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70. 人性邏輯學才是第一哲學 |
送交者: luis 2023年05月22日17:02:2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70. 人性邏輯學才是第一哲學 前面說了,本系列隨筆集的內容,是淺人十多年前,從批儒家轉過來,專心琢磨西哲提出的“善(好)與正當”關係,然後又將原本文縐縐的學術著作以及論文,用接地氣的三俗語言表述出來的結果。
為什麼不用原來的書名《善惡與是非》,改成現在的《人性邏輯》呢?說來話就長咧:原來的書名,倒是直接顯擺了它的主要研究對象,可惜局限於好對關係了,沒能進一步看到,這種關係還支撐着人生在世的核心架構,能幫我們了解人性展開的邏輯脈絡,因此遠比這兩對概念本身的糾結互動,豐富得多,也深刻得多。
為什麼不像休謨那樣子,用《人性論》或《人性觀》做標題呀?原因主要在於,無論“觀”,還是“論”,都脫不了非認知意蘊的應然色彩,很難突出本系列的實然定位。相比之下,“邏輯”的後綴強多了,更容易讓人聯想到人性自身的本來面目,而不是站在某種規範性立場上的“論”或“觀”,嗯哼。
前面還提到,這個命名受到了奧派經濟學家米塞斯“行為邏輯學(praxeology)”的啟迪;他雖然沒能澄清實然與應然的關係,但原本也是想在實然維度上,揭示人類行為的普遍“元理”。俺老漢因此想到,給本系列取名“人性邏輯學(humanology)”更合適,能夠彰顯它的關注點,放在了“人性+邏輯(human-ology)”上:用語義邏輯的嚴密方式,描述人性內容的綿延架構。
不錯哦,這個英文詞,國外已經有人用了。然而吧,它雖然也被定義成“理解人性的科學”,卻不僅單單看重人性裡面的情感因素,有點類似於“情感心理學”,而且還特別強調了,人與其他動物的本質差異,以及人“超越了自然規律或法則(transcended the rules of nature)”,與本系列的區別不言而喻,不是?
說起“自然規律”,還能想到西方的“自然法(natural law)”思潮,同樣打算探究“人性(human nature)”的“邏輯(法則,law)”,如同自然科學探究“自然規律(natural law)”那樣子,好像也可以說包含着,非認知價值中立的實然意向,與本系列探究“人性邏輯”,幾乎有點不謀而合的意思。
可是哈,如同法學實證主義,以只知其然的方式指責的那樣子,西方的各種“自然法”理論,大都摻雜了這樣那樣的非認知需要,往往用“應當”的訴求,壓倒了“是”的描述,結果嚴重偏離了科學的軌道,變得很“不自然”了。當然咯,這是後話,在此蜻蜓點水,僅僅指出“人性邏輯”與“自然法”的不同就行了。
坦白講,尤其在漢語裡,“人性邏輯”這個詞,也有個模糊的地方,如同“邏輯”以及“logic”那樣子,不容易分清,它是指人性的邏輯自身呢,還是指有關人性邏輯的學問,比不上“humanology”這個詞,一看就是指有關人性邏輯的學問。
不過吧,一放到具體的語境裡,這個缺陷就不那麼嚴重了,能夠根據上下文,猜出來它偏向於哪一面。比方說,這篇帖子中,“人性邏輯”的意思,無疑就偏向了“人性邏輯學”的一面,因為當下的語境是,把它定位成了“第一哲學”,顯然把它當成一門學問,而不是人性邏輯自身來理解。
憑什麼說人性邏輯學,又叫“元價值學”,就是第一哲學呀?答案不複雜:既然人生在世充滿了好壞對錯的價值內容,既然支撐這些價值內容的,是人性包含的內在邏輯,那麼,哲學甚至人文社會科學的所有分支門類,要想琢磨人生在世的方方面面,就統統得拿人性邏輯學當自己的前提基礎,別無他法,嗯哼。
眼下哲學的不少分支,包括但不限於,倫理學,美學,教育哲學等等,也想搶占“第一哲學”這塊學術高地。不過嘛,淺人很容易懟回去:閣下要是不先把藏在好壞對錯裡面的人性邏輯搞搞明白,怎麼可能把道德、炫美、教育等等,這些和價值內容分不開的玩意兒說清楚呢,不是?
同時哦,這種回懟還是基於,俺老漢自己的沉痛教訓:當初原本打算,先寫認識論和存在論(本體論)的兩位一體系列,讓本系列看重的實然與應然之分,顯得更清晰些,但寫着寫着卻發現,要是不從人性邏輯學的總體視角入手,將需要及其分類,好與正當的關係等等講透了,壓根就不可能澄清求知慾,求晰欲,非認知需要這些意欲動機,以及它們的互動關係。於是乎,只好放下“談學論術”,以及其他系列的討論,先把本系列的內容,幾乎一口氣和盤托出了。
一言以蔽之哈,只要把“哲學”當成了,追求“自知之明”的“人學”來理解,那就唯有人性邏輯學,才有資格成為“第一哲學”,甚至“第一人文科學”“第一社會科學”。不好意西喲,親,對於這個立論,閣下可以隨意反駁,可惜淺人不接受哦,嗯哼。
至於第一哲學的創新程度,這裡就不再自我吹噓了,倒很有必要把俺老漢1997年,在第一本獨著的後記里,寫下的一句話複述一遍:“任何與此書不謀而合內在相通的學術見解以及形象比喻,只要在此書問世前已公之於眾,無論鄙人是否從中獲取教益,都享有對於此書的絕對在先性。”
其實哈,前段時間進了個微信群,討論中了解到,國內一些認真搞研究的學者,若干年前也從需要的角度,探討了價值哲學的許多問題,不少立論還與本系列相當接近。這同樣從一個側面見證了,本系列的見解並非“發明”出來的,而是“發現”出來的,不少內容甚至早被“發現”了,這裡不過綜述一下而已。
當然嘍,不謙虛滴說哦,本系列的綜述,也有一個好,就是儘管用的是碎片化方式發帖子,勉強還能湊起一個系列,把從西方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國先秦的老聃、墨翟起,各種相關的“發現”攏成了一個整體,要點之間的語義邏輯,甚至還相當嚴密,經常呈現出,說得通的彪悍洞穿力。
說到隨筆集的語言風格,裡面還有個故事哈:一個微信群里,淺人膽大包天,批評現代的康德之流,有意把哲學的語言弄得晦澀了,很傷腦筋。有高人反駁說,哲學的問題太深奧了,必須得這樣子,否則不夠“哲學”。俺老漢不服氣,宣布以後有了工夫,要把哲學搞得庸俗低俗媚俗一點……一言既出八匹馬都難追,於是乎有了本系列裡,經常出現在網上的字詞語句,方便和草民們套套近乎。
不用說哦,這樣子的三俗接地氣,肯定會讓不少象牙塔的文人雅士反感,毫不奇怪。畢竟,由於本系列鄭重揭示的林鳥效應,這個世界上,你不管幹神馬,怎麼幹,都會有人不滿意,木有法子,不是?
最後一個問題:都第一哲學了,又是發現,又是創新,又是嚴密,又很三俗,怎麼還開通了打賞功能啊?老實坦白了喲:除了寫公號的目的,原本就包括,拿每月十幾塊錢的流量,買幾顆大白菜,補貼一點退休後的家用,單就本系列而言,主要還是咽不下,當年的《善惡與是非》,木有正式出版的那口氣,嗯哼。
神馬意思呢?你想吧,像淺人這樣子搞哲學的,既不會拉關係,又不肯趕時髦,也追不上熱點,還高雅不起來,尤其學不了某些大腕,不管自己懂不懂,“元宇宙”剛出來,就高談“虛擬世界”,“ChatGPT”一露面,又闊論“人工智能”,爛了場還不覺得丟臉,想在這時代先富起來,門兒都木有,不是?
所以哈,等到有點冷僻的成果打算發表了,居然還得從自己摳門省下的存款里,掏出相當一疊鈔票,幫別個們先富起來,就讓俺老漢有點窩火咧,嗯哼。
也因此,一氣之下,俺老漢就把小冊子的內容拆分了,變成一篇篇投稿的文章,結果呢,不好意西哦,親,非但無需版面費,到現在收到的稿酬獎金,總額已經超過了當年的出版費用,於是乎讓淺人也找到了,沒事偷着樂的趕腳,不是?
其實吧,碎片化發帖子的過程中,原以為這樣子抽象冷僻,遠離熱點的學術玩意兒,文筆也不好,受眾又只會是,近乎於純理性的哲學愛好者,應該沒多少打賞了,但依然有為數不多的忠實讀者,不僅精神點讚,而且物質鼓勵,數額儘管不大,對俺老漢的助推效應,卻是例行公事的稿酬獎金沒法比滴。所以哈,最後謹借這個機會,真誠表示淺人的由衷感謝,接下來一定繼續努力,嗯哼。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2: | 搞情報;美國總統老布什寫給矬鄧的安慰 | |
2022: | “悶聲發財與半民主”的中國 | |
2021: | “思想意”對接“四角作用”與“四環作 | |
2020: |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二) | |
2019: | 魔鬼辭典 | |
2019: | 誤導人的四大發明之說 | |
2018: | 易中天:真正的教育是望子成人 | |
2018: | 瑞典模式與馬克思主義有關係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