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15.1 大乘果 Great Vehicle Fruit
送交者: 盧岩 2023年08月17日05:47:5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什麼是大乘教?東西南北上下,過去及未來均至於極處,此體量之所以為大,世界上所有的宗教總束為一,是之所謂大乘教,亦作牛車、一乘、金剛乘、和梵語的摩訶衍那(Mahayana)等。

15.1 大乘果 Great Vehicle Fruit.jpg

大乘教最高覺悟的梵語是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Anuttara-Samyak-Sambodhi),漢語義是無上正等正覺(即是插圖15.1-2所示的無所有天),常簡被稱作菩提和正等明。此命名是根據人生主要追求的序列:一平等,二正確,三生老病死,四性高潮,等等。古人用人生的第一和第二追求命名此覺悟為正等明,包括正覺和等覺。

一、等覺,心常處於正等明的狀態,即處於畢竟空的狀態。此空即是緣起的空集。緣起對於普通人來說是集起(參見14.1);而對於覺悟之人來說是等起,因為畢竟空的性質是等,是眾生平等之因。即本心事實地處於正等明狀態的人取得了等覺。

二、正覺,當體驗了涅槃是最幸福的地方,地獄(如插圖15.1-22)是最不幸福的地方,而導致這兩極分化的原因是對戒律或違或順行為習氣的積累,修習者就採用了戒律為行為準繩,於一切時、一切地、一切事都會立刻知道正確與否;這就是正覺。此戒律即人神契約,華人稱之為天條,佛教稱之為具足戒、最勝真如等,西方人稱為約櫃。參見16.2節。

正等明被命名後,古人發現,如果一個人取得了正等明後,他或她沒有教授它人,那他的覺悟不符合事物存在的法則,即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有才是真實的存在。所以,古人補充了對最高覺悟的定義,即不但自己神通正等明,還要教導他人才算是真正的正等明之人,即佛。正等明的墨西哥納瓦特爾(Nahuatl)語是奧林·托納修(Ollin Tonatiuh,如插圖18.0),義為正等明的他或她出來照耀,所以正等明、菩提、和奧林是同義詞。

下文分別從涅槃果和智慧果兩個方面來談正等明。

15.1.1、涅槃果

梵語涅槃義為圓寂,圓滿的寂靜,是苦或煩惱全部被消滅後的身心清淨狀態,故亦名無所有。玄奘法師和弟子窺基在《成唯識論》中從四個方面談涅槃,一無餘依涅槃,二有餘依涅槃,三自性涅槃,四無住涅槃。

一、無餘依涅槃

玄奘說,真如出生死苦,煩惱既盡,余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

真如即離系果節中的七種真如,參見11.6.4。余依,即依之而滅苦的依靠,是依善滅惡的善。余依亦滅,是說善惡兩滅。

無餘依涅槃是什麼樣兒?即是苦諦中談的大千世界的無所有天,即插圖中的2。此天無自無它,唯是現量,不可言說,因為語言是喻量。本文略說,讀者當知,所說的不是事實。無所有天是常(色)遍處,即青、或黃、或赤、或白等無意義的常(色)遍處,所以亦作常寂光天。因為整個世界或青一(色),或白(色)瀰漫,境不變,故無想。想以取相為性。無想故無受,所以無所有天亦作滅受想定。常(色)無名、無數、無量,故無所有天亦作畢竟空。因為畢竟空中絕對的沒煩惱、沒糊塗,故無所有天亦作悉知悉見,亦作俱知根,亦作無上正等正覺,亦作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作奧林·托納修,亦作正等覺,亦作菩提,亦作奧林(Ollin),亦作覺悟之心,亦作菩提心,亦作奧林心。

佛教的神佛人架構是從常寂光天演化而來的。常寂光天中的所見即是自己的真心,即是無意識,即是神識,無業。業是身口意的行為習氣,即是身口意的行為。無所有天中沒有身口意行為。古德由此分無意識和前意識為三,純淨識(神識,包括淨業)為白色,佛識(不淨業)為黑色,前意識為綠色。佛是覺義,感知、覺悟義。大日如來是純淨識的化身,即如來,即神,即上帝,白色。佛是佛識(佛教作阿賴耶識)的化身,所以亦作大黑天,亦作金童,即亞當。前意識可以辨別善惡美醜,潤色和維繫生命的概念,故亦作眾生。觀世音菩薩是前意識的化身,所以在佛教中她是眾生,是眾生之母,是佛母,亦作綠渡母,亦作玉女,即夏娃,即行天。菩薩是梵語,漢語義為真人。

大日如來其人用自己的生命著寫了《無字天書》,即他或她的無字墓碑,代表常寂光天,是燈塔,不說話。金童玉女是大日如來的教子教女,長大、覺悟後,改邪歸正,都皈依了大日如來,成為了釋迦牟尼和觀世音菩薩,所以人們說:常寂光天,諸佛所依。釋迦摩尼為大日如來著寫了墓志銘,即《死亡之書》;觀世音菩薩做了後半部分的墓志銘,即《生命之書》,他們二人代表大日如來說法傳教。

佛教有這樣的傳統:大日如來,即上帝,是如來,是世尊;佛(包括釋迦牟尼)和菩薩(包括觀世音菩薩)只有在代表大日如來說法傳教時才被稱為如來或世尊。

二、有餘依涅槃

玄奘說:真如出煩惱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句中的所依是異生性(參見11.4.4.2節)中的煩惱障,即集諦中的八十一品思惑(參見14.3.3節)。懂得四聖諦,見道時,異生性中的見惑(參見14.3.2節)就滅亡了,得有餘依涅槃。此說擇滅無為,即有選擇地消滅了某些煩惱,如下文中四種離系果中的前三果,和道諦菩薩十地中的前七地都是擇滅無為,所處的境界都是不同程度的有餘依涅槃。

三、自性涅槃

玄奘說: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注1),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淨,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注2),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注3),尋思路絕,名言道斷(注4),唯真聖者自內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1,如前無餘依涅槃所說,涅槃是無意識的自性,是心停住不動了,休息了。無意識是法識,清淨是法的自性,是心理機制的自然性質。

2,無意識以它自有的方式,在生活中提取出了法,並且負責執行,但是它不障礙任何事物,像是虛空一樣。又,無意識只與舍性相應;客觀上,它與虛空相應。

3,涅槃中只有心的常量,沒有變量(即無業),所以它是所有人的共性。又眾生無數,無意識成熟之後都很相似,找不出不同個體無意識的差別,所以說它是眾生平等共有。常量只在有變量時,與變量一起發揮功能;在生命的方程式中,常只在有業時,在業中有所作為,故說自性涅槃與一切法不一不異。

4,涅槃是純淨識(神識)在休息;尋思和演講時心在工作,所以思想和說話的境界一定在涅槃之外。涅盤是道,是極依,你說話時,心在動,不是心在休息的涅槃狀態了,所以說:名言道斷。

四、無住涅槃

玄奘說: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句中大悲的本義是釋迦摩尼發現他神父的死因中有諸多自己的過錯,悲傷不已,以至於他的後半生中想起大日如來其人之死就悲傷落淚。大日如來的自我犧牲是為了拯救眾生。釋迦摩尼繼承了大日如來的事業,哀愍眾生就變成了佛教的大悲般若。大悲般若契合四無量心,即慈悲喜舍,中的悲心,是佛教的立教之本。

生死涅槃的生死,這裡用作形容詞,是說,進入涅槃後,人就消失了,從涅盤中出來,人又存在了,此種生滅如同生死。

玄奘的旨義是,由於此人不停運用等起智,就在前意識里形成了一個常駐的空集,或說此人在他自己的前意識里建立了一個畢竟空;這種現象就是無住涅槃。等起即集起(參見14.1節),此處在談涅槃,涅槃具有等性,舍性,與集起的集性不符,所以此說等起。等起的空集即是畢竟空,即空集,即正等明。

15.1.2、智慧果

前面涅槃談得解脫後,身體輕鬆得像兒童一樣,沒什麼感覺了。智慧果談佛的智慧心得和世界觀,有三義:種子成就,種子現行成就,和自在成就。種子成就說八地及以上的大菩薩,即大真人,即佛,已經擁有了生命之樹的種子,即智慧樹的種子。種子現行成就是說在生活中,運用菩提智慧,大菩薩處理問題事故都不怎麼用腦,但是看問題深入本質,作法遠慮周詳。自在成就是說,大菩薩胸中自有生命之樹,生活自給自足,清閒自在。下面再從三身、四智,分別談佛的智慧心得。

三身

身除指體相外,還有智慧和功德之積聚義。

(一)自性身,玄奘說,謂諸佛真淨法界,受用變化平等所依,離相寂然,絕諸戲論,具無邊際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大功德法所依止,即此自性亦名法身。

自性身是什麼?答:常寂光天中的常,由於其不障性與虛空相似,又其性質與虛空相應,故古人常用東西南北上下的十方虛空比喻其形象。佛教亦由此得異名:空門。

(二)受用身,玄奘說,有二種,合而名受用身。一自受用,謂諸佛經歷三大阿僧脂劫,修集無量福德所起的圓淨常遍色身,相續湛然,盡未來際恆自受用廣大法樂。二他受用,謂諸佛由平等智示現微妙淨功德身,居純淨土為八至十地的大菩薩眾現大神通,轉正法輪,決眾疑網,令彼受用大乘法樂。

自受用身是什麼?佛在世時的身體和他所處的房屋、大地、山川河流等;又此四聖諦是佛在世時,他或她的識的自體。

他受用身是什麼?佛把自己的生平事跡和所學集注成經書,流傳後世千年萬年;以及寺廟、佛像、法器等。

(三)變化身,玄奘說,謂諸佛由成事智變現無量隨類化身,居淨土穢土為諸菩薩及異生眾,機宜說法,令各得諸利樂。

什麼是變化身?由皈依和變性而得的身體。此中的異生性,即一個人個體性是他的煩惱和所知之和。佛的化身諸如,寺廟,佛像、法器等常駐物,在家出家的弟子等善男信女。此類化身在於人趣之外,還存在於餓鬼趣和修羅趣等多種類眾生中。

四智

(一)大圓鏡智,亦作顯了智,玄奘說:此心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注1);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淨,離諸雜染(注2);純淨圓德,現眾依持(注3);能現能生身土智影(注4),無間無斷,窮未來際,如大圓鏡,現眾色像。

15.1.2 great mirror.jpg

1,人們的所見所感是由無意識變現的,那無意識的所緣,變現之前是什麼?我們不知道,只能認為無意識(即如來識)所變現的是真實。

2,經過修煉,對大千世界(參見第13)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出塵後,即去除污染之後(即道諦中菩薩七地的金剛道後),真實清淨的大千世界呈現了。

3,純淨是說去除污染後,三千大千世界無塵垢;圓德是說具足生命樹的22根和苦諦中的25有。由此,修習者獲得了智自在和業自在的所依,堪為眾生所依。插圖上左是墨西哥特拉洛克的黑曜石境;上右是中國傳統的大圓鏡智象徵圖。插圖下左顯示頑固不化,中圖顯示混沌初開,右圖顯示萬象皆現的大圓鏡智。

4,身土亦作國土,即覺,即人對自己的身體和環境的感覺。此說成佛後,佛的肉身功能正常,能夠體察人間的疾苦,體悟10類群生(參見13.4節)的感受。

換一種說法,大圓鏡即是靈犀。人的三魂是無意識的純淨部分(即神識),無意識的污染部分(即阿賴耶識或亞當識),和前意識(即末那識或夏娃識)。三魂都是由很多靈構成的。眾多的靈就是生命之樹章講的百法。三魂和眾靈合在一起是靈魂。人者意也,凡人做事,必有意圖、計劃在先。意即是前意識,即是夏娃識。當遇到問題,夏娃識望亞當識,如14.1節所講的集起,亞當識隨着等流緣,眾靈集結,呈現出夏娃所望的境界。如果亞當識的靈少,且被污染了,夏娃識(即人)望見的是多霧或昏暗世界。這時,人就處在糊塗,鬧心的狀態,不知所措。經過修煉,大千世界被建立起來了,清除了污染之後,再有問題,夏娃識望亞當識,亞當識立刻變現為清楚且深入本質的境界。這時的人就處於覺悟的狀態:身有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就類似於插圖中萬象皆現的大圓鏡智了。

(二)平等性智,亦作無差別智,玄奘說,此心觀一切法,自它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恆共相應;隨諸有情所樂,示現受用身土影像差別(1);妙觀察智不共所依(注2),無住涅盤之所建立(注3);一味相續,窮未來際。

1,此說前意識,前意識遇空則止。由於心空無物,就能切實地照見對方。而前意識不動,不胡亂聯繫,追溯既往,就能平等地看待對方和自己。

2,前意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的工作平台;一般情況下,前意識只服務於前六識中的一兩個識在做主流工作,所以前意識是前六識的不共所依。

3,前意識是無住涅盤的形成處所。

(三)妙觀察智,玄奘說,此心擅觀諸法自相共相,無礙而轉,攝觀無量總持定門,及所發生功德珍寶;於大眾會,能現無邊作用差別,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斷一切疑;令諸有情,皆獲利樂。

妙觀察智亦作正觀智,亦作回觀智,此中,看見客體的一瞬間的所觀是正觀;觀察客體所考慮的時間跨度從出生到死亡是回觀。攝觀無量總持定門,是說佛正觀有情後,即刻回觀自身經歷,找到與彼有情相應的境界,瞬間之後,已經對彼有情的性質和迷惑瞭如指掌;確認後,予以深入本質的解答。妙觀察智是由眼耳鼻舌身識及意識轉識成智而得,即是以佛在三大阿僧脂劫中所經歷的八十一種災難性經歷為根本的。

(四)成所作智,亦作做事智,玄奘說,此心為欲利樂諸有情故,普於十方示現種種身口意三業變化,成就本願力所應作事。

本願即菩薩於初地所立下的四宏誓言(參見16.1節)。本書作者認為四無所畏最能體現成所作智的強大。

1)正等覺無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為一切智人而無畏心。

2)漏永盡無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斷盡一切煩惱而無畏心。

3)說障法無畏,佛於大眾中說惑業等諸障法而無畏心。

4)說盡苦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戒定慧等諸盡苦之正道而無畏心。

15.1.3 十八神佛不共法 Eighteen Buddha Uncommon Laws

此十八法是神佛自我約束的戒律,只適用於八地至十地的大菩薩,故稱不共法,不與二乘人及人天乘人分享。

01)身無失,佛自無始劫以來,持戒清淨,行住坐臥具足三千威儀八萬四千細行,由此功德圓滿故,一切煩惱不打攪,雜染劣種出盡,故於身無失。

02)口無失,佛已修滿三大阿僧祇劫,具足親身經驗,於無為法和有為解脫法理論醇熟,故於大眾中說法,以清淨法眼洞察機緣,慧眼裂解結症,有的放矢,言簡意賅,隨口而言,沒有錯誤,使聞言者皆依自根力而有所證悟。

03)念無失,佛的念力深厚,於大眾中說法,若有插問或反駁,心不散亂,佛無所畏懼地回答插問,駁斥悖論。轉回來,佛就繼續講,不會失念,沒有停住了反問,我們剛才討論什麼來着?我講到哪了?沒有這事。

04)無歧視,佛已證得平等性智,於大眾中說法,平等普渡,心無揀擇,不會厚此薄彼。

05)無不定心,佛於行住坐臥,或於眾中說法時,悉皆具足三千威儀,心常不離甚深勝定。

06)無不知而舍,無知而不舍。

07)欲無減,佛具足四無量心,具有無窮的力量,由是佛常欲度諸眾生,心無厭足。四無量心是,常懷慈心,對眾生的煩惱苦處感通身受;常懷悲心,對眾生受到生老病死魔的傷害,深感悲傷;常懷隨喜心,對眾生的歡笑喜慶,佛與眾同樂,在喜慶中吸收能量;常懷舍心,等心是舍性,佛常懷平等待人之心。

08)精進無減,佛自覺覺它,教學相長,如是佛常精進,普渡眾生,盡未來際。

09)慧無減,佛已經掌握了心理機制學,以至圓融,具有了一切慧,又在普渡眾生中千錘百鍊,愈發精銳,如是佛于慧隨機而說,不會減少,更沒有盡。

10)念無減,佛於心理機制學已經形成了體系,以四無礙解總持一切佛法,如是佛對佛法的所有理論和能解決的現實問題瞭然於胸,隨意起念(即咒),以念持心,深口意業隨念而來,不會丟失或減少。

11)解脫無減,佛已經證得了有為解脫和無為解脫,又在普渡眾生中反覆實踐,如是佛的解脫已至於無縛無解。

12)解脫知見無減,佛建設起了佛法的架構體系,如生命之樹,四聖諦,五眼通(參見第17章)等,如是佛對於法能夠提綱挈領,開合自如,其所知不會被疏漏遺忘,能夠維持解脫知見明了。

13)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佛的身業以智為導首,隨念而行,示現各種殊勝形相,師範於眾。

14)一切語業隨智慧行,佛的語業以智為導首,微妙清淨語言隨智慧而轉,口吐蓮花,饒益有情。

15)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佛的意業以智為導首,隨智而轉,入眾生心而為說法,除滅痴惑無明黑暗。

16)智慧知過去世無礙,佛的智慧照知過去世所有一切,若有情法,若無情法,皆無障礙。

17)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佛的智慧照知現在世所有一切,若有情法,若無情法,皆無障礙。

18)智慧知未來世無礙,佛的智慧照知未來世所有一切,若有情法,若無情法,皆無障礙。

↪️返回第15章《滅諦》的目錄 ↪️Back to Catalog of Chapter 15 Salvation Crux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Starlink為農村地區提供互聯網補貼的競
2022: 【FO陀故事】視.音.文】還差一炷香
2021: “與病毒共存”有錯嗎?
2021: 自我成長之於中國式的心路
2019: 《評“8字廣告什麼意思?李嘉誠發中英
2019: 唐詩解(修訂26)
2018: 為什麼中國不出傑出人才?
2018: 505、朋友,我們靈魂的解脫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