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211
送交者: 亦宛然 2023年11月03日05:46:14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一一集)【日期】2015/7/12【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1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三十五頁,從第六行當中,「今云智慧眼者」,從這個地方看起:
  這一句念老解釋得非常好,經文上,『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智慧眼,「可釋為十眼中之慧眼與智眼」,五眼裡面有慧眼,第六是智眼,「亦可解為眾生本有之如來智慧德相,亦即佛眼」,這句話說得好。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由此可知,如來智慧德相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這就是《華嚴經》上常講的佛眼,佛眼就是如來智慧德相,自性本具,不是從外面來的,個個人都有分。
  我們看下面的解釋,「如《會疏》曰:智慧眼,即智慧。謂眾生心中本具智慧眼」,一切眾生個個都具足,沒有例外的,四聖法界眾生具足,六道輪迴裡面眾生也具足,為什麼現在不能現前?下面說,「由無明幻翳」,無明是根本煩惱,無明就是無知。本來是一切知,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沒有一樣不知道,這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告訴我們,他第三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沒有想到我們真如本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本來具足無量德能,本來具足無量相好,不是從外頭來的,是本來具足的。本來具足,現在為什麼都沒有?智慧沒有了,德能沒有了,相好沒有了,那就是由無明幻翳。這個幻是假的,不是真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大乘教上佛告訴我們,問題就在一念不覺。一念為什麼不覺?沒有理由,你要是追問的話,就念念都不覺。你不理會它,把它統統放下,無明放下,佛眼就現前。所以我們現在迷惑顛倒,「妄為昏盲」,這虛妄的,不是真的,假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佛眼,真的是自性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這是真的。
  所以迷是假的,自性哪裡會迷?但是這個一念不覺也是真的,真有一念不覺,把我們從自性墮落到六道凡夫。佛陀的教育沒有別的,幫助我們回歸自性。怎麼回歸?放下就是。教我們,我們跟佛差別在哪裡?我們六根接觸六塵,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會起念頭,起心動念,這個起心動念就叫做無明,起心動念就叫做不覺,就是一念不覺。一念覺是怎麼樣?一念覺他如如不動,看得很清楚,聽得很清楚,不起心不動念,這個人就是如來,這個人就叫做佛陀。除此之外沒有差別,學佛的同學不能不知道。我們要斷煩惱從哪裡斷?見色聞聲,舉這個例子,它代表了六根對六塵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成佛了,這就是修佛心,跟佛完全一樣。如果起心動念,真起心動念,我們以為自己不起心不動念,還是起心動念,為什麼?念頭太微細了。我們粗念,自己能覺察到,動個念頭,細念不知道。一個粗念是多少個細念組成的?沒人知道,也沒人想到。
  佛在《菩薩處胎經》裡面,跟彌勒菩薩有一次的對話,這個對話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佛問彌勒菩薩,說凡夫心有所念,這一念,我們自己認為是一個念頭,這一個念頭有多少細念,下面問幾念,這幾多細念,幾個相,相就是物質現象,識就是心理現象,耶是個問話,「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彌勒菩薩回答說「舉手彈指之頃」,彈指,這時間很短,拍掌時間也很短,彈指更短,這一彈指,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誰知道?沒有人知道。一彈指,你看看,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我們現在計算時間單位是用秒,一秒鐘能彈多少?年輕,身體強壯,他彈得快,一秒鐘可以彈七次。一秒鐘裡面有多少個細念?三十二億百千再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我們怎麼會覺察到?覺察不到,這個念頭太微細了。佛告訴我們,誰能見到?佛見到了,不但佛見到,還有四位菩薩見到,這就佛說的,不是我一個人見到的,八地以上都能見到。八地、九地、十地、等覺,佛是妙覺,就是菩薩五十二個階級,最上面的五個階級都能見到。這說明不是假的,不是佛一個人見到的,八地以上就見到了。七地以前,聽說,沒見到;八地見到了,這怎麼能是假的?所以這個是無明,很難破。初住菩薩就破無明,還帶著很嚴重的習氣;八地習氣輕了,見到事實真相。自性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人人都有,個個不無。八地菩薩完全明白了,返妄歸真。
  「住昏盲中故」,這就是六道凡夫,以為佛眼是諸佛如來有的,「認盲為自」,把起心動念認為是自己。哪一個不是如此?我們不都是以為起心動念是自己的心嗎?起心動念是自己嗎?認錯了,起心動念是阿賴耶,妄心,不是自己。真心是自己,真心是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個是自己。我們現在統搞錯了,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當作自己,這就是眾生跟佛差別之所在,我們得認識清楚。「佛光普照,開眾生心中本慧眼」,這個字說得好,開我們本慧眼。佛光在哪裡?佛光普照,我們不見不知。佛光從來沒有間斷,必須得釋迦牟尼佛、諸大菩薩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應化,示現人身,講經教學,為我們表演,我們看到了,我們覺悟了,這是佛光普照。佛現在雖然不在世,我們看到佛像,看到菩薩像,聽到念經的聲音,看到經本,統統是佛光普照。如果我們用真招模霉Ь葱模们鍦Q心來接觸,會開悟,道理就在此地。
  不但是佛法,聖賢之道跟佛法沒有差別。今天我們學科學技術,沒有真招摹⒐Ь葱模梢詫W到。但是佛的經教、聖賢的經典,要沒有站础]有恭敬、心不清淨,決定學不到。你所學的是皮毛,再高明的老師也沒辦法教你,為什麼?因為聖賢東西,佛菩薩這些經典,都是從本性智慧裡面流出來的。我們要用本性、要用真心去接觸,很容易開悟;如果用妄心,妄心你所學到的,就變成今天所講的知識,佛學知識,不是智慧。那我們學到智慧還是學到知識?這個完全在自己,與佛菩薩不相干,與聖賢不相干,與祖師大德都不相干。印光大師文鈔裡頭說得好,「一分站吹靡环掷妫终敬得十分利益」,就這個道理。眨嬲;敬,恭敬。你用真展Ь矗瑧B度對了,還要心,心要清淨心,染污的心不行,不能接受。有真展Ь矗牡爻錆M貪瞋痴慢,這個不行,貪瞋痴慢是染污。心裡違背五常,這是我們中國老祖宗所說的道德,心裡沒有道德,五常是仁義禮智信,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種人也不行,佛菩薩、聖人來教他,他得不到,他不能接受。他所能接受的是知識這個層面,智慧那個層面他沒辦法體會到。所以我們有學聖賢之道的根本,要真展Ь础
  我們提倡祭祖法會,為什麼要祭祖?就是把站凑一貋恚岢⒌馈V袊鴤鹘y文化的根是孝道,孝的內容是真眨瑳]有真眨膩淼男ⅲ啃恼嬲到極處才生出來。對父母是孝,對老師是敬,用父母、老師做代表,這是自性裡面的美德,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我們現在都是被煩惱習氣障礙住,不孝不敬,心裡面違背了五常,違背了五戒。心裡頭是什麼?是貪瞋痴慢疑,是怨恨惱怒煩。這個東西不是好東西,給我們帶來的是疾病,身心不健康,再嚴重一點給我們帶來災難。所以佛陀的教育,它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我們才能離苦得樂,這個不能不知道。
  「開眾生心中本慧眼,滅無始時來盲冥」,盲冥這兩個字都是代表無明、無知,「故言開彼也」。這經上頭兩個字是開彼,彼是一切眾生,用什麼方法?就是教學。「蓋謂眾生昏盲無知,不識本具佛眼,反自認為盲」,自認為自己是愚痴,沒有智慧,這個錯了。「將佛眼推向佛邊」,以為佛眼是佛才有的,我們凡夫哪裡有,菩薩都沒有,凡夫怎麼會有。而不知道佛眼是佛性當中流出來的,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自性。中國人講本性,《三字經》上都說,「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是讚美。讚美什麼?你有佛眼,善,你有佛心,善,善是這個意思。你有如來智慧德相,善,用一個字來代表,自性裡頭充滿德能、充滿智慧,這叫善。
  「今因佛光普照,開明眾生心中本有智慧之眼,而消滅盲冥也」。佛用什麼方法?教學,教學為先。大乘經上常說,諸佛如來今現在說法。《阿彌陀經》上說,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幹什麼,今現在說法。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講經說法的,不講經說法怎麼度眾生?度是幫助,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佛知道,佛清楚,苦從哪裡來的?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十法界從哪裡來的?都是從一念不覺,迷失了本性,於是變現一個妄心,這個妄心叫阿賴耶,我們現在所用的就這個心。阿賴耶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阿賴耶是妄想,末那是執著,第六意識是分別,佛法裡面講的三心,三心就是指這個,阿賴耶、末那、意識,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這個東西。
  我們這部經的經題,上面有「清淨、平等、覺」,清淨心、平等心、覺心,覺就是菩提,覺就是智慧;清淨、平等都是屬於禪定,自性本定,也不是從外來的。放下染污,清淨心就現前;放下分別,平等心就現前;放下起心動念,覺心就現前。清淨,佛教裡面叫他做阿羅漢;平等,佛教裡稱他作菩薩;覺,就成佛。這有因有果,都在經題上,你看這個經的內容,在題目上就看出來了。清淨心,小乘人證得的;平等心,大乘菩薩證得的;覺,一乘法身大士所證得的。這一部經裡頭統統包含了,包含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所說的無量法門,都在這部經裡頭,不可思議。這部經深廣沒有邊際,它是大經,大經當中的大經。可是修行不難,太容易了,只要我們能看破放下,這個經真的叫萬修萬人去。
  看破是什麼?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就在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是修行的因,我們修什麼?就修這個。我們用什麼修?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來修。你要不認識清楚,你不肯幹。真正肯放下萬緣,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就為這個,你把這個抓到了,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你全部掌握住了。再告訴你,就在這部經裡頭。《華嚴經》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無量壽》,《無量壽》以外的一切經,一切經的教義全在這部經裡頭。我們感恩黃念祖老居士,他在往生之前,最後講了一部《淨修捷要報恩談》,把這個意思都講清楚了,都講明白了,他講得太好了!可以做我們專修淨宗的補充教材。海賢老和尚給我們作證,這還會有錯嗎?
  眾生的苦從哪裡來的?從無知,無知就是愚痴,就是此地講的盲冥。學佛就是開智慧,智慧開了,盲冥就沒有了,假的,就消滅了。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我們活到這個宇宙來,這一生當中我們所接觸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真心是真的,妄心是假的。真心所流露的是真的。真心流露什麼?實報莊嚴土,我們沒見過,為什麼?我們沒有用真心,我們用妄心,道理在此地,不能不知道。用真心就對了,佛教我們用真心,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用真心,孔子、孟子教我們用真心。再細心觀察,這世間大的宗教創始人,他們也都用真心,他們能愛世人。只有真心才愛世人,妄心愛自己,不愛別人。真心愛世人,為什麼?他知道整個宇宙是真心變現出來的。像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所生的,我們身體也是自性所生,所以萬法跟我們什麼關係?一體,一個自性,一個本體。這要認識清楚,要搞明白,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
  莊子說過這個話,莊子那個時代佛法沒到中國來。莊子說過,「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你說他有沒有開悟?他這兩句話,跟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五句話有什麼分別?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東方聖哲的教學是可以無師自通的,自己開悟了。所以東方教學的理念,祖祖相傳教下來,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不是老師教你,是你自己悟到了。老師用種種善巧方便來誘導你,誘導你到什麼境界?到自己開悟。自己開悟了,你把你的悟處向老師報告,請老師印證,老師聽了之後點頭,沒錯,你就畢業了。你看惠能大師,聽五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悟的什麼?就這五句二十個字的報告。五祖一聽,行了,衣缽就給他了,他就是禪宗第六代祖,多簡單!他為什麼能開悟?就是他能放下,他能看破。真的明白了,這不是假的,五祖給他一印證,他知道沒錯,跟五祖同一個境界。這就消滅盲冥,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智慧眼開了,你就得光明身。
  底下這一段講「光明身」。《三藏法數卷十三》裡面有這麼一個條目,「謂有三種光明」,光明有三種。「一、外光明,日月火珠等之光明能除暗者」,這個是外面的光明。佛經上講的日月火珠,火珠是什麼意思?我們用現在天文學來看,火珠是太陽;換句話說,火珠是恆星,就是正在燃燒的星球,它放光。地球上的光明全靠太陽,如果沒有太陽,地球是一片漆黑,在太空當中它不放光,沒人能看見。這個宇宙當中能放光的星球太多了,我們晚上看到天上的星,全是放光的,自己放光的,都在燃燒。「二、法光明,妙法能除愚痴之暗者」,這是從比喻上說的。經上常講的暗,都是比喻愚痴、無知,對於事實真相不明瞭,這叫愚痴。佛給我們說法,我們聽明白、開悟了,智慧就生起來,愚痴就沒有了。這是說法光明。「三、身光明。諸佛菩薩及諸天等之身有光明」,諸天也有。這個光明從哪來的?是自性本具的光明,不是從外來的。我們是因為有煩惱,光明透不出來,如果煩惱障斷了,身就有光明。天人煩惱沒斷,但他們修定,得到定的人身就會顯光明,他在入定的時候。定有很多等級,欲界天是欲界定,有小光明;四禪天是世間禪定,有光明;無色界天,他不願意人家見到,他連身相都不要。所以通常我們講天二十八層,最上面四層是四空天。佛在經上講,多半是指四禪以下,四禪講到摩醯首羅天,是第四禪的天王,六道裡頭地位最高的,這些都是身上有光的,「能除暗者」。「如經云」,這佛經上常說的,「身頂皆有光明照耀」,佛、菩薩、羅漢,身有光,頂也有光。「身有光明,是為光明身之溼」。
  「進言之」,再進一步,我們深一點的意思就講,「獲得光明身另有三義:一者,如《千手陀羅尼經》」,這裡面講,「當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來光明照故」。這個人是修行人,不但是修行人,是證果的人,他身放光明。佛告訴我們,當知其人即是光明藏,光明藏的意思深了。我們再看,「由於佛光普照,眾生垢滅善生,慧眼開明,淨心持念,於是十方如來光明護照,行者自身即成光明藏也。」這個意思深,但是得有先決條件,那就是身頂皆有光明。光明大小不一樣,阿羅漢就有,阿羅漢要作意,要入定,他的光明別人看得見;菩薩定慧比阿羅漢深,不需要作意,無論在什麼地方,菩薩身頂都有光明。一切如來光明照故,顯示出佛光普照。我們心地清淨,心地善良,就會有感應。心裡面有煩惱,有貪瞋痴慢疑,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些全是障礙,障礙一切如來光明所照,所以一切如來光明看不到。見到光是好事,證明你修行有一點功夫。你的功夫愈深,你見到的光明愈大、愈清楚。由於佛光普照,眾生垢滅善生,慧眼開明,淨心持念,這句意思都很深廣。得到佛光的加持,眾生煩惱輕,智慧增長,這個善生是菩提心生。慧眼開明,淨心持念,慧眼開明是講學教的,無論什麼樣的經典,都能幫助他開悟;淨心持念是講對念佛法門的,念佛要用淨心,清淨心跟淨土才有相應。淨心,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是淨心。所以我們用念佛,持名念佛的方法,把妄想念掉,把雜念念掉,完全住在清淨心裡頭。清淨心裡頭,只許可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樣持名念佛就對了。於是十方如來光明護照,這個修行的人自身就成光明藏。這是第一個說法。
  第二個說法,「如《論註》」,《往生論》註解裡頭說的,曇鸞法師說的,「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故光明身與智慧眼不二。智慧眼開,了了見性,光明身頓即成就也。」這是什麼境界?法身菩薩,《華嚴經》上所說的,圓教初住以上,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時候,智慧相,佛光明,是一不是二。智慧眼開就明心見性,了了見性,見性就成佛。第三,如《思益經》裡面所說的,「如來身者,即是無量光明之藏」。如來十號,第一個號。「蓋願一切眾生皆由真實智慧,而證如來法身也。」這個願,見性的菩薩有,如果我們有,對見性很有幫助,那就是願一切眾生皆有真實智慧,證如來法身。真實智慧,自然見如來法身。如來法身在哪裡?法身遍一切處、遍一切時,換句話說,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我們都在如來法身之中,自己不能夠覺察。所以諸佛如來對我們起心動念全都知道,不但如來知道,我們實在講是被自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障礙住了,我們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就見到法身,就見到實相,實相是一切法的真相,這就成佛了。
  下面這一句,『閉塞諸惡道』。「惡道」,《地持經》裡面說的,「乘惡行往,名為惡道」。《地持經》上說的,乘惡行往,惡行,五逆十惡,他幹這些事情。下面解釋,念老解釋,「即乘惡行而往之道路」,這叫惡道。惡道有三,「地獄、餓鬼、畜生」。上面這三個叫三惡趣,「亦有加入修羅」,那就是四惡趣。地獄,瞋恚心重的,這貪瞋痴,餓鬼,貪心,貪心膨脹,沒有底限,什麼都貪,貪財、貪名、貪色、貪權位,貪心重的,餓鬼道。瞋恚心重的,我們常講怨恨惱怒煩,這五個字都是屬於地獄的。這種人有沒有?有,很多,你冷眼去觀察,中國、外國到處都能看到。畜生是愚痴。三惡道的業因貪瞋痴,所以佛教給我們,貪瞋痴必須放下,為什麼?不放下,來生就到這裡去了,這三惡道時間都很長,很不容易出來。畜生道是不是我們看到的畜生?好像壽命很短。經典上告訴我們,畜生道是論次數的,你變成一隻狗了,要做多少次?做幾十次、幾百次、幾千次、幾萬次,那個麻煩可就大了。不是一世牠就投胎了,不是的,論次數的。鬼的壽命就長,地獄就更不必說了,三惡道決定去不得。所以貪瞋痴慢疑要斷,怎麼個斷法?要真正學佛,把方向目標改換,我們專求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專求親近阿彌陀佛,只有這一念,除這一念之外,其他念頭全放下,就能夠閉塞諸惡道。三善道裡頭,有天道、人道、修羅道。有人把修羅也算作惡道,那就變成四惡道。修羅怎麼成就的?貢高我慢,好跟人爭,競爭、鬥爭,他喜歡搞這套,樂此不疲,總希望自己勝過別人,別人有比他強的,他不甘心。所以修羅雖然是善道,在人天,死了以後,墮惡道的機會特別多,他一生惡多善少。所以再往前面看,他就墮惡道去了。
  「閉者,關閉也」,跟塞的意思相同,閉塞的意思相同。「令諸眾生免除墮入三惡趣,或四惡趣之厄難,是為閉塞諸惡道之粗解。《會疏》更進一解,謂六道皆是惡道。疏云:六道,則流轉所由。故言惡道。」這就是它輪迴,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換句話說,決定在惡道的時間長,在善道的時間短。怎麼知道?只要我們冷靜省察一下,自然就明白了。我們今天一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是惡念多還是善念多,就知道了。凡是為自己的,都是惡念;凡是利益眾生的,是善念。我這一天從早到晚,幾個念頭是利益眾生的,幾個念頭是利益自己的,不就明白了嗎?先看自己,再看別人,然後拿佛經對照來比比看,就明白了,為自己想的念頭太多了,為別人是偶爾想起,不是自自然然起的念頭,為自己是很自然起念頭。所以自利的念頭重、多,這就是六道輪迴;利他,念念利他,這是人天兩道。
  《會疏》裡頭還有一解,說六道都是惡道,疏云:六道,則流轉所由。故言惡道。「《會疏》之說,於經有據」,有經典做證明,「《魏譯》曰橫截五惡趣。以修羅分入餘趣。故六趣成為五趣。經云五惡趣即《會疏》所解,六道均名惡趣」。六道輪迴經上常常告訴我們,離苦要離究竟苦,什麼叫究竟苦?脫離六道輪迴叫離究竟苦,永遠不再受苦。只要不離開六道,苦是有得受的,夠你受的,這說明六道可怕。得樂,得究竟樂,往生極樂世界是得究竟樂,不能不知道。佛應化在世間為什麼?為是大悲心起作用,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看到我們這些眾生,在六道裡頭迷惑顛倒,醒不過來,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頭打轉,苦不堪言。從同體大悲心裡頭,起心動念,發願要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是他們的本願。他們有智慧,他們有能力,我們要能相信,要能接受,要能依教修行,他的力量完全加上了。他有加被的力量,我們不接受,那就沒法子了,我們一定要樂於接受。
  《會疏》所解的,六道都是惡道。「是以閉塞諸惡趣即是斷除眾生輪迴六趣之途」,這個對,這就是離究竟苦。「令出生死之海也」,幫助一切眾生,生死之海就是六道輪迴,超越六道輪迴,這個生死之海永遠斷了。我們這個會本,第三十二品也說,「橫截於五趣,惡道自閉塞」。這一段會自漢魏兩種譯本。
  末後這一句,『通達善趣門』。「通達者,暢通無壅」,沒有障礙。「」有兩個意思,「一者差別;二者趣入」。《大乘義章》第一卷說,「門別不同,故名為門」,我們講分門別類這個意思,部門、門類這個意思。「又能通人趣入名門」,這個地方開個門,人可以進出,有這個意思。下面念老為我們解釋,「法有種種差別,即是有種種門,皆能使人趣入涅槃」,這是門的意思。所以八萬四千法門,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每個法門都能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都能幫助我們證入大涅槃。「故指經中之法為門」,我們依照經中的方法來修,就能離苦得樂,就能超越輪迴,就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都是門的意思。「《四教義三》曰:門者,以能通為義。佛教所詮正四句法,通行人至真性實相之理」,所以叫做門。這個後面所講的,「正是今經中之義」。
  「善趣者,一般指六趣中之三善趣」,這是一般講法,善趣就是善道。「但此與今經之義相違」,跟我們這段經的意思不一樣。「上既以六趣皆名惡趣,故人天等趣不能復稱善趣。故知善趣門不是趣向人天之門,而是上善者所趣向,故名善趣門。如《會疏》曰:菩提者,則上善所入,故言善趣門」。菩提是梵文音譯,古印度話,翻成中文可以翻,為什麼不翻?尊重不翻。學佛人,他的目標方向就是菩提,翻成中國意思是覺,就是覺悟。覺悟非常寶貴,非常難得。上上根人,這一生在世間求什麼?求菩提,他不求別的。菩提就是經題上覺這個字的意思,你看,清淨、平等、覺。菩提從哪來?從平等來。平等從哪來?平等從清淨來。清淨從哪裡來?清淨是從放下來。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僅如此,還要把一切分別執著、起心動念統統放下,菩提是自性本具的,自然就現前了。
  所以下面說,「是謂入菩提妙覺之法門,才是善趣門」。如《會疏》說:「菩提者,則上善所入」。在佛法裡頭唯有大乘,聲聞、緣覺沒有分,權教菩薩也沒進去。聲聞是阿羅漢,緣覺是辟支佛,他們只斷見思煩惱。辟支佛不但斷見思煩惱,連見思煩惱的習氣也斷了,所以他比阿羅漢高,菩提心沒發。權教菩薩也是沒發菩提心,不能趣入真實之門。他比阿羅漢高,阿羅漢斷見思煩惱,他斷分別,也就是說他修的定是平等。我們經上說清淨平等覺,阿羅漢是清淨,權教菩薩是平等,發菩提心就覺了,就明心見性,就成佛。菩提心沒發,他還在菩薩位,別教三賢;真正發菩提心,他就登地。圓教在十信,發菩提心,他就登初住,初住就明心見性,這是圓教大乘。所以菩提,上善所入,這叫善趣門。我們要把它搞清楚,要發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麼?古人註疏裡頭很多,講得很多,不好懂。我們將它深入溦f,我說了十個字,早年在國外弘法常說,「真铡⑶鍦Q、平等、正覺、慈悲」,我說了十個字,說了五樁事情。真帐瞧刑嵝牡谋倔w,真站褪钦嫘模嬲到極處。我們要用這個心,用這個心生活,用這個心工作,用這個心待人接物,這就真發了,不是口裡說的,是要落實。真招模谜嬲心對自己,就是清淨平等覺。自己常常保持這個心,清淨、平等、正覺;對別人、對一切萬物慈悲,無緣大慈,慈是幫助他得樂,沒有任何條件,悲是救苦,他有苦有難,我們要幫助他離苦。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沒有條件,為什麼?我們真正明瞭自他不二,自他一如,自他一體,要有這個心,這個心就是佛心,佛之所以成佛就靠這個心。我們這個心跟佛心不相應,所以怎麼學也學不像,這個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怎麼對自己,怎麼對別人,對自己不能慈悲,要清淨平等覺;對別人不用清淨平等覺,真沾缺K郧鍦Q平等覺是自受用,真招牡淖允苡茫淮缺钦嬲心的他受用,怎麼對待別人,怎麼對待一切生物、動物,怎麼對待花草樹木,怎麼對待山河大地,怎麼對待九法界眾生,真沾缺ψ约赫嬲,清淨平等覺,這就對了,可不能用錯了,這就是真正覺悟、明白了。所以上善所入,這叫善趣。
  特別是淨宗法門,善趣當中第一善趣門,善趣門很多,這是第一個善趣門。為什麼?無論什麼人都能進去,只要具足信、願、持名,你就進去了。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叫通途法門,一定要清淨平等覺,才能入進去,沒有真涨鍦Q平等覺進不去。所以那個難,難在哪裡?我們習氣太重了,習氣很不好斷。淨宗帶業往生,可以帶著習氣到極樂世界,到達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我們的習氣不要自己斷,自然沒有了,這個不可思議,所謂難信之法!「是謂入菩提妙覺之法門,才是善趣門」。
  「此門唯有發菩提心上善之人方能趣入,洞開此門,故云通達善趣門。云何洞開?則唯有成就淨國、普攝群生之淨土法門也。」最後歸到淨土。洞開,大開,這是通達善趣門。下面說怎麼洞開,怎麼大開,這是阿彌陀佛無與倫比的智慧,建立極樂世界。建立極樂世界幹什麼?幫助這一切苦難眾生,立刻就能得到解脫,就能夠離一切苦,得究竟樂,這就是淨土法門。阿彌陀佛在十方諸佛剎土,接引一切有緣眾生。所謂有緣眾生就是能信,能接受這個法門,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這一生當中立一個大願,求生淨土。我來就是幹這樁事情,不是幹別的,別的不是我幹的,我就幹這樁大事。
  末後這一段,「開藏施寶」。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這個不可思議!這兩句念老註得很詳細。『為眾開法藏』,「承上而言」,上面說,「閉塞諸惡道,悉令出生死海也」。「通達善趣門」,都幫助他們登涅槃岸。「為實現此願,首須開示佛之知見,故云為眾開法藏」。這一句就是現在我們常講的,教學為先,為眾開法藏就是教學,這是真正的廣施功德寶。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為眾開法藏。承上而言。上云:閉塞諸惡道,悉令出生死海也。通達善趣門,咸令登涅槃岸也。為實現此願,首須開示佛之知見,故云為眾開法藏」。
  「廣演妙法,令眾悟入,導歸極樂,究竟菩提」。這個四句,廣演妙法,令眾悟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用我們現在的術語來說,辦弘法大會,辦這個活動,一生辦了三百多次,時間四十九年。辦這些活動,講經教學,這種活動有大型的、有小型的。大型的,這講大經,時間很長,有講幾個月,有講幾年的。有在人間講的,有在天上講的,到處講經說法。眾生根性不相同,佛所演的妙法也不一樣,幫助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讓他慢慢的向上提升。大致上分別,佛說經分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他示現成佛,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講《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經是定中講的,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沒起來,不知道佛在定中開華嚴大會。什麼人參加?法身菩薩參加,不是法身菩薩,你進不去。這部經講完了,三七日中講完,大龍菩薩,這也是等覺菩薩,收藏在龍宮裡頭,這個世間沒有。所以小乘不承認大乘,說大乘是假的,不是佛說的。小乘沒有辦法參加法會。
  佛滅度之後六百年,龍樹菩薩,他接受大龍菩薩的邀請,大龍菩薩帶他到龍宮參觀,看到《大方廣佛華嚴經》,歡喜讚歎。但是一看分量,說閻浮提眾生,我們這個世界的人無法接受,太大了。分量多大?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我們聽到這兩句就搖頭了,真太大了。我們中國《四庫全書》說大,跟龍宮裡面《華嚴經》比,小巫見大巫。它還有中本,大本分量太大,希望找一個中本,中本分量也大,都不是我們這個世界人能學的。最後還好,它還有個小本,小本就好像《四庫全書》目錄提要,我們現在《四庫》是精裝本,一共是一千五百冊,《提要》只有五冊,這就好學了。所以他就把這個小本背誦過來,帶回來了,寫成文字,就是現在我們所看到。梵本看不到了,看中文的譯本,總共九十九卷。晉朝時候第一次翻譯的,六十卷;第二次唐朝翻譯的,唐朝武則天的時代,八十卷;貞元年間最後一次翻譯的,四十卷。除掉重複的部分,一共是九十九卷,這是中文完全的《華嚴經》,九十九卷。梵文原本沒有了,找不到了。
  這部經我學過,我一接觸到佛法,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給我介紹一部經,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告訴我學清涼大師的註解,李通玄居士的《合論》,這兩部書我都學過。《華嚴經》講過兩遍,第二次講了四千多個小時,講到「十住品」,大概全經的分量是五分之一,四千多個小時。所以我那個時候估計要把全經講圓滿,需要兩萬個小時。真是妙法,真叫你生歡喜心。我也是講《華嚴》,講到「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看到文殊、普賢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我對於淨土宗接受了,才知道《華嚴》跟淨土關係非常密切。古人稱讚《華嚴》是大本的《無量壽經》,《彌陀經》是小本的《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稱為中本《華嚴》;換句話說,古人把《華嚴》、《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看成一部經,大本、中本、小本。文字有詳略不同,《華嚴》講得詳細,文字多,九十九卷;《無量壽經》只有一卷;《阿彌陀經》大概只有幾頁,要用這個本子來說,大概就不到十頁,大本、中本、小本,讓我們認識。
  所以我在晚年,我把《華嚴經》放下,專講《無量壽經》,講中本《華嚴》。那個大本太大了,往後學的人少,可能沒有人學了。我是早年在台灣,有個開心法師,往生了,很久就往生了。他每一次跟我見面,都勸我講《華嚴經》,告訴我,你要不講,以後沒人講了。他的找馕翌I了,我很歡喜,所以我講了兩次。實在經太長了,溦f,說不出味道出來,真把味道說出來,那要很長時間。所以從這個地方,也體會到佛經太偉大了。清涼在那個時代,盛唐的時代,講這個經,他一生講了幾十遍。我想應該是一年講一遍,那個時候人的根性好,一點就通,就明白了,不必細講。一點,點到為止,所以一年講一部。他們那個時候跟世尊當年在世一樣,一天可以講八個小時。我們現在沒有,一天四小時就很多了,通常一天兩小時。一天兩小時,那這一部經要四、五年,四年到五年,像清涼那樣講法。像我這個細講,那就不行,一部經總得三、四十年。
  所以這是講到,「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廣演妙法,令眾悟入,導歸極樂,究竟菩提,這兩句決定不能少,如果不能導歸極樂,就沒有辦法究竟菩提。為什麼?上上根人少,到哪裡去找?上上根,像惠能大師這樣的人,幾句話一點他就通了,就毫無障礙了,這種人太少了,這屬於頓悟。漸悟的有,歷代都有,漸悟就是要學很長的時間。連我們這個時代還有,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不是頓悟,是漸悟,我估計他是二十年。他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一句佛號,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聽話,他真幹。以這麼一個老實人,信願持名,一向專念,二十歲,頂多三年,三年到五年,他能夠念到功夫成片。這是我們念佛法門第一個層次。念到功夫成片,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把握了,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你。很可能阿彌陀佛就跟你見面,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少年,到時候我來接引你,心定了。從這個往上再提升,大概五年,他就能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功夫等於阿羅漢。再向上提升五年到十年,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什麼時候?我估計是四十前後,他得到的。所以他曾經講過,我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不是隨便說的,明心見性才什麼都知道,一般人聽不懂。他這個境界跟惠能大師大徹大悟的境界相同!能大師是頓悟,豁然開悟的;他是二十年功夫,達到這個境界。那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普通人用二十年,都可以達到這個境界,只要你真正的一句佛號念到底。我跟大家說過,心裡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能夠保持二十年,就有可能到這個境界,理一心不亂的境界,往生淨土,生實報莊嚴土,真正不可思議。
  所以為眾開法藏,這個眾是指九界眾生,包括菩薩、緣覺、聲聞、六道一切眾生。「開者,開佛知見,亦常云開示之義」,這開示兩個字在此地說了。開示不容易,開示讓聽眾能悟入,悟入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像五祖對惠能大師的開示,用《金剛經》,講了三分之一,他就開悟,他就悟入,後頭不要講了。「法藏者,又名佛法藏,乃法性之理體,亦即當人本具之如來藏性也。法性含藏無量之性德,故曰法藏」。今天時間到了,下一次我們從這個地方接著講,從法藏這個地方講。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因果篇10
2022: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09
2021: 说说刺突蛋白的真面目(为什么有人抗拒
2021: Instancology Language Study
2020: 偏执于“流行病学史”,新冠诊断之误
2019: 外星人想象与集体无意识
2019: 奥数利弊
2018: 金庸及其他
2018: Love in Chinese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