害,怎麼可能一定落在我身上呀?於是乎,靠着這樣子的自我“證成”,我就自以為是地沉浸在,快活似神仙的狀態中,不肯戒煙。直到有一天,檢查結果出來了,確診了不治之症,我才捶胸頓足,呼天搶地起來,痛心疾首地意識到,自己犯了大錯,闖了大禍,悔不當初,早點把煙戒啦……
這樣子看,我覺得抽煙沒錯的整個過程中,其實都是依據取主舍次的元理行事的,打心眼裡相信,噴雲吐霧是個重要的好東西,能帶來充分的人生樂趣,至於有害的一面則不足掛齒,更不用說,還不見得被我趕上呢。很明顯,按照這樣子的權衡比較,吸煙自然是對的,為了健康遭戒煙的大罪,反倒才是錯的。
徹底改變局面的,是我一直看輕的那個壞,最終以治不好,要送命的嚴重方式,高精度地降臨到我身上,從而根本顛覆了以前的權衡比較:原來覺得的次要壞,現在認為完全不可接受了,於是乎一直認為是正當的抽煙行為,現在就變成了取次舍主的不正當,並因此開啟了後悔也來不及的罰錯機制,嗯哼。
友情提醒一句,在此引進旁觀者的視角,或許也能幫我們進一步理解,這類事前認為正當,事後認為不正當的轉型:要是你確定地意識到了,抽煙的不可接受之壞,那我自以為是地走在“正確”道路上的全過程,在你眼裡,就屬於執迷不悟地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咧,不是?
所以哈,無論從一己個體的前後視角看,還是從人際之間的歧異視角看,行為的正當與不正當之別,其實直接取決於主體心中的一念之差:衝突中的兩種好,哪一種更重要?放棄了哪一種好造成的壞,才是不可接受的?
某種意思上說,這類先對後錯的現象,還顯擺了好好衝突帶來的,另一個不僅悲劇,而且無奈的人生麻煩:你原以為靠着正當的標準,做出了取主舍次的自決選擇,就能化解好好衝突,沒法兼得的尷尬局面了,可到頭來又發現,自己還是犯了錯,自作自受地受到了不可接受的傷害……
這樣子看,人生最傷神的困惑焦慮,其實不在於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好東西,躲不開自己厭惡的壞東西,而在於面對個個都想要,卻沒法都得到的好東西,眼見種種都厭惡,卻沒法全避免的壞東西的時候,怎樣才能找到自己更想要的好東西,躲開自己更厭惡的壞東西,從而總是在取主舍次中做出正當的選擇,卻不會南轅北轍,背道而馳,反倒在取次舍主中做出了不正當的選擇。
不管怎樣,對人來說,單純評判某個東西自身是好是壞,總是比出現衝突的時候,權衡兩個好東西誰更重要,容易一些;兩個好東西的權重不分高下,或者時過境遷,發生變化,此升彼降的情況下,這樣子的權衡比較尤其如此。
值得表揚的是,西哲主流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從古希臘起就琢磨,怎樣防止事與願違的錯誤結局,開出來的濟世良方,則是成了“工具”的“理性”。說穿了,柏拉圖的對話里,那些被今天無聊的索隱派,吹得神乎其神的微言大義,擠幹了美文學的水分,去除了神話寓言的玄妙魅惑後,剩下來的理論乾貨,也就下面一點:你要用你的清醒理智,駕馭你的欲望情感,防止它們沖昏了頭腦,引誘你只重視眼前的苟且,輕看了詩和遠方,光想着撿芝麻,卻丟了手裡的西瓜……
公平講,既然認知確實起着引導的功能,這樣子說,自然不是全無道理。尤其考慮到,無論行為及其後果的好壞對錯,意志欲望都是頭號的動機源頭,既然該歸功的,應當首先歸功到它那裡,該追責的,也應當首先追責到它那裡了。說白了,認知領域之外,西哲主流的理性精神最主要的貢獻,就在這個方面。祝賀。
比方說,日常生活里,無論小人,還是君子,都經常流露出了“非理性”的傾向,無視“知之”的明智警告,單靠“好之”和“樂之”的即時衝動,就以心頭一熱,控制不住的方式,撲向了某些很有誘惑力的好東西,結果享受了一番過眼煙雲的爽歪歪,才恍然大悟,自己撞上了當初以為沒啥大不了,過後看實在受不住的嚴重壞,困在了連老天爺都嫌棄的窘迫境地……不用講,對這類連聖賢也免不了撓頭的棘手局面,最有效的破解辦法,正是求助於清醒理智的引導作用咧。
然而哈,事情的另一面是,理性精神好像少了點自我批評的反思意識,在把罪責推到欲望情感頭上的同時,卻不肯從自己身上找找問題,尤其沒有看到,偏重定量大小,忽視定性主次的工具理性,由於鼓吹好壞對沖,追求成功,利益最大化等等,也在誤導人們犯錯的方面,有着不容低估的重大作用。
說破了,既然從實然的視角看,後果論已經扭曲了正當底線的止壞功能,它主張的慎思,又怎麼可能有效地警示“理性人”,別被利益最大化的誘惑沖昏了頭,尤其別把成功之好直接當成了正當之對,以致誤入歧途啊?
此外呢,對於用“好之”“樂之”壓倒“知之”的傾向,西哲主流揭露批判的時候,理論上也有個漏洞,就是在“理性意志”與“感性慾求”的二元對立中,把它說成是所謂的“意志軟弱”“不能自制”。
其實吧,只要守住了知—情—意的嚴格區分,並且考慮到好好衝突的悖論交織,這種指責的亂點鴛鴦譜,就暴露無遺啦。拿張三明知吸毒有害,卻依然沉溺其中的事例來說:在此硬不起來的,僅僅是他的清醒理智支撐着的,趨於感性健康的意志欲求;相比之下,他在享樂情感的情感驅使下,指向感性毒品的欲求意志,卻一點兒不疲軟,毋寧說還很堅挺,甚至變成了某種強硬自製,百折不撓的“義務感”,讓他覺得要是不趕快過把癮,比死都難受,嗯哼。
這樣子看,造成這類“強硬自製”的深度原因,與其說是“弱志”,不如說是“弱智”,因為問題恰恰取決於,知情意的三位一體裡,人們是不是擁有強有力的智慧,能夠圍繞各種好壞的輕重緩急,展開清晰一貫的主次定位,再將堅挺的意志一直鎖定在主要好上,以免當下的自以為是,變成事後的自以為非?
不管怎樣,硬把色“膽”包天,被天厭之的現象,說成是“意志軟弱”,總讓人覺得有那麼點隔靴搔癢哈,不是?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2: | 1019靈虎開慧、能量爆棚;寒熱溫涼,形 | |
2022: | 離騷體禪詩翻譯:從未分離 | |
2021: | 人類社會永遠都只能是等級社會 | |
2021: | 953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上;我們的靈 | |
2020: | 警惕鍾南山逼上梁山 | |
2020: | 二月二日前看,过期 效。 | |
2019: | 關於疊加態的語言解釋及其他 | |
2019: | 區別書法優劣的標準是什麼-彭查理 | |
2018: | 為什麼“物質不滅”是不對的? | |
2018: | 372 歲差-2萬6千年才能被發現的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