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209
送交者: 亦宛然 2023年11月01日05:38:2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O九集)【日期】2015/7/8【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0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三十頁倒數第三行,科題,「如佛身相」。請看經文: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

  念老的註解上說,這兩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願來生我剎之人,身相如佛,身皆金色同具三十二相」。這是再次為我們證明,第三願、第四願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第三、第四兩願的兌現,說得更殊勝、更圓滿,「悉皆如佛」。所以極樂世界,我們凡夫,不但是凡夫,聲聞緣覺,乃至於菩薩,權教菩薩,對於極樂世界的境界都無法想像,我們所謂是出乎意料之外。到極樂世界,我們這個身體換了,這個血肉之軀照顧非常麻煩,每天要飲食,還常常有疾病,還要醫療,到極樂世界有沒有這些事情?沒有了。到極樂世界,我們的體質不是血肉之軀,是跟佛一樣,紫磨真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這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古印度他們所想像當中,人身體相好,那最好是有具足圓滿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到極樂世界,不是三十二相,我們在《觀無量壽經》上看到,佛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種好有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裡面,都能看到十方諸佛剎土,佛在那裡講經教學教化眾生。以身相作佛事,不可思議。所以這個地方說得好,「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沒有欠缺的。換句話說,阿彌陀佛是什麼樣的相好,每一個往生的人,相好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絲毫欠缺。這也是不可思議,這也是難信之法。
  阿彌陀佛的相好是無量劫修學功德所成就,我們的相,於多生多劫修行有關係,人間確實有相好的,叫富貴相。那種相,古人告訴我們的,至少十世,過去生中十世,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才能得這樣的相好。黃念祖老居士的舅舅梅光羲老居士,他有廣長舌相,人間很稀有,他的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鼻子。這佛在經上說了,一個人三世不妄語,就會有這個相出現,舌頭伸出來舔到鼻子。他講經表演給大家看,人家對他有信心。經上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的廣長舌相,伸出來可以把整個臉蓋起來。這是佛的三十二相,無量劫修成的,我們只要一往生就得到了,所以沒人相信。
  我們為什麼能相信?第一個,我們深信佛是聖人,決定不妄語,佛說的話都是真實話、老實話,決定不會欺騙人。古聖先賢留下來這些典籍跟佛菩薩一樣,我們要深信不懷疑,那就是我們的福報;我們對他懷疑,那是我們沒福,他說真的,我們以為是假的,這沒福。第二個理由,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的相好,《觀經》上說的是正確的,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一般大乘經上常說的。《觀經》上講的有數字,身有八萬四千相,實際上,八萬四千不是數字,是代表無量;身有無量相,就是《觀經》上講的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換句話說,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圓滿的妙相,紫磨真金色身,跟佛不二。
  為什麼?這不是我們修得的,我們確實是本有,被煩惱業障蓋覆住了,不能現前。到西方極樂世界,業障雖然有,但是它不會現行,為什麼?它沒有緣,不像這個世界,善惡緣都有,讓你造業。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斷,叫帶業往生,但是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促成我們會起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有這個緣。這是生活環境太殊勝,你所見到的、所聞到的、所接觸到的都是聖賢菩薩,極樂世界沒有惡人,極樂世界沒有惡事。那邊的人無量壽,無量壽就是告訴你,你得的這個身,這個身不生不滅,就是無量壽。不但身相是不生不滅,居住的環境,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是不生不滅,沒有生滅相,樹永遠常春,它也不會落葉子,花永遠是美好,這個是一真法界。
  我們這個世界所有一切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是生滅法,剎那生滅。現在科學家證實了,告訴我們。這個世間物質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不生不滅是真的,只要是有生有滅就是假的。你看念頭,前念滅後念生,粗顯的念頭我們知道、覺察到,微細的念頭我們根本就不知道。現代的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物質從哪來的?是從念頭在高頻率波動產生的幻相,不是真的。甚至於科學家說,世間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這些物質現象明明擺在面前,他看到了,他看到生滅相。我們看到是相似相續相,沒有看到真相,好像它真的存在,其實完全是空的。所以佛在經上說得好,一切法,不僅是物質,念頭包括在其中,「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佛這個四句比科學家講得更清楚、更明瞭、講得更好。所以這是告訴我們,四十八願第三願身金色願,第四願三十二相願,確實如是,不是假話。
  我們再看下面第五小段,「悲益正念」。悲是慈悲心,悲是憐憫一切眾生;益是利益,幫助我們住在正念上。我們現在念頭,惡念多善念少,邪念多正念少。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慈大悲,都幫助我們常住在正念。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成就快速。我們看經文:

【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

  念老的註解,前面這兩句「指身德」,就是身金色,加上圓滿的相好。這邊的兩句「表心德」,心德是什麼?大慈大悲,心德是大悲利生。「句首亦以二字,應著眼」,這兩個字很重要,要我們不要輕易看過。為什麼?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也會跟阿彌陀佛一樣,也是『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前天還有同學在問我,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了,到那裡去幹什麼?好像這邊挺熱鬧的,到極樂世界感到無聊,沒事情幹。我告訴大家,到極樂世界,要幹的事情比我們這個世界多。但是我們這個地方事情太多了,繁雜,有時候感覺得累;極樂世界沒有,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妙極了,你的工作永遠不會累著。幹什麼工作?分身。你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是每天,時時刻刻,分身、化身,化無量無邊身,幹什麼?到十方世界去接引來往生的眾生。佛要不去接引,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找不到極樂世界在哪裡,一定要佛來帶他。所以你就曉得,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每一個剎土有多少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可忙了,他老人家的真身在講堂裡面講經說法,沒動,如如不動,分身去了,分身到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剎土裡去接引。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有能力分身,會跟阿彌陀佛分身一樣多。分那麼多身,我們去幹什麼?我們到十方世界去拜佛,阿彌陀佛分身去接引,我們是去拜佛。拜佛是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修慧,到極樂世界福慧雙修。修一天,我們這個地方修無量劫都還修不到,那個地方一天,等於我們無量劫。所以極樂世界成佛快,是你無法想像的快速。這個地方能不去嗎?
  佛法傳到中國,不是偏愛中國,佛法的弘傳,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四面八方到處去宣揚。有些地方一百年、兩百年沒有了,有些地方三、四百年沒有了。印度尼西亞爪哇那個地方,七百年前是佛教,現在佛教消失了七百年,我們看到很多遺跡,是大乘。唯獨在中國這一支,散布在南洋,小乘,現在還有,大乘在中國。我們細心去觀察,中國佛教的大乘今天有名無實。世尊講的五種堅固,五五百年。釋迦牟尼佛在世,戒律成就,正法時期。第二個五百年,單靠持戒不能證果。佛陀滅度之後的五百年,單憑持戒能證阿羅漢果,第二個五百年,人的根性就比不上前面五百年,根性差了,那要怎麼樣?要修定,要修禪定才能證果。到第三個五百年,禪定也不能證果了;換句話就是說,證果的人沒有了。前面這個一千年,正法。什麼叫正法?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修行的,有證果的,信解行證統統具足,叫正法。
  正法時期過了之後,就是像法,像法是相似,就不是真實,相似,樣子上很像,實質上有問題。所以第三個五百年,叫多聞成就。這佛法在中國,你看大乘八個宗興起,多聞,講經、研究、教學這個風很盛。大乘八個宗,叢林就是佛教大學,有老師在教,有很多人在學習,這是像法,像法前面的五百年。後面五百年就比不上前面,真正學習經教的人少了,那什麼堅固?塔廟堅固,大家都建塔都蓋廟,廟蓋得很莊嚴很大。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沒有修行的,依教奉行的人沒有了,證果當然沒有。所以這叫相似法。
  最後的這五百年,就是二千五百年,末法時期。末法時期什麼堅固?鬥諍堅固。自讚毀他,同修淨土的都批評別人,我這個門能成就,你那個門不能成就,學佛的在家弟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跟誰好。現在就是,現在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二千五百五十多年,叫末法時期。末法是有講經,有聽經,沒有修行,沒有證果,就是末法。講經的人再沒有了,聽經的人沒有了,法就滅了,叫滅法。這是佛給我們講的,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五五百年。
  眾生根性也不相同,過去生中累積的善根,遇到末法,佛救不救?佛的慈悲我們凡夫無法想像,佛慈悲,佛救你。所以為我們開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是正法,它沒有什麼正法、像法、末法,它永遠是正法。為什麼?淨土宗有講經的,出家法師不講,在家居士講,夏蓮居居士講,梅光羲居士講,李炳南居士講,居士講的不少;有人聽,有出家人聽,有在家人聽;真有念佛的,真有往生的,信願持名,這就是有修行的;往生極樂世界,他真往生了,那就是證果。所以淨土宗在今天,你看看,有講經、有聽經、有修行、有證果的,它統統具足,統統具足就是正法,這個我們要搞清楚。我們搞清楚,我們的信心就建立了,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是真有其事。
  在我們這個時代,末法的晚期,夏蓮居居士出現了,為我們會集《無量壽經》的善本。《無量壽經》是最早傳到中國來的,為什麼中國人學習這個本子很少?就是這個版本太多了,古時候有十二種,唐宋以後,失傳了七種,還剩下五種。所以現在《大藏經》裡面有五種,另外七種,有經題、有目錄,書沒有了。就出現在這個時代。所以中國淨土宗,念《阿彌陀經》的人多,念《無量壽經》的人少,原因就是沒有個好本子,五種都讀不容易。
  抗戰結束之後的印刷術還是鉛字排版,很費時間,很費精力,所以流通量少。印刷術的進步是在最近這十幾二十年,有照相影印,大量降低成本,所以佛門的《大藏經》印出來了,甚至於《四庫全書》都印出來了。這是現在印刷技術的進步,才有這種方便,古人沒有。我學佛的時候,六十四年前,六十四年前台灣的佛教不是鼎盛,全台灣,印佛經只有兩家,台中有個瑞成書局,台南有一家,數量很少,種類很少。我們想要讀的經買不到,怎麼辦?只有到寺廟裡面去借《大藏經》來抄。我記得我還抄過十幾部,可見多辛苦,哪有現在這麼方便。現在《大藏經》可以帶在皮包裡頭帶著走,電腦方便,《大藏經》全在電腦裡頭,這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
  所以,菩薩化身為居士身,化身以法師身,民國初年還有些老法師,還有些老居士,像倓虛法師,從國內到香港來,晚年在香港建立一個華南學佛院,在這裡講經教學,學生不少。我到香港來,老法師圓寂兩年了,他的學佛院裡面的同學我認識十幾個,都能講,多難得。但是怎麼樣?聽經的人不多,講經的人看聽眾一天比一天少,以後的興趣就沒有了,他就不講了。有少數的寫書,也很難得,我們也歡喜讚歎。梅大師通宗通教,他傳法相唯識,台中李老師是他的學生,他講淨土經典。夏蓮老給我們會集這個善本。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本子出現在世間,世尊末法還有九千年,我們現在是九千年的開端,今年是四十一年,還是四十二年,都依這部經得度,這部經的功德大了。
  我在台中,六十年前,得到這個本子。李老師他得到這個本子,律航法師從山東到了台灣帶了幾本。老師一看前面的序文,梅光羲大師寫的,他的老師,所以非常感動。將這本書做了個簡單的科判,在台中講過一遍,那個時候我跟老師還不認識。以後我到台中,老師把這個本子給我,我看到非常歡喜。老師的註解就寫在書上,太方便了,我能看得懂他的註解,我就發心講這部經。老師說不行,你現在年歲太輕了,這個本子,教內有異議,就是有些人不贊成的,他說這個你擋不住。我就把這個收藏起來,跟他老人家學《楞嚴》,我到處講《楞嚴經》,《楞嚴經》好像講過七遍。老師往生之後,我在美國,在箱子裡頭把這本書找到,我把它印了一萬本,把功德迴向給老師。老師這個眉註本在我手上,沒人看見,我這一萬本流通出去,大家都看到了。在美國、加拿大的同學看到非常喜歡,要我講這部經,所以我這第一遍是在美國講的,在加拿大講的,在台灣是講第三遍,我用老師的本子講過十遍。
  以後在美國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看到他的註解,他那是未定稿,是用油印印的。油印,現在人聽了沒有概念,不知道什麼叫油印,是把字寫在蠟紙上,這麼一個本子。我得到的是老居士帶到美國,就這麼一套,我相信他精挑細選,字都很清楚,不模糊,這一套他送給我了。我向他請教,你這個書有沒有版權?他說你問這什麼意思。我說沒有版權,我在台灣翻印流通,有版權,我要尊重你,我不敢印你的東西。他很客氣,沒有版權,還要我給它寫一篇序文,要我給它題字。所以我們第一版就印了一萬冊,還是精裝本,他也非常歡喜,那還是個未定稿的本子。現在我們用的本子,是他的定稿的本子,他修改了很多次,完成這個本子給我們。對淨土功勞太大了,真正做出續佛慧命,為往聖繼絕學,念老真做到了。我們這些年來不斷的翻印,現在我概略的估計肯定超過一千萬冊,這個會集本的註解。這都是佛菩薩再來,不是凡人能做得到的。
  我們展開經卷,讀這個經、註,遍遍都有悟處,法喜充滿,我們就立定志願,一生來弘揚。我還有力氣我不放棄講這部經,跟愛好這部經典的同修們做交流,我們有個學習班,我們用電視聯繫,對方看得清楚,聽得清楚,就像面對面談話一樣。我們在香港以外的地區有二十五個單位,我們每天都在一起交流,每個人都歡喜。所以我們在此地看到「亦以」這兩個字,我們也像佛菩薩一樣,用我們的大悲心,要利益諸群品。現在媒體技術進步得很快,在過去怎麼可能我們在這個地方,跟二十多個單位的同學在一起學習,做不到,現在是輕而易舉。
  機緣要抓住我們才會成就,如果有一天電沒有了,我們這全部設備都等於零,又要回復到過去,得要用手寫。會不會有那麼一天?很難說。我們要看到美國人所拍的電影,大海嘯,黃石公園火山爆發,加州大地震,都是最近我看到的,如果發生那樣的災難,就沒有了。電沒有了,瓦斯沒有了,自來水沒有了,現在人都住高樓,怎麼辦?怎麼生活?都市都向空中發展。
  到底會不會有災難,佛經上說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答覆好,有沒有災難在我們自己。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正能量的,就沒有災難;要是負能量的,要是邪惡的,就會感召災難。所以災難在哪裡?在人心。這個說法好!過去我們也聽說很多預言講災難,都沒發生,什麼原因?說的人很多,大家心裡有數,認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災難就沒有了。所以同學要問,怎麼樣消災免難?我們回心向善,把聖賢教育認真學習,學佛的人要持戒,三皈、五戒、十善,這是最基本的,你能在這上真下功夫,不能化解災難,也會把災難減輕。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落實在《弟子規》,落實在《十善業》,落實在《感應篇》,再向上提升,落實在《五種遺規》,佛法大小乘的戒律依教奉行,災難就化解了。
  學諸佛菩薩,亦以大悲心,學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向阿彌陀佛學習。阿彌陀佛確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沒有任何條件,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都是利益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佛菩薩知道,眾生苦從哪裡來的?從迷惑顛倒。所以他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感召來的災難,這麼來的。如果他覺悟了,他明白了,把事實真相都搞清楚,他想的是正確的,念的是正確的,說的是正確的,做的是正確的,這真正利益一切眾生。這個是心德。
  我們再接下去看,「蓋願凡來我剎之人」,你看這就很清楚了,「亦能如我」,這個我是法藏比丘自稱,就是阿彌陀佛,「以大悲心,利益群品,故云亦以」。這經上用的亦以兩個字,意思深。「蓋願剎中人民」,這個剎是極樂世界,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皆能如佛,視諸眾生,等同一體」,這就是阿彌陀佛。我們把一切眾生看成一體,就是自己,所以發的心叫同體大悲,「均發同體大悲心」。為什麼憐憫眾生?為什麼幫助他離苦得樂?自他是一不是二,他受苦就是我受苦,他得樂就是我得樂。這個心就跟阿彌陀佛完全是一樣的。學佛從哪裡學起?從佛心學起。我們怎麼學,心跟佛不一樣,還是自私自利,還是有分別、有執著,這怎麼學也學不像,這個不能不知道。我們現在就要從這個地方學,盡可能的把自己向上提升,念念想眾生,不要想自己。什麼是自己?一切眾生就是自己,樹木花草是自己,山河大地是自己,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自己。要把心量拓開,像個佛菩薩。
  夏蓮居老居士晚年病很重,帶著病寫出他一生最後的一本書,《淨修捷要》。想到眾生苦,叫他做功課,功課太多太繁他做不到,編一個最簡單的功課,就是三十二拜。每一拜裡面帶著有觀想,觀想些什麼?就是《無量壽經》的經文,節錄最重要的句子,在三十二拜裡頭完成。這樣一堂功課大概十五分鐘就做完了,勸大家認真學佛,修淨土法門。最後一部著作。
  黃念祖老居士是他的學生,也是晚年帶著病,他都不能寫了,口說。坐在椅子上,在家裡頭,聽眾大概五、六個人,拿著《淨修捷要》,像講故事一樣,毫無拘束的詳詳細細一句一句來解釋,講得真好!涉的面很大,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乃至於包括中國儒釋道,統統都包含在裡頭。念公也是最後一個著作,他走了之後,當時有錄音也有錄像,小的錄像機,畫面動盪不穩定,音錄下來了。這些年來,許多同學很細心去聽做整理,把它整理成一本書。這本書對於修淨土的人幫忙可大了!你用最少的時間認識淨土,真正把淨土搞清楚、搞明白。我們這個地方把它做成有聲書,也就是螢幕上有字幕、有聲音,讀的聲音,等於老居士當面給我們講解一樣,非常難得。所以這個地方講「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我們看到這三位大德,夏老的《淨修捷要》,黃念老的《淨修捷要報恩談》,李老師一生專修專弘,不過一生講經也講了不少部,那是有同學要求的,他很慈悲,你們想聽什麼,他就給你講什麼。這大悲心!
  這幾句話說得好,我們再念一遍。「願剎中人民,皆能如佛」,都像阿彌陀佛一樣,「視諸眾生,等同一體」,等是平等,同是一樣的,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均發同體大悲之心」。佛發同體大悲,每一個彌陀弟子,跟這部經學,跟阿彌陀佛學,都要有同體大悲心。如《華嚴經行願品》所說的:「因於眾生而起大悲」,看到眾生迷惑顛倒,造作的業習,將來要感輪迴果報,所以就生起大悲心,「因於大悲生菩提心」,提升了。菩提心是什麼?真招摹⑶鍦Q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我這個講法大家容易懂,真漲鍦Q平等正覺慈悲,十個字。從菩提心再向上提升就成佛了,「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菩提心不發成不了佛,成佛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從哪裡生的?從慈悲心生出來,憐憫眾生心生出來。「故願來生我剎之人」,十方世界,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十方,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能夠「發大悲心,普利群品」。品是品類,不同的品類,就是我們常講的十法界。除佛法界,下面是九界,九界眾生,九界最高的是菩薩,最低的是無間地獄,全都包括在其中。「利益諸群品,即普利一切種類之無數眾生。」我們每天有沒有生起這個念頭?我要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個一切就是一切種類,無量無邊無數眾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
  離苦要離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麼?是六道輪迴,幫助他們脫離六道輪迴,離究竟苦。要得究竟樂,究竟樂是什麼?是往生極樂世界,得究竟樂。我們這一生就幹這麼一樁事情,來幹什麼?幫助自己,幫助眾生,眾生跟自己是一體,離苦得樂。怎麼個幫助法?佛說苦從迷惑來的,所以破迷就離苦;樂從覺悟來的,幫助眾生開悟,他就得樂。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是破迷開悟的。我們今天,在八萬四千法門選擇的是淨宗法門,這個法門保證我們決定成功,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保證,這個法門有保證,誰保證?阿彌陀佛保證。我們這個法門完全依靠阿彌陀佛,要靠定了,不能靠別人。我要靠二個、三個,那個很危險,到後來誰來幫助你?我們一無所靠,只靠阿彌陀佛,他就不能不來,他不來我們沒依靠,這個道理要知道。彌陀有無量無邊無盡的大悲心,一定能照顧我們。
  後面這兩句,『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欲是貪欲。《四十二章經》裡頭說:「離欲寂靜,是最為勝。」這八個字好。欲望不能有,欲望讓我們迷惑顛倒,欲望讓我們造無量罪業,生生世世脫離不了輪迴,原因在此地。所以欲要離,日常生活適可而止,飯能吃飽就夠了,不必講求口味;衣能穿暖、能遮體,夠了,不必要華麗;居住,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就滿足了,用不著這些高樓大廈。釋迦牟尼佛一生給我們做榜樣,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日中一食,托缽,樹下一宿,晚上住在哪裡?住在樹底下。他們是盤腿打坐,休息是中夜,我們現在晚上十點鐘到兩點,四個小時,佛規定的,這四個小時休息,養神。兩點鐘就要起來了,就做早課,早課都是在定中做。那個時代的修行人。
  世尊一生,沒有講堂,沒有精舍,都是住在露天,住在樹下。我們想到他們的身體好,風吹雨打太陽曬,他不生病,金剛不壞身。我們現在要過他那樣的生活,一個晚上,第二天加護病房去了,沒有這個體力。世尊所以養成,十九歲開始,他十九歲離開家,這個生活過了一輩子。他也很隨緣,也不是很固執,國王大臣請他去講經,在宮殿講,在花園裡面講,他都答應。講完他就走了,對這個毫無留戀,這是我們要學的。一切適可而止,決定不要奢侈,不要過分,這樣才好。
  《四十二章經》雖然不長,節錄大小乘經典裡面四十二段,非常精簡,都是很重要的經文。離欲寂靜,寂靜就是禪定。我們現在很多人看到禪修的,他得不到定,原因是什麼?欲沒有離掉,他沒有把這個放下。離欲,就是中國四書《大學》裡面所講的格物,格就是離的意思,欲就是欲望。你看,佛陀跟中國古聖先賢,《大學》成書,佛經沒有傳到中國來,在這個之前,中國人就有了格物致知。離開欲望,人才生智慧,欲望太多,智慧就沒有了。所以這是最勝,最殊勝。
  「正念者,八聖道之一,離邪分別,而念法之實性,名正念」。這個正念,後面這一句意思深了,念什麼?諸法實相。實性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能生一切法,所以一切法的實性就是真如、自性。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上告訴我們,他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五祖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徹悟、見性是什麼樣子?這個很重要。此地講念法之實性,法之實性是什麼樣子?什麼是法的實性?能大師所講的五句話就是。第一句話他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就是實性,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污,現在也沒染污,未來也不染污,它是永遠清淨的。第二個,它「不生不滅」,不像我們現在見的一切法,都是生滅法。所有物質現象統統是生滅法,生滅法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心不生不滅,它不是念頭,念頭是妄心,真心沒有念頭,念頭是有生滅的。
  第三個,「本自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這三個代表整個宇宙過去現在未來,一樣都不漏,叫本自具足。所以大乘經上佛常說,心外無法,那個心就是自性,自性之外沒有法,法從哪裡來?法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他下面一句,就是自性的樣子,「本無動搖」,這一句就是自性本定,它沒有動過,它沒有搖晃過,自性本定。所以我們要見性,用什麼方法?修定。修定的條件,基本條件就是要放下,你要不把拉裡拉雜東西統統放下,你怎麼能定得下來。定就生智慧,所以智慧是本能,不是外面求的。佛法的教學就是教你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你就成佛了,你就畢業了。
  我初學佛,從方東美先生那邊,對佛法有些少許的了解。我見到章嘉大師,向他老人家請教,佛門裡頭有沒有好的方法、快速的方法,幫助我們契入這個境界?老師告訴我,有。什麼方法?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了解事實真相,放得下就明心見性了。之所以不能明心見性,是你放不下,你這些拉雜東西把悟門堵塞了;不是你不開悟,你自己把悟門堵塞了。這個事情還是自己要把悟門打開,別人幫不上忙,佛也幫不上忙。可是阿彌陀佛,你生到極樂世界,他才幫得上忙;你不生到極樂世界,在現前他幫不上忙。極樂世界他造的,是他的地盤,一切都聽他的。
  這個世界是眾生的業報,每個眾生天天打妄想,雜心閒話,造作不是善就是惡,善感三善道,惡就感三惡道。所以這個地方的眾生他在製造六道輪迴,天天在造六道輪迴,怎麼能離得開?你就曉得經上的重要,離欲,離欲就是我不造業了,善業惡業都不造。為什麼?造惡業三惡道,造善業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出六道輪迴要造淨業,淨業就是不是善業也不是惡業,念阿彌陀佛,淨業。心上只放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要放,這就是離欲。
  離欲的真正意思,是心地清淨,沒有絲毫欲望的染污,要離這個欲。為什麼?外面的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就是外表,佛法不重視這個。外表的形式是表演,舞台表演,給那些還沒有進入佛門的人給他們看,引導他們入佛門,用意在此地。真正修行是心裡頭,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欲離乾淨了。這叫真修。所以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這是修淨土,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什麼雜念都沒有。這一點重要,修淨土的同學不能不知道。
  下面這講正念,「八聖道之一,離邪分別,而念法之實性」,叫正念。這是對於學佛人說的。我們今天,淨土宗這個法門,它的實性是什麼?自性,自性裡面變現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性,自性就是阿彌陀佛,這個不能不清楚。心裡有阿彌陀佛,就是性宗裡面的念實相。淨土是有相的,有極樂世界,指方立相,祖師說的,一點沒錯,指定西方極樂世界,你有方向,你有目標,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在極樂世界成佛。所以心裡面只可以放阿彌陀佛,其他的別放,好事可以做,做完了不放在心上,這就對了,做了好事放在心上,就感三善道。不好的事情也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是三惡道。那個做壞事情不懂這個道理,他放在心上,他常常恐怖,怕人家把他揭露,晚上做惡夢。所以他要懂得佛法,做壞事也不放在心上,沒事,真的,就怕你心上有印象,那個就麻煩。所以,要斷惡修善,都不著相,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相就只有阿彌陀佛這個相,好!沒有不成佛的。
  下面,《觀經疏》裡面說:「捨相入實,名為正念。」你看都是要把相放棄,心裡頭不能有印象,有印象就壞了。正念就是無念,要著了無念也錯了,也是邪念。「淨慧者,《會疏》云:淨慧則是般若波羅蜜」,是大乘法,不是小乘法,「非人天小乘不淨之慧」。人的智慧,天的智慧比人大,比人高明,小乘比天還要高,此地講的淨慧,不是指這些。下面解釋「梵行」,上面這個慧就是清淨心流出的智慧,是自性本有的,這個智慧大,沒有邊際,深沒有底,無量無邊。這個智慧現前,什麼都知道,十方三世,過去現在未來,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你不能做到。你能做到,也就是說你的神通具足了,六大類的神通你統統圓滿具足。我們今天到澳洲,坐飛機要十幾個小時,如果你有神足通,你到澳洲,起個動念你就到了,已經到了。眼睛能看到極樂世界,你這一念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看見了。這是淨慧,淨是代表自性,自性本自清淨,自性裡面流出來的智慧。
  梵行,行是作為,「清淨無欲之行」。你譬如幫助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看他的程度溕罡呦陸o他說法,所說的法恰恰好適合他的程度,他能聽得懂,不深不湥莧菀捉郵堋o欲就是沒有念頭,清淨,無欲就是清淨,清淨就是無欲。無欲之行是清淨之行,沒有染污,見色沒有分別執著,不被色染污,聞聲不被聲染污。我們聽的音樂,喜歡聽的就注意聽,不喜歡聽的討厭它,都被染污了。菩薩聽得很清楚,沒放在心上,就不染污。總而言之一句話,這句話很重要,大家記住,幹什麼都不放在心上,穿衣吃飯不放在心上,鼻聞香、舌嘗味都不放在心上。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智慧,這個智慧,不放在心上就是淨慧,就是梵行。
  「為《涅槃》五行之一,菩薩利他之行」,這梵行,「能為一切不善之對治」,梵是清淨,「離過」,過是過失,他沒有過失,他清淨。也就是說,他所有一切利益眾生,包括自利,都沒有放在心上,這就叫清淨,這叫梵行。如果放在心上,你的心被染污了,就不是清淨心。真心沒有染污,妄心有染污,妄心是阿賴耶,就是相宗講的,我們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阿賴耶裡頭落謝種子,就被染污了。阿賴耶好像是個倉庫,你把它收進去,收藏在裡面去了,這妄心。妄心沒有智慧,妄心完全憑你藏進去的資料,到你要用的時候就拿出來,像電腦一樣,很快。真心裡面沒有東西,什麼也沒有,起作用的時候完全智慧,它沒有收藏。所以阿賴耶能變不能現,現一切境界是心,真心;把真心現的境界產生變化,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這是阿賴耶。阿賴耶能變,自性能現,所以能現的,一真法界,能變的,十法界,這個我們要搞清楚。
  那我們現在盡量不要用第八識,這些印象不放進去,這就好。雖然我們講不放進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為什麼?他一面看,已經剎那剎那全收進去了,見色聞聲統統阿賴耶裡頭落謝影子,跟用智慧完全不一樣。用智慧好,用記憶還是造業,想一遍又加一遍,又加印象進去。所以印象很深,就迷得很深,這樣說大家好懂,印象深迷得很深。如何把它換過來?把我們已經迷得很深的放下,我們對阿彌陀佛迷得很湥簧睿衙園浲臃癧@個深,好。為什麼?它能送你到極樂世界,這個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如果是很淡薄的話,生極樂世界品位就高了,生方便土、生實報土,就高了。
  那個高很難,我們要學蕅益大師,蕅益大師說得好。有人問他,你老人家往生極樂世界,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滿意了?他的回答說,只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滿意了。這個對,我們不要希求、奢望品位高,不奢望品位自然高,恐怕正高。你有奢望我一定要什麼品位,恐怕到臨終去不了,那個機會就錯過了。只要能去就好,別管品位,為什麼?不管什麼品位,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也是不可思議,也是很難相信,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薩,菩薩裡頭最高的。怎麼會一下就那麼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把你提升得那麼高,不是你自己有本事修成的,不是的,完全是彌陀的恩德,不是彌陀恩德怎麼可能?我們對阿彌陀佛要報恩,怎麼報恩?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真報恩。這一生去不了,就辜負他老人家了,這個要知道。
  所以這個是菩薩利他之行,梵行。下面說,「能為一切不善之對治,離過清淨,故名梵行」。由湺睿薔褪俏覀兠刻鞈曰冢倪^。真懺悔,以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真懺悔是後不再造,就是孔子所說的不貳過。我過失一生只有一次,不會有同樣的過失再發生,這叫真懺悔。我有了罪過,晚上做晚課懺悔,第二天再幹,那就是假的。說得不好聽那叫欺騙佛菩薩,在菩薩面前打妄語,欺騙佛菩薩,這個罪就更重了。所以懺悔的意思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又證涅槃之萬行,名梵行」。證到涅槃,小乘也有,小乘的涅槃,阿羅漢;登地的菩薩,叫地上菩薩,初地以上的,這個梵行標準就高了。
  下面說,「《會疏》:欲是諸苦之因」,一切苦,六道輪迴苦,四法界變易之苦,欲是因。所以欲,欲望要放下。「」,布施,「」是持戒,用布施、用持戒「能離之」。所以六波羅蜜裡頭,布施、持戒是度欲望的,喜歡布施,喜歡持戒,慢慢的欲望就捨掉了。吝嗇,不肯布施,持戒,自己不耐煩,做不到,這個欲望永遠丟不掉,永遠跟著你。「正念是善護助,如著鎧入城」,披著鎧甲入城,不怕人傷害,鎧甲保護自己的身體,舉這個比喻多半在戰爭的時候。「忍定」,忍辱、禪定「能為之」,忍度、定度能為之,你才能夠忍辱,你才能夠得定。「淨慧則是般若」,是智慧。「精進一度」五度裡頭都有,都需要精進,精是純而不雜,進是進步,沒有退後。所以,五個裡面都有精進波羅蜜。「是則菩薩六度也」,這是一般講解菩薩的六度,菩薩所修的。
  下面望西法師,他說的與一般說的稍微不同,「稍異於此,以離欲為施戒忍」,這三個是離欲,布施、持戒、忍辱。「正念為禪定」,為什麼?禪定是沒有念頭,無念也無,有念、無念統統都放下,這是禪定。如果說是有無念,那就變成無想定,果報在四禪天;必須無念也沒有,才真正是禪定。「總之皆謂離欲,正念與淨慧,即是菩薩之六度。修此六度,能離貪瞋痴三毒」,這叫梵行。這個是稍微講得深一點,也講得很好。為什麼?菩薩所修的。
  後面,念老用望西師的一句話總結這一段,「離欲即無貪,善正念無瞋,淨慧無痴,此名梵行」。講得好,簡單明瞭。所以,我們無貪於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沒有貪戀,這就真正無貪,貪瞋痴斷掉了。善正念是無瞋,瞋恚心斷了。像海賢老和尚,一生沒有發過脾氣,沒有跟誰紅過臉,無論你對他用什麼樣的不善的態度,打他、罵他、羞辱他,他無動於衷,決定沒有瞋恚念頭,這個難得。無貪不墮餓鬼,無瞋不墮地獄,無痴不墮畜生。所以淨慧是無痴,這叫梵行。
  念老這一段註解得好,引經據典,不說他自己說的,古大德所說的,經論上所說的,妙不可言,很難得,我們讀起來很喜歡。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因果篇8
2022: 學霸思維第二集:高考作文滿分技巧
2021: 北師大調查:月收入2千以下9.64億人
2021: 從一百萬字的《金文學術史》,到兩百萬
2019: 紅歌擇菜二朝氣和生氣
2019: 孔子名言解(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