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113
送交者: 亦宛然 2023年05月22日05:31:4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三集)【日期】2014/10/3【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1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四十二頁,倒數第三行,科題,「作不請友」。請看經文:

【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心常諦住度世之道』,「諦者,安也。度者,出也。故本句之大義為:心常安住於出世無為之道。」這一句話很重要,學佛人在一生當中出不了六道輪迴,原因就出在這個地方,我們的心沒有把它安放在出世無為之道,就是了生死出三界。我們在大經上學到,佛陀應化到這個世間來,為什麼?實在是他無盡的慈悲,為幫助我們離苦得樂。苦有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麼?就是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你沒有離開究竟苦,苦的根沒有拔掉。下面一句,你要不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沒有得到究竟樂。所以善導大師在這個淨宗法門,他說過一句話,「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句話念老引用在這個註解裡頭。我們自己過去還刻了這一顆印章,裡面的文就這兩句話。這兩句話太重要,佛出現在世間就是為了說《無量壽經》,就是為了說這個法門。為什麼說許許多多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是為那些福薄、善根不厚的眾生,他不相信這個法。這個法是一切諸佛都說的難信之法,但是它很容易成就。換句話說,幫助你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是這麼一部經,真難信!如果真信,一年、二年往生的人,我們見到過。他憑什麼?憑他的智慧,選擇這個法門。佛說這個法門,他一聽就接受,這是智慧。心安住在這個法門上,老實念佛,這是真正有福。遇到了,那是緣分,要有智慧,要有福德。《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就是智慧,這個東西缺少,三樣缺少一樣都不能往生。所以我們想真正離苦得樂,不但脫離六道輪迴,還脫離十法界,真正不可思議,就這一句佛號,真信切願,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能辦到。真難信,理太深了。深到什麼程度?佛在經上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你成了佛才知道。你沒有成佛,對於徹底明瞭這個法門,做不到。我們要想徹底明瞭,先到極樂世界,到達極樂世界就會明白了,為什麼?見到阿彌陀佛了,見佛就開智慧,見佛就消業障。我們現在,我們念佛就是智慧,我們念佛就消業障,這肯定的。極樂世界如是,這個地方亦如是,不信就沒有法子。所以這些菩薩們心常諦住,諦是真實、老實,有這個意思,老老實實的就住在度世之道。
  我們繼續看下面的註解,「《淨影疏》云:諦謂安諦,謂常安住真實無為度世之道。」《甄解》裡頭說,「出有為,證無為」,有為是有生有滅,叫有為,有為是世間法,包括十法界,十法界都是有為的。無為是自性,超出有為證得無為,就是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明心是出有為,見性是證無為,這樣的果位往生到極樂世界是生實報莊嚴土。《甄解》說得好,這些菩薩確實了生死出三界,可是怎麼樣?「而不著無為」,著是著相,執著,他不執著無為。為什麼?他要度世之道。度世是什麼?度化眾生。如果要住無為,跟眾生就脫離關係,眾生見不到他,他回到常寂光去了。但是雖然回到常寂光,遇到有緣眾生,他就現身說法。這個現身說法叫不住無為,他從常寂光出現,事情辦完,就又回常寂光去了。這是法身菩薩、諸佛如來,這個佛是法身佛,不是普通的佛,法身佛。二邊不住,中道不存,這叫諦住,這是真正安住。「此菩薩心常住無住處涅槃」,小乘是有住處的涅槃,大乘菩薩住無住處的涅槃。我們看經教要能會通,無住處涅槃就是常寂光淨土,就是真如自性,名詞很多,都是說同樣一樁事情,教我們心裡能會通這個意思,不要執著名字相,這就對了。「云心常住」,常住是說心,不是說身,身是假的,有生有滅。在六道人道裡頭,壽命長的一百多歲,但是一百多歲的人很少見。一般講長壽,長壽大概都是指七老八十,七、八十歲就長壽,不到這個壽命的太多太多了,不止一半,超過百歲的稀有。所以心真的是常住,心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中觀》講八個不,這是常住。
  「又《會疏》曰:悲智相印,以為棲神之宅,故云諦住。」也說得好。悲是慈悲,慈悲是恩德,沒有慈悲他就不來了,所以有智德、有悲德。菩薩住在大智、大慈悲當中,這就是度世之道。慈悲是動力,推動你在幹,你所作所為的全是智慧,真實智慧。真實智慧是不落痕跡,也就是我們常常講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真實智慧,心要安住在這個地方。用本經的經題說得也很清楚、很明白,那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就是戒定慧三學。戒定慧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來的,一切眾生都有,只是迷失了自性,雖有不能現前。
  下面一句,『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萬物指萬法。自在者,通達無礙也」。要有這個本事才能度化眾生,當然先自己有、具足了,然後才能夠教化眾生,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法華經序品》裡面說,「盡諸有結,心得自在」,盡是乾淨了,諸有結,結就是煩惱。諸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這叫三有,這三種煩惱讓你永遠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於是我們就明白,我們要想往生極樂世界,必須把這三種有斷盡,完全放下,絲毫都不能夠有。有,它就是障礙,障礙你往生,所以要徹底放下,連佛法也要放下。為什麼?你用執著心來學佛,你用分別執著心來學佛,這個佛是什麼?這個佛是世間法,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佛是什麼?真的佛是自己的心性。自己心性像什麼樣子?在哪裡?經論、祖師大德都告訴我們,「不可得」。達摩祖師到中國,慧可遇到了,求達摩祖師給他安心,他心不安。達摩祖師叫他,你把心拿出來我替你安。慧可回光返照,回祖師一句話,「我覓心了不可得」,你叫我找心,我找心不可得,找不到。達摩祖師回他一句話,「與汝安心竟」,我為你把心已經安好了。他在這一句話裡頭開悟了。這是心法,不是事,不是物質。決定是有,為什麼不能得?因為它不是形相,它不是物質形相,也不是念頭的形相。念頭都是妄念,它是一切萬有的自體(本體),一切萬法離開心都消失了,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更要了解,心只有一個,沒有兩個。「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自性,法身就是真心,十方三世佛要論心是一個心。佛把這樁事情比喻作大海,我們這些眾生,眾生的心好比是大海裡面起的水泡,大海是一,大海裡面的水泡無量無邊,可太多了。這水泡沒有破的時候,個個認為自己有心,是獨立的,我的心跟你的心不一樣。水泡破了之後都歸大海,破了以後都是一個,就知道了,不是兩個。這個信息對於我們非常重要,為什麼?我們要是相信、接受了,常常作如是觀,我們的煩惱就輕,慢慢就沒有了,智慧就生起來,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德相它就往外透。所以,諸有結就是一切煩惱,要放下,放得乾乾淨淨,你就得自在,為什麼?見性了。見到真心就得自在,智慧道力神通全都現前,都是自性裡頭本有的。
  「又自在者」,這自在什麼意思?你所作所為稱心如意,沒有障礙,這叫自在。我們想做事情,總是要等待眾緣具足,緣不具足,那個想是妄想,不能兌現。可是明心見性,他得自在了,他沒有障礙,過去、現在、未來他都知道。底下一句是「神通自在」,通達,神也是通的意思,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無礙就叫神,就叫神通,用一個字也行,兩個字也可以。下面念老為我們說,「夫心有拘累,隨物而轉,故為煩惱所縛」,我們心確實是隨物而轉。翻過來,「若能轉物,則同如來」,如來跟我們正好相反,我們被物轉了,如來能轉物。他用什麼轉?他用的是真心,真心得大自在。真心有三德:有般若德(智慧)、有法身德、有解脫德(解脫是自在),它不隨境界轉,境界就隨著它轉,所以叫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今天的心想,轉不了物質現象,什麼原因?我們的心被煩惱拘累,所以只能隨著物去轉,而沒有辦法轉物。那要怎麼辦?放下,把煩惱放下,把憂慮放下,把起心動念放下,把分別執著放下,你就能轉物了。經上講的,我們常常念到的,這個隨物而轉太可怕,我們隨著六道裡頭見思煩惱轉到哪裡去?轉到地獄,轉到餓鬼,轉到畜生,轉到羅剎,就愈陷愈深,真正叫苦不堪言。
  我們聽經聞法,好!隨不隨著經教去轉?隨著經教轉也轉到六道輪迴裡去了。所以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頭教給我們,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學如來的經教?第一個離言說相,第二個離名字相,第三個離心緣相,你就像佛菩薩一樣,不會被外面境界轉了。換句話說,我們要是著相,著言說相、著名字相、著心緣相,以為我想的都是對的,想的都很有道理,這叫心緣相,全錯了。所以禪宗高明就高明在這一招,非常明顯,它是賮頂刭,佛來斬佛,你看看這個口氣。偈菬⿶溃孕郧鍦Q心裡面沒有煩惱,也沒有佛,哪來的佛?佛是假名,確實跟中國的老子所說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相同。離開這些假名、這些虛妄,道一句來,你說一句給我聽聽,說不出來了。能說得出來的都是假的,為什麼?生滅法。言說有生滅,心緣有生滅,我們聽經聽教聽得很歡喜,心裡好像明白了,那都不是真的明白。真的明白是離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相才能契入,著相怎麼能契入?沒這個道理。為什麼要離相?因為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為什麼佛要用假的?對下根人說。人的根性分上中下,上根人學禪,中根人學教,真實教誨,下根人就講方便。你執著什麼就讓你執著,把你執著換一換,你執著那個不善,那個將來會墮三途,佛就用善法代替不善,讓你雖然出不了六道輪迴,你可不墮三惡道,這也是幫你很大的忙。但是你總得聽明白不能產生誤會,誤會了,那個麻煩可就大了,愈墮愈深,愈陷愈苦。怎樣才能遠離誤會?就是放下。聽了之後,明白它的意思,不執著言說,不執著名字,這就圓通了,這是智慧。所以隨物而轉,這是為煩惱所繫縛。
  「凡夫著有,二乘滯空」。二乘人聽佛常說,一切法皆空,一切法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執著空,他執著什麼都沒有,所以他能超越六道輪迴,不能超越十法界。六道裡面叫內凡,六道以內的凡夫;十法界四聖法界稱為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他不是聖人,聖人必須放下煩惱習氣。所以底下這一句,「皆墮情執之中,咸是心隨物轉,故於萬物不得自在」。這把我們現前生活當中的感受、心態全說出來,我們為了什麼原因。轉,聰明人從根本上下功夫,下根凡夫他不知道從根本,他從枝葉上。枝葉上下功夫很累,時間很長,八萬四千煩惱一條一條去斷,小乘也有三千威儀,著相,著相就這樣繁瑣、這麼麻煩,你要沒有耐心,你不能持久,決定免不了墮落。這個世間有耐心的人愈來愈少。所以讓我們才想到善導大師這句話。善導大師是誰?傳說當中阿彌陀佛化身來的。我在日本的時候問日本的法師(他們的祖師,唐朝時候在中國留學,多半都是善導大師的學生),我問他日本有沒有這個說法?他說有,他們祖祖相傳也說到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還有一個永明延壽大師,也是阿彌陀佛再來。這個是露出他的本來面目,還有許許多多應化在這個世間,一生當中沒有透露多,透露的很少。這些人當中最明顯的,在我們中國就是憨山跟截流大師。截流大師是憨山轉世的,這個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他又來了,來了出家,憨山不在祖師位子上,可是截流是第十代的,我們十三祖的第十祖,憨山大師轉世來的,真有輪迴,真有轉世。他是什麼佛菩薩再來的,這就沒有透露,絕對不是凡夫,凡夫哪能有這麼自在。他之所以再來,那是大慈大悲,跟這些眾生感應道交。
  我們再看下面這句,「大士深達法性」,見性,明心見性,見性的人怎麼樣?「當相離相」,眼見相不著相,所以他能夠「不隨物轉」。我們是怎麼樣?當相著相,所以就隨著外面境界轉,以為外面境界都是真的,虧吃在這裡,不知道外面境界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金剛經》上比喻,比喻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比喻太好了。一切有為法,有為就是有生有滅。阿賴耶的三細相就是生滅法,佛家的名詞,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要換個名詞,就是第八識的四分,自證分是業相,見分是轉相,相分是境界相,是物質,是生滅法。生滅的速度,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就在我們面前,我們一絲毫感覺都沒有。這是什麼?這是迷,麻木不仁。明心見性的菩薩他的心清淨,他感覺到了,清淨心能感覺到一些,不是很清楚,平等心真正感覺到了。清淨心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境界,粗重的煩惱,就是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在。平等心比清淨心功夫要深,不但見思斷了,塵沙無明也斷了。只要無明一斷,十法界就不見了,夢醒了,醒過來之後,這個夢中境界痕跡都找不到,它不是真的,什麼境界現前?實報土現前了。所以大乘教上常說,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報土。這個報土就是實報莊嚴土,這是真的。實報土是心現的,自性變現的,裡頭沒有阿賴耶。阿賴耶有生滅,沒有阿賴耶它不生不滅,不變不異,人的相貌是化生的,永遠不會改變,真的是無量壽。壽命無量,相貌永遠年輕,這是實報土。
  佛在大乘教裡頭告訴我們,這四十一位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是四十個,加上等覺,這是四十一,他們住實報土。為什麼會現這個境界?我們從前面一直學過來,知道煩惱有習氣,煩惱斷了,習氣未必斷。你看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習氣沒斷。他證得阿羅漢果之後,他要斷習氣,習氣斷乾淨,他升等了,他是辟支佛,不再叫阿羅漢。所以,辟支佛的地位比阿羅漢高,見思煩惱連習氣都斷了。辟支佛斷什麼?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了,他就是菩薩。在菩薩這個位次上,斷塵沙煩惱習氣,塵沙煩惱習氣斷盡了,他就成佛。這個佛是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師六即佛,判他叫相似即佛,他很像,不是真的。這什麼原因?因為他沒有轉識成智,他還是用阿賴耶,但是用得很正,一點錯誤都沒有,也就是佛在經教裡所說的,他統統做到了,做得很好,所以很像佛。他還是用生滅心,還是用阿賴耶,他不是真佛。真佛呢?真佛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那是真佛。阿賴耶沒有了,不用阿賴耶,用真心,不用妄心。什麼等級的菩薩?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他們用真心,不用妄心。所以我們學佛,會學的什麼?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用妄心很累,用真心很自在、很瀟灑,為什麼?看破、放下了。妄心是沒看破,也沒放下。真正看破放下,不會被這個世間五欲六塵累贅,他全放下了。這個是真佛,不是假佛。他在這個地位上,無明煩惱斷了,他才能得到這個地位。在這個地位上,要斷無始無明習氣,換句話說,實報土裡面有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是習氣厚薄不一樣,有人習氣很重,有人習氣很輕,是這樣說的。有沒有妨礙?一點妨礙都沒有,他們確實住在平等的法界,實報土。沒有起心動念,哪來的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沒有,還有什麼階級好說。所以這四十一個階級,不能說它真有,也不能說它真沒有,從帶著習氣溕钣校且稽c都不礙事它就沒有,等於完全沒有。他只有一樁事情有障礙,就是不能回歸常寂光,他在實報土是分證寂光,不是圓滿寂光。一定要習氣斷乾淨,完全沒有了,這才是究竟寂光,那才是真正的無上菩提。
  所以當相離相重要,當相離相就是不隨物轉,在教學當中不為佛所轉,那是什麼人?法身菩薩。沒有到這個境界,我們聽教著相,聽經著言說相,看經著文字相,所有這些名詞術語,說佛我們有個佛的相,說菩薩我們馬上腦子裡頭就有個菩薩的相,這都叫著相。如果見了性,聽佛講經不著相。《大乘起信論》,那個境界高!高你應該曉得,它上頭冠上大乘。大乘是什麼人?發菩提心的人叫大乘。什麼是菩提心?清淨平等覺是菩提心。早年我在美國,跟大家講菩提心,我就用清淨平等覺,很多同學也都接受了。菩提心有三心,《觀經》上講的至招摹⑸钚摹⑥捪虬l願心;《大乘起信論》裡面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清楚,至招木褪侵毙模@是菩提心的體,我們講戒,戒體。至招摹⒅毙氖鞘颤N?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從這個體,從體起用有兩種作用,一個是對自己,自受用;一個是對別人,他受用。對自己叫深心,古德的註解,深什麼意思?好德好善,能講得通,但是很不好講。所以我就把深心應對在《無量壽經》經題上,這五個字「清淨平等覺」,這是自受用,深心。對別人,對眾生,慈悲心,大慈大悲,對人永遠是大慈大悲;對自己永遠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三學、三慧,三寶這完全具足。清淨是戒,是僧寶;平等是定,是法寶;覺是智慧,是佛寶。覺正淨,自性三德,我用這個來解釋深心,大家概念比較清楚一點。
  所以我們學佛,你說有所得,得什麼?最湹墓Ψ虻们鍦Q心,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沒有斷,清淨心不現前。所以清淨心現前,這個人是聖人,不是凡夫。小乘初果就是聖人,小小聖,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他斷盡了。這是見思煩惱,思煩惱沒有斷,見煩惱斷了。佛為教學方便起見,將八十八品見惑歸納五大類,這好說。第一個是身見,執著身是自己,這是錯誤的。所有一切的不善,這個身見是根。比身見更深的一層是我見,我見比身見深。你看《金剛經》前半部,破我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個都是相。更深的我們講靈魂,有身見,這個是身。身見是誰?末那識,第七識,第七識是四大煩惱組成的。末那識第一個身見,從身見生起來就是我見。我,我見,執著這個東西,我們一般講靈魂,就是指這個。我愛,我愛是貪;我慢,傲慢,我慢是瞋恚;我痴,你看貪瞋痴。貪瞋痴是三個根本煩惱,從哪來的?從我見來的。沒有我,執著有個我。我是什麼?我就是貪瞋痴,就是我愛、我慢、我痴。所以《金剛經》後半部講得深,「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菩薩所證得的,平等心;前面是清淨心,小乘所證得的。我們有沒有能力在這一生當中證得小乘初果?這是事實,我們要認真去想想,然後選擇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要通過這個渠道,沒有第二條路可走的,一定是斷煩惱證菩提,能斷得了嗎?證到初果,這是小小聖,最小的;在大乘就是初信位的菩薩,十信的初信,斷證的功夫完全相同,都是斷見惑。見惑斷了有兩種神通現前,天眼通,天耳通。六種神通是自性上有的,被煩惱蓋覆住,你能夠斷煩惱,六種神通自然現前,它並不是修得的。修是去障礙而已,斷煩惱叫修,煩惱斷了之後性德就現前,智慧透露,透出來了。
  這個境界裡頭沒轉識,還是阿賴耶,阿賴耶不當家,當家的誰?末那跟第六意識,它兩個當家。第六的分別,末那的執著,我們想想,我們是不是在這境界裡頭,每一天幹這個,自己不知道。佛說出來,我們想想是真的,沒錯,我的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總是分別執著連帶就起來,用得很熟,好像很自然它就跟著起來。眼見色,眼識見色塵,跟著就起分別、就起執著。它真的是有次第的,但是它速度太快,好像是同時的,我們沒有看到當中有間隔。如果你能夠看到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你就看到了,眼識第一個見到,然後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你就會看得清清楚楚這層次。佛經上常說,誰有這個本事?八地以上。八地以上菩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每一次生滅他都看得很清楚,他有這個本事,那個心多清淨。所以離相,不要執著,相是假的。外面境界是假的,根也是假的,能見外面境界的眼根、耳根、鼻舌身根都是假的,都是物質現象。第六意識的根是真的,這個是藉比喻上講,比物質現象來得真,物質現象沒有了它還在,但它也還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因為他有這個現象在,他出不了十法界,有本事出六道輪迴,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要破無明,起心動念沒有了,眼見色、耳聞聲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沒有起心動念,這是法身菩薩,就是明心見性,他沒有障礙。「當相離相,不隨物轉」,法身菩薩,十法界裡頭的菩薩做不到,所以他沒有障礙,他沒有纏縛。
  「宗門云」,宗門是禪宗,禪宗裡面有這兩句話,大家都很熟悉,「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只要見性戒就圓滿,真圓滿了,他得大自在,在萬物當中不著萬物,所謂「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也就是說,他能保持他的清淨平等覺,無論在什麼境界,順境不起貪愛,逆境不生瞋恚,他一點都不染污,他也不動搖,那是見性。性是什麼樣子?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第一個他說清淨,「本自清淨」。他講的清淨,就是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心,真心,決定不受染污。我們今天受染污的是什麼?妄心,就是第六意識、第七識,染污。第七識染污最重,第六是分別重、染污輕,第七是分別輕、染污重,這妄心。用妄心修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要經歷這些過程,這是佛經上講得非常詳細,一個等級一個等級,慢慢向上爬,叫豎出。淨土宗不然,淨土宗是橫出,不走這個路子,它跟一般路子完全相違背,它叫橫出。這個法門真難信!所以不能相信、不能接受,這是正常現象。你要是能相信、能接受、不動搖,那是特殊現象,一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為什麼?他決定往生,他不要通過八萬四千法門,不必那麼麻煩,就是一句佛號。條件很簡單,真信,真正發願求生。生死心切他才能做到,生死心不切做不到。所以這個要曉得。經教要圓解,圓解難,圓解總得有一點定慧,沒有一點定慧怎麼圓法?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這祖師們說的,一切諸佛喊冤枉,你把我的意思搞錯了。真的,你要真有智慧,佛法裡門門都通,沒有一門不通。八萬四千能不能通淨土?能通,你修任何一門,你將功德迴向求生淨土,統統都能往生。不但學佛教的,其他宗教也一樣,好好的認真去修,修那個宗教,把修行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絕對往生。
  這個法門往生成佛容易,就是難信。難什麼?我們的煩惱,我們的疑惑斷不掉,這是根本煩惱。特別是疑惑,根本裡面的根本,貪瞋痴三個根,貪瞋還好斷,痴難斷,最難斷的,藕斷絲連,這個懷疑沒有能拔除乾淨,對於往生就產生障礙。怎麼樣才能決定不疑?兩種人:一種人是過去生中善根深厚,他一聽就不懷疑,海賢老和尚這樣的人;第二種人,像我這樣的人,要花三十年在經教上,幫助我斷疑生信。我講《華嚴》、講《楞嚴》、講《法華》,在這個裡面明白了。為什麼?這三部經到最後都歸淨土,能不信嗎?這是教歸淨土,我要不是這三部經,懺雲法師勸我,我沒接受。李老師勸我,讓我看《印光大師文鈔》,我看過了,《彌陀經》的三部註解,蓮池的《疏鈔》、蕅益的《要解》、幽溪的《圓中鈔》,我都認真學過,而且《要解》跟《疏鈔》我都講過。我還記得,我講蓮池大師《疏鈔》一共用了三百多次,就是講了三百多次,一次是一個半鐘點,我好像是三年講圓滿的,如果每天講的話要講一年,講得很詳細。那個時候沒有錄像,有錄音帶,我到美國去,把這一套錄音帶帶去,在美國講經,我就把這個卡帶擺在我的桌子前面。人家來看,這是什麼?《阿彌陀經》。《阿彌陀經》這麼多?大家也就呆了。他看到這個,不敢小看《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一天講一個半個鐘點可以講一年。沒有這個東西,你說人家不相信。現在我們講這部經跟註解,一年講一遍,用多少時間?一千二百個小時。哪個大學裡頭有這種課程?兩個小時是一個學分,六百個學分,有時候還要超過。不容易!這才讓我們生起信心。
  《華嚴》,大乘裡頭的大乘,一乘教,我過去講過兩次,都沒有講圓滿,太大了。第二次有錄像,講到什麼地方?講到十住裡頭的初住,大概是全經的五分之一,用了四千多個小時。所以那時候我估計一下,這部經講圓滿要兩萬個小時。不細講聽不懂,聽了沒味道;細講聽了有味道,有味道要這麼長的時間。所以這個經不可思議,無法想像,確確實實含無量義。不管大小乘經,只要是佛說的,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講不完的。我們這六十多年來,深深體會到這一點,所以把《華嚴》放棄了,專攻淨土。為什麼?只有信願持名我可以做得到,我有把握,別的任何一門,斷見煩惱,不要講思煩惱,就是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我就沒有能力在這一生當中能斷乾淨。換句話說,我走這條路,須陀洹我證不到,拿不到須陀洹,在六道裡頭生死輪迴,那叫什麼?該怎麼生死那就是怎麼生死。證得初果不一樣,沒有出離六道輪迴,但是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人間壽命到了生天,在天上接著修行,天上壽命到了再到人間來,他只有人天兩道。而且有期限的,七次,七次往返他證得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輪迴,永遠脫離輪迴,他到四聖聲聞法界去了,所以他是聖人,他不是凡夫。但是他要證到明心見性,還很長很長的時間,哪有淨土這麼快,往生到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明心見性的菩薩,超越十法界的菩薩,這個便宜可佔大了!這一生沒有遇到這個緣,就另當別論,遇到當面錯過,叫真正可惜,不走直路去走彎路,彎路彎得太嚴重了,你自己無法想像。所以回過頭來走捷徑,徑中徑又徑。
  無心於萬物,禪宗如是,念佛亦如是。念佛跟禪宗有什麼不一樣?禪宗心地清淨,就是能大師說的本來無一物,他回歸本來無一物,他做得到,我們做不到。淨宗好處在哪?它有一物。有一物就好辦,這一物什麼?阿彌陀佛。我們只要心裡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對了,就跟禪宗但自無心於萬物,這個境界幾乎相等了。這一物可不簡單,真正不可思議,因為這一聲阿彌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共同名號。阿彌陀佛是梵文,完全翻成中國字,不是不能翻,很好翻,是為了尊重不翻。阿,中國意思是無;彌陀,意思是量;佛,意思是覺,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你想想看,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所以念無量覺,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名號全念到了,一個也不漏。其他諸佛名號不是這樣包容的,這是包容萬有,一個不漏,這太難得了。包容佛的名號,包容佛的智慧,包容佛的德能,包容佛的神通,一切全包在裡頭,所以這一句佛號,是大乘裡頭大總持法門。諸佛如來教化眾生所說的無量法門,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念這一句佛號統統都念到了。它不是枝葉,八萬四千法門是枝葉上做功夫,它是從根本,所以它是果教,它不是因。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從因到果,它這個是果,果到果,以果為因,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果教,就證果了。證果還不必自己修,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無量功德加持你,你馬上就等於阿彌陀佛。不是等於普通的佛,等於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智慧、阿彌陀佛的神通、阿彌陀佛的德相,你全得到。真正明白人他勸你,他愛護你,不讓你走冤枉路。冤枉路你能走通,了不起,走不通,走不通就三途去了,太可怕!
  這下面說,「進而物隨心轉,故能隨意自在」。這一句佛號做得到,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你看,他就用這句佛號,這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他二十歲開始念的,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名號,什麼也沒教。他也不認識字,教他一直念下去,他就老老實實,九十二年不拐彎。不拐彎就是一直去,就是一句名號。他念到什麼?你看報告裡頭說,明心見性。真的嗎?真的,我相信,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什麼時候得到理一心不亂?我的估計應該在四十左右,事一心不亂應該在三十歲左右,功夫成片,他那樣的人頂多三年。所以他早就成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應該在四十前後,他就達到這個境界。後面活這麼多年,阿彌陀佛囑咐他的,給他的任務,讓他表法。表法就是什麼?做佛弟子的榜樣,做修淨土的榜樣。而是以修淨土的榜樣為主,一般學佛這是其次,我們看他最後的表法,就是這一部《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本書。你看他周邊的人給我們做的報告,他不認識字,看到這些信徒帶了書過來,問他是什麼書?大家告訴他,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聽到這個書名,非常歡喜,好像天天期望這寶貝,這個寶貝終於現前了,這麼喜歡!馬上穿袍搭衣,拿著這個書,你們替我照一張照片。一生,從來沒有主動叫人給他照相,這個意義深長。你看,照了這張照片,三天他就走了。大家才曉得,這是最後一次的表法,表這個法。
  最後又給我們表了個法,就是往生這天,晚上往生的,白天幹了一天的活,給我們表這個法。晚上就要走了,白天都沒有休息,從早到晚在菜園裡面澆水、拔草、整地,做了一天。做到黃昏,有人看到了:老和尚,你還在做?他說:快了,我快要做完,做完我就不做了。大家也沒有曉得,他這個話是雙關語,他做完,晚上就往生了。到第二天早晨的時候,來看,走了。才知道老和尚的話,話中有話,我們粗心大意沒聽懂,他那就是透露他往生的信息,什麼時候往生?晚上往生。他不要人給他助念,自己念佛往生。每一天念佛拜佛,從來不敲引磬的,這天晚上敲引磬。他休息了一會,一點鐘起床,起床之後敲著引磬念佛,拜佛、念佛、繞佛,在他自己房間裡頭。第二天早晨,大家早課做完了之後,看老和尚房間燈沒有關,進去看看,走了,多麼自在。這就是隨意自在,往生能隨意自在。
  「如《淨影疏》云:由成勝通」,通是神通,勝是最殊勝的神通,「於一切物變化隨意」。孫悟空只有七十二變,比三果阿那含都比不上。孫悟空的神通是修得的,不是報得的,它有限。念佛人的神通殊勝無比。海賢老和尚曾經說過,他什麼都知道,就是不說。什麼都知道,就是說明他見性,沒有見性不敢說這句話,說這句話是大妄語,明心見性可以說。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法,你有疑惑向他請教,他都會告訴你。這個事情有,不是沒有,他給人家講,不是講經教學、長篇大論,他只有幾句話,就提醒你,這高明到極處,他就把你點醒了。所以於一切物變化隨意,「故能利物,名為自在」,真的得自在。
  「大士神通自在」,這個大士是指前面所說的賢護等十六正士,全是在家菩薩,是在家等覺菩薩,他證到的地位跟文殊、普賢、彌勒、地藏,是平等的,示現的是在家身分。他們的神通自在,這才能「於一切萬物心無拘束」,世出世間一切法,他沒有障礙,完全明白,無論是事是理、是性是相、是因是果,通達無礙。所以他能夠「隨緣變化,饒益眾生」。這兩句裡頭意思很深,他有能力看到這個眾生,過去生生世世他在哪一道,他學了些什麼,菩薩全知道,所以說法就契機。你過去學過的現在再教你,很容易入門,一點不困難;過去沒有學過的,現在教你這個法門,感覺到生疏,功夫不得力。現在一般凡夫(法師)沒有這個能力,不知道他過去生中狀況,所用的一些法往往格格不入,他學得也痛苦,教的人也迷惑。遇到法身菩薩就容易了,法身菩薩個個都有神通,有天眼通、有宿命通、有他心通,好教。
  下面舉這個比喻,好,非常之好!「納須彌於芥子」,這是形容他們神通的能量,須彌山是娑婆世界中心最大的一個山。佛告訴我們,《華嚴經》上講的宇宙觀,那是佛的現量境界,現在科學雖然是說得很多,但是沒有定論。我今天早晨看到一份,這一個星期報紙信息所傳的標題,裡面有一條,最新的科學家發現,銀河系的核心沒有黑洞(以前說有黑洞),他說黑洞不存在,在理論上講不通;換句話說,把這一條推翻了,他這個靠不住。佛說的可靠,單位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現在我們只能說是中心點。但是我們在照片上看到銀河系的樣子,確實好像一個碟一樣,浮在這裡,當中高,由兩邊慢慢薄下去。看到這張照片,這照片不是假的,是人造衛星在太空當中拍攝的。地球,它回過來照地球,地球是很小的小行星,不是很大。但是這個星很特殊,這個星是個水球,類似地球這種水球的星,好像還沒有被發現。但是這種星它裡頭有生物,佛經上講,每一個星球都有眾生,他們空間維次跟我們不同。希望科學再向前發展,有一天科學能夠證明,所有的星球都有有情眾生住在那裡。須彌山大,芥菜子小,能把須彌山裝到芥菜子裡頭,這就是神通。他一點障礙都沒有,芥子沒有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居然能裝進去。「轉四海入毛端」,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海洋,海洋的水多少、多大,能把這些海洋的水,放在汗毛尖端上,我們身上汗毛尖端上,把地球上的水統統集中放在那,他可以做得到,這些法身菩薩們能做到。「隨意利他,故云自在。」他幫助眾生一點障礙都沒有。那我們要問,菩薩有這麼大的本事,為什麼不幫幫我們?我們現在日子過得太苦,為什麼不來?那就是佛經上有一句話說,「佛度有緣人」。有緣是什麼?是緣成熟,我們的緣成熟了,他來度我們。如果地球上真的有災難,我們緣熟了,阿彌陀佛、這些菩薩們都會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或者往生到天道,他們會做到,都有這個能力,他不是假的,是真的。我們沒有緣,還差那麼一點,努力把它趕上去,那就是什麼?信心、願心,把疑惑統統斷乾淨,我們的緣,淨土的緣就成熟了。
  證果很難,他們沒有這個能力,做不到。如果有這個能力,幫助我們修行證果,我們就什麼都不必幹,靠他就行了。連阿彌陀佛都做不到,阿彌陀佛還要你自己真信切願,放下萬緣,身心世界統統放下,一心專念,他能幫上忙。總的來說,還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心不能有雜念,不能有妄想,妄想、雜念障礙你的正思惟,障礙你正念,所以你正念不能發揮它的能量。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懂得之後你才真正肯放下,與阿彌陀佛感應就道交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這是菩薩的自在。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搞情报;美国总统老布什写给矬邓的安慰
2022: “闷声发财与半民主”的中国
2021: “思想意”对接“四角作用”与“四环作
2020: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
2019: 魔鬼辭典
2019: 误导人的四大发明之说
2018: 易中天:真正的教育是望子成人
2018: 瑞典模式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