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93
送交者: 亦宛然 2023年04月24日05:29:1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九十三集)【日期】2014/8/15【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09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一十九頁第四行,科題「示教」。這一科是「授記佛護」,分為四個小科,第一個是「授記」,我們學過了,現在第二,「示教」。請看經文:

【為教菩薩。作阿闍黎。】

  念老註解,這兩句經文是唐譯本的。『阿闍黎』是梵語,「譯為教授」,翻譯成中文意思是教授。「又譯軌範師」,軌是軌道,範是模範,這個老師思想、言行都可以做學生的榜樣,我們稱為阿闍黎。所以,「乃軌範正行,為僧師範者之尊稱」,為出家人典型、模範,印度人尊稱為阿闍黎。這下面說,「今經承升灌頂階而言,乃專指真言阿闍黎」,這部經從升灌頂階,依這個來說,這是專門指密宗的,密宗的阿闍黎。「又稱金剛阿闍黎,乃紹承金剛薩埵祖位,作傳法灌頂者之稱號。」金剛薩埵是普賢菩薩的化身,所以密宗對於文殊、普賢特別尊重。這是承傳,世世代代承傳祖位的,也作傳法灌頂的稱號。『教菩薩』,這一句裡面含的意思就很多。誰教菩薩?這些菩薩全是法身菩薩,《華嚴經》上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感,常寂光土裡面的如來他們有應。實報土的菩薩是感,常寂光的如來自然就有應,感應道交,現報身,也住在實報土裡面,才能幫助實報土的菩薩早一天證得究竟圓滿。
  極樂世界,我們在經典上看到,像華嚴會上文殊、普賢,大乘教無論是哪個宗派,沒有不尊重的,沒有不敬仰的。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這個裡面有等覺菩薩,世尊在華嚴會上告訴我們,文殊、普賢率領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西方極樂世界向阿彌陀佛學習。報土的菩薩有這個必要嗎?那就顯示出極樂世界的報土比十方世界的報土要殊勝,很可能在極樂世界成佛比較快速,沒有障礙。如果沒有這些好處,他們就沒有必要到極樂世界去參學。所以極樂世界很熱鬧,除了每天十方世界去往生的,往生的人不計其數,太多了,除他們之外,還有一些大菩薩們,由文殊、普賢領隊,到西方極樂世界參學的,這個人數也不可思議。我們能體會到,極樂世界的大道場,這個道場是法性土,法性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個世界裡面沒有時間跟空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沒有時間就是沒有先後,妙絕了!我們確確實實無法想像,奇妙的世界,這個裡面有奇妙的事情發生,菩薩快速成佛。
  我們再看下文,「相應」。怎麼相應?

【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成熟菩薩無邊善根。】

  這是經文。我們再看註解,「相應者契合之義。如三密相應(三密是身口意)與境智相應等。密宗以三密相應之旨為主,為令眾生身口意三業頓契如來三密,故即身成佛」。所以密宗也稱為相應宗。三密是諸佛如來證得的,我們這邊修學行嗎?現在這個社會,整個地球,仿冒、假的太多了,什麼都有假的,尤其是飲食,能吃到真的,這個人有大福報,絕大多數的人吃到的東西都是假的,連礦泉水都不乾淨。這什麼原因?人的道德觀念沒有了。古時候人講求生財有道,現在沒有,現在生財缺德,哪來的道?我們的佛門怎麼樣?這我們自己知道。古大德常常告訴我們,禮樂沒有,儒就沒有;戒律沒有,佛就沒有;因果沒有,道就沒有。現在這個社會這三樣都沒有。
  這一次我們中元舉辦一個祭祖法會,五千人參加,用的是古禮,清朝的古禮,穿的禮服也是清朝的。民國成立之後沒有制禮作樂,社會一片混亂。有禮有樂,這個社會就上軌道、就有秩序,這個在歷史上記載叫大治之世。如果沒有禮、沒有樂就是亂世。民國成立到現在一百多年,亂世。春秋戰國雖然亂,每個小國家還有禮樂,我們在《論語》、在《孟子》裡面看到。春秋因為這些諸侯王、這些國君已經對於周天子不尊重了,不聽周王的話,各自為政,所以禮有,逐漸變質了。中國這五千年的歷史,任何一個朝代政權建立之後,不超過五年,制禮作樂,社會就上軌道了。只有這一次,一百多年沒有禮樂。什麼原因?知識分子認為中國傳統這些制度,造成中國的貧窮、災難,受盡屈辱,統統推到中國這些制度上。其實錯了,中國制度好,沒有認真去履行,問題出在這裡,不是出在制度,我們把制度疏忽了,才造成今天這個結果,讓整個民族喪失了自信心,才出這麼大的亂子。孫中山先生說得好,這是個早年在外國留學的,中國、外國他都通,他都認真學過,他在《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四講裡頭有一段話說,外國除了機器、科學技術比我們強,我們不如他,其他的沒有一樣東西能跟中國相比。說得好!跟湯恩比所說的完全一樣。這個是英國人,一生專門研究文化史,他八十五歲過世,八十之後這是晚年,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讚歎,認為是全世界最好的文化,拯救當前以及未來的社會,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是外國人講的。我們中國人把自己傳統的文化不要了,打倒孔家店,消滅佛法,說這是迷信,這是封建制度的遺物,應該連根拔掉。說這些話的人,幹這些事的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對大乘佛法毫無所知,他不認識,他沒有看到過,看到今天儒釋道的表面都是迷信、腐敗。
  早年,我二十六歲的時候,方東美先生把佛教哲學介紹給我,我都非常懷疑,我說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他說你年輕,你不懂,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相信他的話,他絕不會欺騙我,這是個好老師。曾經有一次告訴我,他說你要學佛,今天的佛教不在寺廟。我說在哪裡?在經本。這個指示非常重要,如果我一看到佛教裡頭,這個出家人不像,不相應,我就會懷疑。老師先講清楚了,兩百年之前出家人都是有道德、有學問的專家學者,甚至於社會上達官、地方領導人,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都要向他們去請教,他們真有智慧。現在怎麼樣?這兩百年來,出家人不學經教,有一些應酬的經典他會念,不是應酬的經典他們不看,看都不看,這些經典什麼意思他不懂。這是方老師當時告訴我的,要我真正想學要學經典。那個時候經典非常缺乏,書店買不到,只有到寺廟,寺廟有藏經樓、有圖書館。有一部分可以借出來看的,有一部分不能借出,只能在他們的閱覽室,那個時候沒有複印,我們只有抄經,所以星期天的時間放假,多半的時間都在藏經樓裡頭抄經。現在,這六十年了,六十年的今天科技發達,印刷術特別發達。你說現在我想買一部《四庫全書》,這書店,你給我印一套,他真的給你印一套,印一本書他都可以給你印。在從前不可能的,至少要印三百本,他成本才收得回來。三百本,那都很貴;通常是一千本,這價格就便宜了。他這一千本能不能賣得掉,這個書受不受人歡迎,他都考慮。我們如果委託他印一千套,他歡喜。所以早年我們印經,跟書店裡面約定,你印一千套,我買三百套。大概賣三百套成本他就收回去了,他以後再賣一本,他就賺一本的錢,三百套可以收回成本。他怕銷不掉,不敢印。
  所以我們看到相應這兩個字,我們的身口意像不像佛陀?佛陀是我們的模範、是我們的典型,佛一生不妄語,換句話說,三皈、五戒、十善,佛在日常生活當中圓滿表現出來了,有這個樣子才能入佛門、才能皈依三寶。你看淨業三福是我們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十六個字我們做到沒有?如果沒有做到,不能入佛門。你要想受三皈,做佛弟子,現在講做個佛教徒,這四句沒有,人家不給你授。現在這四個沒有也都接受了,這不相應。我們為了挽救,為了補習,把這補出來,具體落實在《弟子規》,前面講的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我們用儒釋道,《弟子規》是儒家的,《感應篇》是道家的,《十善業道經》是佛家的,這是入門的課程,要達到入門的標準,我們求授三皈,真正是佛弟子,這不是假的。
  佛弟子一生要抓住三皈,決定不能丟。我受三皈是在章嘉大師面前,我跟他三年,頭一年沒有,第二年才皈依,行皈依禮。大師告訴我,皈依,他用比喻說,就像你從台北到高雄坐火車,三皈是什麼?就是這張車票,你要常常放在身上,你上車要檢查,中途他也會查票,最後到站的時候要交回去。他說三皈就像車票一樣,你從初發心到成佛圓滿,一時一刻都不能夠離開的,它是最高指導原則。皈依佛,佛是什麼意思?覺悟,覺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就是經典所說的。我們從邪知邪見回歸到正知正見,用經典正知見修正我們的邪知見,與經典上講的不相應叫邪知邪見,這重要!佛陀在世,佛為老師,請佛開導;佛不在世,法就是我們修行的依據。佛在世,三寶排的是佛第一,法第二;佛不在世,法擺在第一,佛是第二。泥塑木雕的佛像,只讓我們景仰,看到佛像如同真佛在世,恭敬供養。僧是出家人,六根清淨,一塵不染。
  今天我們看到出家人,不要批評他,他如法不如法他個人的事情,他有他的因果。我們見到出家人這個形象,就想到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要向他學習,這就對了。所以這個三條,覺、正、淨叫自性三寶。真正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寶,不是形像,形像是表法的,它的作用提醒我們,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覺,看到經書就想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就想到自性清淨。這個好,沒有這個提醒常常忘掉,所以三寶住世的功德就在這裡。但是他對真正懂得經教,真正給修行人做了好榜樣,起這個表法作用;如果是一般大眾,就不起這個作用。一般大眾,如果這個是出家人,非常守持戒律,他尊敬你,這是個好人,這不是壞人;如果不守戒律的話,他就毀謗。他毀謗造的這個業誰負責?這個出家人要負責。這個事麻煩可就大了,出家人不守清規,讓這些人毀謗佛法,出家人造的什麼罪業?滅法的罪業。滅佛法果報在無間地獄,阿鼻地獄,你說多可怕!所以出家不能隨便。印光大師一生不敢給人剃度。為什麼?他了解,我給你剃度了,將來你敗壞佛法的家風,你墮地獄,剃度師要負責任,得背因果責任,你為什麼收這個徒弟?收了之後你為什麼不教他?收了之後你能教他,以身作則,他不遵守,他破戒,罪過是他的,老師沒有責任。老師要沒有做好榜樣給他看,沒有好好教他,老師要負責任。印光大師一生不敢給人剃度,他只收學生,你去學他會教你,他不給你剃度。印祖這種表法也是給我們看的,有很多人要跟我出家,要我給他剃度,我不敢,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好在我們講經教學五十六年沒中斷,你不肯學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肯依照經教修學你是個好法師,你這一生,特別是淨土法門,決定得生淨土,能生淨土是無量功德。
  所以相應兩個字非常重要,身語意起心動念像不像佛?佛是不起心不動念。佛與一切眾生相應,善的眾生相應,惡的眾生也相應。統統給他純正的表法,善的看到了,歡喜跟他學習;不善的看到了,提高他的警覺,讓他生慚愧心、真正懺悔心。懺悔是改過,最重要的是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懺悔之後還幹,那就錯了,那不是真懺悔,那是欺騙佛菩薩,這果報都非常不好,不能不知道。如來的意,身口意,意沒有了,有阿賴耶才有意。如來轉八識成四智,如來要是講,譬如我們說起心動念,全是智慧,真實智慧。自性般若智慧注照遍法界虛空界,這個智慧是常寂光,常寂光是遍照法界。所以法身如來,梵語稱為毘盧遮那,毘盧遮那的意思光明遍照,光明遍照就是法身。法身沒有形相,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能現相,起作用它就現相,不起作用它就沒相。所以無相無不相,無相是體,無不相是起作用。所以才有相應,不相應菩薩不知道,相應菩薩就知道,護念這些菩薩。所以,「為令眾生身口意三業頓契如來三密,故即身成佛。故密宗亦稱相應宗」。
  「此四句與前升灌頂階二句,深表密淨不二之旨」,這一句佛號含無量義,這是密。佛說得很清楚,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以下猶如隔羅望月。羅是很細的紗,好像是透明的,很細的紗,絲織品。隔著羅看月亮,看得清楚嗎?看得清楚,但是總有一個,還是有一個障礙。我們今天戴眼鏡看外面境界,還是隔一層玻璃,不是百分之百的見。真正完全沒有障礙,大乘經上也說得很清楚,可以相信,佛常常講八地以上,他見到真相。七地以下,圓教初住,這三十多位法身大士,他們看朦朦朧朧的,好像在煙霧當中。地位愈高就愈清楚一點,地位愈低見得就愈模糊,他見到,不是沒見到。三乘菩薩,聲聞、緣覺完全沒見到。我們這裡有個羅扇,看得見,但是隔一層,在古時候這個透明度是最高的。深表密淨不二,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神咒,跟密宗的神咒沒有兩樣,神咒當中的神咒,顯密圓融。「表會中諸大士為宏密乘,乃教導諸菩薩成為金剛阿闍黎」。我們有些人沒到極樂世界他就證得這個果位,什麼樣的人?得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還沒有到,理一心不亂到了,顯密圓融。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做榜樣,他就一句阿彌陀佛,九十二年不拐彎。不拐彎什麼意思?一門深入。一句佛號念九十二年,晝夜不斷,睡覺睡著念佛放下,醒過來接著就再念,念到理一心可以說晝夜不間斷。他證得什麼果位?當然是最高的果位,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法身菩薩。法身裡面,我們相信他所證得的是地上菩薩,不是三乘。三乘是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下面三十個位次叫三乘。他不是這個,他是登地的菩薩,有這麼好的成就。教他沒學過,他全知道;密他也沒有學過,他也全知道。他確實有時候顯了一點小神通,我們在他日常生活當中能看見,真得自在。所以,「本身恆常修習無量無邊相應之行」,也就是用我們的話來說,老和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阿彌陀佛相應。
  『成熟菩薩無邊善根』,「善根者,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拔」,這叫根。「又善能生妙果,出生餘善,故謂之根。」這是善根的意思。大乘經教裡頭一般講善根,就是身口意三善根。十善裡面最後,不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反過來貪瞋痴叫三毒,世間所有一切不善法都是從這根生的,現在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貪瞋痴,後面還有兩個,傲慢、懷疑。三毒是俱生煩惱,從哪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時就形成,阿賴耶變現出來的。從阿賴耶變現出第七、第六、前五識,《金剛經》上說的我見,就是指的這個。這個難斷,這個要斷了就是法身大士,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到這個程度,他能破四相,《金剛經》前面所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真正破了,須陀洹就開始,到阿羅漢就圓滿。但是破四見沒那麼簡單,破四見,圓教初住菩薩開始,到等覺圓滿,連習氣都斷了。
  末那第七識,第七識是什麼?四大煩惱常相隨,第七識它的本質就是這四樣東西。第一個我見,不是身見,他不執著身,他有我見。有我見就是一般人講有靈魂,身體沒有了,他還執著有個我。這個我有形狀,無表色,它不是物質,它還是屬於色法,有相當禪定功夫的人能看到。像有些人通靈,能看到鬼神,那個身都是屬於我見,它不是身見。修行人稱為靈性,一般人我們統稱靈魂,他執著這個東西。從我見生我愛,我愛就是貪,所以三毒煩惱,貪的核心是什麼?情執,比什麼都重。有我愛就生出我慢,傲慢,慢是瞋恚的核心。最後一個是愚痴,我痴。我痴的核心是什麼?是懷疑。所以佛說思惑是五個,貪、瞋、痴、慢、疑。要斷三毒煩惱從哪裡斷?要從欲望上下手,欲望裡面最嚴重的愛欲,要從這裡下手;斷瞋恚要從我慢下手,學謙虛;斷愚痴從不懷疑,不懷疑是智慧。所以懷疑是痴的根,傲慢是瞋恚的根,愛是貪的根(貪欲的根),三毒煩惱。要把三毒煩惱的本質找出來,就是愛,就是慢,就是懷疑。所以聖教困難,聖賢教育、大乘佛法決定不能懷疑,有懷疑你怎麼能進門?根本煩惱沒有拔除。學習經典,我們自己包括在內,前面二、三十年對經教有沒有懷疑?有,不懂的地方就懷疑。懂的地方未必真懂,自以為懂得,為什麼?智慧沒開,心沒有擺平。
  聖教入門要真招摹⒁鍦Q心、要恭敬心,我們這三個都達不到標準,怎麼能入得了門?我跟這三個老師,三個老師都很喜歡我。我有沒有達到標準?我自己很清楚,沒有。我跟大家談論的時候說過,真鍘⒐Ь次抑荒艽蛉鄭弦惠叺謀任也蝗紓弦惠叺鬧遼倏梢源蚱呤鄭穹綎|美、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師),他們這些人從小受過傳統文化的薰陶,父母、老師都是他們最好的榜樣,我們沒有,我們這一代生在戰亂的時代。七七盧溝橋事變,八年抗戰爆發,我十一歲。出生那個時代,從出生,滿清亡國了,中國軍閥割據,沒有統一。那個時候我們太小不知道,好在生在鄉下,鄉下沒有受到干擾,交通不方便,人都很純樸。所以我跟上一代比,上一代可以打七十分,我只能打三十分。那老師還收我,還特別照顧我,什麼原因?比起學校的同學好多了,學校的同學大概只有三分、五分,我有三十分很不錯了,是這麼個道理。這就是還是算非常幸擼覀兡莻小地方是桐城派的根據地,這個小地方沒有動亂,軍閥割據的時候沒有動亂,八年抗戰日本人也沒到這個地方,鄰縣到過,我們這個縣沒有,所以還保持一個安靜的生活,戰爭當中所謂有驚無險。我們學佛能學多少與這個成正比例,就是你的真招摹⑶鍦Q心、恭敬心這個有多少,你就能得多少受用。
  我們修行,不能不重視身口意。心量要大,如果心量只想到自己名聞利養,這個人一生的成就非常有限,很小,縱然做了大官、發了大財,也是轉眼成空。他能享受個幾十年,壽命到了,那就是他福報盡了,一樣也帶不走,依舊在搞六道輪迴。他造的業,不善的業比善的業多,來生三惡道去了,人天沒有他的份。這個事實真相就是因果的真相,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可不走這個路子。起心動念想一切苦難眾生,我們自己受苦,還有別人比我們受得更苦;我們有很多委屈,很多人比我們更委屈,在這個地方修忍辱波羅蜜。愈是逆境,愈是惡緣,我們感謝逆境、感謝惡緣,它逼迫我們,讓我們求往生這個念頭愈來愈堅定,它送我們往生。那好不好?好!對這些人不但沒有怨恨,有感恩的心。所以海賢老和尚他的心目當中人人都是好人,看到什麼人都歡喜,看到什麼事都高興。那是念頭轉過來了,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是自己的增上緣,全是好事,沒有壞事。逆境、惡緣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沒有絲毫留戀,多難得。誰有這個力量,能把我們這種貪瞋痴慢疑的根拔掉,還不就是逆境、惡緣嗎?
  順境、善緣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看看歷史,自古至今這些大富大貴的人,那是一生得意,大富大貴,後來怎麼樣?唐太宗在歷史上,好皇帝,明君,以《群書治要》治國,這個寶典我們現在看到了,他死了墮無間地獄。為什麼會墮無間地獄?奪取政權的時候殺人太多。隋朝末年,隋煬帝,無道昏君,各地方的英雄好漢都起義,就是造反,奪取政權,李世民也參加了,他平定群雄,建立唐王朝。自己年輕,十六歲帶兵打仗,常勝將軍。他父親在,請他爸爸做皇帝,唐朝開國的帝王,實際上國家是他打下來的。我們知道他二十七歲,父親把皇帝位子讓給他,父親做太上皇。大概父親對他很不滿意,得天下這樁事情滿意,最不滿意的、令他傷心的,他把他哥哥、弟弟都殺掉,為了爭權奪利,爭取王位,哥哥是太子。玄武門事變,這是他父親最傷心的事情,他父親對於兒女非常愛護,所以那個皇帝,我們也相信他做九年皇帝做得很辛苦。
  李世民繼位的時候二十七歲,國家安定,戰爭沒有了,他講求文治,自己讀書不多,用什麼方法來統治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大的幅員?唐朝的地圖諸位展開來一看,非常可觀,比現在中國還要大。所以他很聰明,要蒐集古人的經驗、古人的智慧,從三皇五帝到前面晉朝,這二千五百年古聖先王他們治國的智慧,治國的理念、方法、經驗,這一類的著作流傳給後世,去蒐集,把它抄下來,有關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抄下來給他做參考,這就是《群書治要》。一共,一部一部去蒐集,最後選出六十六種,從六十六種裡面,唐太宗所需要的把它選出來,抄成一部《群書治要》,五十萬字。他得到這部書手不釋卷,一天到晚就學這個東西,讓他朝廷文武官員一起學習,貞觀之治就出現了。他附體,我們看到碟片,從地獄出來苦不堪言。
  我們找到這部書,《群書治要》。我找了三年,沒有人知道。我在講經的時候提出來,有善心的同學他們發現了,找到兩部寄給我,我如獲至寶。我一看到這兩部書很完整,民國初年印的,大概九十年前,將近一百年,紙張很脆了,但是沒有損壞,字很清楚。我交給書局給我印一萬套,送給全世界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收藏,就不會再失傳了。怎麼失傳的?唐朝亡國之後,日本的留學生把這個書帶回去了,那個時候的本子手抄本。這些人識貨,唐朝治國寶典帶到日本,日本起了作用,所以日本也有一千年的長治久安就靠這個東西。為什麼現在不要?接受西方物質文明,日本人也想走全盤西化,把中國這個東西疏忽了。日本自己沒有文化,完全是中國的,飲食起居、禮節服裝,統統都從中國學去的。它有一個非常好的優點,它能保存,千百年不改變,這個我們很佩服它,我們很讚歎。古老的建築,寺院、宮殿都保持唐朝時候的風格,用的材料,這個殿堂柱子壞了,換一根柱子,一定用跟它同樣的材料,依然保存到現在,同樣的顏色,你再看古色古香。鄉村,我在他們鄉村住過兩個星期,鄉村人民的生活跟古代沒有兩樣,好像回到唐宋時代,人民真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鄉下賣菜,鄉下人種的菜,洗了很乾淨,包裝的一把一把,標上多少錢,放在一個小棚上,那裡有個盒子裝錢的,沒有人管理,晚上他來收錢,來收攤。真是路不拾遺,貨真價實,沒有欺騙人的。都市裡面就不一樣,所謂是現代化,農村裡頭還保持一千多年以前那個樣子。
  所以善,不貪、不瞋、不痴能生一切善法。我們還要加兩句,不傲慢、不懷疑,這個很重要。貪瞋痴慢疑這五毒,所有一切的不善都從這裡生起來的。五毒對應環境造成的災難,佛經上講得清楚,貪心感應的水災,江河氾濫、海嘯、海水上升,這個原因;瞋恚感得是火災,火山爆發、氣溫上升,瞋恚;愚痴感得是風災,強烈的這些風災,像龍捲風、颶風,帶來很大的災難;傲慢感得是地震;懷疑感得的是山崩地陷,山崩的現象今天叫泥石流,地陷在古時候很少有,歷史上有記載,偶然看到,現在到處都是,在中國、在外國大面積的地突然下去了,這是什麼?懷疑。所以,「成熟菩薩無邊善根」,這一句很重要,我們要學習。如果我們具足這個五善根,不貪、不瞋、不痴、不懷疑、不傲慢,我們身心健康,少病少惱,無病無煩惱,我們居住的環境不會有災難。這個要相信。一個人就起很大的作用,如果這個地區要有十幾二十個真正修行人,這個地區就不會有災難。善心、善行這種人就得到佛菩薩的護念,佛菩薩保佑。
  底下一段,「佛護」。

【無量諸佛咸共護念。】

  這句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護念』,「保護憶念也」。佛菩薩保護,佛菩薩常常想著、常常念著,這個人有福,這個家庭有福,這個社區有福,這個地方有福。我們到這個世間來,短短幾十年,有沒有想到來幹什麼?為什麼要來?我們沒有答案,佛有答案,佛說了一句話,「人生酬業」。你為什麼來?你過去造的業,現在酬償你的業報,過去造的善你來享福,過去造的惡你來受罪。沒有別的,因果報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生生世世。
  如果我們生起這個念頭,要找它的原因,為什麼?我對這個問題很早就想到,十四歲,我十四歲失學,念初中的時候,不能再上學,什麼原因?繳不起學費,家裡頭貧窮。我自己找一份工作,自己要養活自己,那個時候我還記得,好像一個月大概只有十塊錢的樣子。十塊錢就相當多了,除了自己生活費之外,我還能夠剩個幾塊錢,非常節儉還能剩個三、四塊錢供養母親。每天有空閒的時候,我就坐在河邊樹下在那裡想,我喜歡讀書,如何叫天下這些孩童們不因家境清寒而失學,我想這個問題。想到了,只有國家來辦學校,國家辦公費的學校,進入這個學校,衣食住行國家承當,全國的人民不會因為家境清寒失學。這個費用從哪來?我就想到,國家可以徵收教育費,好像國家能規定,你的收入百分之十,不管你有沒有小孩,要繳百分之十的教育費,這個費用完全供給學生,從小學到大學讀書不要繳費用的,還管吃、管住。我前年訪問斯里蘭卡,在斯里蘭卡看到了,沒想到他們這個國家做到了,跟我想的一模一樣,所以我對總統很佩服。我說你們國家開銷,是不是教育費擺在第一?他說對的,比國防費用還高,教育擺在第一。真難得!所以這個國家雖然小,這個國家有前途。我幫助他們建一個佛教大學,還希望將來能再建一個宗教大學,團結全世界的宗教。所以國家確確實實要重視教育,你才有下一代,你才有優秀的人才出現,這是真正非常必要,什麼樣的開銷都可以縮減一點,教育不可以。
  教育的目的,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到清朝末年,教育的目的是聖賢君子。培養什麼人才?聖賢君子。聖賢君子為國家服務,都是國家,今天來說公務人員,各級領導、各級的幹部。國家領導人聖人,地方政府領導人賢人,工作人員都是君子,這個國家能不強盛嗎?達不到這個地位的,君子還達不到的,教他做好人,讓他學一門職業(行業),古時候是學農、學工、學商,他將來自己可以營生,經營他自己的生活、他的家庭。這個就所謂是根性比較劣的,他學一點知識,生活上夠用就可以了。有良好的品德,有理解力、有記憶力的這些人,幫助他們成君子、成賢人、成聖人。古時候的教育,它的目標非常明顯。這個國家要護念,在過去是家庭護念。中國不是以人為本,是以家為本。中國這個家庭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最大的貢獻,因為教育是家庭負的,養老是家庭負的。年歲大了,退休,落葉歸根,回到老家,真的是過天倫之樂。回來養老,家裡面的子孫(晚輩)至少有七、八十人,多的時候一百多個,天天跟這些晚輩在一起玩,真的快樂。老人俱樂部就是祠堂,祠堂一年只用兩次,平常都空著的,就是春秋祭祀在祠堂。祠堂是公共場所,小朋友在祠堂讀書,學校設在祠堂,老人養老設在祠堂,所以老人跟小孩常常在一起。小朋友下課就到老人那裡去,老人給他們講故事,教導他們,把自己一生的經驗傳給他們,說不完的故事,這個家庭真有樂趣。所以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好處。說不好的是什麼?那就是規矩很大,沒有自由。規矩為什麼要大?沒有規矩就亂了。所以中國人守法的精神是從家裡學來的。從小就學規矩,小孩三歲就很懂得規矩,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正面的他喜歡,負面的他排斥,三歲就有這個能力。外國沒有,外國兒童是一生的天堂,上學之後就是競爭,就入了戰場,晚年是墳墓,真可憐。中國人是相反的,兒童一點自由都沒有,一舉一動都要守規矩,要養成守規矩,讀書成就之後為國家服務,奉獻給國家,奉獻給社會,晚年回家養老,最快樂幸福的是在晚年。以家為中心,以家為榮,我生下來幹什麼?榮宗耀祖,光大門楣。目標在此地,向這個方向努力。
  競爭是平等的,齊頭的競爭。我喜歡《周易》,一生在這裡下功夫,可能這一門,當代的泰斗。那個人喜歡《尚書》,中國的學術廣大無有邊際,你看《四庫全書》,你學一門,一生學一門,頂尖。結果怎麼樣?個個都是頂尖。這什麼?嫉妒障礙沒有了。我在早年就這個想法,這一部《大藏經》三千多部典籍,每個人專攻一樣,有三千多個人就一部活《大藏經》。每個人都平等的,每個人都頂尖的,你是《無量壽經》頂尖,他是《金剛經》頂尖,他是《法華》頂尖,個個都頂尖。個個都第一,沒有第二的。這個方法我介紹給星雲法師,他沒接受。上個月我在台灣保養身體,有個同學,出家的法師來看我,告訴我,星雲法師現在很後悔,當時沒有密切我們合作。那要密切合作,我有把握,至少能夠培訓二十到三十個講經的法師,每個人的成就不會在我之下,我相信有很多超過我的,那他就佛光遍照全球了。
  緣分很不容易得到,很容易失掉。我們第一次的緣分佛光山,第二次的緣分,新加坡李木源居士,我在那裡辦一個培訓班,弘法人才的培訓班,短期做實驗的。我跟李木源說,這個東西辦好之後,大家相信了,我們辦佛學院。沒有想到,他對於培養人才熱忱不足,我離開新加坡到澳洲。那時候新加坡生活水平太高,尤其是房地產,我們在那裡無法立足,那個地方寸土寸金。我們只有到澳洲發展,澳洲地大人少,土地很便宜。我們在澳洲買個教堂,旁邊還買了很多房子,花了多少錢?澳幣一百多萬。如果在新加坡,兩千萬都買不到,在澳洲一百多萬就夠了。澳洲錢跟新加坡差不多,澳洲錢稍微高一點。所以我們在澳洲那個時候,只用了三百萬美金。今天諸位到那邊看看淨宗學院,我們在那邊買了一千多畝土地,英畝,合中國大概一萬多畝,六個中國畝是一個英畝,我們大概有一千五百英畝。這些土地我們在研究,發展農耕。我們自己不會,我們找農民,付他工資,因為它是機械化的耕種,所以需要耕種的人並不多,一、二十個人這個大面積全都照顧到了。我們希望將來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常住生活費用一切開銷從農耕上取得,不依賴信徒。身安則道隆,修道應該要這樣。
  中國古時候寺廟都有田地、都有山林,農民承租,收割之後向寺院裡頭交租,寺院的生活靠這個。所以中國過去,寺院經濟是這個來源,大富長者捐給寺院是農田、是山林,山上可以種樹,這都能生產,所以他們可以自給自足。寺院清淨環境,你進入寺院,有專門知客接待;不是知客,他看到你也不打招呼,理都不理。專門有知客這個部門來接待,心是定的,像一個修行道場。現在沒有了,沒有經濟來源,完全要靠信徒捐助,所以對信徒要格外客氣接待,不敢得罪,尤其是大富長者。這怎麼?道心沒有,道行也衰了,讓許許多多人看不到佛法僧的真面目。在古代,這是方東美先生講的,兩百年前,兩百年前的寺院庵堂是學校,沒有不講經的,沒有不認真修行的。認真修行是把自己的身口意管好,要守住正念,邪念、邪知見、偏見都要放下。學佛可以學儒也可以學道,中國這麼多年來,儒釋道形式上三家,實質上統統都學,學道的他也讀佛經,學儒的也讀佛經,學佛的也學儒也學道。現在我們用儒釋道來紮根,《弟子規》是儒,《感應篇》是道,《十善業道經》是佛,同時紮三個根,根愈深愈好。
  佛護念,諸佛護念。「《會疏》曰:護謂覆護,念謂記念。《淨影疏》曰:護使離惡,念令增善。」這兩句都是讚歎會中這些菩薩們,「遵修普賢之德,使餘菩薩無邊善根皆得成熟,故無量諸佛悉皆護念。」這句話很重要,末後這句黃念老說的,他是看到《會疏》註解,《淨影疏》的註解,有感而言。這些會眾必須要遵修普賢之德,普賢之德就是十大願王。十大願王,它的根本就是拓開心量。普賢菩薩跟一般菩薩有什麼兩樣?學的東西都一樣,心量不一樣。普是普遍,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處漏掉,我們現在的話說,全宇宙。宇宙沒有邊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是什麼?性德。自性沒有內外,自性所變的法性身、法性土也沒有內外,阿賴耶變的有限、有侷限,有侷限是生滅法,沒有侷限的是稱性,跟法性相應,所以諸佛護念。法性之德可以融入普賢十願,十願不可思議。我們學習的同學有幾位很難得,「德遵普賢第二」,一開端是十六位在家等覺菩薩為我們表法,表法的意思非常深遠,同學們能看出來,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應,跟《華嚴經》五十三參相應,跟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相應,這個很難得。相應,《華嚴經》上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真正能夠叫無量無邊菩薩們一切善根都能夠成熟,善根成熟諸佛就護念。沒有善根,如果說是還有許許多多負面的,與不善相應的,跟魔王相應。作惡也有護法,誰是護法神?妖魔鬼怪來護法,來護持你。正法是天龍善神。我們的心正,我們的行正,所以感得的是正法,這一點很重要。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關於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的筆記
2022: 1028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識透玄機,亦
2021: 心的善為和善行——有所住而立念
2020: 世界讀書日
2020: 宋詩解(3)
2019: 759、張健之死 能受天磨是鐵漢 玉汝於
2019: SAMICK 鋼琴的歷史
2018: 430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