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君问归妻未有妻
送交者: 弓长贝占郎 2023年11月03日17:30:3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作者:报得三春晖

少年时我是在二姐的课本里第一次看到李商隐的名字和他的诗的。有一天二姐双手托着腮眉头紧锁着。我问二姐怎么啦?她对着书桌上的书本努了努嘴闷闷不乐地说这唐诗真不容易弄懂啊!我凑上去照本宣科地念道: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读罢大声叫道:这XXX(此处隐去三个字)什么诗?哪有短短的小诗却出现两个“巴山夜雨”的?如果我写诗有句“红旗飘飘战鼓擂”,后面再来个“却话红旗飘飘时”,那还叫诗吗?

然而,当我得知李白杜甫是“大李杜”,李商隐杜牧是“小李杜”之后,方知这个李商隐还真不简单。我找来很多李商隐的诗来读,发现他确实写了不少佳句,象“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读后让人拍案叫绝。只是年少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首出现两个“巴山夜雨”的短小的绝句当做一首好诗。当时我纳闷着,怎么这么好的奇才,会犯糊涂到在同一首诗歌里出现两次“巴山夜雨”?我同时也纳闷,李商隐的好诗多了去,怎么偏偏就是这一首烂诗被人奉为他的代表作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夜雨寄北》却让我有越来越多的感悟,就象咀嚼着橄榄一样,刚开始觉得又涩又酸,但慢慢的有尝出越来越浓的味道来。我觉得,《夜雨寄北》是在李商隐在世时就为世人所称道被推举为其代表作的。应该不是近现代人推举其为代表作的。因为以现代人多数人的理解,这首诗是达不到做为他的代表作的高度的。且看通常让人比较认同的百度百科是这样读解的: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对于寄北,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当真是这样吗?我不是十分认同。如果只是泛泛地说寄给北方的亲友,没有指名道姓,谁知道是七大姑八大姨中的谁,这样针对性不强的诗是无法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比如,李白的《赠汪伦》,还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是针对性很强的,诗名与内容情景都非常匹配的,才会被奉为好诗。再说内容,《夜雨寄北》诗中最真切的描写是“共剪西窗烛”,谁人共剪西窗烛显得最亲密?不言自明是夫妻。其实从前也有人认为李商隐的这首诗写的是夫妻之情,但马上就有人反驳,说是经过考证,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妻子去世之后写的。于是不可能是写给他的妻子的。

我认为,这首诗名义上是写给北边的亲友的,但不是说要回去和那个亲友“共剪西窗烛”的,而是向亲友倾诉自己是多么思念已故的妻子的。我猜想,来信的亲友固然有请他归故乡的劝导,同时也有希望他再娶续弦的好意。因为他的爱妻去世时,他才38岁,以他做为小李白的才情和名气,再娶在当时是很正常的,也是不难做到的。而好一个李商隐,就像他的名字那样,把极高的情商隐藏起来那样,他用“君问归期未有期”来回复亲友问他何时回归,而这句诗的背后是“君问归妻未有妻”,古代“归妻”就是娶妻的意思。这样,《夜雨寄北》读起来就是:您问我是否该再娶好好过日子,我没有想再娶了。这样接下来“巴山夜雨涨秋池”就是:我对她的思念就象这个巴山夜雨涨满秋池那样充满了我的心。自然而然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就是:哪里还会有在靠着西窗共剪烛花一起窃窃私语的时候啊!再也没有机会表达此时此刻在巴山夜雨中对她的思念了!雨丝即情丝。我对她的思念是那么的强烈,以致于连文法都不顾了,没人会在诗中来两个“巴山夜雨”的,但我此时此刻满脑子只有巴山夜雨,只有对她深深的思念,所以写了两句就用了两个巴山夜雨,如果再写下去,还是巴山夜雨。

以上是我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意的遐想。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因果篇10
2022: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09
2021: 说说刺突蛋白的真面目(为什么有人抗拒
2021: Instancology Language Study
2020: 偏执于“流行病学史”,新冠诊断之误
2019: 外星人想象与集体无意识
2019: 奥数利弊
2018: 金庸及其他
2018: Love in Chinese Culture