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清平隨筆|自由意志21. 自由意志趨好避壞的老調重彈
送交者: luis 2023年10月06日16:59:1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自由意志21. 自由意志趨好避壞的老調重彈

 

前兩篇帖子裡,討論了二元架構,把純認知描述方面的隨機偶然,與柿油意志混為一談的見解,接下來幾篇帖子裡,來看看原本意指,事實存在的不確定狀態的偶然概念,在進一步意指,價值訴求的不確定狀態,並造成了某些混淆濫用後,是怎樣為二元架構添磚加瓦,撐腰站台,立下汗馬功勞滴。

 

不用講,這方面的典型事例,就是《人性邏輯》裡,專門批過的奧古斯丁了,因為他主張,柿油意志能夠時而趨於好,時而又趨於壞,其實也就等於斷言:人們指向了好壞的價值訴求,老處在既可能這樣子,也可能那樣子,沒個准主意,一會兒一變的不確定狀態,不是?

 

針對這種根深蒂固,今天照舊影響很大,很有市場的頑固成見,俺老漢曾出於不得已,開出了人中黃,甚至龍遺,這副很有點俗的猛藥,目的也就一個:動用這種相當接地氣的靈肉拷問,幫各位直悟式地體驗到,所有人的所有自由意志,都是一定如此的趨好避壞,木有例外。

 

當然嘍,這個結論的確定性,並不單單是靠,你我他都不願吃屎,只想吃飯的經驗歸納,而是首先基於,好壞二字的語義分析,同義反覆,沒法反駁的那種。也因此,這個結論的確定性,就不像擲硬幣的“必然”那樣子了,只是一次性的(這次正面朝上,下次就不見得咧),倒不如說是重複性,甚至普遍性的,所以才有資格號稱,人性邏輯的頭號元理。

 

友情提醒一聲:這裡的“趨”字,是最廣義的,可以指任何人以任何途徑展開的,針對任何好的任何“想要得到”,從動心動念的內心性暗羨,到動口動嘴的言說性稱頌,再到動手動腳的實踐性占有,等等;這裡的“避”字,也是最廣義的,可以指任何人以任何途徑展開的,針對任何壞的任何“想要去除”,從動手動腳的實踐性消滅,到動口動嘴的言說性貶抑,再到動心動念的內心性輕蔑,連眼珠子也懶得轉過去一下,嗯哼。

 

這個節骨眼上,就能澄清一點了:主張自由意志一定趨好避壞”,根本不是淺人的原創發明,也不像有網友提到的那樣子,是從弗洛伊德的,“本我快樂”原則那裡,演變過來滴。說白了,無論中外,它的哲理根源都悠久得多,能夠一直回溯到,遙遠的兩千年前。

 

先來看先秦。《墨子·經上》裡,給出了下面兩條,相當對稱的字詞詮釋: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惡也,等於是語義分析的方式,挑明了人們何以只會,“趨利避害”的根本原因:既然人們得到了利,都會歡喜,遭遇了害,都會厭惡,那他們做起事情來,肯定都會趨於利,而避於害了。

 

此外吧,荀況和韓非,這對在陽儒陰法的兩位一體中,雖然打斷了骨頭,卻老連着筋的師徒倆,也有下面的異口同聲:“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惡焉”;“好利惡害,夫人之所有也……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把好利惡害說成是,人人生來就有的自然“情—性”。

 

不錯喲,這裡的用詞,主要是“利”和“害”。部分地由於這一原因,中文語境裡,許多人往往宣布,他們只贊同,人人都在實利方面“趨利避害”,卻不肯承認,人人都在道德方面“趨善避惡”……

 

說穿了,造成這種誤解的原因,還是把具體的應然,當成一般的實然了:談到實利領域,他們覺得,既然大家都喜歡美味佳餚,帥哥美女,金錢財寶,都討厭粗茶淡飯,歪瓜裂棗,一貧如洗……那自然可以說是,統統“趨利避害”了。

 

可談到道德領域,他們卻以為,情況明顯不同,有的專門坑人,有的樂於助人;有的見義勇為,有的明哲保身;有的忠於皇上,有的犯上作亂……幾乎是天差地別,涇渭分明,因此就不能說是,全都“趨善避惡”了。

 

然而哈,撇開實利領域裡,也有林鳥效應的千差萬別不談,只要明白了,好壞,利害,善惡,真假,信疑,美醜,這幾對概念的實然語義,很容易看出來,說人人“趨利避害”,和說人人“趨善避惡”等等,意思一樣一樣滴,都是人人“趨好避壞”,這條頭號元理,落腳到不同領域裡,形成的直接表現而已。

 

也因此,道德上的那些天差地別,如同實利上的千差萬別一個樣,僅僅體現了不同人們,在應然層面的相互歧異,實然視角看,人性邏輯則是根本一致的:張三專門坑人,恰恰是因為他把“損人利己”,這種被許多人看成是“惡”的品性,當成自己意欲的“善”來追求,所以同樣屬於,道德領域的“趨善避惡”——否則的話,他怎麼會樂此不疲,樂在其中,幹起來沒完呀,不是?

 

再來看古希臘。雖然柿油與命運的悲劇對抗,當時已經初具雛形了,蘇格拉底大俠,依然接地氣地曰過:“選擇好的,避免壞的”,儘管用詞不當,把“好”說成是“選擇”出來的,但趨好避壞的一根筋意圖,昭然如揭,一覽無餘。

 

也正因為受到了,這樣子的哼哼教誨,他的那兩位徒子徒孫,雖然有點重好輕壞,可依然共同指認了,趨好避壞的人性邏輯。像柏拉圖就主張:“人會選擇壞,或是想要當壞蛋;想做自己認為是壞的事情,不做自己認為是好的事情,這違反了人性。”亞里士多德則宣布:“一切行為和選擇都以為目的”“人們往往把快樂,當成好來選擇,把痛苦當成壞來避免。”真不愧是一個模子裡,倒出來滴,嗯哼。

 

溫馨警示一句,這麼多的旁徵博引,不是想拿大師的權威壓人,而是打算說明一點:趨好避壞的人性元理,實在是個普通不過的常識,只是被主流西哲搞扭曲了,才成了根深蒂固,積重難返的偏見,糾正起來特別難,不是?

 

不錯哦,這幾位哲學家,這樣子言說的時候,並沒有提到“意志”,更甭說“自由意志”本身了。然而哈,要是我們因此,就一味跟着近些年,西方某些大佬的腔調,鸚鵡學舌,一口咬定,古希臘哲學裡,沒有“意志”,特別是“柿油意志”的概念,那就等於容量原本有限的腦瓜里,又憑空灌進了,至少250毫升的,不知道神馬化學性質,只瞅見稀里糊塗形狀的玩意兒咧,嗯哼。

 

問題在於,儘管他們確實還有,“情意綿綿”的鮮明印跡,沒把意志和情感嚴格分開,但除非頑固恪守,後來西哲將“欲望”與“意志”斷成兩截,並主張“柿油能好能壞”的胡說八道,我們木有任何理由,否認柏拉圖說的“欲望”,處在“需要—想要—意志”的鏈條中;就連所謂“激情”,由於和“勇敢”的德性密不可分,裡面其實也包含着,作為行為動機,能夠一意孤行,貫徹到底的“意志”內涵——不然的話,你小子“勇敢”它一回,試試?

 

至於亞里士多德麼,他主張“感性慾望的對象只是表面好;理性意願的對象才是真實,一方面雖然走上了,將“欲望”與“意志”分裂的歧路,另一方面卻也指出了,“需要—想要—意志(意願)”,以好為對象的價值取向,以致兩千年後,羅爾斯照舊宣布:“我和效益主義一樣,假定‘’可以定義為理性意欲的滿足”,仿佛也想跟着一起,木有“意志”概念似的,不是?

 

其實哈,考慮到霍布斯和密爾,同樣沒能擺脫,“情深意長”的滲透浸潤,一個說,“意欲和愛是一回事”;一個不僅說,“意欲某個東西,並覺得它令人快樂……只是同一個心理事實的,不同命名方式罷了”,而且還說,“唯一配得上自由這名稱的,是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意欲的好”,依據腦溢泥理論,設定的審核標準,好像也有資格劃到,缺失“意志”概念的陣營裡面去哦。

 

照這樣子推呢,另外還有個斯賓諾莎,賡續古希臘哲人的傳統,明確指出:每個人按照自身本性的法則,都必然意欲自己認為的好,避免自己認為的好”,並且因此依據二元架構,宣布“人的心智中,木有柿油的意志”,顯然就更是個,拒絕給“意志”留下,一席之地的主兒咧,嗯哼。

 

於是乎,如此折騰下來,全球學界裡,大概除了某個特定的小圈子外,這個世界上,恐怕哪哪都很難找到,“(柿油)意志”不缺席的地場咧,因為絕大多數人都不肯相信,肚子餓的時候,自己的需要—想要—意志,會推動自己,一會兒想吃飯,一會兒想吃屎,不是?

 

火上再澆點油:或許就因為,實在找不到,足以證明柿油意志,既可能趨於漢堡包,也可能趨於稀拉糞的實驗證據,當下的普通心理學教科書,儘管大力發揚了,主流西哲的認知理性精神, 總是讓認知獨占鰲頭,長篇大論,海闊天空,同時也給情緒情感等等,提供了相當篇幅,卻好像不怎麼願意,提到“意志”兩字,更傾向於用,“動機”“激勵”“驅力”等等來置換,並且隨便說上幾句,就算打發過去,結果似乎也主動加入了,“意志不在場”的隊伍,單單留下了,二元架構的腦溢漿理論,獨此一家地專門讓,大名鼎鼎的“柿油意志”,長袖善舞,艷壓群芳,永遠出席,絕不離場。歐耶。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量子密碼學:讓黑客無用
2022: 你的感覺很對但你的理性很差
2021: 外匯交易課程實戰例圖10-6
2021: Small molecules as catalysts
2020: 毛澤東思想正在武裝美國
2020: 932
2019: 《閱兵式——豺狼野獸、爬蟲類的伎倆!
2019: 827、帶領香港走出困境的偉人會出現嗎
2018: 無相拜佛動作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